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地方文化元素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hkj1gjdgjsj4568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八年级美术教学中渗透地方文化元素,有利于提高学生“洁净忠州、品位小城、幸福橘乡”地方文化修养,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文章以《美术课程标准》作为指导,提出在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美术地方文化素养的具体措施,并进一步指出美术地方文化元素教育对传承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美术教学;地方文化元素
  在农村任教美术多年,但不是美术专业毕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对美术课程的人文性质做出了明确的界定,并指出美术课具有引导学生参与地方文化传承和交流的重要价值。这一新的课改精神对美术教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这一范围的统筹下,美术课具有了地方文化课的特性,和其他学科一样,美术课也承担起了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责任,并且发挥了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与此相应的是,美术教学的人文色彩进一步增强,教学内容进一步扩展,美术地方文化的涵养将成为更高的教学目标。在这种背景下,美术教学将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地方美术素养的培养,教学目标也由侧重于技能技巧培养转变为训练与涵养并重——如何增强美术教学中的文化意蕴已经成为一项实践性课题。
  一、挖掘教材中内隐的美术文化因素,提高学生地方文化素养
  美术教学涉及的范围较广,其中蕴涵了丰富的地方文化精华:有传统的民族文化精粹,如陶艺、织染等;有现代的文化艺术缩影,如造型艺术、工艺设计(忠文化圆雕和浮雕、忠县长江大桥雕塑、汉阙石雕、乌杨阙石雕)等;有民间文化的特写,如剪纸、折纸、剪贴等,传统美术、现代美术(方凤富的国画:葡萄、马识途的书法艺术)、民间美术(如侍女图工笔画)分别对应着不同的文化领域,不同领域的文化又有交叉和联系,同一领域同一类别中的不同课目所内隐的文化信息又有所不同,这一切,都为美术地方文化元素的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师如果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开拓思路,就能左右逢源。如湘美版初中教材《远古的呼唤》一课就蕴含了丰富的原始文化信息,七年级教材的《标志设计》就内隐了中国民族文化的精粹(第29届北京奥运会标志:中国印)。
  新的课程标准把美术课程分成四个学习领域,即“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每个领域都有与美术地方文化元素的结合点,在教学中老师应根据不同领域的特点有机渗透,才能使美术地方文化元素教育如润物的细雨,浸入学生的心灵。在课堂教学中美术地方文化元素教育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环节,而是与其他教学因素一道构成的不可分割的有机体。显性的教学目标与无形的文化浸润融为一体,才是真正完美的课堂教学。
  二、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地方美术文化,提高学生的地方美术文化素养
  美术是人类最早的一种艺术文化门类,从美术作品上可以看到人类悠久的艺术文化历史。现在的美术教学强调学生的参与制作,其实制作过程本身也融入了对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如制作过程中的技术意识、线条的美感、色彩的美感、装饰的美感等等。不同的时代,由于社会环境不同,受到不同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因而构成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如原始陶器与现代陶器在制作方法、题材内容、形式美感和思想感情的表达上都是截然不同的。现代社会,人们的信息交流越来越快,在这样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既承传了千百年的文化底蕴,又接纳了现代文化的冲击,世界的多元文化也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客观地感受文化,更要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体验文化。
  三、在隐性课程中加强美术学科的影响力,提高学生的美术文化素养
  美术课只是美术教学的一个部分,学生美术文化素养的提高一方面依赖于美术教学的加强,另一方面更需要其他教学因素的参与配合。
  隐性课程有别于有组织的课堂教学,它是指学校中存在的对学生产生影响但又不易控制的教育因素的总和,包括学校的环境绿化、建筑格局、宣传园地、文化活动、教师的言谈举止和衣着服饰等。这些因素聚合起来,构成一个几乎无所不在的校园隐性课程体系,并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对学生的知识积累、价值观念、情感倾向等產生影响。在这个体系中,蕴涵了丰富的美术文化的教育资源,美术学科只有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加强学科的影响力,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美术文化素养。第一,美术学科要积极参与、引导校园文化建设。第二,在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要有鲜明的学科意识。学生往往对美术教师有特殊的期待,在学生眼中,美术教师是美的创造者、体现者、传递者,教师的教态、服饰、教学环境及范作的准备,等等,客观上都会反映教师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趣味,同时也直接影响着学生,从这个意义上说,美术教师不仅是学生进入美的世界的向导,也是学生的审美对象。
  第三,美术课程的文化定位,也给美术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美术教师除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技巧之外,还要有深厚的美术文化修养,这些只有通过长期不懈的学习和钻研才能够获得。
  此外,我们还应该有效利用忠州地方美术资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如带学生欣赏忠州古文化, 浓缩了三峡库区5000年文明史的忠县,傍于长江水道北岸,古称忠州,风景秀丽,历史悠久,旅游资源十分丰厚。其地面文物声名远播,拥有汉阙这一中国最古老的地面建筑文物5座(全国仅31座),被誉为“中国汉阙之乡”;地下文物星罗棋布,最具代表性的有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井沟中坝遗址”,被称为中国活的“二十四史”。 参观城市的景观艺术和环境艺术,如(忠文化圆雕、巴文化浮雕)、(花果同树 柑橘城)、(江上明 珠石宝寨)、(天然氧吧 天池山)、(人文宝库 白公祠)、(江中孤岛 皇华城),参加各种与美术相关的社会活动,亲近大自然、观察大自然“如:翠屏山、陆贽公墓、三台寺”,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认识到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从而热爱自己的家乡。
