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06年湖南卫视全新打造的角色置换类真人秀节目《变形计》号称“新生态纪录片”。节目每期邀请生活与性格等各方面具有极大差异的两个青少年,进行为期七天的互换生活,在节目的编排中,通过紧张的情节设置与人物冲突,细腻地情感处理和细节表现,使“纪律片”一样真实的节目变得如故事一般生动。本文以《变形计》为例简要论述了真人秀节目的发展
【关键词】:真人秀;变形计;湖南卫视
一、真人秀节目的发展简述
起源于1999年的荷兰真人秀节目《老大哥》可谓是真人秀的开山鼻祖。节目将一群陌生人放在一间布满了摄像头屋子里,24小时不间断拍摄,并电视转播他们在屋内发生的一切,引起收视热潮,开创了真人秀的历史惊人的收视率带来不菲的广告收益及其他相关收益。真人秀这股劲风从荷兰吹到美国,终于在中国登录。近几年在国内真人秀节目的发展十分迅速,各家电视台争相开设真人秀节目来增强媒体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1.真人秀节目定义
尹鸿、冉儒学、陆虹在《娱乐旋风——认识电视真人秀》中谈到:“电视真人秀作为一种电视节目,是对自愿参与者在规定情境中,为了预先给定的目的,按照特定的规则所进行的竞争行为的真实记录和艺术加工。”谢耘耕、陈虹在《真人秀节目:理论、形态和创新》中谈到:“所谓真人秀节目,就是普通人而非扮演者,在规定情境中按照指定的游戏规则展开完整的表演过程,展示自我个性,并被纪录或者制作播出的节目。”综上所述,真人秀是一档普通人参与、真实反映节目录制过程的娱乐节目。
2.代表性真人秀发展简史
同年5月,美国广播公司家庭频道推出真人秀节目《真的变了》。节目选择两个14-18岁的青少年,他们来自不同地方,互不认识,交换到对方家庭中去生活。节目记录了他们的认识新朋友、接触新环境以及自己的变化等等。而我国的角色置换类真人秀的起源——北京电视台青少年频道《相约新家庭》,正是借鉴了美国该档节目《真的变了》。《相约新家庭》在借鉴同时融合孟子“易子而教”的概念,大打青少年教育牌,获得了观众的支持和喜爱。
2006年6月,湖南卫视午间新闻《播报多看点》推出父亲节特辑《我是我儿子的儿子》,让卖衣服的父亲和正在读初一的儿子互换角色,父亲去儿子学校读书,儿子去父亲的摊位卖衣服,通过七天的换位思考,父子两人终于在对方的位置上相互理解。该节目已经播出获得了极大的收视率。而湖南卫视之后推出的真人秀节目《变形计》,就是该节目的延伸和拓展。
二、湖南卫视《变形计》在我国真人秀节目中的地位
2006年湖南卫视全新打造的角色置换类真人秀节目《变形计》号称“新生态纪录片”。这档节目题材新颖,定位准确,每期邀请生活与性格等各方面具有极大差异的两个青少年,进行为期七天的互换生活,在节目的编排中,通过紧张的情节设置与人物冲突,细腻地情感处理和细节表现,使“纪律片”一样真实的节目变得如故事一般生动,也很好的表现了当下青少年的成长问题。
《变形计》脱胎于美国的《交换妻子》,也借鉴了《真的变了》《相约新家庭》等多档角色置换类真人秀节目。不能说《变形计》是完全的照搬照抄,打造《变形计》的团队将优秀的节目创意和元素融入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族情感中,以中国国情和文化底蕴为出发点,呼唤社会责任感与人文思考。真人秀节目已经超出娱乐的范畴,转而引起社会关注与舆论,《变形计》成功地达到了娱乐与社会责任感的平衡。
