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教师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可以让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转向主动。这样的话,学生就能够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收获知识和能力。那么教师该如何做才能够有效发挥任务驱动法的作用呢?他们需要明确教学探究任务;他们需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他们还需要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本文将对此展开详细的介绍。
关键词:任务驱动;语文教学;小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学定教”教学理念的集中体现,它的出现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革新。这样的话,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主场,而是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民主课堂。在该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任务的驱动来让学生获得有效的学习技能。而学生所获得的学习技能则是他们在未来的社会中立足所必须具备的能力。这样一来,学生及时脱离了教师的引导和督促,也能够积极地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和探索。
一、设置情境,明确教学探究任务
小学语文教师在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明确教学探究任务是第一步骤,也是重要的步骤。此时教师需要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来进行任务的呈现,否则学生就不会对即将要学习的文章产生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设置情境就是其中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学生能够在情境中受到感官的刺激,并因此将自己的注意力从其他地方转移到课堂上。因为教师所设置的情境与课文内容相关,学生就会产生探究文章的兴趣。例如:在进行《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的阅读教学中,笔者首先利用多媒体图片、视频来让学生欣赏地震来临时的场景,然后向学生提问:如果你的亲人在此时遇到困难,你会如何去做呢?并给学生2分钟的思考时间。接下来笔者就对学生说:现在就有一个儿子被困在了废墟里,他的父亲又给出了怎样的答案呢?请你们通过阅读文章来进行探索,并寻找其中的重要语句,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一开始,笔者给学生的思考时间可以让他们想象到自己的表现,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文章里的主人公是如何做的,进而对该篇文章产生了阅读和探究的兴趣。
二、开展合作,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探究任务是需要学生来完成的,学生能够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但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并不成熟,如果他们面对的是很有难度的探究任务,那么仅凭他们个人的努力是无法完成的,还会造成对课堂时间的浪费。此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合作的形式来进行任务的探究,自己也需要通过问题的形式来对学生进行思路上的引导。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为学生限定探究的时间,这是由于学生自制力不强的原因所造成的,旨在提高学生的探究效率。例如:在进行《新型玻璃》这篇文章的阅读教学中,笔者会要求学生在阅读文章之后对其中所涉及到的5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进行脱稿介绍。因而笔者为学生所布置的探究任务就是探究5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此时笔者就会让学生以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并给了他们10分钟的时间。在此过程中,笔者会为学生提出如下问题:你们用了哪些方法去学习第一自然段呢?这些方法可以应用到其他自然段的学习和探究中去吗?由此让学生感悟到探究的方式,进而有效节省时间。除此之外,笔者还会为学生规定时间,并且走下讲台去对他们进行巡视,进而有效提高他们的探究效率。
三、进行总结,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学生在课堂上很有可能只是学到了知识,而不是学会了知识。那么此时小学语文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将其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学会的知识。课后对知识的复习总结就是很有必要的一个环节。但由于小学生的自制力比较差,他们在进行课后的总结工作时往往不能取得有效的成果。此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进行复习巩固任务的布置,从而让小学生提高他们的总结效率。在此过程中,学生也能够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进行了《将相和》这篇文章的阅读教学之后,学生对于“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历史故事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因而笔者为学生所布置的任务如下所示:1、分别对这三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进行阐述。2、理清这三个故事之间的内部联系。3、通过故事将蔺相如和廉颇的美好品质总结出来。4、将自己阅读这篇文章的感悟和体会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笔者为了让学生积极地完成任务,就会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来对他们进行奖励或者惩罚。此時学生就会积极地进行总结,并因此养成总结的好习惯。
总而言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小学语文教师要想让自己的教学活动变得有意义,他们就不应该只是单纯地向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而是要让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技巧以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此时教师就必须要寻求更多类似于任务驱动法的有效教学策略,进而将“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淋漓尽致地体现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也能够在此基础下有着更高的学习效率,他们能够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获得受益终生的知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学芳.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J].江西教育,2018(06):59.
