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仕谋
1932年生,广东广州人,中南矿冶学院地质系毕业,师从著名地质学家陈国达院士。1953年毕业后被分配到地质局425队(408队前身),1956年任工程师,1960年升任总工程师,1982年调任湖南省地矿局任副总工程师,1993年退休。
我这辈子最美好的时光都献给了功勋408队。从1953年毕业到1982年,整整30年的时间。
408队是一支功勋卓著的地质队。在湘南大地近两万平方公里的面积上,艰苦奋战了38个春秋,为国家找到了一个超大型、9个大型、58个中小型矿床。
1950年代,被周恩来总理授予“全国工交基本建设财贸方面社会主义建设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1970年代,被地矿部评为全国首批“大庆式企业”;1980年代,被地质部授予“功勋地质队”的荣誉称号;1990年代,又被命名为“全国地质勘查功勋单位”。
荣誉不能够说明一切,但却是我们这些408队的老队员们一辈子的骄傲。我们为曾经在这样一个“功勋地质队”中奉献过、工作过而自豪。
1960年代:“呆矿”柿竹园变身记
很多年后,当我以408地质队总工程师的身份站在巴黎国际大会的讲台上,自豪地向世界同行介绍柿竹园多金属矿床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个超大型钨锡钼铋多金属矿床时,我的思绪飘到了上世纪60年代在柿竹园那段令人难忘的战斗岁月。
1957年4月,完成桃林铅锌矿找矿项目后,我被调到“有色金属之乡”的郴州408地质队寻找钨矿。
在这之前,我国发现最早的钨矿是瑶岗仙。
我来到郴县(如今的郴州市)千里山花岗岩。当时,这里集中了多个地质队,如金狮岭(如今的柿竹园)、黄沙坪的408队,宝山的238队、236队,瑶岗仙的206队等。
我主要在金狮岭的408队,这是千里山花岗岩周围数十个矿区中最大的一个。当时主要开采含铀的黄铁矿,都是小打小闹。
经过3年的不断勘查,我们在这里发现了一个大型的多金属矿床,向地质部递交了勘探报告,第一次在报告中将其命名为柿竹园。但没想到的是,因为没有探明矿产的储量和类别,1959年,外国专家轻率地将其判定为“呆矿”——即无法开采或不易开采。
我们当时就傻了,觉得不可思议,勘探工作不得不随之停顿。因为在没有掌握更多的证据之前,谁也无法推翻外国专家的“结论”。
1960年,我升任408地质队总工程师,重返柿竹园,重新整理矿区的原始材料,对过去50多个钻孔近千箱岩心进行细心核对、研究,不放过一丝蛛丝马迹。同时,在三千多米坑道里逐一进行大比例尺素描,采取大样。经过光谱分析、化学分析和重砂鉴定后,终于有了令人惊喜的发现,因为在这里看到了黑钨矿,过去被误认为是铁闪锌矿。
有了这个发现,我们几乎可以肯定,这里会有一个大型的有色金属矿。
于是,在时任408队党委书记郑顺言的一声令下,8台钻机在柿竹园的高山峡谷中轰鸣,八百多名地质队员日夜奔走在崇山峻岭中……
在不断的实践中,我和队友们精心设计了490坑道。终于,在两百多米的地下,我们发现了网状石英脉和云英岩。我得意忘形,忘记了每天必吃的胃药,连夜上山查看。夏夜的坑道,又潮又湿,当我看完最后一个掌子面时,一头栽倒地上,胃溃疡复发,最后不得不切除了三分之二的胃。
但是,我还是觉得值得。
就这样反复地寻找、勘探,从15000多米钻孔资料、25000多个样品分析中,圈出了138.97万吨钨锡钼铋多金属储量。
1967年,奇迹出现了,“呆矿”救“活”了,而且是一个举世瞩目的超大型矿床。
