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有效指导幼儿区域活动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liangmi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当为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游戏,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区域活动以个性化,小组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成为幼儿在园所喜欢的活动形式。区域活动具有自选性和自足性,教育价值依托于操作材料,情境和相应的活动特点,这决定了教师对区域发挥有效的教育功能,让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老师的有效指导是至关重要的,下面就此问题浅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寻找幼儿的兴趣点,及时调整活动内容
  在区域活动中,观察性指导尤为重要,从区域的选择到材料的投放,幼儿在区域中需要哪些帮助,有些什么兴趣,如何使用材料,遇到什么问题,完成任务时有什么困难等,都要通过观察来实现。如:在计算区域活动中,有一个排序的游戏,一开始,老师就提出要求,但在实际操作中,能力强的幼儿并不喜欢,通过观察发现,原来简单的排序已经不能满足幼儿的认知需要了,于是,老师对活动内容及时进行调整,引导他们自己设计排序表,一会儿他们的兴趣立刻提高,气氛也十分活跃,由此可见,只有通过观察才能了解到幼儿的興趣,认知水平及发展需要,并根据此活动作出符合幼儿兴趣和实际情况的调整。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区域活动中,要当好幼儿的参谋和助手,根据需要提供适度的帮助,要扮演好观察者和指导者的角色。
  二、鼓励幼儿自己去探索、发现、思考
  区域活动宽松、自由、幼儿选择性大,老师的指导也较灵活,老师可以采用间接指导的方式,它可以是语言的,也可以是行为的。当孩子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或障碍时,应让他们自己想尝试着解决,老师可以通过一些暗示的方式,使之受到启发。当然,当暗示无效时,也可以采取直接指导方法,因为这时 老师给于直接指导,能增加幼儿的自信心,让幼儿有一种成功的体验。
  在区域活动中,留意观察每个孩子的兴趣操作情况和交往能力,针对出现的问题时,选择恰当的时机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去,与孩子一起探索、操作、发现、讨论、解决问题,真正体现孩子们的主导地位,而不是在发现问题时,把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强加于孩子,让他们被迫接受你所认为的,那样幼儿的积极性就会大大下降或者出现厌烦情绪。
  在区域活动中,根据幼儿的各种表现评价幼儿的行为,评价的目的在于引导幼儿自发自愿地进行交流、讨论,积极表达情感、共享快乐、共解难题提升经验。因此,教师的评价要注意重视幼儿创造性的发展。首先,教师鼓励幼儿把自己在游戏中的所见所闻、感受体验表达出来,与同伴交流分享,这不仅能增强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同时也使幼儿间有更多交流的机会,教师以鼓励性语言引导幼儿,如:“你搭建的积木可真漂亮啊,可以向同伴介绍一下吗?”这样既能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又能激起幼儿想说的愿望,以便更好地向幼儿介绍或展示各种成功的经验。
  三、师生互动,创设良好的氛围
  幼儿期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因此,在区域活动中创设轻松、愉快、自由的氛围,能引起幼儿的注意,使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得以发展,从而更好地主动活动。与幼儿积极有效地互动,帮助他们发现新问题,能使幼儿的活动持续不断地探索下去,使幼儿的学习更有价值。
  如教师到阅读区。发现两个小朋友为了看同一本书而争吵不休,阅读区出现吵闹、图书摆放杂乱等问题,这时老师就参与他们讨论:
  (1)当两个人同时都想看一本书时怎么办?
  (2)怎么才能使阅读区安静?
