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加减乘除”提速教育振兴

来源 :江西教育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azyas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于都县地处江西南部,总人口109.1万,人口规模居全省第三。于都不仅是人口大县,还是教育大县,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430所,现有在校中小学生19.4万人,中小学教职工1万余人,在校学生规模、教师队伍规模为赣州地区最大。近年来,该县紧跟赣南苏区振兴步伐,始终把教育工作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深入实施教育强县战略,全面深入、扎实推进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三年多来,于都县共争取教育项目198批次,争取上级资金15.2亿元,以项目实施带动办学条件的改善。“十二五”以来,该县高中教育质量年年有新突破,高考成绩取得全市“四连冠”,特别是2015年高考二本以上上线人数达到2191人,首次突破2000人大关,居全市第一,创历史最好成绩。该县先后被评为全省素质教育先进单位和全市教育工作综合先进单位。
  
  做好“加法”,夯实教育发展基础
  加大组织领导力度。面对教育人口规模大、城乡教育不均衡、硬件设施长期落后的现状,于都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出台《关于推进教育优先发展的若干意见》,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教育发展投入保障和落实教育激励机制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将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推进。积极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确立了“1266”发展思路,即坚定一个目标——办人民满意教育;坚持两个方向——为人、为学;打造六育名片——人文、平安、快乐、和谐、智慧、法治教育;推动六个发展——学前追赶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中教育特色发展、特殊教育稳步发展、职业教育大力发展、成人教育协调发展。同时,实行县领导挂点联系学校制度,做到了“五个优先”,即领导力量上优先加强教育、项目上优先安排教育、投入上优先保障教育、经费上优先拨付教育、人力上优先保证教育。
  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十二五”期间,全县实施教育项目12类855个,共投入约7.5亿元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其中新增校舍面积29.46万平方米,新增校园面积16.4万平方米;消除D类危房,完成校舍危房改造4.9万平方米;农村中小学食堂新建、改造8.4万平方米,新建中小学校门192座,增设校园围墙2.86万米,硬化道路、运动场地10.3万平方米,学校附属设施基本得到完善。
  加大教育保障力度。切实落实学生资助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累计发放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补助、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高考入学资助金等补助金10208.8万元,补助学生达30.1万人;按“应贷尽贷”原则,累计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学生数8519人,发放金额达10575.2万元。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学校415所,受益学生10.5万人。完善创新留守孩管理机制,积极推行“5+2式”留守孩关爱教育模式,把留守孩关爱工程引向深入,实现学校、家长和社会三放心。
  加大教育扶贫力度。力推教育均等化,加快完善贫困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或改扩建公办幼儿园、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校安工程、校舍维修改造、教师周转房等项目优先向贫困村倾斜,确保到2019年全县农村156个贫困村学校基础设施全面改善,达到国家基本学校标准。同时,加大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力度,逐步提高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标准。加强贫困村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每年定向培养32名以上贫困村小学教师,让贫困村学生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对贫困家庭、贫困学生进行“一对一”精准帮扶,通过实施“雨露计划”“金秋助学”等助学计划,让所有贫困学生实现“大学梦”。
  做好“减法”,提升教育发展水平
  减“点”提质。坚持方便入学与保证质量相统一的原则,在推进城镇化建设发展中优先考虑学校网点规划布局,大力提高农村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和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切实改造一批薄弱学校,办好一批片区完小。2010年至今,通过有效提高寄宿制学校、片区完小以及中心初中的辐射力和教育功能,实现了教育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减员增效。由于历史原因,于都县代课教师基数较大,素质参差不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为确保教学质量与社会和谐,该县做了大量的细致工作。2009年以来,通过择优招聘、分流转岗、纳入社保等方式妥善解决代课教师1500余名。