在提交柿竹园勘探报告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又发现破土动工的柿竹园矿385主输道坑里,穿过花岗岩体又见到了厚厚的矽卡岩和云英岩。这说明柿竹园的深部可能还存在着大矿。
1979年,408队再次证实了柿竹园深部又是一个大矿,将其总储量提升到167万吨,成为世界罕见的有色金属矿产博物馆。
1970年代:大炼钢铁时代的祁东铁矿大会战
1957年11月,毛泽东提出要在15年左右时间在钢铁等主要工业品的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的口号。在“ 以钢为纲,全面跃进”的口号下,钢铁生产指标越提越高,1970年代初,国家急需钢铁。
408队自然责无旁贷。于是,408队的“五四”青年号钻机队伍——其中就包括我,开始挥师北上,参加了湖南省的祁东铁矿大会战。这台1956年由全国劳模王国骥领导的首创全国机械岩心单机月掘进千米记录,先后3次接受毛主席、周总理亲切接见的英雄钻机,又一次展现了它的风采,创造了从移孔、搬迁、安装、调试到开钻,8小时全部完成的高速度。
我始终记得这样一件事情:一个暴风骤雨的黑夜,钻工们正在酣睡中,突然一声巨响,房顶露出了一张大口,砖、瓦、梁连同大雨,一起压在钻工的铺盖上。
钻工小李被挤压在梁木下,动弹不得。大家把他救出来后,想的不是换衣睡觉,而是跟着机长王国骥看看头天平整的地基是否冲垮……
4年过去后,这块红褐色的土地上,终于变成了1亿吨的铁矿山。
除了铁矿,我们这时候还在继续找钨矿。经过3年时间艰苦卓绝的勘探,终于在1978年,我们在新田岭的崇山峻岭中,找到了一个百万吨级的超大型钨矿。因为5万吨以上就算是大型钨矿了。在我的记忆中,只有福建的行洛坑、河南的栾川以及后来的江西有百万吨级别的钨矿。
此时,湖南的钨矿在全国已经牢牢占据榜首的地位了。
(鸣谢:湖南省国土资源厅离退休干部管理处)
1932年生,广东广州人,中南矿冶学院地质系毕业,师从著名地质学家陈国达院士。1953年毕业后被分配到地质局425队(408队前身),1956年任工程师,1960年升任总工程师,1982年调任湖南省地矿局任副总工程师,1993年退休。
我这辈子最美好的时光都献给了功勋408队。从1953年毕业到1982年,整整30年的时间。
408队是一支功勋卓著的地质队。在湘南大地近两万平方公里的面积上,艰苦奋战了38个春秋,为国家找到了一个超大型、9个大型、58个中小型矿床。
1950年代,被周恩来总理授予“全国工交基本建设财贸方面社会主义建设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1970年代,被地矿部评为全国首批“大庆式企业”;1980年代,被地质部授予“功勋地质队”的荣誉称号;1990年代,又被命名为“全国地质勘查功勋单位”。
荣誉不能够说明一切,但却是我们这些408队的老队员们一辈子的骄傲。我们为曾经在这样一个“功勋地质队”中奉献过、工作过而自豪。
1960年代:“呆矿”柿竹园变身记
很多年后,当我以408地质队总工程师的身份站在巴黎国际大会的讲台上,自豪地向世界同行介绍柿竹园多金属矿床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个超大型钨锡钼铋多金属矿床时,我的思绪飘到了上世纪60年代在柿竹园那段令人难忘的战斗岁月。
1957年4月,完成桃林铅锌矿找矿项目后,我被调到“有色金属之乡”的郴州408地质队寻找钨矿。
在这之前,我国发现最早的钨矿是瑶岗仙。
我来到郴县(如今的郴州市)千里山花岗岩。当时,这里集中了多个地质队,如金狮岭(如今的柿竹园)、黄沙坪的408队,宝山的238队、236队,瑶岗仙的206队等。
