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评价于教学有着显著功能,它融督导、调控、诊断、激励、规范、深化和促进于一体,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发展具有较强的导向性。由于传统的教学评价仅立足于“成绩、分数、特色、技巧”,评价理念仍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以教学手段为依据,评价标准规齐划一,评价方法形式单一,致使教学评价在实施过程中出现或牵强附会,或削足适履的畸形现象,偏重对教师教学技巧、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结果的鉴定,课堂以“活”、“新”、“奇”与表象为标准,而全然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生的潜能和发展置之不顾,未能突出其具体功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价值观”的多维教学目标,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教学评价标准,从学生发展的观点要求教学评价必须以人为中心——以“生”为本。
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学评价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关注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避免“以教师为中心”的评价取向。
在学科教学中,评价不仅仅关注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评价,要充分关注学生在学科学习中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对本学科的情感和态度进行反思和评价。
一、要尊重并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每个人都以独特的生命形式存在着,因而对世界的感受也各不相同,教学应尊重学生个体生命的差异性,尽量满足其生命的独特需求,使其个性和天赋得以发挥。“学习的过程是自己不断地汲取已有的经验,逐步获得独立能力并最终走向独立生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职责不是靠权威来指挥什么,而是运用自己丰富的经验做学生的引导者,努力引导、开发每个学生的生命潜能,使其用最大的活力和张力对新经验保持开放性,并不断调整和改变自己的心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是教学民主的前提,是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基础,是完成教学交流的原则,同时,由于学生对知识(经验)的认知体会千差万别,教师要把握时机,在尊重和理解学生在学习上的个性化选择,巧妙地帮助学生完成他们所设计的创造性的活动,鼓励和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充满竞争机制的学习,个体生命是在竞争中存在的,而整体的生命都离不开和谐的环境,其中更少不了合作,所以,“教学中必须让个体的差异融入整体的和谐合作中”,教学评价也必须着眼于执教者能否善于发现学生智力独特的生命体验优势,并将这种差异引导到和谐的合作氛围中去。要求教师必须做到:⑴尊重学生的人格,权利。⑵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⑶赏识每一个学生的进步。⑷宽容学生的过失、错误、缺点。⑸对学生要有足够的耐心。
二、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情感态度体验
针对新课程,在教学评价中,要关注教师对教材价值的认识,“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来教”的提法呼吁教师所能停留在教材本身所呈现的知识框架上面,不要受制于教材的设计,而要根据学生的具体的独特经验来做教学设计,即“用教材来教”。这一要求是要教师对教材意图作出适度的理解和体验,同时,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多鼓励学生对教材作出独特的情感态度体验,从心理上支持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构建教师、学生、教材共同组成的互动的、合作的共同体,通过人人参与、平等对话、真诚沟通、彼此信任的发展合作精神来共享知识体验,以实现师生互动的教学本性。在这里,教学评价不仅要鉴定教师的角色和地位,也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要注重这几个评价标准:⑴学生会不会思考。⑵学生会不会提问。⑶学生会不会当众表达。⑷学生会不会讨论。⑸学生能不
能动手实验、操作。
三、要把握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
新课程呈现的一种崭新理念就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将教学的本质定位成师生的交往与对话,把教学过程理解为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学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师生互动旨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起来,要把“师生互动”看做一种教学原则和教学思想,而不是简单的“师问生答”。作为师生互动的哲学理念应该是“交往”和“对话”,这种“交往”和“对话”不能单纯地看作一种教学技巧,而应该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和教育境界来看待,要理解为师生双方相互包容、共同参与、共同分享的关系。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在积极思维状态下,通过自身的实践和心理、情感体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师生平等交往与对话中,要更强烈地体现教师“促进者”、“研究者”、“合作者”的角色地位,用自己的人格形象去感染和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首先要以思考的习惯带动学生思考,不迷信权威,创设平等的争鸣氛围,能允许学生表达“出错”、“出格”,以达到师生共同认识、相互交流、不断完善、共同提高的目的。
(作者单位:733100甘肃省古浪县第六中学)
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学评价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关注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避免“以教师为中心”的评价取向。
在学科教学中,评价不仅仅关注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评价,要充分关注学生在学科学习中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对本学科的情感和态度进行反思和评价。
一、要尊重并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每个人都以独特的生命形式存在着,因而对世界的感受也各不相同,教学应尊重学生个体生命的差异性,尽量满足其生命的独特需求,使其个性和天赋得以发挥。“学习的过程是自己不断地汲取已有的经验,逐步获得独立能力并最终走向独立生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职责不是靠权威来指挥什么,而是运用自己丰富的经验做学生的引导者,努力引导、开发每个学生的生命潜能,使其用最大的活力和张力对新经验保持开放性,并不断调整和改变自己的心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是教学民主的前提,是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基础,是完成教学交流的原则,同时,由于学生对知识(经验)的认知体会千差万别,教师要把握时机,在尊重和理解学生在学习上的个性化选择,巧妙地帮助学生完成他们所设计的创造性的活动,鼓励和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充满竞争机制的学习,个体生命是在竞争中存在的,而整体的生命都离不开和谐的环境,其中更少不了合作,所以,“教学中必须让个体的差异融入整体的和谐合作中”,教学评价也必须着眼于执教者能否善于发现学生智力独特的生命体验优势,并将这种差异引导到和谐的合作氛围中去。要求教师必须做到:⑴尊重学生的人格,权利。⑵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⑶赏识每一个学生的进步。⑷宽容学生的过失、错误、缺点。⑸对学生要有足够的耐心。
二、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情感态度体验
针对新课程,在教学评价中,要关注教师对教材价值的认识,“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来教”的提法呼吁教师所能停留在教材本身所呈现的知识框架上面,不要受制于教材的设计,而要根据学生的具体的独特经验来做教学设计,即“用教材来教”。这一要求是要教师对教材意图作出适度的理解和体验,同时,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多鼓励学生对教材作出独特的情感态度体验,从心理上支持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构建教师、学生、教材共同组成的互动的、合作的共同体,通过人人参与、平等对话、真诚沟通、彼此信任的发展合作精神来共享知识体验,以实现师生互动的教学本性。在这里,教学评价不仅要鉴定教师的角色和地位,也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要注重这几个评价标准:⑴学生会不会思考。⑵学生会不会提问。⑶学生会不会当众表达。⑷学生会不会讨论。⑸学生能不
能动手实验、操作。
三、要把握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
新课程呈现的一种崭新理念就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将教学的本质定位成师生的交往与对话,把教学过程理解为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学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师生互动旨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起来,要把“师生互动”看做一种教学原则和教学思想,而不是简单的“师问生答”。作为师生互动的哲学理念应该是“交往”和“对话”,这种“交往”和“对话”不能单纯地看作一种教学技巧,而应该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和教育境界来看待,要理解为师生双方相互包容、共同参与、共同分享的关系。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在积极思维状态下,通过自身的实践和心理、情感体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师生平等交往与对话中,要更强烈地体现教师“促进者”、“研究者”、“合作者”的角色地位,用自己的人格形象去感染和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首先要以思考的习惯带动学生思考,不迷信权威,创设平等的争鸣氛围,能允许学生表达“出错”、“出格”,以达到师生共同认识、相互交流、不断完善、共同提高的目的。
(作者单位:733100甘肃省古浪县第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