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果业是我市农村的传统主导产业,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大力发展果业作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果业发展态势良好。
一、针对基本情况 找出存在问题
全市共有14处乡镇(街道、区),724个村,总人口56.9万人,其中农村人口37.1万人,土地面积214.5万亩,耕地63万亩。果园总面积45万亩,户均2.8亩,人均1.2亩,其中:苹果39万亩,户均2.5亩,人均1.1亩。果品总产量60万t,总收入9亿元,占农业总收入的45%。
存在农民认识不到位、技术断层和推广难、果园总量不足面积少、树龄偏大果园郁闭、示范园不过硬带动作用差、市场不够完善等问题。
二、着力抓好六大板块 全面推进果业快速发展
1.把果业生产放在农民增收的主要地位上来抓
果树在我市是高效经济作物,正常的管理条件下,都比粮油作物经济效益高。据调查近三年来市场收购价格计算,一般一亩果树的收入约5000元左右,投入大管理精细的亩收入可达万元,而一亩粮油作物的收入仅1000元左右,果品的收入是粮油收入的5倍,甚至10倍。果树大发展以来,全市约70%的村靠果品收入壮大了集体经济,约80%的农户靠种果树过上了富裕生活。
种植果树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通过扩大种植面积,可以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和渠道,对增加农民收入和社会稳定将起到很大作用。发展果业生产是我市多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和门路,为此,市里把果业发展作为衡量乡镇和村干部政绩的主要指标,市镇村三级高度重视发展果业生产,把这项工作做为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重点,采取强有力措施,抓紧抓好。
2.强化政策扶持,种植面积逐步扩大
以苹果为主的果业成为农村主导产业。市政府从2005年制定奖励政策,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促进果业发展。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立足我市果业发展实际,2008年春又制定出台了《招远市2008—2012年果业发展规划》,把果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同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全市农业产业结构的意见》(招政发[2008]5号)等配套政策,2008年全市兑现将补资金430万元,2009年又出台了奖补办法,加大了奖补力度,按文件规定奖补资金达到500万元,调动了广大农民发展果业的积极性,全市果业种植面积不断增加。注重发展名、特、优、稀果品,由过去片面发展苹果的单一品种,转向在稳定苹果、梨、桃等大宗水果面积的同时,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全方位、多层面引进大樱桃、柿子、板栗等名优特果品。从2005年到2009年全市新增果园面积8.5万亩,其中新栽苹果8.2万亩,大樱桃3000亩。
3.推行标准化生产,果品质量稳步提升
近年来,市果业部门采取多种形式,不断加大技术服务力度,努力提高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先后开展了“果业发展宣传月”和“培训周”等活动,今年以来,共组织各类宣传活动110多场次,聘请省市高等院校、科研部门专家,举办大型果业技术培训班10余次,培训果农1500多人,使广大果农及时了解掌握了果园管理的新技术。与此同时,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补贴资金,在全市推广了苹果套优质袋、苹果密植园改造标准化果园建设、果业振兴计划等提质增效技术,果品质量有了明显提高。目前,全市共建设新植果园,乔砧苹果纺锤形整枝、起垅栽培示范园,矮砧宽行密植水肥一体化设施栽培示范园、初盛果期果园和老果园改造示范点10多处,建设烟台级标准化示范基地7处,通过无公害认证5个,其中黄金梨2个、葡萄1个、苹果2个,绿色认证5个,其中苹果3个、大樱桃2个,有机认证2个,均为苹果,无公害、绿色、有机果标准化生产基地16个,总面积13.1万亩。标准化生产及各项认证措施的推行,进一步提高了我市果品的内在品质,为不断拓宽大市场、参与大流通提供了质量安全保证。
4.培育经营主体,果品销售加工能力不断增强
以培育农产品龙头企业为重点,对从事果品销售加工的企业和个人,从金融贷款、政策资金、发展环境、培训引导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帮助他们做大做强,进一步搞活了果品加工和流通,并且加强果品营销服务,开辟果品销售“绿色通道”。目前,全市果品加工储藏营销企业达到30多家,果品营销经纪人1000余人,众浩鑫、联蕾、金潮、顺达等10多家企业取得了鲜果自营进出口权。全市共建有果品贮藏库80处,年贮存能力10万多t,总加工能力达到20万t,出口创汇1000多万美元。
5.加强宣传创优,品牌建设有了新突破
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不断加大对外宣传和创优工作力度,通过做广告、统一包装、参加各项食品认证和优质果品评选等活动,提高了我市果品的美誉度。目前,我市的“灵峰”牌苹果获得国家有机食品认证,“宏鑫”牌苹果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大秦家苹果”和“阜山苹果”获得山东省无公害产地认证。在2007年中国果品流通协会举办的优质果品评选活动中,“宏鑫”、“联蕾”牌红富士苹果被评为“中国优质苹果金奖”;“招元”牌红富士苹果连续三届在中国农业博览会上被认定为名牌果品。2008年10月份,在首届中国昌平苹果擂台赛上,“招元”牌红富士苹果又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评为“中华名果”。11月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全国“兴果富农”工程果业发展百强优质示范市/县。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的提高,有效拓宽了市场,拉动了果品价格,增加了效益,呈现出高价快销的喜人局面。
6.强化网络建设,增强服务功能
全市围绕提高县级,加强镇级,完善村级,规范专业合作组织这个目标,强化服务功能,县级设立果业总站,为正科级事业单位,在职人员达到28人,镇级设立果业站,设专职人员抓果业生产,各果业重点村都设一名两委成员分管果业生产,同时全市设立果业合作组织30个,其中:协会6个,专业合作社24个,成员达到3000多户,形成了市、镇、村、专业合作组织多层次、全方位服务网络。