《变形计》一直以来采用季播的方式,每一季的宣传语都能成功地引起大众的注意,如“如果有一天,我的理想被风雨淋湿,你是否愿意扶我一把。如果有一天,我无力前行,你是否愿意陪我一个温暖的午后….”再比如“一份来自远山深处的力量”等等煽情走心的宣传语。从包装到宣传到剪辑,“情感”二字贯穿始终。城市孩子与农村孩子巨大的生活差异与性格差异成为节目的矛盾点,使节目不需要太多表演的成分就已经够精彩,够真实,何况,孩子是最不会说谎的人。迎合了当下观众的猎奇心理与刁钻的寻求真实的口味。
《变形计》推出之时正是选秀类真人秀节目风靡中国的时期,在各家电视台纷纷效仿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试图以“一夜成名”的诱惑来吸引选手博得观众眼球的同时,湖南卫视以长远的眼光和清醒犀利的思想开设了《变形計》,真人秀节目从普通的娱乐的转变为节目与社会责任、人文情感的连结,在中国电视界铺开了新锐的节目思想,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秀”。
三、《变形计》的弊端及其发展策略
《变形计》在成功的同时也收到很大的质疑,从播出时的轰动到沉寂六年之后的回归,变形计无论在制作还是编排上都有新的突破。但节目的编排似乎并没有真正改善内在存在的那些问题。变形主人公是否真的改变了?心理会有什么影响?节目的真实性如何?都是我们关注和讨论的问题。
1、《变形计》的弊端
1.1真实性存在隐患
节目交换时间只有7天,对于普通人的生活,7天不过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一周,但在节目中我们却可以看到很丰富的跌宕起伏的大事小事。我有理由地相信,为了节目的悬念和冲突,节目组做过一定的干预。拍摄和被拍摄人员都是在知情的情况下进行拍摄的,青少年单纯简单真情流露,但不排除节目组的干涉,因此真实性存在质疑。
1.2内容单一使观众产生视觉疲劳
《变形计》能走过十二季自然有他的立足之道,但是,以这样互换生活改变自我的内容为题材的节目,还能够走多远?城市的孩子在农村生活后变得懂事乖巧,孝顺善解人意;农村孩子在看过繁华的大都市后励志努力学习,走出大山。这样一成不变地情节,打着一样感情牌的结局,容易让观众产生视觉疲劳,好奇心被惯性取代,甚至不用才结局就可以知道“哦,他最后一定变好了。”
1.3媒体责任感与使命感不足
《变形计》是一个双方互换生活的角色置换类节目,反映当下教育存在的许多问题和现象。但在媒体的介入过程中,报道重心明显失衡。在节目的播放后期采访的过程中,城市少年的报道比重大于农村少年,报道侧重于叛逆少年浪子回头而忽略了贫困少年在城市的改变。参加节目的青少年都处于成长期,其成长过程中的任何一个心理变化都影响着他们今后的发展。突然暴露在聚光灯下,相信他们的心理都有或多或少的变化,这是媒体和心理专家们应该承担起他们的责任,这种心理关怀不能只出现在短短几天的拍摄中。特别是农村的孩子,从一无所有到飞上枝桠再到一无所有,其心理落差在今后的生活中不是那么快就能消化的,心理辅导应该延续到节目背后。
2、《变形计》等真人秀节目的发展策略
真人秀要在中国发展生搬硬套是不行的,关键还是要结合我国国情和文化传统,在适应的同时不断与时俱进。
2.1拓宽报道对象
节目要长足发展,就要不断拓宽节目的内容和对象,避免审美疲劳。真人秀节目可以不仅仅局限于一个年龄阶层,可以来自社会各方面的人士。明星、社会精英、需要关爱人群等等。
2.2重视节目的真实性
所谓真人秀,贵在一个“真”字。节目的真实性是真人秀的基础,也是观众支持的基础。为了节目效应,有时候在编排和设计上的确免不了“人为设定”和剧本的嫌疑,但是,这里的“真”,希望做到真情流露,用心去呈现。
2.3传统文化与自然相结合
