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分析了大香格里拉旅游区的合作基础,建议大香格里拉建立以四川的康定、云南的迪庆、西藏的昌都为核心逐级向周围辐射的多极化、多层次、网络式的区域旅游合作模式,在此基础上构建“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世界旅游品牌,并提出了大香格里拉区域旅游合作措施。
关键词:大香格里拉;区域旅游合作;合作模式
旅游业是一项开放性的、关联度高的产业,旅游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发展战略,重视区域旅游合作。本文认为区域旅游合作是指自然地理区域范围内、打破行政的区划界线的不同地区之间的旅游经济主体,依据一定的协议章程或合同,将旅游资源或旅游设施在地区之间重新配置组合,以便获得更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益的旅游经济活动。
一、大香格里拉简介
本文所指的大香格里拉,西至西藏的林芝地区,东到四川的泸定,还包括岷江的上游,北至四川最北部的若尔盖及石渠县最北端,包括了青海果洛州及甘肃最南端一部分,南到云南丽江、大理一线。是东经94°-102°,北纬26°-34°围成的这样一个区域。大香格里拉旅游区包括云南省丽江市、迪庆藏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四川省的甘孜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攀枝花市,西藏自治区的昌都地区和林芝地区9个地州市,总面积为 61万km2,人口约1200万,分别约占到全国国土总面积的1/15和总人口的1/100。[1]
二、大香格里拉区域旅游合作基础分析
区域旅游合作应具备以下条件:一是资源具有相似性或互补性。二是空间联系具有便利性。 [2]
(1)大香格里拉区域内各地区资源既有相似性的特点,又有互补性的特点。
大香格里拉区域内各地区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在资源类型上具有相似性。大香格里拉的每一个地区都拥有地球上除了海洋和沙漠以外的所有类型的自然风貌。共有的旅游资源类型有雪山冰川、江河资源、高原湖泊、原始森林、高原草甸、动植物资源等自然资源和藏、彝、白等多种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资源、及宗教文化资源、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等。另外,大香格里拉内各地区的资源又各具特色,资源上又形成一定的互补性。如四川、西藏以自然风景著称,云南以其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吸引着中外游人;各地区的民族风情又独具魅力,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区域旅游资源的互补,联合开发设计,使大香格里拉区域形成整体吸引力。
(2)大香格里拉区域内各地区空间联系上具有便利性的特点。
川滇藏三省交界的区域,从地理、历史、文化传统和经济上来讲,从来都是一个相互紧密联系的地区。大香格里拉区域内各地区是相互毗邻的,空间联系上具有一定的便利性。大香格里拉区域内各地区有公路相通,部分地区建有机场。迪庆连接滇、川、藏三省区,形成了以滇藏公路、川藏公路、康藏公路为干道,全省各公路为主道的交通网络。昆明至中甸、丽江至中甸、大理至中甸、四川攀枝花至中甸都有公路相通。另外,中甸至昆明、成都、拉萨都有航班。丽江、大理有航班通往昆明、广州和版纳等地。攀枝花有航班通往24个城市,有火车通往成都、昆明、北京、西安、重庆等城市。西藏昌都有航班通往成都。西藏甘孜州有317、318国道贯穿全境,形成了以国道交通为主骨架的公路交通网络。可见,大香格里拉区域内外的交通比较便利,增加了区域的可进入性。
三、大香格里拉区域旅游合作模式
大香格里拉区域应在其区位优势及区域内资源特色、分布特点的基础上,以系统论、劳动地域分工理论、区域空间结构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位理论为指导来构建区域旅游合作模式。认为大香格里拉应构建以四川的康定、云南的迪庆、西藏的昌都为核心向周围辐射的多极化、多层次、网络式的区域旅游合作模式。(如图1)
大香格里拉旅游区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与外界有着物质、旅游者、能量、信息等的交换。大香格里拉区域内形成不同级别的旅游圈。在图1中,整个区域构成大香格里拉旅游合作圈,是一级旅游圈,A是指以西藏的昌都为核心的区域内的二级旅游圈,B旅游圈是指四川的康定为核心的区域内的二级旅游圈,C旅游圈是指以云南的迪庆为核心的区域内的二级旅游圈。各旅游景点、旅游圈由旅游、交通线路相连,地区间相互合作,形成由旅游集散中心向周围辐射的多极化、多层次、网络式的大香格里拉区域旅游圈。
