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它与生活、社会非常密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把化学拥入自己的怀抱,去想象,去体验,实现“从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以下是笔者根据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想对化学课堂作的一些尝试或努力方向或设想,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一、创造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化学教育应该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化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化学,而不是机械抽象的化学理论传输。要达到这一点,关键是在化学教学中努力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化学兴趣,拉近化学知识和生活的距离。
例如在教二氧化碳的性质内容时,可精心设计与生活有关的导入:“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二氧化碳的‘小型创造者’,那么请你深呼吸一次,你能通过观察分析你的‘产品’,说说二氧化碳的色、态、味吗?”这样,每个学生都会不约而同的深呼吸并有意慢吐一口气,学生在仔细的看,用“心”的闻,这一有趣的体验,二氧化碳的主要的物理性质会被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轻松的学会。根据学校教学条件,还可运用多媒体课件,以生活中故事开头,主题画面“死狗谷”故事发生在“在意大利一个奇怪的山谷,当地人又称作“鬼谷”,当人走进去时没有异常的感觉,而牵条狗进去,狗很快会窒息而死亡,”你能解开这个谜吗?学生很自然地展开热烈的讨论和不断地翻阅书本,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了。
二、捕捉身边化学,感受化学魅力
心理学研究发现:“好奇心是认知内驱力的重要因素,是人的一种本能,学生的求知欲是在好奇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化学,只要我们稍稍留意,化学无处不在。教学中适时捕捉身边化学,利用化学的魅力,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生动的语言、语气,贴近学生生活,能有效地让“生活”进入课堂,让生活情景与课堂融为一体,引领学生从化学的角度去观察生活,分析、解决生活中相关的问题。
老师在讲授新课时,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语言,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新课本中偏、难的内容虽作了一定的调整,但抽象内容还有不少。如何从具体形象的事物入手,巧打比方,从而使深奥的道理变的浅显。如对科学方法做了详细的阐述时,就是通过列举几个生动的有趣的例子来帮助学生更清楚的理解。
新课程的改革中实验的改革正向着生活化的方向进行。老师在课堂中尽可能的安排一些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验。如:讲酸雨的危害时,由于酸雨对自然界的危害不是在短期内就能够显现的,所以,学生无法对酸雨对自然界的危害产生强烈的感受。用二氧化硫溶于水后所得到的溶液来代替酸雨,安排酸雨危害模拟实验,让学生观察其对金属、大理石和蔬菜叶子等物品腐蚀的情况。实验将酸雨的危害进行了有效放大,实验中,在学生的视觉关注下镁带、大理石被侵蚀着,新鲜的蔬菜叶子在溶液中慢慢变黄、变黑等现象无一不使在场的学生受到了触目惊心的震撼,经过这样一个极为成功的体验性实验,学生很容易接受酸雨对我们生存的环境的破坏这一事实,产生对新能源开发的迫切愿望。
三、营造生活化学,构建平等交流的平台
营造一个宽松的交流氛围,也就是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课堂中重温生活、感受生活,能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提炼生活的能力,从而增强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燃烧和灭火内容时,我就和学生聊起现实生活中经常发生的火灾,关于火灾的起因、火灾的控制以及一旦发生火灾后如何灭火、如何逃生都是学生应用课本知识的好机会。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信息互相交流(1)选择一处公共场所调查消防设施的品种、数量以及消防通道是否畅通;(2)对宾馆、住宅楼或学校进行模拟火场的救火、逃生自救的设计;(3)对近年来所在地区或更大范围内重大火灾的成因、损失以及在现实生活中消防队员采用的具体灭火方法等自由选择一项进行讨论交流。在整个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一种兴奋状态,大家纷纷发表意见。甚至有的学生课后到附近的商场进行实地考察(以前学生进商场都是为了购物,对商场里是否有消防器材、有哪些消防器材并未关心过),通过实地的考察,有了实际体验,增强了消防意识;还有的学生利用互联网查到近期国内外发生的一些重大火灾的情况、一些常用的自救方法等。这样加深了对课本知识在理解,也便于将化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作为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堂的交流,帮助学生总结学习的内容,我想尝试常用“每课一讲”形式,由学生自己收集信息,介绍同期生活中有关化学的事或事物。欢迎学生质疑,争辩和发表独立的意见,允许学生出错,让学生感受化学的实际应用。教学要注意联系生活,拓宽学生教学活动的范围,使每堂化学课都是“生活”,让学生在好奇心下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进生活,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延伸和升华,同时也体现了“生活——化学——社会”这新课程理念。
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教师要在新课堂理念指导下,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大胆开放地去尝试,精心地设计,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按照新课程理念要求,从关注学生终身发展为出发点,深入钻研教材,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作者单位:江苏省射阳县新坍初级中学)
