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超声诊断在临床疾病中的广泛应用,超声应用于肾脏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越来越多,主要是超声诊断对肾脏疾病诊断的范围日益扩大和诊断正确率的不断提高。本文就我院近些年经临床确诊的80例急慢性肾病患者(住院及门诊)的肾脏声像图。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分急性肾病病例组和慢性肾病病例组。急性病例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8~22岁,以青少年发病为主,病程20天~3个月。慢性肾病44例,男26例,女18例,年龄25~76岁,以青中年最多,病程2~10年。所有病例均有较明显的临床表现及生化检查结果而获临床确诊。
方法:应用TOSHLBA-5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肾脏检查一般不需要检查前准备,探测采用两种途径及切面:①经侧腰部作冠状切面,在这个切面上,右肾以肝作声窗,左肾以脾作声窗,且侧腰部腹壁肌肉层薄,声像图清晰。②经背部途径。检测内容:测量双肾大小(上下径、左右径、前后径),肾实质厚度,观察肾实质回声强弱,肾皮质与髓质、肾实质与肾窦的界限,肾窦大小,回声。
结 果
急性肾病组其声像图15例表现为双肾外形轻度增大,肾实质稍增厚,回声下降:7例外形增大较明显,肾实质增厚,回声下降,肾锥体肿大,回声极低,14例肾脏大小,肾实质厚度及回声无明显改变。慢性肾病组18例尿毒症(系统受损的临床表现及Cor、BUN、COCP、血肌酐异常十分显著)患者,表现两肾明显缩小,但形态仍保持椭圆形或蚕豆形,绝大多数两肾对称,18例中,仅1例不对称。表面不光滑,肾实质明显变薄,回声明显增强,肾皮、髓质分界不清,看不到正常肾的结构。11例肾功能代偿期(一般无明显症状,血肌酐正常)患者,5例肾脏轻度缩小,肾实质变薄,回声增强;3例肾脏轻度增大,肾实质回声偏强;3例肾脏声像图没有异常发现。15例介于肾功能代偿期及尿毒症期的慢性肾衰患者,仅3例肾脏外形正常,肾实质回声偏强,余13例肾脏均轻到中度缩小,肾实质程度不同的变薄,回声增强,皮、髓质界限不清。
讨 论
肾脏弥漫性病变指各种原因造成的肾脏弥漫性损害,主要是肾实质的损害。直接或间接损害肾实质的许多疾病,都可引起肾弥漫性病变。因此,对肾实质回声仔细观察十分重要,通常以脾实质回声做参照,高于脾实质回声为增强。
结果显示急性肾病声图没有特异性改变。肾脏外形可轻度增大,肾实质偏厚,回声下降;肾脏也可没有明显异常发现。慢性肾病声像图随病程及病情严重程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慢性肾病尿毒症期声像图比较一致,有较强的特异性。表现为肾脏体积明显缩小,表面不光滑,肾实质明显变薄,回声明显增强,肾窦正常结构消失,皮质与髓质、实质与肾窦界限不清。肾功能代偿期,肾脏声像图可以没有异常发现,或肾外形轻度减小,肾实质变薄,回声增强,或轻度增大,实质回声增强。介于肾功能代偿期及尿毒症的慢性肾衰患者的声像图基本介于二者之间。
肾脏弥漫性病变常见于急慢性肾病患者。急性肾病指各种原因造成的肾脏急性弥漫性损害,最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其他尚可见过敏紫瘢性肾炎,药物或毒物引起的中毒性肾炎等。其急性期主要的病理变化就是肾实质充血、肿胀、炎性细胞的浸润,肾脏常有不同的增大。由于充血、肿胀,超声透声性好,因而肾实质的回声减低、变弱。可能不同的病例,充血、肿胀的程度不同及仪器分辨力的限制,因而声象图上肾脏大小、肾实质厚度及回声略有不同。慢性肾病指各种原因造成的肾脏慢性弥漫性损害,肾实质破坏逐渐加重。常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高血压肾病、狼疮肾、糖尿病肾病等,而以各种肾小球肾炎最常见。尽管这些疾病的病因不同,在疾病早期,病理变化可以是多种多样的,随着病程发展到后期,病理变化表现可比较一致。其结果都是肾毛细血管腔逐渐狭窄、闭塞,引起肾小球缺血,肾小球逐渐萎缩、硬化,肾小球功能丧失后,与之相连的肾小管也随之萎缩,从而使大量肾单位萎缩,间质纤维化,使肾实质明显变薄,肾脏小而硬。肾脏上述病理变化,使慢性肾病愈到疾病的后期声象图表现愈接近,尿毒症期声象图表现几乎一致,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因其具有相同的病理变化。而肾功能代偿期及肾衰早期,其病理变化的差异,使其声象图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通过对肾脏弥漫性病变的超声检查,可协助临床对慢性肾病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作预后估计。慢性肾病肾功能不全预后的好坏,与肾脏损害的程度关系密切。肾大者较肾小者预后好,肾内结构清晰者或接近清晰者较显示不清者预后好。
检查方法简便易行,无痛苦,无创伤,费用低,诊断迅速,易于推广。一般在进行临床检查及生化检验后,常规肾脏超声检查。实际上各种方法的联合使用,具有取长补短,提高诊断正确性的作用。
