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引导文本细读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sy85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是有针对性的,所以必有预设;课堂,也是灵动的,所以必有生成。预设,不是一成不变、按部就班、画地为牢;而是充分考虑受教者、施教者及教学内容三个要素,设计出最高效、最有魅力的教学流程。充分预设,才能在瞬息万变中明察秋毫,发现教学契机,灵活生成。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小说单元,《孔乙己》和《变色龙》都是世界文学经典,各种赏析、评论著作汗牛充栋,可以说是“前人之述备矣”,而我却在课堂中根据学情,相机引导,让学生细读文本,生成了既有语文味又有魅力的语文课。
  先以《孔乙己》的教学为例:
  在概括孔乙己的形象时,有学生抓住孔乙己为孩子们分茴香豆吃这件事,说孔乙己有几分吝啬,有学生马上质疑,却说不出理由。孔乙己到底吝不吝啬呢?学生既然有争议,就说明他们对人物的理解不一致。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解,哪个更接近人物的真实,更符合作者的本意?我意识到这是一个教学契机,必须抓住。
  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是我们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钥匙。于是,我引导学生细读文本,不放过人物描写的任何一个动作,任何一句语言,任何一个修饰语。这一段虽然短小,却写得十分精彩。学生们读得兴趣盎然。
  很快,学生们便有所领悟,七嘴八舌、各抒己见。
  有学生抓住“围”字,读出了小孩儿众多;有学生抓住“罩”字,读出了碟子之小。碟子小,茴香豆自然就少。人多豆少,“一人一颗”并不能表现孔乙己的吝啬。
  学生的回答已有几分见地,我继续引导学生关注孔乙己的两个动作描写,“弯腰下去说道”和“直起身又看一看豆”。一“弯”一“直”,学生反复品味后感受到:“弯腰”表现了孔乙己的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对孩子的喜爱;“直起身又看一看豆”中,“直”是为了看豆,“又”说明看了不止一遍,反复看豆,便是反复考虑,表现了他的犹豫。如果豆再多一点,相信他会再分一些给孩子们的。语言描写“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不单是表现他的迂腐,更是通过反复,突出强调了茴香豆的确不多了。
  同学们达成了共识,孔乙己并不吝啬。他发自内心的喜爱孩子,愿与孩子分享“美食”,却没有足够的食物分享;他真诚关心、爱护孩子,却没有经济能力为自己的想法买单;他乐善好施,却又穷困潦倒。他的思想与言行矛盾,出尽洋相,也受尽嘲笑。在细细品读后,同学们不再嘲笑孔乙己吝啬,而是对他生出了几分同情,对他所处的时代生出几分感慨。同学们读出了小说中蕴含的深沉的悲哀。
  这样,同学们已经超越了寻常的品味词语的层次,而是朝着小说的主题不断掘进,发掘出了文本的思想意蕴和艺术魅力。
  再以《变色龙》的教学为例:
  学生在体会奥楚蔑洛夫善变的性格特征时,找到这一段:“哎呀,天!他是惦记他的兄弟了……可我还不知道呢?这么说,这是他老人家的狗?高兴得很……把它带走吧。这小狗还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哈哈哈……得了,你干什么发抖呀?呜呜……呜呜……这坏蛋生气了……好一条小狗……”
  有学生认为,此段中“好一条小狗”和前文的“名贵的狗”一样,是在赞狗,与“野狗”、“疯狗”形成对比。“好一条小狗”怎么会是指“狗”呢?明明是奥楚蔑洛夫在嘲笑赫留金像一条可怜的小狗呀!这一段前边“这小狗还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的确是在夸狗,并且谄媚至极;可后边“哈哈哈……得了,你干什么发抖呀?呜呜……呜呜……这坏蛋生气了……好一条小狗……”却是写奥楚蔑洛夫对赫留金的欺压、侮辱、嘲讽,前后形成鲜明对比,极具讽刺意味。
  我没有将我的想法立即说出来,而是不动声色地调查,让学生举手表决,“好一条小狗”指狗还是指人—— 赫留金。结果却令我大吃一惊,认为指狗的学生居然占了近三分之二。于是,我让学生细读文本,思考三个问题:①“得了”,可不可以删去?有何作用?②“你干什么发抖呀”中“发抖”的是狗还是人?“干什么”能否换成“为什么”?③“哈哈哈”、“呜呜”两个拟声词有何作用?