一、创造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化学教育应该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化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化学,而不是机械抽象的化学理论传输。要达到这一点,关键是在化学教学中努力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化学兴趣,拉近化学知识和生活的距离。
例如在教二氧化碳的性质内容时,可精心设计与生活有关的导入:“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二氧化碳的‘小型创造者’,那么请你深呼吸一次,你能通过观察分析你的‘产品’,说说二氧化碳的色、态、味吗?”这样,每个学生都会不约而同的深呼吸并有意慢吐一口气,学生在仔细的看,用“心”的闻,这一有趣的体验,二氧化碳的主要的物理性质会被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轻松的学会。根据学校教学条件,还可运用多媒体课件,以生活中故事开头,主题画面“死狗谷”故事发生在“在意大利一个奇怪的山谷,当地人又称作“鬼谷”,当人走进去时没有异常的感觉,而牵条狗进去,狗很快会窒息而死亡,”你能解开这个谜吗?学生很自然地展开热烈的讨论和不断地翻阅书本,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了。
二、捕捉身边化学,感受化学魅力
心理学研究发现:“好奇心是认知内驱力的重要因素,是人的一种本能,学生的求知欲是在好奇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化学,只要我们稍稍留意,化学无处不在。教学中适时捕捉身边化学,利用化学的魅力,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生动的语言、语气,贴近学生生活,能有效地让“生活”进入课堂,让生活情景与课堂融为一体,引领学生从化学的角度去观察生活,分析、解决生活中相关的问题。
老师在讲授新课时,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语言,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新课本中偏、难的内容虽作了一定的调整,但抽象内容还有不少。如何从具体形象的事物入手,巧打比方,从而使深奥的道理变的浅显。如对科学方法做了详细的阐述时,就是通过列举几个生动的有趣的例子来帮助学生更清楚的理解。
新课程的改革中实验的改革正向着生活化的方向进行。老师在课堂中尽可能的安排一些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验。如:讲酸雨的危害时,由于酸雨对自然界的危害不是在短期内就能够显现的,所以,学生无法对酸雨对自然界的危害产生强烈的感受。用二氧化硫溶于水后所得到的溶液来代替酸雨,安排酸雨危害模拟实验,让学生观察其对金属、大理石和蔬菜叶子等物品腐蚀的情况。实验将酸雨的危害进行了有效放大,实验中,在学生的视觉关注下镁带、大理石被侵蚀着,新鲜的蔬菜叶子在溶液中慢慢变黄、变黑等现象无一不使在场的学生受到了触目惊心的震撼,经过这样一个极为成功的体验性实验,学生很容易接受酸雨对我们生存的环境的破坏这一事实,产生对新能源开发的迫切愿望。
三、营造生活化学,构建平等交流的平台
营造一个宽松的交流氛围,也就是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课堂中重温生活、感受生活,能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提炼生活的能力,从而增强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燃烧和灭火内容时,我就和学生聊起现实生活中经常发生的火灾,关于火灾的起因、火灾的控制以及一旦发生火灾后如何灭火、如何逃生都是学生应用课本知识的好机会。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信息互相交流(1)选择一处公共场所调查消防设施的品种、数量以及消防通道是否畅通;(2)对宾馆、住宅楼或学校进行模拟火场的救火、逃生自救的设计;(3)对近年来所在地区或更大范围内重大火灾的成因、损失以及在现实生活中消防队员采用的具体灭火方法等自由选择一项进行讨论交流。在整个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一种兴奋状态,大家纷纷发表意见。甚至有的学生课后到附近的商场进行实地考察(以前学生进商场都是为了购物,对商场里是否有消防器材、有哪些消防器材并未关心过),通过实地的考察,有了实际体验,增强了消防意识;还有的学生利用互联网查到近期国内外发生的一些重大火灾的情况、一些常用的自救方法等。这样加深了对课本知识在理解,也便于将化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作为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堂的交流,帮助学生总结学习的内容,我想尝试常用“每课一讲”形式,由学生自己收集信息,介绍同期生活中有关化学的事或事物。欢迎学生质疑,争辩和发表独立的意见,允许学生出错,让学生感受化学的实际应用。教学要注意联系生活,拓宽学生教学活动的范围,使每堂化学课都是“生活”,让学生在好奇心下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进生活,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延伸和升华,同时也体现了“生活——化学——社会”这新课程理念。
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教师要在新课堂理念指导下,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大胆开放地去尝试,精心地设计,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按照新课程理念要求,从关注学生终身发展为出发点,深入钻研教材,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作者单位:江苏省射阳县新坍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