大香格里拉旅游圈的结构功能及特点如下:
品牌形象:香格里拉。将大香格里拉看作一个完整的旅游系统,运用系统性原理对其进行开发规划。将香格里拉作为大香格里拉区域的整体形象和主题进行推广,作为区域旅游发展的品牌驱动力。
品牌支柱: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丽江。在大香格里拉区域内有许多具有世界级别的旅游资源,目前已有“三江并流”被评为世界自然遗产,丽江被评为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文化遗产双重遗产,可以作为大香格里拉区域旅游支柱带动其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集散中心:四川的康定、云南的迪庆和西藏的昌都。将四川的康定、云南的迪庆和西藏的昌都作为大香格里拉区域内的一级旅游集散中心,利用其交通区位优势发展旅游的集散功能。
专题旅游线:自然风光旅游线、民族习俗及宗教旅游线、茶马古道体验及考察线、“红色之旅”旅游线。在四条专题旅游线的基础上可构建五种专题旅游产品生态体验之旅、科学考察之旅、民族文化之旅、宗教文化之旅、历史文化之旅。
四、大香格里拉区域旅游合作内容及建议
大香格里拉区域应形成以四川的康定、云南的迪庆、西藏的昌都为核心逐级向周围辐射的多极化、多层次、网络式的区域旅游合作模式,通过联合开发带动区域旅游的发展。
(一)联合投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大香格里拉地区属于少数民族聚集的边疆地区,贫困人口众多,经济基础薄弱,地方财政不足,开发资金短缺,因此,在大香格里拉区域内应实行联合投资。可以在大香格里拉区域内建立旅游业导向投资基金,区域内行政管理部门通过导向资金的投入,共同改善区域内外的交通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配套服务设施的质量,增加区域的可进入性和区域内空间联系的便利性,从而提高旅游产品效益。
(二)联合开发,打造优势旅游产品群
在开发规划大香格里拉区域时各地区应共同研究、合理开发,在产品设计上应突出区域景观八大重合(横断山区、东女国女性文化区、藏传佛教、茶马古道、康巴文化、民国西康省、藏彝大走廊、土司文化)的特色,打造出优势旅游产品群。[1]另外,在民族文化产品开发规划中应大力挖掘民族文化内涵,找准民族文化与旅游经济的结合点,使民族文化旅游产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采取“民族风情+民族文化”的开发模式,突出民族风情旅游的活动内容。
(三)联合培养,加强旅游人才合作
大香格里拉发展需要人才的支撑,而旅游人才的培养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大香格里拉是少数民族聚集的边疆地区,其开发资金不足,因此应采取区域联合培养的方式来培养人才,积极构建旅游人力资源合作平台,共同培养一批极其了解当地情况,能方便与当地人沟通,有专业知识(如地质地貌等方面的知识)和野外生存技巧等综合素质的旅游人才。
(四)共同塑造区域旅游形象,联合宣传,提高知名度
塑造整体旅游形象,一是要打破行政区划保持产品的完整性;二是要将相关景点连接形成优势产品组合。大香格里拉旅游区应共同努力,以香格里拉为主体形象来塑造旅游区整体形象,在推出品牌形象的同时,推出具有影响力的特色旅游产品,如“三江并流”等独特的、高级别的旅游产品。并进行联合宣传来提高大香格里拉旅游区的知名度。可采取现代化的促销手段,如互联网、卫星传播手段、光盘等进行宣传促销。
(五)共同构建旅游信息平台,发展网络服务系统
在“丽江纳西网站”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完善和发展大香格里拉区域旅游商务网中心平台,构建政务资源库、业务信息库、旅游资源库、商务数据库、人才资源库、旅游产品库等信息资源库,拓展服务功能和服务覆盖面,建立包括综合信息查询发布、旅游产品在线销售、网上招商引资、电子商务交易等功能在内的一个集“信息流、客流、物流、资金流”为一体的,面向国内外旅游者和旅游企业的网络综合服务系统。
参考文献:
[1]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2004,7.
[2] 尹贻梅.对旅游空间竞争与合作的思考[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58.
