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加强云南与东南亚互联互通建设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T_Hap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云南是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建设的桥头堡,它北上连接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南下连接着海上丝绸之路。本文主要以中缅交通现状为例,分析云南独特的区域优势,凸显了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云南;缅甸;“一带一路”;“交通”
  中图分类号:F51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1-0077-02
  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及云南发展机遇
  (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
  “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是由习近平主席于2013年9月出访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分别提出的战略构想。
  “一带一路”是我国新时期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伟大战略构想,是党中央统揽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和社会发展全局,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一带一路”建设,翻开了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新篇章,彰显了新时期我国周边外交“亲、诚、惠、容”的新理念,为加强区域合作提供了新平台,也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现实意义。
  (二)云南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不可取代
  云南是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建设的桥头堡,它北上连接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南下连接着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唯一可以同时从陆上沟通南亚和东南亚的省份,并通过中东连接了欧洲、非洲。云南独特的区域优势,凸显了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性,国家的这一伟大战略构想,将会使云南从“边沿”转化成为“前沿”。
  同时,云南作为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在与周边国家政策沟通、道路连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方面已经有了良好的基础,且优势明显。
  1992年,中国、缅甸、老挝、泰国、越南、柬埔寨联合开展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如今,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合作日趋成熟,已形成了一个制度框架。另外,云南积极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和周边国家建立了跨境经济合作区,正加快瑞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红河保税区、云南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等建设。这些都为云南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与周边国家开展互联互通奠定了良好的合作基础。目前,随着云南省中缅陆路、水路通道的不断建设与规划,目前已构建三条交通走廊,昆明—瑞丽—曼德勒—皎漂等线路,三条交通线路的建设不断加强了公路、铁路及水路交通运输通道的不断建设与发展,从而加强了中缅交通的互相连接,推动了入境货物及运输的自由化与便利性。例如,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是中缅输油输气管道的始入境站,因此该自治州不断加强自身交通建设,筹集资金及鼓励相关企业推动德宏边境一线互联互通公路建设,同时以该地方政府为主要推动建设主导,将中缅国家相关企业作为主体,不断加强中缅陆水联运通道章一八二级公路项目建设的前期工作,并不断加强两国之间地方政府与特区管理机构等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加强相关交通建设。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中缅交通历史溯源
  云南在中国对外历史上长期发挥着重要的门户作用。早在秦汉时期,“南方丝绸之路”便造就了古代史上开放和鼎盛的云南,而这条历史悠久的“古代丝绸之路”从古至今便把中国与缅甸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所谓“南方丝绸之路”,指的就是中国古代开通的一条从成都出发,经过云南、缅甸通往印度,直至中亚、西亚的商道,这条道路从汉代开始一直到唐代,史不绝书。“南方丝绸之路”也被历史学家称为“蜀身毒道”。
  “南方丝绸之路”就是从四川经过云南通往印度距离最短的一条线路,它最早是由民间开发,后来经过官方建设,最终发展起来的。大致划分为:川缅段、滇缅段和缅印段。其中,滇缅段就是从云南大理通往缅甸的路线,在汉代的时候这段道路称为博南道、永昌道,是由叶榆(大理)经过博南山(永平),然后渡过怒江(滇越地区),最后进入缅甸。
  “南方丝绸之路”从本质上讲是一条民间商道,但它东通中原,沟通中国与印度,促进了中国西南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发展。“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中国古代蜀国成都,四川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养蚕业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丝织业很发达,从战国至两汉,四川丝绸已经销往全国,而且还通过“南方丝绸之路”贩运到了印度。从古至今,中国西南地区的物产都十分丰富,在与外界经济交往的过程中,除了丝织业,还有食盐、奴隶等。到了明代,缅甸的棉花成了中国最需缺的物品,而云南的食盐等颇受缅甸人民欢迎。根据史料记载,缅甸北部各个地区所需要的食盐都是依赖中国的输出,所以每当遇到中国与缅甸发生边境动乱的时候,中国的盐商们便会停止向缅甸输出食盐,缅甸北部的大部分地区就会闹盐灾。就这样,食盐成为当时中国输出缅甸的重要物品,而棉花则是缅甸输入中国的大宗商品。由此可见,“南方古代丝绸”之路对中国西南地区的对外贸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古代西南地区的地方政治或经济中心,如蜀国、巴国、夜郎、滇国、南诏等都是建立在“南方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上,并且沿着“南方丝绸之路”的走向形成市镇交通网络,以市镇为中心形成了比较发达的区域经济。自古以来,“南方丝绸之路”就是促进中国西南地区社会经济文化进步与发展的重要历史因素。
  历史上的“南方丝绸之路”证明了中国与缅甸之间加强交通道路建设有充分的历史可行性,对国家“一带一路”重大战略的推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中缅交通现状
  (一)中缅对澜沧江—湄公河开发利用现状
  澜沧江—湄公河是一条流经亚洲的国际大河,也是世界第六大河、亚洲第三大河、东南亚第一大河。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唐古拉山脉岗果日峰的扎曲,在越南南部胡志明市(西贡)南面入太平洋的南海。全长4909公里,流域总面积81万平方公里,被称为“东方的多瑙河”。   澜沧江—湄公河是一条贯穿中国西南和中南半岛的天然航运水道。根据测算,该航道开通之后,中国西南地区的商品从昆明运送到东南亚各国,运输距离比绕道华南海港缩短了3000公里,节约了5/6的时间,运输成本降低了60%以上。[1]
  云南景洪港至中缅243号界碑河段是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中国境内最为繁忙的河段,通航能力大幅提升,适航船舶吨位已经由原来的100吨提高到300吨。