  历史的长河,大浪淘沙,留下的是沉甸甸的文化;时代的画卷,色彩斑斓,记载的亦是多彩的地方文化元素。美术教学要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拥有一双掌握技能技巧的手,一双会看形式美的眼睛,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有一颗能够领会文化内涵的心灵。这样,学生才会以开阔的视野,认识到世界多元文化的存在,才会以珍视的态度,正确看待人类文化的遗产。
  参考文献:
  [1]《忠州古文化 香飘几千年》.来源:忠州新闻网
其他文献
摘 要:音乐欣赏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扩大音乐视野、增长音乐知识、积累音乐词汇,还可以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欣赏音乐的习惯,使之在陶冶情操的同时提高审美能力。音乐欣赏包含了各类音乐作品、各个中外歷史时期的音乐作品,可谓是琳琅满目、丰富多彩,仿佛艺术百花园中的鲜艳花朵。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情感的体验对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结合作者的教学体会,谈谈中职音乐欣赏课中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
临床上经常会接收到卵巢癌病人,卵巢癌是一种严重的妇科疾病,病人出现此种病症身体内存在毒瘤,病情症状突显时会对女性病人的身体带来很大的伤害,影响人的正常生活,临床治疗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2000年全国启用的人教试验修订本高中语文教材(以下简称试验本)的学生用书的必修本每一册都配有约35万字的《语文读本》,给多年来习惯于课堂上少篇精讲的语文教师提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如何在每周4-5课时的教学时限中完成这信息量巨大的课外阅读教学任务?本文试图对这个问题作出应答。  改革理念召唤。信息技术运用是学科"四结合"的改革要素之一,也是体现时代发展要求和改革突破口的"硬
摘 要:画面设计是儿童绘本设计中最为主要的设计部分,其中绘画的表现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画家第一时间从文字中提取一系列的生动的故事主线内容进行描绘,力求在能表现出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更深一层的运用视觉语言提供给读者更多的乐趣和想象空间。其中,儿童绘本的图画提供者有着双重身份,既是画家也是图书设计师,优秀的画家不仅要在画面中体现故事内容呈现“1+1”的绘画设计,而是要在有限的画面中体现“1×1”的画面效果
孕妇在怀孕的整个期间,尤其是怀孕6 个月之后,肚皮常易出现瘙痒,而且持续的时间较长,用手去抓的话会越来越痒.在此建议千万不要用手去抓.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肚皮瘙痒呢? 有什么
期刊
摘 要:把抽象的文字变成生动活泼的艺术形象, 促进学生创新思维, 挖掘他们的表演天赋, 使他们愉悦地投入到课文的情景中去, 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课文。  关键词:鲜活;生动;兴趣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让语文教学成为一种享受,让语文课堂真正鲜活,生动,多彩起来。读是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语文教学离不开阅读,阅读的材料怎样来确定,以什么为依据,拿什么做根本?  一、让学习的材料“鲜活”起来  在有限的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学一线的教师如何充分挖掘、利用新教材的这些特征,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结构、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下是本人在使用新教材过程的一点体会:  一、科学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在预习中自主探索、获取知识  高中数学新教材是一个综合编排的知识体系,知识编排顺序符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更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前预习。而一个善于提前阅读教材、自我探索知识的学生
摘 要:传统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知识是封闭的,过于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多采用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的模式,忽视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导致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很难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思想教育功能。本文分析了初中思想品德课开放性教学的特点。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开放教学;特点  “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我国当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数学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理解也要进行相应的变革。“以学定教”是数学教学中的新型教学理念,实施“以学定教”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及自主探究能力。本文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对“以学定教”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实施发表一些看法。  关键词:以学定教;教学模式;初中数学课堂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发生改变,更加满足现代的教学要求。“以学定教”是数
孩子是父母的宝贝,家庭则是孩子幸福的摇篮。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是最亲密可信赖和可依恋的人,孩子继续要母爱,也需要父爱,父母的关怀、爱抚和教育,是孩子长大成人必不可少的因素。那些父母离异的孩子,他们渴望美满温馨的家庭,渴望父母的关怀。我们该如何教育和引导他们健康的成长,这不仅是教育问题,而且是社会问题,应引起广泛关注。  一、父母离异对孩子造成的严重影响  近几年来,我国的离婚率逐年增长,造成离异家庭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