[3] 刘 巧,范继辉,张文敬.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冰川旅游资源的特征及其开发[J].四川地质学报,2002(4):242.
[4] 薛莹.对区域旅游合作研究中几个基本问题的认识[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2):26-29.
关键词:大香格里拉;区域旅游合作;合作模式
旅游业是一项开放性的、关联度高的产业,旅游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发展战略,重视区域旅游合作。本文认为区域旅游合作是指自然地理区域范围内、打破行政的区划界线的不同地区之间的旅游经济主体,依据一定的协议章程或合同,将旅游资源或旅游设施在地区之间重新配置组合,以便获得更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益的旅游经济活动。
一、大香格里拉简介
本文所指的大香格里拉,西至西藏的林芝地区,东到四川的泸定,还包括岷江的上游,北至四川最北部的若尔盖及石渠县最北端,包括了青海果洛州及甘肃最南端一部分,南到云南丽江、大理一线。是东经94°-102°,北纬26°-34°围成的这样一个区域。大香格里拉旅游区包括云南省丽江市、迪庆藏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四川省的甘孜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攀枝花市,西藏自治区的昌都地区和林芝地区9个地州市,总面积为 61万km2,人口约1200万,分别约占到全国国土总面积的1/15和总人口的1/100。[1]
二、大香格里拉区域旅游合作基础分析
区域旅游合作应具备以下条件:一是资源具有相似性或互补性。二是空间联系具有便利性。 [2]
(1)大香格里拉区域内各地区资源既有相似性的特点,又有互补性的特点。
大香格里拉区域内各地区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在资源类型上具有相似性。大香格里拉的每一个地区都拥有地球上除了海洋和沙漠以外的所有类型的自然风貌。共有的旅游资源类型有雪山冰川、江河资源、高原湖泊、原始森林、高原草甸、动植物资源等自然资源和藏、彝、白等多种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资源、及宗教文化资源、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等。另外,大香格里拉内各地区的资源又各具特色,资源上又形成一定的互补性。如四川、西藏以自然风景著称,云南以其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吸引着中外游人;各地区的民族风情又独具魅力,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区域旅游资源的互补,联合开发设计,使大香格里拉区域形成整体吸引力。
(2)大香格里拉区域内各地区空间联系上具有便利性的特点。
川滇藏三省交界的区域,从地理、历史、文化传统和经济上来讲,从来都是一个相互紧密联系的地区。大香格里拉区域内各地区是相互毗邻的,空间联系上具有一定的便利性。大香格里拉区域内各地区有公路相通,部分地区建有机场。迪庆连接滇、川、藏三省区,形成了以滇藏公路、川藏公路、康藏公路为干道,全省各公路为主道的交通网络。昆明至中甸、丽江至中甸、大理至中甸、四川攀枝花至中甸都有公路相通。另外,中甸至昆明、成都、拉萨都有航班。丽江、大理有航班通往昆明、广州和版纳等地。攀枝花有航班通往24个城市,有火车通往成都、昆明、北京、西安、重庆等城市。西藏昌都有航班通往成都。西藏甘孜州有317、318国道贯穿全境,形成了以国道交通为主骨架的公路交通网络。可见,大香格里拉区域内外的交通比较便利,增加了区域的可进入性。
三、大香格里拉区域旅游合作模式
大香格里拉区域应在其区位优势及区域内资源特色、分布特点的基础上,以系统论、劳动地域分工理论、区域空间结构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位理论为指导来构建区域旅游合作模式。认为大香格里拉应构建以四川的康定、云南的迪庆、西藏的昌都为核心向周围辐射的多极化、多层次、网络式的区域旅游合作模式。(如图1)
大香格里拉旅游区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与外界有着物质、旅游者、能量、信息等的交换。大香格里拉区域内形成不同级别的旅游圈。在图1中,整个区域构成大香格里拉旅游合作圈,是一级旅游圈,A是指以西藏的昌都为核心的区域内的二级旅游圈,B旅游圈是指四川的康定为核心的区域内的二级旅游圈,C旅游圈是指以云南的迪庆为核心的区域内的二级旅游圈。各旅游景点、旅游圈由旅游、交通线路相连,地区间相互合作,形成由旅游集散中心向周围辐射的多极化、多层次、网络式的大香格里拉区域旅游圈。
