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进行模拟课堂教学时,只有对课堂提问进行有效设计,巧妙使用,才能产生积极作用,达到良好的效果。仍有相当多的学生在实践中陷入课堂提问的种种误区,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提高模拟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模拟课堂 提问 有效性
模拟课堂教学是师范学生在学习了专业学科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开展模拟试讲教学实践活动,以此锻炼教学技能、实践教学方法、积累教学经验,为正式走上讲台做好准备,对师范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有重要的意义。
在模拟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是教师与幼儿互动、不断激发幼儿进行思考和探究从而提高幼儿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它是联系教师、幼儿和教学内容的纽带,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学生在进行模拟课堂教学时,只有对提问进行有效设计,巧妙使用,才能产生积极作用,达到良好的效果。然而,在我校开展模拟课堂教学以来,由于各方面原因,学生在进行模拟教学时,仍有相当多的学生在实践中陷入课堂提问的种种误区,以至于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这里提出几个案例我们共同分析一下,以便更好地促进我们的教学实践。
一、课堂提问存在的误区
(一)提问无效:对回答的问题无须动脑思考,无启发效果
案例1:一位师范生在模拟开展语言故事教学《三只小猪》时,统计了一下,共提了二十几个无效提问,平均一分钟就1个。如“小朋友们,我是给你们讲个故事好不好?”“好!”“这个故事里有三只小猪是不是?”“是!”“对不对?”“对!”“会不会?”“会”等类似的问答。
分析:看似设计大量问题,实则答案固定,问答不需思考回应速度快,而回答全为单一的肯定答案。此类提问的效应其实对于孩子就像条件反射,随声附和,起不到激发幼儿探究问题的意识,达不到启发式教学的效果。上述案例中的无效提问,我们就可以这样简单的提问:老师给大家讲《三只小猪》的故事,请小朋友们仔细地听,告诉我故事里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里三只小猪都叫什么名字呢?突出启发性和问题的有效性。
(二)把握不准坡度,提问过易或过难
案例2:在大班数学教育活动《8的分解与组成》教学后,教师提问幼儿回答数字9的分解与组成这一问题,绝大部分幼儿答不上来。
分析:切忌把两节活动的内容糅杂在一起解决,幼儿的认知和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跟不上。而教师的提问不能过于直露浅显,没有任何思考的空间和余地,这样会极大地抑制学生的思维。提问也不能过难,学生无所适从,无处下手,长此下去,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问题的设计要有坡度,循序渐进、层层相递,要遵循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不能太突兀。
(三)问题目标模糊、不明确
案例3:在中班语言活动《我的小手真能干》的导入部分,老师伸出自己的手问幼儿们“请大家想一想我们的手能变成什么?”幼儿们互相看看对方再看看手,都回答不了这个问题。
分析:首先我们要明确提问的目的是什么?对于理解能力有限和生活经验缺乏的幼儿来说,提问的目的一定要明确,否则很难得到回应。而当提出的问题目标不明确时,教师也可以提出来共同讨论,给予适当的提示和点拨,只要教师会问善问,正确把握问题方向,就能积极调动幼儿的思维。再次模拟课的时候,老师换一种方式再问“大家看看老师的手,一个剪刀、一个石头、变成小白兔。小朋友们想一想,小手除了可以变成兔子,还能变成什么呢?”幼儿回答的声音此起彼伏。
(四)提问设计时忽视幼儿的存在
案例4:学前教育学生在进行模拟课堂时,按照自己准备好的教案按部就班讲下去,没有教学的预设,没有与幼儿的对话、互动,整个过程自说自话,甚至不预设提问,让人感觉整个活动设计中没有幼儿,心中也没有体现幼儿。教学活动的开展就是上给指导老师听的,目的只是展示,忽略了教育幼儿为主要目的,而所预设的提问,与教学内容有关,却与教授对象无关。
分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幼儿是主体地位,而教师是主导地位。因此,在试讲和模拟课堂训练时也一定不能忽略了幼儿的年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认知水平,综合这几点,结合教学主题预设提问,才能真正体现幼儿的主体性,凸显出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中和引导者。
(五)提问只面向全体,而忽略个别
案例5:大班科学活动中讲解关于熊猫的知识,可是提问:“你喜欢什么动物啊?”因为班上小朋友家里养宠物的比较多,大多数小朋友对这个问题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室里的气氛立刻就活跃了起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没有经验去加以控制,只是与一些声音比较大的幼儿进行交流,结果课堂变得混乱不堪无法控制。
分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活动中设计提问时,除了要面向全体幼儿,同时还要考虑关注到个别幼儿,促进全体幼儿都能发展。
(六)提问的语言贫乏生动,调动不了幼儿的积极性