超声检查对肾脏弥漫性病变不能鉴别出疾病类型,因而许多疾病虽病因不同,但能够以相同的方式侵犯肾脏,使肾脏的病理过程类似,因而其声像图表现可比较一致,故声像图表现与肾病的类型无相关性。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分急性肾病病例组和慢性肾病病例组。急性病例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8~22岁,以青少年发病为主,病程20天~3个月。慢性肾病44例,男26例,女18例,年龄25~76岁,以青中年最多,病程2~10年。所有病例均有较明显的临床表现及生化检查结果而获临床确诊。
方法:应用TOSHLBA-5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肾脏检查一般不需要检查前准备,探测采用两种途径及切面:①经侧腰部作冠状切面,在这个切面上,右肾以肝作声窗,左肾以脾作声窗,且侧腰部腹壁肌肉层薄,声像图清晰。②经背部途径。检测内容:测量双肾大小(上下径、左右径、前后径),肾实质厚度,观察肾实质回声强弱,肾皮质与髓质、肾实质与肾窦的界限,肾窦大小,回声。
结 果
急性肾病组其声像图15例表现为双肾外形轻度增大,肾实质稍增厚,回声下降:7例外形增大较明显,肾实质增厚,回声下降,肾锥体肿大,回声极低,14例肾脏大小,肾实质厚度及回声无明显改变。慢性肾病组18例尿毒症(系统受损的临床表现及Cor、BUN、COCP、血肌酐异常十分显著)患者,表现两肾明显缩小,但形态仍保持椭圆形或蚕豆形,绝大多数两肾对称,18例中,仅1例不对称。表面不光滑,肾实质明显变薄,回声明显增强,肾皮、髓质分界不清,看不到正常肾的结构。11例肾功能代偿期(一般无明显症状,血肌酐正常)患者,5例肾脏轻度缩小,肾实质变薄,回声增强;3例肾脏轻度增大,肾实质回声偏强;3例肾脏声像图没有异常发现。15例介于肾功能代偿期及尿毒症期的慢性肾衰患者,仅3例肾脏外形正常,肾实质回声偏强,余13例肾脏均轻到中度缩小,肾实质程度不同的变薄,回声增强,皮、髓质界限不清。
讨 论
肾脏弥漫性病变指各种原因造成的肾脏弥漫性损害,主要是肾实质的损害。直接或间接损害肾实质的许多疾病,都可引起肾弥漫性病变。因此,对肾实质回声仔细观察十分重要,通常以脾实质回声做参照,高于脾实质回声为增强。
结果显示急性肾病声图没有特异性改变。肾脏外形可轻度增大,肾实质偏厚,回声下降;肾脏也可没有明显异常发现。慢性肾病声像图随病程及病情严重程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慢性肾病尿毒症期声像图比较一致,有较强的特异性。表现为肾脏体积明显缩小,表面不光滑,肾实质明显变薄,回声明显增强,肾窦正常结构消失,皮质与髓质、实质与肾窦界限不清。肾功能代偿期,肾脏声像图可以没有异常发现,或肾外形轻度减小,肾实质变薄,回声增强,或轻度增大,实质回声增强。介于肾功能代偿期及尿毒症的慢性肾衰患者的声像图基本介于二者之间。
肾脏弥漫性病变常见于急慢性肾病患者。急性肾病指各种原因造成的肾脏急性弥漫性损害,最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其他尚可见过敏紫瘢性肾炎,药物或毒物引起的中毒性肾炎等。其急性期主要的病理变化就是肾实质充血、肿胀、炎性细胞的浸润,肾脏常有不同的增大。由于充血、肿胀,超声透声性好,因而肾实质的回声减低、变弱。可能不同的病例,充血、肿胀的程度不同及仪器分辨力的限制,因而声象图上肾脏大小、肾实质厚度及回声略有不同。慢性肾病指各种原因造成的肾脏慢性弥漫性损害,肾实质破坏逐渐加重。常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高血压肾病、狼疮肾、糖尿病肾病等,而以各种肾小球肾炎最常见。尽管这些疾病的病因不同,在疾病早期,病理变化可以是多种多样的,随着病程发展到后期,病理变化表现可比较一致。其结果都是肾毛细血管腔逐渐狭窄、闭塞,引起肾小球缺血,肾小球逐渐萎缩、硬化,肾小球功能丧失后,与之相连的肾小管也随之萎缩,从而使大量肾单位萎缩,间质纤维化,使肾实质明显变薄,肾脏小而硬。肾脏上述病理变化,使慢性肾病愈到疾病的后期声象图表现愈接近,尿毒症期声象图表现几乎一致,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因其具有相同的病理变化。而肾功能代偿期及肾衰早期,其病理变化的差异,使其声象图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通过对肾脏弥漫性病变的超声检查,可协助临床对慢性肾病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作预后估计。慢性肾病肾功能不全预后的好坏,与肾脏损害的程度关系密切。肾大者较肾小者预后好,肾内结构清晰者或接近清晰者较显示不清者预后好。
检查方法简便易行,无痛苦,无创伤,费用低,诊断迅速,易于推广。一般在进行临床检查及生化检验后,常规肾脏超声检查。实际上各种方法的联合使用,具有取长补短,提高诊断正确性的作用。
超声检查对肾脏弥漫性病变不能鉴别出疾病类型,因而许多疾病虽病因不同,但能够以相同的方式侵犯肾脏,使肾脏的病理过程类似,因而其声像图表现可比较一致,故声像图表现与肾病的类型无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