一、针对基本情况 找出存在问题
全市共有14处乡镇(街道、区),724个村,总人口56.9万人,其中农村人口37.1万人,土地面积214.5万亩,耕地63万亩。果园总面积45万亩,户均2.8亩,人均1.2亩,其中:苹果39万亩,户均2.5亩,人均1.1亩。果品总产量60万t,总收入9亿元,占农业总收入的45%。
存在农民认识不到位、技术断层和推广难、果园总量不足面积少、树龄偏大果园郁闭、示范园不过硬带动作用差、市场不够完善等问题。
二、着力抓好六大板块 全面推进果业快速发展
1.把果业生产放在农民增收的主要地位上来抓
果树在我市是高效经济作物,正常的管理条件下,都比粮油作物经济效益高。据调查近三年来市场收购价格计算,一般一亩果树的收入约5000元左右,投入大管理精细的亩收入可达万元,而一亩粮油作物的收入仅1000元左右,果品的收入是粮油收入的5倍,甚至10倍。果树大发展以来,全市约70%的村靠果品收入壮大了集体经济,约80%的农户靠种果树过上了富裕生活。
种植果树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通过扩大种植面积,可以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和渠道,对增加农民收入和社会稳定将起到很大作用。发展果业生产是我市多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和门路,为此,市里把果业发展作为衡量乡镇和村干部政绩的主要指标,市镇村三级高度重视发展果业生产,把这项工作做为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重点,采取强有力措施,抓紧抓好。
2.强化政策扶持,种植面积逐步扩大
以苹果为主的果业成为农村主导产业。市政府从2005年制定奖励政策,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促进果业发展。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立足我市果业发展实际,2008年春又制定出台了《招远市2008—2012年果业发展规划》,把果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同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全市农业产业结构的意见》(招政发[2008]5号)等配套政策,2008年全市兑现将补资金430万元,2009年又出台了奖补办法,加大了奖补力度,按文件规定奖补资金达到500万元,调动了广大农民发展果业的积极性,全市果业种植面积不断增加。注重发展名、特、优、稀果品,由过去片面发展苹果的单一品种,转向在稳定苹果、梨、桃等大宗水果面积的同时,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全方位、多层面引进大樱桃、柿子、板栗等名优特果品。从2005年到2009年全市新增果园面积8.5万亩,其中新栽苹果8.2万亩,大樱桃3000亩。
3.推行标准化生产,果品质量稳步提升
近年来,市果业部门采取多种形式,不断加大技术服务力度,努力提高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先后开展了“果业发展宣传月”和“培训周”等活动,今年以来,共组织各类宣传活动110多场次,聘请省市高等院校、科研部门专家,举办大型果业技术培训班10余次,培训果农1500多人,使广大果农及时了解掌握了果园管理的新技术。与此同时,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补贴资金,在全市推广了苹果套优质袋、苹果密植园改造标准化果园建设、果业振兴计划等提质增效技术,果品质量有了明显提高。目前,全市共建设新植果园,乔砧苹果纺锤形整枝、起垅栽培示范园,矮砧宽行密植水肥一体化设施栽培示范园、初盛果期果园和老果园改造示范点10多处,建设烟台级标准化示范基地7处,通过无公害认证5个,其中黄金梨2个、葡萄1个、苹果2个,绿色认证5个,其中苹果3个、大樱桃2个,有机认证2个,均为苹果,无公害、绿色、有机果标准化生产基地16个,总面积13.1万亩。标准化生产及各项认证措施的推行,进一步提高了我市果品的内在品质,为不断拓宽大市场、参与大流通提供了质量安全保证。
4.培育经营主体,果品销售加工能力不断增强
以培育农产品龙头企业为重点,对从事果品销售加工的企业和个人,从金融贷款、政策资金、发展环境、培训引导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帮助他们做大做强,进一步搞活了果品加工和流通,并且加强果品营销服务,开辟果品销售“绿色通道”。目前,全市果品加工储藏营销企业达到30多家,果品营销经纪人1000余人,众浩鑫、联蕾、金潮、顺达等10多家企业取得了鲜果自营进出口权。全市共建有果品贮藏库80处,年贮存能力10万多t,总加工能力达到20万t,出口创汇1000多万美元。
5.加强宣传创优,品牌建设有了新突破
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不断加大对外宣传和创优工作力度,通过做广告、统一包装、参加各项食品认证和优质果品评选等活动,提高了我市果品的美誉度。目前,我市的“灵峰”牌苹果获得国家有机食品认证,“宏鑫”牌苹果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大秦家苹果”和“阜山苹果”获得山东省无公害产地认证。在2007年中国果品流通协会举办的优质果品评选活动中,“宏鑫”、“联蕾”牌红富士苹果被评为“中国优质苹果金奖”;“招元”牌红富士苹果连续三届在中国农业博览会上被认定为名牌果品。2008年10月份,在首届中国昌平苹果擂台赛上,“招元”牌红富士苹果又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评为“中华名果”。11月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全国“兴果富农”工程果业发展百强优质示范市/县。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的提高,有效拓宽了市场,拉动了果品价格,增加了效益,呈现出高价快销的喜人局面。
6.强化网络建设,增强服务功能
全市围绕提高县级,加强镇级,完善村级,规范专业合作组织这个目标,强化服务功能,县级设立果业总站,为正科级事业单位,在职人员达到28人,镇级设立果业站,设专职人员抓果业生产,各果业重点村都设一名两委成员分管果业生产,同时全市设立果业合作组织30个,其中:协会6个,专业合作社24个,成员达到3000多户,形成了市、镇、村、专业合作组织多层次、全方位服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