  (3)怎么摆放书才整齐,不乱。便于小朋友取放不容易破?接着就与孩子们一起制定规则。孩子画,老师写,这种在师生活动中建立起来的的规则,幼儿感到特别温馨,亲切,容易接受,玩起来也没有压力,从而活动效果就有了保证。
  体会《纲要》通过实践的探索及理论的学习研究,开展区域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对区域活动更感兴趣,使幼儿在教师指导和自主参与中不断得以进步,教师在区域当中,是以观察、指导、记录、谈话与聆听作为教学方式,使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自由探索、发现尝试、增强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总之,为了提高活动区域的活动效果,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指导艺术,认真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寻找他们的兴趣点,鼓励他们去探索、发现和思考。同时,应注意做好师幼互动工作,为幼儿的探索活动营造一个良好的活动氛围。
其他文献
设计意图:  家是一个宁静的港湾,常常是每个人一生中魂牵梦绕的地方。浓浓的亲情,会使幼儿感到安全,得到温暖。刻意渲染这种本已存在的氛围,为的是强化亲情呵护在幼儿成长中的积极影响。幼儿在家里常常有着特殊的地位,是被宠爱、被保护的对象。然而,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孩子也应学会感激、学会报答、学会关心、学会关爱。让每一个幼儿从小就成为和谐家庭中的一员,也是让他们学习做人的一个良好起点。  活动目标:  1
期刊
《春蚕》是中国著名音乐家刘德海先生创作的一首借喻人生理念的琵琶名曲。通过‘春蚕’的生命历程来反映现实社会的情感宣泄,同时赋予乐曲以深刻的个人灵魂和和人生追求。  《春蚕》作为刘德海先生最为有名的琵琶创作作品,其富含了充分的个人情感魅力,对于书写当时那个时期的人文风尚,歌咏人生篇章来说,都具有整体导向性。《春蚕》是刘先生创作的‘人生’五首中的其中之一,乐曲富含我国悠久文明的文化特色,并具备了新时期演
期刊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优势,教师要想方设法创造机会,帮助学生获得最佳发展。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样,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解题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故而在教学中要将共性和个性辩证地统一起来。因此,实施差异性教学,让学生均衡发展,为全体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要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  学生是有差异的群体,不同的学生在先天、后天、生理、心
期刊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质疑、调查、探究的能力,以达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达到这一目标,问题情境化的教学是有效的方法。  一、什么是问题情境化  问题情境化是指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促使学生质疑问难。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因遇到了问题需要解决而引起的,学生对遇到的问题有了兴趣,才有
期刊
【教材分析】  本课的话题选自七年级(上) Unit 9 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 Section A 1a-1c.围绕“谈论自己所喜欢的学科”这一话题,展开形式多样的听、说、读、写活动。主要学习和掌握学科的表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以及形式多样的活动(如:制作课表、角色扮演、调查报告等)使学生学会谈论自己喜欢的学科。让学生有更多发挥的空间,创造口语练习的机会。 
期刊
摘要:大问题教学更能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内驱力,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以“大问题”引领学生自主探究,以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抓住数学知识的本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引导学生“再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真正实现了“以生为本”的课堂。  关键词:大问题 探究 创新能力  问题是数学的核心,发现一个问题比解
期刊
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良好行为习惯对于人一生的重大影响,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十分重要,它足以成为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当今的孩子,不是独生子女,就是超生子女,都是家里的小太阳,捧在手心怕丢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如果一张椅子横在路中央,孩子只会绕道而行,没有谁会把椅子送回原处,发现脚下有睬着的东西,瞧瞧不是自己的,一走了之。我曾问:“为什么?”有些幼儿回答“老师,这不
期刊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李广将军的力大无比,射箭本领之高强。  4、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古诗《塞下曲》,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体会“文包诗”的特点,学习理解古诗《塞下曲》,丰富学生积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出诗文,质疑问难  1、
期刊
从我接手初中体育训练课多年来,我便感到我国的体育教学的传统模式让学生感到厌恶。可以这么说,学生是不喜欢千篇一律的广播操或徒手操,特别对单调而枯燥的训练更不感兴趣。为此,针对少年心理成长特点,对传统的体育训练方法必须改革,体育教学和体育训练才至于适应得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训练积极性,采用立体程序教学法很有必要。  所谓这种立体式教学必须掌握训练课中的立体程序教学法,即从教学内
期刊
我们目前所使用的乐理体系源于欧洲,是欧洲文艺复兴以来音乐基础理论的结晶。中国传统的音乐基础理论主要是“律学”和“乐学”。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一些乐理著作相继产生,其中影响较大的当属李重光先生的《音乐理论基础》。  基本乐理是一门音乐共同基础课,凡学音乐者,人人都必须学习。  说到乐理,其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与它相伴,它与生活息息相关。  大家知道最简单的音符就是1234567,这是我们常见的中音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