  减债降压。由于财力等方面的原因,该县历史上曾经“举债办学”,教育历史债务已经成为改善办学条件的重要制约因素。从2008年开始,该县分三批次化解“普九”债务资金6400余万元,债务化解率达100%,有力地确保了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的健康发展。
  做好“乘法”,释放教育发展活力
  发挥制度改革的乘数效应。将教育综合改革纳入全县深化改革体系中,积极推进“三项改革”:以提高教育教学为目标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改革、以加快教师业务成长为指向的教师培训模式改革、以推动校长和教师合理流动为核心的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坚持正确用人导向,一大批有能力、有魄力、群众公认的优秀教师、年轻教师脱颖而出,充实到学校领导岗位上,三年来仅通过公开考试选拔校级领导50余人。每年投入350余万用于新教师入职与成长培训、在职教师全员培训、与北上广深江浙等名校进行骨干教师“点对点”跟班、心理健康等培训,着力实施了“两区人才支持计划”和“学前教育巡回支教”工作,选派了98名中小学教师分赴到13所农村中小学开展支教工作。着力实施质量提升行动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对全县60余所中小学开展了教学视导活动,在系统内部形成了创优管理效能、狠抓教学质量的工作氛围。
  发挥项目集聚的乘数效应。以“省级城镇新区教育园区试点县、全省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试点县、全省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试点县”三个试点县项目建设为抓手,以赣南苏区振兴为契机,主动对接,提出了12个赣南苏区于都核心区教育发展项目,大力实施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对各类教育项目实行整合与捆绑,集中做大做强一批农村中小学校,实现了项目效益的最大化,有力地提高了县内各区域教学网点的辐射力。2011年以来,全县共筹资约7.5亿元, 投入进行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发挥职业教育的乘数效应。始终把职业教育作为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通过大力扶持职业教育发展,有力推动工业经济发展,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较好的人力资源支撑。三年来,该县职业中专累计培养输送各类职业技术人才1.2万人,较好地解决了县工业园区企业技能人才紧缺的问题,缓解企业的招工难题。职业教育坚持走校企合作之路,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培训,与于都县以泰电子合作开展劳动预备培训,开设了“以泰电子班”,由学校面向社会招生,公司支付培训费用和学生生活费,学生毕业后由企业聘用。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就业指导,瞄准服装服饰、电子商务、机械电子等行业,积极开展订单式培训,增强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实现群众就业和企业发展双赢。
  做好“除法”,优化教育发展环境
  除五乱。严禁任何单位以任何理由向学校、师生搞摊派、集资或借资,禁止任何部门、单位向学校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乱集资、乱摊派,努力让学校安心办学、学生静心上学、社会放心助学,维护学校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除负担。2011年至今,全县为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和免费提供教科书,累计发放寄宿生生活补助8070多万元,惠及学生15万余人次。同时,公办学校住宿学生免收住宿费,取消地方性教科书费用,有效地减轻了群众教育经济负担,充分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公益性。
  除隐患。始终把学校安全置于教育事业发展的首位。在硬件上,大力实施校安工程,近三年共投入资金1.14亿元,完成校安工程建设面积1.23万平方米。在软件上,大力实施校园110工程、天网工程,全县各级学校均建立了校园安全台账、片区民警夜巡制度,大力开展校园及周边环境专项整治活动。注重运用法治的思维和法治的方式抓教育,结合未成年人关爱工程,形成学法、遵法、用法的教育氛围,通过大力强化未成年人法治教育、严厉打击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的违法犯罪活动、着力推进“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社区预防计划”等措施,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发生。
  除影响。针对教育收费、学生滋事、师德师风等网络舆情居高不下的现状,组建教育网络舆情监管、教育新闻网络发言人、网络评论员等三支业务素质和能力过硬的工作队伍,第一时间予以调查了解,规定期限内作出答复,发现问题的立即整改,及时消除不良影响,从而形成了宣传部门总体协调、教育部门分工负责、责任单位(事件处置主体)积极应对的教育网络舆情管理新格局。
其他文献
3月27日,铜鼓县教育局召开了“机关干部下基层 千名教师访万家‘转作风、树新风’活动”动员会,拉开了机关干部下基层 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的序幕。  活动要求每名机关干部必须完成“七个一活动”:联系一户村民、挂点一所学校、结交一名教师朋友、结对帮扶一名贫困学生、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撰写一篇有质量的调研文章,提一条以上合理化建议。每名教师必须做到“七个必访”:班内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必访,生活有特殊困难的学
