初中政治教学“五步法”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fengye3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名县第二中学 河北 大名 056900)
  中学政治课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它不仅较系统地传授知识,还要教给学生如何学习生活,如何做人,如何与时俱进。新教材很符合当前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符合社会所需人才的培养目标,与此同时也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下面我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来谈一谈“五步法”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作用。
  1. 课堂导入,形式多样 首先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在课下锤炼自己的语言,提高自己的概括能力,以及演讲、绘画等多方面的能力,既能讲出经典的故事梗概,又能绘出幽默的漫画,甚至用多媒体播放一曲同学们喜欢的歌曲或动漫……这样在课堂的开始就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引出与所讲内容相关的问题,导入新课,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2. 自主学习,专心思考 传统的师道观念不相信大多数学生能自主地发展,尤其是在农村中学就读的孩子们,他们见少识浅,特别是住宿生,整天被困在学校,网络又得不到真正的利用,作为教师怕对学生设而不动、启而不发,于是老师的职业仍定位在“传道、授业、解惑”上。在老师眼里,老师的责任仍是不断地往里装东西,实际上大多数东西却没灌进去,学生仍是一只立不起来的空袋子。其实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要改变我们的师生观,那就是课下教师多与学生主动去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与需求;课上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具有自主学习的发展潜能。教师可很好的利用教材的典型案例提出问题,运用任务驱动的方法,使学生在阅读有趣的故事中,结合问题自己去悟出其中的道理,然后,再根据教材上的理论自己总结出问题的答案,那正是要学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一是不干扰学生的思考,二是不要总是“提醒”,目的就是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同时还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答案。这样的“教”更主要是为了“不教”,要想使那些空袋子立起来,必须做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3. 情景再现,精心点拨 《思想品德课》的最大特点是紧跟时代的步伐,培养国家所需要的人才。教师可把课本中的重点、难点与时政热点结合起来,再创新的意境,以多种形式让同学们去合作交流,去积极探究,用学生自身的智慧把空袋子立起来。
  例如,在学到 “男女同学如何正常交往?”时,根据青少年早恋的热点问题,教师可设计一个男女同学形影不离的情景,让小组内各选出一名代表组成一个辩论赛,以“男女同学到底该不该交往?”为题展开辩论,家长组认为同学们年龄小,过密交往必定影响学习,学生组认为同学们的正常交往还是利大于弊。
  家长组强调异性交往的危害,学生组强调异性交往的作用。真理越辩越明,通过正反双方辩论,最后他们会得出结论:应该广泛交往,但不应和某一异性交往过密。这时教师根据当前中学生的早恋问题温馨提示:“男女同学正常交往能够取长补短、更好地完善自己,但是在春天里想摘秋天的果实的人,收获的只能是尴尬和伤害。”
  由此可见,同学们的这种交流与探讨不仅能学到知识、开发智力、拓展思维,更能培养情感、提高表达、分析与解决问题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教师作为一个导演和主持人的角色,其点拨会在情感上与学生发生共鸣,学生知能双收。
  4. 精讲精炼,学以致用 思想品德课的传统教学方法,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现在的多变教学引导学生在体验中获得乐趣,在激情中获得知识,在享受中获得能力。使他们的学习过程由感情——理性——感性——理性交替发展,最终达到学习目标。在这种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巩固所学的要点,教师还必须精心设计达标训练:
  (1)以易带难。紧扣本节知识,单选题要有一定难度,目的是利用大多数同学容易作对的选择题来巩固难点。尤其是一些名人名言的寓意,能够使学生展开想象与思考的翅膀,通过现象看到本质。
  比如,鲁迅说:“友谊是两颗心真诚相待,而不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敲打。”这告诉我们( )
  A、交友贵在真诚 B、对朋友只能好言相劝
  C、交友以他人为中心 D、朋友间应避免批评
  有的同学就没有联想到所学的重点与本句名言的内涵,选择了错误选B/C/D。
  (2)理论联系实际。精选与生活联系密切的案例、一段时政热点材料或者是班内刚刚发生的与所学内容相关的事件,进行训练与点拨。这样既能使学生的好奇心变成一种求知的热情,去关心国家大事与民族的兴衰,培养其爱国精神;去关心身边的人和事,培养社会责任感;更能提高自己将来立足于社会的能力,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5. 青春寄语,激励无穷 每学完一课,可让学生寻找一些名人警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教师也选择与本课内容相关的寓意深刻的经典词句去激励学生,有些耐人寻味、令人深思的名人名言会使一些受教育的青少年受益终身的!如“知识改变命运、性格决定成败、人的成功主要不是靠他的才智而是他的意志”等等。
  总之,转变学习方式是当前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当然教无定法,学无定法,作为教师应该根据自己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一定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府谷县府谷镇第二学区 陕西 府谷 719400)  教学的开放性是针对传统教学中的强制性、封闭性、划一性等弊端提出的全新的教学理念。当前小语阅读教学存在着师生教与学的观念落后,教学时空局限于教室、学校而封闭,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而封闭,教学形式单一,教学过程僵化,师生关系紧张等现象,导致师生在课堂上搞空架分析,强输硬灌,心理压抑过大,教学效果较差。而在小语阅读教学中渗透开放的教学理念是消除以上弊端
期刊