  学生带着问题,模拟奥楚蔑洛夫的语气,有感情地将这一段读了又读。且看几位学生的体会。
  生1:“哈哈哈”是一种放肆的笑,奸邪的笑,是对赫留金的嘲笑;“呜呜”是奥楚蔑洛夫学小狗挨打发出的哀叫。
  生2:“发抖”的是小狗,与前文小狗“坐在人群中央的地上,前腿劈开,浑身发抖”照应。
  生3:“发抖”的是赫留金。因为他知道了这是将军哥哥的狗,心里十分害怕、紧张。赫留金发抖的样子,就像小狗被追打、受惊吓的样子,“好一条小狗”是奥楚蔑洛夫对赫留金的嘲笑。
  生4:“得了”不能删去,它起转换话题的作用。“呜呜”是模拟人哭的声音,有一个形容人哭的词就叫“呜咽”;小狗叫应用“汪汪”。所以“好一条小狗”指的是赫留金。
  生5:“呜呜”也可能是奥楚蔑洛夫学狗叫,逗狗玩,就像小孩儿哭了,大人学他哭哄他一样。
  生6:“干什么”不能换成“为什么”。“为什么”是追问原因,如果是问狗,完全是多余的,前文已经交代了小狗被追打,被人群围观“浑身发抖”;“干什么”是追问目的,意思是“你发抖想干什么呀”,似乎是在说“别装可怜了,没人会同情你,你别抖了”。
  ……
  同学们各抒己见、争论不休,气氛热烈。眼看快下课了,仍然得不到统一认识。我便又抛出一个问题:这是一篇讽刺小说,“好一条小狗”指狗更有讽刺意味还是指人更有讽刺意味。
  同学们又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生7:我认为指人更有讽刺意味。将人比作狗,人狗相提并论,人不如狗,讽刺效果一下就出来了。
  生8:我认为指狗更有讽刺效果。“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狗仗人势。奥楚蔑洛夫不仅讨好将军,连与将军相关的一条小狗也不放过夸奖的机会。
  临近下课了,我这样总结道:同学们两种观点,虽然角度不同,感受不同,但是旨归却一样,都把握住了奥楚蔑洛夫媚上欺下、趋炎附势、见风使舵的丑恶形象,体会到了讽刺小说中人物的夸张变形。“好一条小狗”指狗还是指人已无关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通过品读课文,深入理解文本的方法。
  以老师对文本的准确深刻理解为前提,以学情的变化为契机,以预设为主脑,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一定可以自然生成一堂堂语文味十足而又魅力四射的语文课。
  (作者单位:重庆市永川区来苏中学校)
其他文献
一、导入语  亲爱的同学们,首先欢迎你们进入高中化学课程的学习阶段。通过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化学知识。如果说在初中阶段,我们只是泛舟荡漾在化学的河川之上,为沿途的旖旎风景所倾倒,那么我们进入高中以后,一定会发现眼前的河面越加开阔,景色更加优美,让我们扬起风帆一起遨游于神奇的化学海洋之中吧。  情景一:溶洞景观的图片(千奇百怪的溶洞是怎样形成的?)  情景二:节日焰火的图片(五彩缤
教师的人生就像播种,播下一个信念,收获一颗爱心;播下一颗爱心,收获一片希望;播下一片希望,收获孩子灿烂的明天。让“关爱体现在细节中”,让“细节展现出关爱来”一直是我教育的信念,也是我永恒的追求。我要用这种信念,把爱洒向学生的心灵深处,让关爱在细节中绽放人性的光彩。  做学生的“成长导师”,最大的优点就是目标明确,有较强的针对性。教师可以集中优势精力、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做到有的放矢
【内容摘要】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阅读,但有一些老师只重视文章的教学,练习的巩固而忽视学生阅读。把阅读看作可有可无的事情,认为只要抓好“基础知识”,就可以提高学生成绩,完成教学任务。笔者就这一点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信息阅读 方式自我完善  在当前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信息社会里,书报杂志已经成为信息生产、贮存、传递、交流的一种主要手段,成为将先进
【内容摘要】课程改革积极倡导新型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探究性学习。但许多学生创新性思维和好的创意在课堂上往往难以展现,于是笔者“蹲下身子看学生”,为学生创建新型的“课堂”,真正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对话而非对抗的良好关系,建立“学习共同体”。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 对话 新型课堂 平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
奥尔多·利奥波德,美国著名生态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的先驱,被称为“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为了更好地体验和研究生态平衡,1935年4月,利奥波德在威斯康辛河畔购买了一个荒弃的农场。在此后的十几年里,这个被他称作“沙乡”的地方和它上面的一所破旧的木屋,便成了利奥波德和他的家人在周末和假期亲近自然的“世外桃源”。在此期间,他写出了自己一生中最好的书 ——《沙乡年鉴》,倡导一种开放的“土地伦理”,他把土
一、报刊阅读的必要性  在英语教学中阅读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好英语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感受英语语言的魅力,获得并提取所需信息,了解英语世界,开拓视野,培养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阅读理解一直是高考中的重头戏,新课改后高考对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尤其是阅读能力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题量增加,而且知识面不断拓宽,词汇量也在增大。因此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英语教学的要求重点。但从我国学
文言文如何学习如何学好,可能大多数学生都会说“加强诵读与积累”,这固然不错,但是如果把“诵读与积累”当成文言文学习的唯一手段甚至唯一目的,问题恐怕就比较严重了。下面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例,谈谈文言文“读→思→悟→用”四步学习法,希望由此构建文言文有效学习法。  一、文言文有效学习法主要步骤  1.读  读,这里特指文言文的诵读与译读(也包含对比阅读不同的译文)。首先要求是看清字形,读
历时四年的新课程高考语文命题已经在很多方面作出了有益的尝试。特别是《新课程标准语文科考试大纲》中高考语文要求除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能力外,最明显的增加了探究能力的考查。一时对中学语文界提出了挑战性的要求,引发了中学语文教师的理性思考。  高考语文试题中到底怎样考查考生的探究性能力,平心而论,就试题本身而言,喜忧参半,甚至忧多于喜。对中学语文教师而言,从指导角度考虑更是云
一、三种阅读心态:儿童阅读心态、成人阅读心态、童心未泯的阅读心态  1.理论引入  如何创造性地解读文本?尽管教育界的专家学者、一线教师都在孜孜不倦地追求,也从教育学、诠释学、心理学等层面寻求到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但是从动物学、人类行为学的角度对于解读心态还是缺乏相应的研究。居于此,笔者引入世界著名动物学家、人类行为学家、牛津大学博士德斯蒙德·莫利斯在《人类动物园》一书里的精辟论述。  “许多人对
【内容摘要】教学必须有效,教师应该坚决不实施负效教学,努力避免无效教学,革除低效教学,追求高效教学,最基本的诉求是,教学必须有效。何为教学有效,目前国内尚无一定的标准。美国联邦教育部所属的“教育多元化与卓越化研究中心”以维果茨基社会文化建构论为基础发展有效教学准则,并将“最近发展区”理论运用到教学领域,制定了有效教学标准的基本框架。所谓“有效教学”,就是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