  2014年11月24日至28日,中国、老挝、缅甸、泰国等四国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专家在云南昆明召开了“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发展规划磋商会”会议。会议主要对英文版《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发展规划(2015—2025年)》进行了磋商,目的是形成四国共同上报各自政府审批的规划国际版本。澜沧江—湄公河是中国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的重要战略通道,其国际航运开创于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航运对促进四国间密切友好往来,深化合作共赢,推进四国间区域经济合作、经贸旅游发展等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该工程已被列为国家“一带一路”和周边互联互通战略规划中的近期重点项目。
  (二)泛亚铁路的修建
  泛亚铁路是由中南半岛南端的新加坡起,经过马来西亚、泰国、老挝(或柬埔寨、越南、缅甸)进入中国,并通过我国铁路网向北延伸,东北与俄罗斯、朝鲜、韩国,北与蒙古,西北与俄罗斯、哈赛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相连。在中国境内的泛亚铁路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其大致的走向可以分为东线、中线和西线。
  泛亚铁路的东线主要利用的是昆明—开远—河口的现有米轨铁路,再从河口出境到越南;中线现有两种出境方案,其一是从尚勇出境至老挝,其二是从打洛出境至缅甸;西线分别从瑞丽和芒卡出境,从瑞丽出境的路线为自广(通)大(理)线终点的大理站接轨向西经过保山至瑞丽进入缅甸,从芒卡出境的线路为广(通)大(理)线的祥云站接轨向西南经过云县至芒卡进入缅甸。
  缅甸是泛亚铁路中线和西线的必经之地,是当今世界上经济发展比较滞后的国家之一,国内政局稳定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但是它位于中南半岛,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与中国人民的友好关系历史悠久,而且缅甸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目前形势下,加强中缅合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加紧中缅之间的铁路建设是两国发展的首要任务。
  参考文献:
  [1]贺圣达,晨阳.缅甸[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20.
  [2]林锡星.揭开缅甸神秘的面纱[M].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
  [3]王敏正.云南面向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综合交通展望[J].区域交通,2007,(5).
  [4]李宏.修建中缅铁路打通昆明至新加坡国际通道[J].综合运输,2000,(12).
其他文献
摘要:中学生物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与价值观、科学探究能力等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七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材的2001版与2012版为例,通过对比分析两个版本教材的实验材料、类型、数量等方面,发现2012版初中生物教材的实验设计更具合理性和优越性,强调和突出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及探究性学习的新课改理念,这些变化为后期教师教学与学生脑手联动提供更多便利。该研究结果有助于帮助我国初中生物教师及
摘要: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实施和指导者,是高校教师队伍和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党和国家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辅导员工作应该注重内涵式发展,工作分工要有重点,尤其作为民办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对自身工作职能定位好,回归辅导员原点、回归历史,提高工作品质。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职能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
摘要:以湖北省教育厅“产业计划”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导线,以具有汽车行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托,构建针对性很强的综合实践课程体系,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汽车工程师人才。  关键词:汽车行业;实践课程体系;应用型汽车工程师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7-0238-02  行业特色型高校,是指具有显著行业背景、学科分布相对集中、长期服
摘要:《形势与政策》课程是每一位大学生的必修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旨在帮助大学生了解和把握最新的国内国际形势和国家方针政策,从而激发学习动力与报国热情。但由于《形势与政策》课程自身特点以及高校不健全的教学体制问题,造成了该课程在实践教学中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良好效果。因此,《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改革是大有可为的,也是迫切需要的。这需要针对课程特点,适应互联网 的发展,积极探索与研究该课程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摘要: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群体是最具有创造力和活力的新生代力量,高校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孵化的阵地,积极依托挑战杯和创青春赛事为平台,挖掘创业创新人才,启动孵化机制,探索符合本校发展的科研创新双促模式,探索出一条具有特色的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育的实践新途径。  关键词:创新创业;孵化;实践;挑战杯;创青春赛事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
摘要:高校地理类课程双语教学目前尚没有成熟的做法。本文在分析地理类课程特性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探明了“三步走”的双语教学步骤,形成了有效的课程考核方式和高水平教学团队的建设模式。这对地理类学生专业能力和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双语教学;地理类课程;教学步骤;高素质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
摘要:随着互联网以及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代教育的流行趋势,全民教育、优质教育、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已成为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的
摘要:近年来,共享经济受到人们的热切关注。作为其中的核心要素之一的“共享”,不仅使不动产业、汽车行业等闲散资源得到整合,同时也使人们公平享有劳动力、教育医疗等社会资源。本文通过对共享经济中实现“共享”的最新事例分析,明确其成功的商务模式的本质,并在此基础上,从教育学的观点对实现“共享”的定义进行再思考。特别是与现今幼儿教育共同体的构建模式进行比较,同时从蒙特梭利的教学理论出发,对幼儿教育的现状进行
摘要: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创建高水平大学的必由之路。以南京邮电大学为例,从政策层面、实施项目类型和流程等方面分析了本科生国际合作与交流的现状,并剖析了国际交流工作面临的困境,提出了国际交流机制的建构路径。  关键词:国际交流;海外访学;交换生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50-0005-02  《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所以,作为教师,应该摒弃那种只着眼于巩固知识的单一训练,改变传统家庭作业布置观,拓展语文家庭作业的内容,使得语文家庭作业的形式更为多样化、丰富化,让学生爱上作业,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