(乌鲁木齐县第一中学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创新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英语教学同样需要创新。英语教学怎样去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理念,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要不断通过自己的新实践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转变教育观念、弃旧汲新,培养出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师的首要任务。下面我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谈一点自己的认识:  1. 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培
期刊
(鹤壁市淇滨区福源小学 河南 鹤壁 458000)  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 课题名称《自改、互改式作文评改方式的研究与应用》  立项编号:JCJY130206054  很多小学生的习作水平不高,提起作文就头痛。而作文教学,也成了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尤其是作文批改,最令语文教师头疼。长期以来,作文批改存在着繁重而少功的现象,教师辛辛苦苦地批改,学生往往只看分数,并没有真正体会教师批改的意图,发
期刊
(民和县马营镇中心学校 青海 民和 810800)  课堂气氛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所呈现的一种心理状态,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在教学时,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课堂气氛如何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教师决定的,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都影响着课堂教学气氛。那么,如何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堂气氛呢?  1. 教师的教态促成良好课堂气氛 教态是教师讲课时的情绪的外在表现,比如,教学心
期刊
(海北州祁连山小学 青海 海晏 812200)  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数学作为儿童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课已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种新的课程理念也直接影响着数学教学的价值取向。课程改革对学优生来讲,是给了他们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和发展能力的空间;但对学困生而言,他们却在获得发展自由度的同时无所适从。多年
期刊
(门源县东川寄宿制小学 青海 门源 810300)  【摘 要】新课标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把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自由活动”,“注入式教学”变成了“自主探索”。要求我们不但要教给孩子们知识,更要教给孩子们掌握知识的方法,打造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条件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学
期刊
(延安市志丹县保安中学 陕西 志丹 717500)  作文是现阶段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一提及写作就犯难,教师一看到学生写出的假、空、大的作文就头痛,不厌其烦的讲技巧,可教学效果并不佳。最近通过利用“少教多学”的策略,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其创造性。可以说,“少教多学”策略是当前语文写作教学工作的一种有效途径。  1. 概论 “少教多学”这一教
期刊
(大名县黄金堤乡王乍村中学 河北 大名 056900)  素质教育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文教学也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在作文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1. 培养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正如爱因斯坦所言:“只有兴趣和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巴尔扎克也说:“兴趣比一切的阻力都强。”所以在写作初始阶段,要特别注意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把重点放在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自
期刊
(信阳市平桥区平昌关镇中心学校 河南 信阳 46400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角色的转变已成为一种必然。新课程赋予教师的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有时代精神的角色特征,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教师角色的转变是为了让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这种转变是让教师改变原先拥有知识权威者的形象,侧重于对学习过程的组织、引导并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研究,以及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新
期刊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数学是辩证的辅导工具和表现形式。”数学中的许多方法都是伴随着生产实践与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数学中的许多概念、法则、公式、定理、公理等,都是从客观事物和现象中通过高考抽象、概括而得出来的。故教学中处处充满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因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向学生逐步渗透辩证的观点:  1. 普遍联系的观点 辩证法认为:事物是不断变化的,每个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