案例6:在一次中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教幼儿认识数字宝宝4,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老师一直采用:“请和我一起来数一数小手?”这样一个问题向幼儿提问。语言枯燥无味又单一,一遍又一遍的同一问题提问使幼儿会使感到越来越浮躁,降低了积极性,变得开始不集中注意力。正是因为教师的提问太过于乏味,吸引不了幼儿,才影响了教学效果。
分析: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以及生活经验缺乏导致理解能力较低,因此教师在设计提问时要多注意用充满启发性和儿童性的语言、语调来提问题,起到引起幼儿好奇心和注意力的作用,更好的引导幼儿思考、发言。
二、针对以上误区应采取的策略
综合我校师资班学生在模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在此,我想到的提高模拟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有以下几点:
1.备课时做好充分准备,对提问的目的、内容、语言明确,设计详尽。
2.从教学内容的关键处、对比处发问,抓住疑难点、兴趣点、模糊点提问。
3.提问时充分考虑到趣味性、启发性和幼儿的认知水平及生活经验。
4.增强提问语言的精炼性、精准性。
5.减少封闭式提问,控制好教学活动中封闭式提问和开放式提问的比例。
6.设计提问时充分考虑到对象的差异性,适当把握问题的难易度。
7.设计提问时,可以事先预设效果,考虑问题的必要性。
8.提问后,不必急于告知正确答案,引导幼儿思考的过程亦是解决问题的过程。
正如“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所言,课堂提问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需要因人而异、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尤其要注重提问的实效,其中的关键在于,提问要符合学生的经验水平、认知特点以及教学内容的具体特点。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在数学王国里遨游;好的提问,需要我们教师要做有心人,问题要设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每一根神经,就能极大地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教师提问是一门教学艺术。要掌握好这门艺术,教师就应勤思考、多分析,努力优化教学活动中的“问”,而唯有教学的创新是课堂教学发展的不竭源泉。在模拟课堂教学中,我们完全也可以实践摸索动态生成新的提问方法,进行创造性的提问教学。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自身的能力也能得到有效提高,这对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也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模拟课堂 提问 有效性
模拟课堂教学是师范学生在学习了专业学科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开展模拟试讲教学实践活动,以此锻炼教学技能、实践教学方法、积累教学经验,为正式走上讲台做好准备,对师范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有重要的意义。
在模拟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是教师与幼儿互动、不断激发幼儿进行思考和探究从而提高幼儿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它是联系教师、幼儿和教学内容的纽带,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学生在进行模拟课堂教学时,只有对提问进行有效设计,巧妙使用,才能产生积极作用,达到良好的效果。然而,在我校开展模拟课堂教学以来,由于各方面原因,学生在进行模拟教学时,仍有相当多的学生在实践中陷入课堂提问的种种误区,以至于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这里提出几个案例我们共同分析一下,以便更好地促进我们的教学实践。
一、课堂提问存在的误区
(一)提问无效:对回答的问题无须动脑思考,无启发效果
案例1:一位师范生在模拟开展语言故事教学《三只小猪》时,统计了一下,共提了二十几个无效提问,平均一分钟就1个。如“小朋友们,我是给你们讲个故事好不好?”“好!”“这个故事里有三只小猪是不是?”“是!”“对不对?”“对!”“会不会?”“会”等类似的问答。
分析:看似设计大量问题,实则答案固定,问答不需思考回应速度快,而回答全为单一的肯定答案。此类提问的效应其实对于孩子就像条件反射,随声附和,起不到激发幼儿探究问题的意识,达不到启发式教学的效果。上述案例中的无效提问,我们就可以这样简单的提问:老师给大家讲《三只小猪》的故事,请小朋友们仔细地听,告诉我故事里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里三只小猪都叫什么名字呢?突出启发性和问题的有效性。
(二)把握不准坡度,提问过易或过难
案例2:在大班数学教育活动《8的分解与组成》教学后,教师提问幼儿回答数字9的分解与组成这一问题,绝大部分幼儿答不上来。
分析:切忌把两节活动的内容糅杂在一起解决,幼儿的认知和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跟不上。而教师的提问不能过于直露浅显,没有任何思考的空间和余地,这样会极大地抑制学生的思维。提问也不能过难,学生无所适从,无处下手,长此下去,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问题的设计要有坡度,循序渐进、层层相递,要遵循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不能太突兀。