真人秀节目的主角在于人,《变形计》也将人与人的冲突处理的非常好。但我们不妨跳脱这个圈子,把真人秀与传统的文化结合起来,将人与人的冲突转变为人与自然的冲突,那么,节目是不是又会不一样呢。
【关键词】:真人秀;变形计;湖南卫视
一、真人秀节目的发展简述
起源于1999年的荷兰真人秀节目《老大哥》可谓是真人秀的开山鼻祖。节目将一群陌生人放在一间布满了摄像头屋子里,24小时不间断拍摄,并电视转播他们在屋内发生的一切,引起收视热潮,开创了真人秀的历史惊人的收视率带来不菲的广告收益及其他相关收益。真人秀这股劲风从荷兰吹到美国,终于在中国登录。近几年在国内真人秀节目的发展十分迅速,各家电视台争相开设真人秀节目来增强媒体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1.真人秀节目定义
尹鸿、冉儒学、陆虹在《娱乐旋风——认识电视真人秀》中谈到:“电视真人秀作为一种电视节目,是对自愿参与者在规定情境中,为了预先给定的目的,按照特定的规则所进行的竞争行为的真实记录和艺术加工。”谢耘耕、陈虹在《真人秀节目:理论、形态和创新》中谈到:“所谓真人秀节目,就是普通人而非扮演者,在规定情境中按照指定的游戏规则展开完整的表演过程,展示自我个性,并被纪录或者制作播出的节目。”综上所述,真人秀是一档普通人参与、真实反映节目录制过程的娱乐节目。
2.代表性真人秀发展简史
同年5月,美国广播公司家庭频道推出真人秀节目《真的变了》。节目选择两个14-18岁的青少年,他们来自不同地方,互不认识,交换到对方家庭中去生活。节目记录了他们的认识新朋友、接触新环境以及自己的变化等等。而我国的角色置换类真人秀的起源——北京电视台青少年频道《相约新家庭》,正是借鉴了美国该档节目《真的变了》。《相约新家庭》在借鉴同时融合孟子“易子而教”的概念,大打青少年教育牌,获得了观众的支持和喜爱。
2006年6月,湖南卫视午间新闻《播报多看点》推出父亲节特辑《我是我儿子的儿子》,让卖衣服的父亲和正在读初一的儿子互换角色,父亲去儿子学校读书,儿子去父亲的摊位卖衣服,通过七天的换位思考,父子两人终于在对方的位置上相互理解。该节目已经播出获得了极大的收视率。而湖南卫视之后推出的真人秀节目《变形计》,就是该节目的延伸和拓展。
二、湖南卫视《变形计》在我国真人秀节目中的地位
2006年湖南卫视全新打造的角色置换类真人秀节目《变形计》号称“新生态纪录片”。这档节目题材新颖,定位准确,每期邀请生活与性格等各方面具有极大差异的两个青少年,进行为期七天的互换生活,在节目的编排中,通过紧张的情节设置与人物冲突,细腻地情感处理和细节表现,使“纪律片”一样真实的节目变得如故事一般生动,也很好的表现了当下青少年的成长问题。
《变形计》脱胎于美国的《交换妻子》,也借鉴了《真的变了》《相约新家庭》等多档角色置换类真人秀节目。不能说《变形计》是完全的照搬照抄,打造《变形计》的团队将优秀的节目创意和元素融入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族情感中,以中国国情和文化底蕴为出发点,呼唤社会责任感与人文思考。真人秀节目已经超出娱乐的范畴,转而引起社会关注与舆论,《变形计》成功地达到了娱乐与社会责任感的平衡。
《变形计》一直以来采用季播的方式,每一季的宣传语都能成功地引起大众的注意,如“如果有一天,我的理想被风雨淋湿,你是否愿意扶我一把。如果有一天,我无力前行,你是否愿意陪我一个温暖的午后….”再比如“一份来自远山深处的力量”等等煽情走心的宣传语。从包装到宣传到剪辑,“情感”二字贯穿始终。城市孩子与农村孩子巨大的生活差异与性格差异成为节目的矛盾点,使节目不需要太多表演的成分就已经够精彩,够真实,何况,孩子是最不会说谎的人。迎合了当下观众的猎奇心理与刁钻的寻求真实的口味。
