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美国经常流行着这样一句诗:有好篱笆才有好邻居。如今,连任成功的奥巴马正在试图“修补”篱笆,一道能够把美国及亚洲盟友与中国分隔开来的篱笆
在中国,矮矮的篱笆墙,影子长,记忆也长。邻里间虽以它作为地界之分,却更在意不让它成为阻断彼此间信任的障碍。在美国,却经常流行着这样一句诗:有好篱笆才有好邻居。如今,连任成功的奥巴马正在试图“修补”篱笆,一道能够把美国及亚洲盟友与中国分隔开来的篱笆。
对于奥巴马政府而言,布什执政的八年正是美国丢失亚太战略机遇的八年。此间,美国热衷于两场战争和大中东民主计划,将过多的军事和外交资源投入到了亚欧大陆的地缘政治破碎带上,直接造成了分裂的欧洲和失去的亚洲。在奥巴马的第一任期内,改弦更张的计划遭遇了各种羁绊,“顺利”地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撤军需要时日、以最小的代价在“阿拉伯之春”中实现利益也需要时间,无一不“耽误”了“重返亚太”的进程。而在亚太地区,这十年恰恰是中国享受战略机遇期的十年。这正是导致奥巴马政府在过去和今后几年中极力推进“重返亚太”战略的主要原因。
为了达到稳定“边界”、隔岸制衡的目的,奥巴马政府不得不暂时放下重视民主干预的政策传统,先在军事和政治上“重返亚太”,再以经济“重返”进一步补足巩固。在军事上,积极强化在该地区的军力部署、介入地区争端、通过强化共同防务等方式巩固传统同盟关系、制造出中美分隔的氛围。在政治上,利用各种各样的双边和多边机制,强调美国的领导地位,迫使一些国家在中美之间站队。随后,又允诺加强与亚洲国家的经济联系,制衡和削减中国在经济上的辐射力。
十年机遇的丧失,亚太秩序的紊乱,美国等西方国家将矛头直指中国“崛起”,其中却包含着明显的战略误判。在这十年中,美国对亚太领导责任的“忽视”,并非只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也为日本、印度等大国编织自己的战略空间提供了时机,日本在协助美国反恐的旗号下开始实质性地走向“正常国家”,印度也在抵御“中国威胁”的口号下开始跨过马六甲海峡。这些也都是对美国亚太领导地位的新挑战。同时,美国在“重返亚太”的匆忙之中,低估了亚太盟国享用同盟公共产品的胃口,一些国家在“搭便车”时顺便挑起了与中国的领土纷争。钓鱼岛、黄岩岛问题上日本、菲律宾利用美国实现一己之私的举动,也难免让奥巴马政府疲于应对。毕竟,美国“重返亚太”的目的,更多在于“修补”中美之间的篱笆墙,保持美国在墙之一侧的领导地位不受挑战,而不是僭越这道墙。
此外,两大矛盾随时会让“重返亚太”战略面临难以为继的危机。首先是资源矛盾。价值、防务和经济上的一体化是同盟维系和巩固的基础。但是,一直以世界领导责任为己任、却又正受经济危机所困扰的美国,既难以在不适度“放纵”盟国的情况下实现防务目标,也难以长期“无私”地在经济上为盟友的发展持续输血。其次是民主扩张悖论。按照民主党的政策传统,甄别他国政权性质、推进人权和人道主义干预,是美国扩大民主阵营的主要途径。但在此次的“重返亚太”战略中,民主干預却成为最后一个政策选项。奥巴马政府当前最关心的,是如何维系和巩固阵营的“团结”,而非疏离和改造不够民主的盟友和伙伴关系国。这与美国在北非、中东地区的态度大相径庭,也足以让人对“重返亚太”战略的前景和一致性产生怀疑。尤其是一旦美国纠结于与中国争夺几个不够民主甚至有些独裁的“前沿”国家,原有战略意图的保存便真的成为问题了。
奥巴马政府一边不惜越太平洋之远“修补”篱笆,防范和消解中国崛起对既有亚太秩序的冲击,一边又不断向中国表白维持中美关系的连贯性和无意遏制中国的态度,大棒与胡萝卜交相使用、令人眼花缭乱。但是,越好的篱笆越容易阻住己方的视线,对华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绝对基于“你赢我输”的冷战思维之上,勇于打破藩篱才是中美和平、和睦相处的正道。
