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教育具有基础性,正适合培养学生的抽象符号意识。在小学阶段从学生学习接受的普遍特点出发,采取生动化教学方法、渐进性教学方法以及示范性教学方法对学生的符号意识进行培养具有实际意义。文章对小学数学教学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符号意识;教学方法
在小学教育阶段,学生思维活跃,善于探索,是奠定各科学习基础的大好时机。数学学科在理性思维培养教学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数学各方面素养也是极为便利的。同时,数学作为数形结合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数学符号的使用方法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大有裨益,对提高学生今后数学学习的效率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谈谈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符号意识的几种方法途径。
一、重视教学生动化,树立符号意识
小学数学难度较低,知识结构也不复杂,但对于小学生而言还是不太容易消化吸收相关知识,更不用说更加抽象的数学意识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避免教学枯燥化场面的出现。教师在讲授相关内容时采取学生能理解的方式进行知识的讲解,将单调的数学符号蕴含在故事内容当中,通过讲解故事性方式教授给学生。学生在生动的故事情节中进行有关数学符号的思考,能够逐渐树立起数学符号的模糊意识。后期随着教师讲解内容的深入,学生的符号意识也会得到逐渐加强。
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小青蛙数一数的互动性童谣形式来开启学生的符号意识。教师向学生介绍童谣“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由学生按顺序往下说几只青蛙的身体部位数量。学生们很快就发现青蛙的数量越来越多,数数变得困难,这时候学生会产生探究欲望,寻求表示青蛙数量的替代品。教师在这个时机向学生介绍代表复数的数学符号“n”,学生们会很容易接受这个符号概念。通过数青蛙的方式引入数学符号“n”,学生容易接受符号意识,便于建立符号意识。
二、重视教学渐进性,培养符号意识
数学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有循序渐进的过渡,不能追求一蹴而就,况且一蹴而就也是不科学和难以实现的。对于小学生而言,符号意识的培养尤其需要一个长期的环境。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沉浸在教师营造的符号意识学习氛围中,受到符号意识的熏陶,在这个长期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起数学学习的符号意识。教师应该对自己采取的教学手段提起注意,对学生进行循循善诱的教学启发。不能够采取揠苗助长的激进教学方法,破坏学生培养符号意识的连续性。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具有良好的知识稳固特征。
例如,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简单数学符号的使用,建立简单符号意识,如单个数学符号“n”的使用方法。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接触到多边形以及多边形面积计算之后,计算面积的公式符号蕴含了更加复杂的符号意识。学生在掌握各个符号的含义基础之上,还需要掌握符号之间的计算与换算关系。在小学低年级到高年级内容复杂性增加的同时,教师的符号教学也应该随之同步进行,对学生的符号意识进行进一步引导培养。注重渐进性的符号意识教学,使学生在逐步深入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符号意识。
三、重视教学示范性,巩固符号意识
任何知识与学习意识都需要一定的学习情境,离开了学习情境的知识就是无源之水,不能保持长久的创造力。表现在小学数学符号意识培养过程中,就是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学生的符号意识搭建示范场景。先由教师做示范开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对数学符号多加利用,使学生掌握符号在数学中的使用情境。学生对符号意识距离感逐渐消除,便于学生熟练的掌握与运用符号意识解决相关数学问题。
例如,在小学低年级教学过程中接触的“>、<“两种不等式符号,教师在教學过程中可以在其他学习内容中找到两个同类的事物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感悟两个符号的使用情境与使用方法。在教师的带领下明确简单数学符号的使用。进行《多边形的面积》教学内容时,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曾经学到的数学符号进行题目的转化,利用数学符号进行该题目的解答。在小学高年级接触到方程思想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方程解答步骤的示范教学,提高学生使用“X、Y、Z”三个数学符号的熟练度。教师对数学符号的示范教学使学生对数学符号的使用更加了解,对学生的符号意识起到巩固加强作用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重要重视数学抽象意识的培养教学,抽象性的符号意识更是需要教师进行特别关注。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生动的教学方式有效消除学生对数学符号的距离感,教学过程的循序渐进给学生逐渐培养符号意识的环境,而加强教师的教学示范更是可以巩固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具体教学中还有更多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符号意识,在此就不一一举出。
参考文献:
[1]陈超,陈理宣.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符号意识的培养——以“百分数的认识”一课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19(22).