[2]黄磊.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语文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运用[D].闽南师范大学,2017.
关键词:任务驱动;语文教学;小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学定教”教学理念的集中体现,它的出现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革新。这样的话,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主场,而是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民主课堂。在该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任务的驱动来让学生获得有效的学习技能。而学生所获得的学习技能则是他们在未来的社会中立足所必须具备的能力。这样一来,学生及时脱离了教师的引导和督促,也能够积极地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和探索。
一、设置情境,明确教学探究任务
小学语文教师在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明确教学探究任务是第一步骤,也是重要的步骤。此时教师需要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来进行任务的呈现,否则学生就不会对即将要学习的文章产生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设置情境就是其中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学生能够在情境中受到感官的刺激,并因此将自己的注意力从其他地方转移到课堂上。因为教师所设置的情境与课文内容相关,学生就会产生探究文章的兴趣。例如:在进行《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的阅读教学中,笔者首先利用多媒体图片、视频来让学生欣赏地震来临时的场景,然后向学生提问:如果你的亲人在此时遇到困难,你会如何去做呢?并给学生2分钟的思考时间。接下来笔者就对学生说:现在就有一个儿子被困在了废墟里,他的父亲又给出了怎样的答案呢?请你们通过阅读文章来进行探索,并寻找其中的重要语句,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一开始,笔者给学生的思考时间可以让他们想象到自己的表现,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文章里的主人公是如何做的,进而对该篇文章产生了阅读和探究的兴趣。
二、开展合作,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探究任务是需要学生来完成的,学生能够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但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并不成熟,如果他们面对的是很有难度的探究任务,那么仅凭他们个人的努力是无法完成的,还会造成对课堂时间的浪费。此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合作的形式来进行任务的探究,自己也需要通过问题的形式来对学生进行思路上的引导。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为学生限定探究的时间,这是由于学生自制力不强的原因所造成的,旨在提高学生的探究效率。例如:在进行《新型玻璃》这篇文章的阅读教学中,笔者会要求学生在阅读文章之后对其中所涉及到的5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进行脱稿介绍。因而笔者为学生所布置的探究任务就是探究5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此时笔者就会让学生以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并给了他们10分钟的时间。在此过程中,笔者会为学生提出如下问题:你们用了哪些方法去学习第一自然段呢?这些方法可以应用到其他自然段的学习和探究中去吗?由此让学生感悟到探究的方式,进而有效节省时间。除此之外,笔者还会为学生规定时间,并且走下讲台去对他们进行巡视,进而有效提高他们的探究效率。
三、进行总结,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学生在课堂上很有可能只是学到了知识,而不是学会了知识。那么此时小学语文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将其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学会的知识。课后对知识的复习总结就是很有必要的一个环节。但由于小学生的自制力比较差,他们在进行课后的总结工作时往往不能取得有效的成果。此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进行复习巩固任务的布置,从而让小学生提高他们的总结效率。在此过程中,学生也能够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进行了《将相和》这篇文章的阅读教学之后,学生对于“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历史故事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因而笔者为学生所布置的任务如下所示:1、分别对这三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进行阐述。2、理清这三个故事之间的内部联系。3、通过故事将蔺相如和廉颇的美好品质总结出来。4、将自己阅读这篇文章的感悟和体会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笔者为了让学生积极地完成任务,就会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来对他们进行奖励或者惩罚。此時学生就会积极地进行总结,并因此养成总结的好习惯。
总而言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小学语文教师要想让自己的教学活动变得有意义,他们就不应该只是单纯地向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而是要让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技巧以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此时教师就必须要寻求更多类似于任务驱动法的有效教学策略,进而将“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淋漓尽致地体现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也能够在此基础下有着更高的学习效率,他们能够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获得受益终生的知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学芳.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J].江西教育,2018(06):59.
[2]黄磊.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语文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运用[D].闽南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