(作者系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院长助理)
在中国,矮矮的篱笆墙,影子长,记忆也长。邻里间虽以它作为地界之分,却更在意不让它成为阻断彼此间信任的障碍。在美国,却经常流行着这样一句诗:有好篱笆才有好邻居。如今,连任成功的奥巴马正在试图“修补”篱笆,一道能够把美国及亚洲盟友与中国分隔开来的篱笆。
对于奥巴马政府而言,布什执政的八年正是美国丢失亚太战略机遇的八年。此间,美国热衷于两场战争和大中东民主计划,将过多的军事和外交资源投入到了亚欧大陆的地缘政治破碎带上,直接造成了分裂的欧洲和失去的亚洲。在奥巴马的第一任期内,改弦更张的计划遭遇了各种羁绊,“顺利”地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撤军需要时日、以最小的代价在“阿拉伯之春”中实现利益也需要时间,无一不“耽误”了“重返亚太”的进程。而在亚太地区,这十年恰恰是中国享受战略机遇期的十年。这正是导致奥巴马政府在过去和今后几年中极力推进“重返亚太”战略的主要原因。
为了达到稳定“边界”、隔岸制衡的目的,奥巴马政府不得不暂时放下重视民主干预的政策传统,先在军事和政治上“重返亚太”,再以经济“重返”进一步补足巩固。在军事上,积极强化在该地区的军力部署、介入地区争端、通过强化共同防务等方式巩固传统同盟关系、制造出中美分隔的氛围。在政治上,利用各种各样的双边和多边机制,强调美国的领导地位,迫使一些国家在中美之间站队。随后,又允诺加强与亚洲国家的经济联系,制衡和削减中国在经济上的辐射力。
十年机遇的丧失,亚太秩序的紊乱,美国等西方国家将矛头直指中国“崛起”,其中却包含着明显的战略误判。在这十年中,美国对亚太领导责任的“忽视”,并非只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也为日本、印度等大国编织自己的战略空间提供了时机,日本在协助美国反恐的旗号下开始实质性地走向“正常国家”,印度也在抵御“中国威胁”的口号下开始跨过马六甲海峡。这些也都是对美国亚太领导地位的新挑战。同时,美国在“重返亚太”的匆忙之中,低估了亚太盟国享用同盟公共产品的胃口,一些国家在“搭便车”时顺便挑起了与中国的领土纷争。钓鱼岛、黄岩岛问题上日本、菲律宾利用美国实现一己之私的举动,也难免让奥巴马政府疲于应对。毕竟,美国“重返亚太”的目的,更多在于“修补”中美之间的篱笆墙,保持美国在墙之一侧的领导地位不受挑战,而不是僭越这道墙。
此外,两大矛盾随时会让“重返亚太”战略面临难以为继的危机。首先是资源矛盾。价值、防务和经济上的一体化是同盟维系和巩固的基础。但是,一直以世界领导责任为己任、却又正受经济危机所困扰的美国,既难以在不适度“放纵”盟国的情况下实现防务目标,也难以长期“无私”地在经济上为盟友的发展持续输血。其次是民主扩张悖论。按照民主党的政策传统,甄别他国政权性质、推进人权和人道主义干预,是美国扩大民主阵营的主要途径。但在此次的“重返亚太”战略中,民主干預却成为最后一个政策选项。奥巴马政府当前最关心的,是如何维系和巩固阵营的“团结”,而非疏离和改造不够民主的盟友和伙伴关系国。这与美国在北非、中东地区的态度大相径庭,也足以让人对“重返亚太”战略的前景和一致性产生怀疑。尤其是一旦美国纠结于与中国争夺几个不够民主甚至有些独裁的“前沿”国家,原有战略意图的保存便真的成为问题了。
奥巴马政府一边不惜越太平洋之远“修补”篱笆,防范和消解中国崛起对既有亚太秩序的冲击,一边又不断向中国表白维持中美关系的连贯性和无意遏制中国的态度,大棒与胡萝卜交相使用、令人眼花缭乱。但是,越好的篱笆越容易阻住己方的视线,对华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绝对基于“你赢我输”的冷战思维之上,勇于打破藩篱才是中美和平、和睦相处的正道。
(作者系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院长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