大香格里拉旅游圈的结构功能及特点如下:
品牌形象:香格里拉。将大香格里拉看作一个完整的旅游系统,运用系统性原理对其进行开发规划。将香格里拉作为大香格里拉区域的整体形象和主题进行推广,作为区域旅游发展的品牌驱动力。
品牌支柱: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丽江。在大香格里拉区域内有许多具有世界级别的旅游资源,目前已有“三江并流”被评为世界自然遗产,丽江被评为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文化遗产双重遗产,可以作为大香格里拉区域旅游支柱带动其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集散中心:四川的康定、云南的迪庆和西藏的昌都。将四川的康定、云南的迪庆和西藏的昌都作为大香格里拉区域内的一级旅游集散中心,利用其交通区位优势发展旅游的集散功能。
专题旅游线:自然风光旅游线、民族习俗及宗教旅游线、茶马古道体验及考察线、“红色之旅”旅游线。在四条专题旅游线的基础上可构建五种专题旅游产品生态体验之旅、科学考察之旅、民族文化之旅、宗教文化之旅、历史文化之旅。
四、大香格里拉区域旅游合作内容及建议
大香格里拉区域应形成以四川的康定、云南的迪庆、西藏的昌都为核心逐级向周围辐射的多极化、多层次、网络式的区域旅游合作模式,通过联合开发带动区域旅游的发展。
(一)联合投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大香格里拉地区属于少数民族聚集的边疆地区,贫困人口众多,经济基础薄弱,地方财政不足,开发资金短缺,因此,在大香格里拉区域内应实行联合投资。可以在大香格里拉区域内建立旅游业导向投资基金,区域内行政管理部门通过导向资金的投入,共同改善区域内外的交通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配套服务设施的质量,增加区域的可进入性和区域内空间联系的便利性,从而提高旅游产品效益。
(二)联合开发,打造优势旅游产品群
在开发规划大香格里拉区域时各地区应共同研究、合理开发,在产品设计上应突出区域景观八大重合(横断山区、东女国女性文化区、藏传佛教、茶马古道、康巴文化、民国西康省、藏彝大走廊、土司文化)的特色,打造出优势旅游产品群。[1]另外,在民族文化产品开发规划中应大力挖掘民族文化内涵,找准民族文化与旅游经济的结合点,使民族文化旅游产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采取“民族风情+民族文化”的开发模式,突出民族风情旅游的活动内容。
(三)联合培养,加强旅游人才合作
大香格里拉发展需要人才的支撑,而旅游人才的培养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大香格里拉是少数民族聚集的边疆地区,其开发资金不足,因此应采取区域联合培养的方式来培养人才,积极构建旅游人力资源合作平台,共同培养一批极其了解当地情况,能方便与当地人沟通,有专业知识(如地质地貌等方面的知识)和野外生存技巧等综合素质的旅游人才。
(四)共同塑造区域旅游形象,联合宣传,提高知名度
塑造整体旅游形象,一是要打破行政区划保持产品的完整性;二是要将相关景点连接形成优势产品组合。大香格里拉旅游区应共同努力,以香格里拉为主体形象来塑造旅游区整体形象,在推出品牌形象的同时,推出具有影响力的特色旅游产品,如“三江并流”等独特的、高级别的旅游产品。并进行联合宣传来提高大香格里拉旅游区的知名度。可采取现代化的促销手段,如互联网、卫星传播手段、光盘等进行宣传促销。
(五)共同构建旅游信息平台,发展网络服务系统
在“丽江纳西网站”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完善和发展大香格里拉区域旅游商务网中心平台,构建政务资源库、业务信息库、旅游资源库、商务数据库、人才资源库、旅游产品库等信息资源库,拓展服务功能和服务覆盖面,建立包括综合信息查询发布、旅游产品在线销售、网上招商引资、电子商务交易等功能在内的一个集“信息流、客流、物流、资金流”为一体的,面向国内外旅游者和旅游企业的网络综合服务系统。
参考文献:
[1]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2004,7.
[2] 尹贻梅.对旅游空间竞争与合作的思考[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58.
[3] 刘 巧,范继辉,张文敬.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冰川旅游资源的特征及其开发[J].四川地质学报,2002(4):242.
[4] 薛莹.对区域旅游合作研究中几个基本问题的认识[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2):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