我主要在金狮岭的408队,这是千里山花岗岩周围数十个矿区中最大的一个。当时主要开采含铀的黄铁矿,都是小打小闹。
经过3年的不断勘查,我们在这里发现了一个大型的多金属矿床,向地质部递交了勘探报告,第一次在报告中将其命名为柿竹园。但没想到的是,因为没有探明矿产的储量和类别,1959年,外国专家轻率地将其判定为“呆矿”——即无法开采或不易开采。
我们当时就傻了,觉得不可思议,勘探工作不得不随之停顿。因为在没有掌握更多的证据之前,谁也无法推翻外国专家的“结论”。
1960年,我升任408地质队总工程师,重返柿竹园,重新整理矿区的原始材料,对过去50多个钻孔近千箱岩心进行细心核对、研究,不放过一丝蛛丝马迹。同时,在三千多米坑道里逐一进行大比例尺素描,采取大样。经过光谱分析、化学分析和重砂鉴定后,终于有了令人惊喜的发现,因为在这里看到了黑钨矿,过去被误认为是铁闪锌矿。
有了这个发现,我们几乎可以肯定,这里会有一个大型的有色金属矿。
于是,在时任408队党委书记郑顺言的一声令下,8台钻机在柿竹园的高山峡谷中轰鸣,八百多名地质队员日夜奔走在崇山峻岭中……
在不断的实践中,我和队友们精心设计了490坑道。终于,在两百多米的地下,我们发现了网状石英脉和云英岩。我得意忘形,忘记了每天必吃的胃药,连夜上山查看。夏夜的坑道,又潮又湿,当我看完最后一个掌子面时,一头栽倒地上,胃溃疡复发,最后不得不切除了三分之二的胃。
但是,我还是觉得值得。
就这样反复地寻找、勘探,从15000多米钻孔资料、25000多个样品分析中,圈出了138.97万吨钨锡钼铋多金属储量。
1967年,奇迹出现了,“呆矿”救“活”了,而且是一个举世瞩目的超大型矿床。
在提交柿竹园勘探报告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又发现破土动工的柿竹园矿385主输道坑里,穿过花岗岩体又见到了厚厚的矽卡岩和云英岩。这说明柿竹园的深部可能还存在着大矿。
1979年,408队再次证实了柿竹园深部又是一个大矿,将其总储量提升到167万吨,成为世界罕见的有色金属矿产博物馆。
1970年代:大炼钢铁时代的祁东铁矿大会战
1957年11月,毛泽东提出要在15年左右时间在钢铁等主要工业品的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的口号。在“ 以钢为纲,全面跃进”的口号下,钢铁生产指标越提越高,1970年代初,国家急需钢铁。
408队自然责无旁贷。于是,408队的“五四”青年号钻机队伍——其中就包括我,开始挥师北上,参加了湖南省的祁东铁矿大会战。这台1956年由全国劳模王国骥领导的首创全国机械岩心单机月掘进千米记录,先后3次接受毛主席、周总理亲切接见的英雄钻机,又一次展现了它的风采,创造了从移孔、搬迁、安装、调试到开钻,8小时全部完成的高速度。
我始终记得这样一件事情:一个暴风骤雨的黑夜,钻工们正在酣睡中,突然一声巨响,房顶露出了一张大口,砖、瓦、梁连同大雨,一起压在钻工的铺盖上。
钻工小李被挤压在梁木下,动弹不得。大家把他救出来后,想的不是换衣睡觉,而是跟着机长王国骥看看头天平整的地基是否冲垮……
4年过去后,这块红褐色的土地上,终于变成了1亿吨的铁矿山。
除了铁矿,我们这时候还在继续找钨矿。经过3年时间艰苦卓绝的勘探,终于在1978年,我们在新田岭的崇山峻岭中,找到了一个百万吨级的超大型钨矿。因为5万吨以上就算是大型钨矿了。在我的记忆中,只有福建的行洛坑、河南的栾川以及后来的江西有百万吨级别的钨矿。
此时,湖南的钨矿在全国已经牢牢占据榜首的地位了。
(鸣谢:湖南省国土资源厅离退休干部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