(三)问题目标模糊、不明确
案例3:在中班语言活动《我的小手真能干》的导入部分,老师伸出自己的手问幼儿们“请大家想一想我们的手能变成什么?”幼儿们互相看看对方再看看手,都回答不了这个问题。
分析:首先我们要明确提问的目的是什么?对于理解能力有限和生活经验缺乏的幼儿来说,提问的目的一定要明确,否则很难得到回应。而当提出的问题目标不明确时,教师也可以提出来共同讨论,给予适当的提示和点拨,只要教师会问善问,正确把握问题方向,就能积极调动幼儿的思维。再次模拟课的时候,老师换一种方式再问“大家看看老师的手,一个剪刀、一个石头、变成小白兔。小朋友们想一想,小手除了可以变成兔子,还能变成什么呢?”幼儿回答的声音此起彼伏。
(四)提问设计时忽视幼儿的存在
案例4:学前教育学生在进行模拟课堂时,按照自己准备好的教案按部就班讲下去,没有教学的预设,没有与幼儿的对话、互动,整个过程自说自话,甚至不预设提问,让人感觉整个活动设计中没有幼儿,心中也没有体现幼儿。教学活动的开展就是上给指导老师听的,目的只是展示,忽略了教育幼儿为主要目的,而所预设的提问,与教学内容有关,却与教授对象无关。
分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幼儿是主体地位,而教师是主导地位。因此,在试讲和模拟课堂训练时也一定不能忽略了幼儿的年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认知水平,综合这几点,结合教学主题预设提问,才能真正体现幼儿的主体性,凸显出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中和引导者。
(五)提问只面向全体,而忽略个别
案例5:大班科学活动中讲解关于熊猫的知识,可是提问:“你喜欢什么动物啊?”因为班上小朋友家里养宠物的比较多,大多数小朋友对这个问题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室里的气氛立刻就活跃了起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没有经验去加以控制,只是与一些声音比较大的幼儿进行交流,结果课堂变得混乱不堪无法控制。
分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活动中设计提问时,除了要面向全体幼儿,同时还要考虑关注到个别幼儿,促进全体幼儿都能发展。
(六)提问的语言贫乏生动,调动不了幼儿的积极性
案例6:在一次中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教幼儿认识数字宝宝4,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老师一直采用:“请和我一起来数一数小手?”这样一个问题向幼儿提问。语言枯燥无味又单一,一遍又一遍的同一问题提问使幼儿会使感到越来越浮躁,降低了积极性,变得开始不集中注意力。正是因为教师的提问太过于乏味,吸引不了幼儿,才影响了教学效果。
分析: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以及生活经验缺乏导致理解能力较低,因此教师在设计提问时要多注意用充满启发性和儿童性的语言、语调来提问题,起到引起幼儿好奇心和注意力的作用,更好的引导幼儿思考、发言。
二、针对以上误区应采取的策略
综合我校师资班学生在模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在此,我想到的提高模拟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有以下几点:
1.备课时做好充分准备,对提问的目的、内容、语言明确,设计详尽。
2.从教学内容的关键处、对比处发问,抓住疑难点、兴趣点、模糊点提问。
3.提问时充分考虑到趣味性、启发性和幼儿的认知水平及生活经验。
4.增强提问语言的精炼性、精准性。
5.减少封闭式提问,控制好教学活动中封闭式提问和开放式提问的比例。
6.设计提问时充分考虑到对象的差异性,适当把握问题的难易度。
7.设计提问时,可以事先预设效果,考虑问题的必要性。
8.提问后,不必急于告知正确答案,引导幼儿思考的过程亦是解决问题的过程。
正如“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所言,课堂提问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需要因人而异、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尤其要注重提问的实效,其中的关键在于,提问要符合学生的经验水平、认知特点以及教学内容的具体特点。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在数学王国里遨游;好的提问,需要我们教师要做有心人,问题要设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每一根神经,就能极大地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教师提问是一门教学艺术。要掌握好这门艺术,教师就应勤思考、多分析,努力优化教学活动中的“问”,而唯有教学的创新是课堂教学发展的不竭源泉。在模拟课堂教学中,我们完全也可以实践摸索动态生成新的提问方法,进行创造性的提问教学。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自身的能力也能得到有效提高,这对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也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