[2]赵东明.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之符号意识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28).
关键词:小学数学;符号意识;教学方法
在小学教育阶段,学生思维活跃,善于探索,是奠定各科学习基础的大好时机。数学学科在理性思维培养教学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数学各方面素养也是极为便利的。同时,数学作为数形结合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数学符号的使用方法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大有裨益,对提高学生今后数学学习的效率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谈谈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符号意识的几种方法途径。
一、重视教学生动化,树立符号意识
小学数学难度较低,知识结构也不复杂,但对于小学生而言还是不太容易消化吸收相关知识,更不用说更加抽象的数学意识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避免教学枯燥化场面的出现。教师在讲授相关内容时采取学生能理解的方式进行知识的讲解,将单调的数学符号蕴含在故事内容当中,通过讲解故事性方式教授给学生。学生在生动的故事情节中进行有关数学符号的思考,能够逐渐树立起数学符号的模糊意识。后期随着教师讲解内容的深入,学生的符号意识也会得到逐渐加强。
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小青蛙数一数的互动性童谣形式来开启学生的符号意识。教师向学生介绍童谣“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由学生按顺序往下说几只青蛙的身体部位数量。学生们很快就发现青蛙的数量越来越多,数数变得困难,这时候学生会产生探究欲望,寻求表示青蛙数量的替代品。教师在这个时机向学生介绍代表复数的数学符号“n”,学生们会很容易接受这个符号概念。通过数青蛙的方式引入数学符号“n”,学生容易接受符号意识,便于建立符号意识。
二、重视教学渐进性,培养符号意识
数学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有循序渐进的过渡,不能追求一蹴而就,况且一蹴而就也是不科学和难以实现的。对于小学生而言,符号意识的培养尤其需要一个长期的环境。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沉浸在教师营造的符号意识学习氛围中,受到符号意识的熏陶,在这个长期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起数学学习的符号意识。教师应该对自己采取的教学手段提起注意,对学生进行循循善诱的教学启发。不能够采取揠苗助长的激进教学方法,破坏学生培养符号意识的连续性。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具有良好的知识稳固特征。
例如,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简单数学符号的使用,建立简单符号意识,如单个数学符号“n”的使用方法。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接触到多边形以及多边形面积计算之后,计算面积的公式符号蕴含了更加复杂的符号意识。学生在掌握各个符号的含义基础之上,还需要掌握符号之间的计算与换算关系。在小学低年级到高年级内容复杂性增加的同时,教师的符号教学也应该随之同步进行,对学生的符号意识进行进一步引导培养。注重渐进性的符号意识教学,使学生在逐步深入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符号意识。
三、重视教学示范性,巩固符号意识
任何知识与学习意识都需要一定的学习情境,离开了学习情境的知识就是无源之水,不能保持长久的创造力。表现在小学数学符号意识培养过程中,就是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学生的符号意识搭建示范场景。先由教师做示范开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对数学符号多加利用,使学生掌握符号在数学中的使用情境。学生对符号意识距离感逐渐消除,便于学生熟练的掌握与运用符号意识解决相关数学问题。
例如,在小学低年级教学过程中接触的“>、<“两种不等式符号,教师在教學过程中可以在其他学习内容中找到两个同类的事物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感悟两个符号的使用情境与使用方法。在教师的带领下明确简单数学符号的使用。进行《多边形的面积》教学内容时,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曾经学到的数学符号进行题目的转化,利用数学符号进行该题目的解答。在小学高年级接触到方程思想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方程解答步骤的示范教学,提高学生使用“X、Y、Z”三个数学符号的熟练度。教师对数学符号的示范教学使学生对数学符号的使用更加了解,对学生的符号意识起到巩固加强作用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重要重视数学抽象意识的培养教学,抽象性的符号意识更是需要教师进行特别关注。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生动的教学方式有效消除学生对数学符号的距离感,教学过程的循序渐进给学生逐渐培养符号意识的环境,而加强教师的教学示范更是可以巩固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具体教学中还有更多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符号意识,在此就不一一举出。
参考文献:
[1]陈超,陈理宣.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符号意识的培养——以“百分数的认识”一课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19(22).
[2]赵东明.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之符号意识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