期刊
“一腔热血哺育芬芳桃李,两袖清风谱写幸福人生。”这是江西吉安市新干三中聂健如老师为自己书写的人生格言,也是他26年从教生涯的真实写照。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他用一颗赤诚之心奉献着青春,用爱编织孩子们的美好未来,以骄人的业绩诠释着自己的人生追求。他任教班级的英语成绩每年都遥居全校乃至全县榜首,辅导学生参加全国英语能力竞赛有7人次获国家级奖,60多人次获省市奖。多年来,他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教师、江西省特级
期刊
近日,作为教育部管办评分离改革试点城市之一,山东省青岛市在学校立法方面先行先试,推出了国内第一部以学校为主体的政府规章——《青岛市中小学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不仅在课程开发、校章制定、人事任免、明确寒暑假和伤害事故责任等方面放权于学校,同时对影响教育教学秩序的学生,赋予学校一定的“惩戒权”。  《辦法》的内容一是放权办学,中小学可自主开发学校课程,开展课程和教学改革;二是放权
期刊
近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学校体育场馆开放的范围和时间,即学校应当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向学生开放体育场馆,公办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向社会开放体育场馆。鼓励民办学校向社会开放体育场馆。  根据《意见》,学校的体育场馆开放应该在教学时间与体育活动时间之外进行。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优先向学生开放,并在保证校园安全的前提下向社会开放
期刊
教育部办公厅日前发布通知,要求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和部属高校加强高校教学实验室安全工作,不断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增强师生安全防護能力,提升高校校园安全和人才培养整体水平。  通知提出,加强高校教学实验室安全工作,要深化认识,增强教学实验室安全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担当,健全教学实验室安全责任体系,在学校统一领导下,构建由学校、二级单位、教学实验室组成的
期刊
近年来,江西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高度重视支持乡村教育发展。特别是国务院《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颁布以后,江西省委、省政府克服中部经济落后省份办大教育的困难,坚持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程来抓,在乡村教师培养培训、补充交流、提高待遇等方面,采取了更加有力、更加务实的措施,取得明显成效。  2015年江西省在全国率先建立了长期从教教
期刊
《江西省学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16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的颁布施行,为各地各校预防与处理学生人身伤害事故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工作,建设和谐平安校园具有重要意义。  《条例》共设6章60条,在内容设置上,坚持了事故的预防与事故的处理两者并重的原则,既明确规定了各方的预防职责,又合理界定了事故责任的区分,规定了事故处理的途径
期刊
青山作证,绿水含情。党中央始终牵挂着赣南这片红土地。2012年6月,《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其后国家教育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先后正式出台了支持原中央苏区教育发展的文件,赣南教育迎来了难得的好机遇。赣州市教育系统抢抓这一历史机遇,以落实教育部贯彻意见、省教育厅实施意见为重点,通过抓对接推发展、抓项目改条件,全力推进教育各项改革,绘就了教育发展的新画卷。新年伊始
期刊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让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成为一名阳光自信、正直向上的现代中学生。”近日,笔者在赣州中学采访时,该校校长陈宗炫深有感触地说。  全国第四届和谐校园先进学校、2012(首届)全国最具发展潜力特色学校、江西省绿色学校、江西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14年全市重点中学教学质量综合先进单位、江西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高考升学率连续3年位列全市前茅……近年来,赣州中
期刊
看到一篇文章,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古埃及有一个关于狮身人面兽斯科芬斯的传说,据说她曾经给过往的路人出谜语:“什么东西早上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到了晚上用三条腿走路?”答案已经家喻户晓,都知道是“人”,但就其内涵来讲,又有多少人心知而肚违?别的暂且不说,就从走路而言,人人皆知两条腿走路要比四条腿和三条腿快得多。最浅显的例子,演习场上的匍匐(四条腿)前进,尽管全速行进,也难以和直立前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