《变形计》推出之时正是选秀类真人秀节目风靡中国的时期,在各家电视台纷纷效仿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试图以“一夜成名”的诱惑来吸引选手博得观众眼球的同时,湖南卫视以长远的眼光和清醒犀利的思想开设了《变形計》,真人秀节目从普通的娱乐的转变为节目与社会责任、人文情感的连结,在中国电视界铺开了新锐的节目思想,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秀”。
三、《变形计》的弊端及其发展策略
《变形计》在成功的同时也收到很大的质疑,从播出时的轰动到沉寂六年之后的回归,变形计无论在制作还是编排上都有新的突破。但节目的编排似乎并没有真正改善内在存在的那些问题。变形主人公是否真的改变了?心理会有什么影响?节目的真实性如何?都是我们关注和讨论的问题。
1、《变形计》的弊端
1.1真实性存在隐患
节目交换时间只有7天,对于普通人的生活,7天不过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一周,但在节目中我们却可以看到很丰富的跌宕起伏的大事小事。我有理由地相信,为了节目的悬念和冲突,节目组做过一定的干预。拍摄和被拍摄人员都是在知情的情况下进行拍摄的,青少年单纯简单真情流露,但不排除节目组的干涉,因此真实性存在质疑。
1.2内容单一使观众产生视觉疲劳
《变形计》能走过十二季自然有他的立足之道,但是,以这样互换生活改变自我的内容为题材的节目,还能够走多远?城市的孩子在农村生活后变得懂事乖巧,孝顺善解人意;农村孩子在看过繁华的大都市后励志努力学习,走出大山。这样一成不变地情节,打着一样感情牌的结局,容易让观众产生视觉疲劳,好奇心被惯性取代,甚至不用才结局就可以知道“哦,他最后一定变好了。”
1.3媒体责任感与使命感不足
《变形计》是一个双方互换生活的角色置换类节目,反映当下教育存在的许多问题和现象。但在媒体的介入过程中,报道重心明显失衡。在节目的播放后期采访的过程中,城市少年的报道比重大于农村少年,报道侧重于叛逆少年浪子回头而忽略了贫困少年在城市的改变。参加节目的青少年都处于成长期,其成长过程中的任何一个心理变化都影响着他们今后的发展。突然暴露在聚光灯下,相信他们的心理都有或多或少的变化,这是媒体和心理专家们应该承担起他们的责任,这种心理关怀不能只出现在短短几天的拍摄中。特别是农村的孩子,从一无所有到飞上枝桠再到一无所有,其心理落差在今后的生活中不是那么快就能消化的,心理辅导应该延续到节目背后。
2、《变形计》等真人秀节目的发展策略
真人秀要在中国发展生搬硬套是不行的,关键还是要结合我国国情和文化传统,在适应的同时不断与时俱进。
2.1拓宽报道对象
节目要长足发展,就要不断拓宽节目的内容和对象,避免审美疲劳。真人秀节目可以不仅仅局限于一个年龄阶层,可以来自社会各方面的人士。明星、社会精英、需要关爱人群等等。
2.2重视节目的真实性
所谓真人秀,贵在一个“真”字。节目的真实性是真人秀的基础,也是观众支持的基础。为了节目效应,有时候在编排和设计上的确免不了“人为设定”和剧本的嫌疑,但是,这里的“真”,希望做到真情流露,用心去呈现。
2.3传统文化与自然相结合
真人秀节目的主角在于人,《变形计》也将人与人的冲突处理的非常好。但我们不妨跳脱这个圈子,把真人秀与传统的文化结合起来,将人与人的冲突转变为人与自然的冲突,那么,节目是不是又会不一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