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中数学日记是高中数学反思性学习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本文分析了数学日记对提高高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作用机理,探讨了指导学生写数学日记的策略。
【关键词】 数学日记 高中数学 学习兴趣 作用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数学日记成为广大高中教师及学生认可的一种数学学习方式。数学日记可以让学生走进生活,培养学生一双数学感知的眼睛,让学生重新审视评自身的数学学习,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
1 数学日对提高高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作用机理
学生写数学学习日记的过程是内化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建构自己理解的过程,是反思性数学学习的重要体现。“写”是形式,是载体,“思”是本质,是目的。“写”与“思”是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数学学习日记的内容包括每节学习总结,单元、阶段总结,见解独到的体会或感悟等。通过学生写学习日记可以较好地实践反思性学习。这是因为:单纯通过数学作业获取学生数学学习的反饋信息,评价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的程度和水平,往往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加上当前存在部分学生为了“完成作业”有抄袭现象,导致信息一定程度的失真。
“数学反思日记”中所记录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方法的理解,学习中的体会(即已经做了什么,怎样做的,得出哪些结论,有哪些推广)、疑惑)包括遇到的困难,阐明这些困难是否能被克服,怎样克服,如果不能克服,已解决到什么程度,解释不能克服的原因)以及通过这样一个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推理的机会获得对某一问题解决的独到见解,学习方法的运用和调整,对学习结果的自我评价和对成败的归因,数学学习的情绪、情感态度的体验等,这就大大增加了反馈信息的真实性、多样性。从中教师获得关于学生思考的信息,感知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可以有针对性地确定教学起点、深度和广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了解到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在学法指导时正确把握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而进行因材施教,培养起他们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态度,学会在实际情境下应用数学,充分展示自己数学才能和数学地思考、解决问题,进而形成和发展健全的个性品质。
实践中我们发现用好“数学日记”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具有一定挑战性。如果处理地不好就会变成学生的额外负担或流于形式。这需要教师有较强思维能力、较高教育艺术,要做耐心细致的工作,要“一对一”的指导学生反思什么,从什么角度反思,怎样于“无中生有,有中生无”(质疑),从而提高创新意识;指导学生选好归因的角度和尺度,正确评价自己,如引导学生把失败归因于缺乏努力等可控制因素,而把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强等,这样一来,学生认为自己将能完成更复杂、更困难的任务,从而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2 提高高中生数学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写书写日记的策略
“数学日记”是通过写数学日记的形式,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计划、知识、体验、监控的自我反思,培养学生的数学反思意识,养成数学反思习惯,探索数学反思方法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元认知水平。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数学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不仅具有较多的学习策略方面的技能技巧,而且学习的自我意识强,善于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而数学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往往处于被
动低效状态,思维呆滞,缺乏应变能力。其实,这与学生元认知发展水平有关,因此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写反思日记。写反思日记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反思意识,并把学习的自我反思训练延伸到课外、校外。在要求学生写学习日记之前,应着重向他们说明这样做的目的不是“记流水账”,不是简单地对一天的学习活动和内容的回忆,而应该突出“反思总结”这一特点,使学生能够发现自己学习的不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可从以下几方面指导学生写数学日记。
2.1 对课堂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反思。许多数学知识仅凭课堂专心听讲是难以真正理解和掌握的,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记下要点,在写日记时沿着老师讲解的内容、思路和方法进行深刻反思,认真消化,把老师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及对问题的认识转化到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去。对课堂上与教师或同学的想法和思路有不同意见而又来不及在课堂提出来或深入讨论的,可详细地在日记中阐述自己的理由,并提出修正性意见。
2.2 对所学的有联系的问题进行反思。在写日记中学生可以把当天所学的新知识,与一些已经掌握的或似曾相识的问题联系起来进行反思,力求在知识点之间建立联系,使自己的知识结构系统化,形成一张知识的网络。从而在解决问题中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2.3 对个人学习态度。能力反思在日记中反思自己上课是否认真,在学习过程中能否集中注意力,是否能监控自己的行为,在数学活动中是否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如发现不足,今后如何改进,并相应地提出更高的目标及措施。
2.4 阶段性总结反思。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对自己的进步之处和不足之处进行总结,或根据老师提供的自评训练题逐一予以回答。
通过写反思日记,可以激发学生思维,并促进学生反思思维过程和学习策略,坚持写反思日记,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我反思能力。
参考文献
1 顾维珍等.中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6
2 曾富强.数学日记的类型及操作【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 (20)
3 顾爱萍.数学日记,与新课程同行【J】.教育科研论坛,2008(7)
【关键词】 数学日记 高中数学 学习兴趣 作用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数学日记成为广大高中教师及学生认可的一种数学学习方式。数学日记可以让学生走进生活,培养学生一双数学感知的眼睛,让学生重新审视评自身的数学学习,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
1 数学日对提高高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作用机理
学生写数学学习日记的过程是内化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建构自己理解的过程,是反思性数学学习的重要体现。“写”是形式,是载体,“思”是本质,是目的。“写”与“思”是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数学学习日记的内容包括每节学习总结,单元、阶段总结,见解独到的体会或感悟等。通过学生写学习日记可以较好地实践反思性学习。这是因为:单纯通过数学作业获取学生数学学习的反饋信息,评价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的程度和水平,往往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加上当前存在部分学生为了“完成作业”有抄袭现象,导致信息一定程度的失真。
“数学反思日记”中所记录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方法的理解,学习中的体会(即已经做了什么,怎样做的,得出哪些结论,有哪些推广)、疑惑)包括遇到的困难,阐明这些困难是否能被克服,怎样克服,如果不能克服,已解决到什么程度,解释不能克服的原因)以及通过这样一个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推理的机会获得对某一问题解决的独到见解,学习方法的运用和调整,对学习结果的自我评价和对成败的归因,数学学习的情绪、情感态度的体验等,这就大大增加了反馈信息的真实性、多样性。从中教师获得关于学生思考的信息,感知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可以有针对性地确定教学起点、深度和广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了解到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在学法指导时正确把握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而进行因材施教,培养起他们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态度,学会在实际情境下应用数学,充分展示自己数学才能和数学地思考、解决问题,进而形成和发展健全的个性品质。
实践中我们发现用好“数学日记”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具有一定挑战性。如果处理地不好就会变成学生的额外负担或流于形式。这需要教师有较强思维能力、较高教育艺术,要做耐心细致的工作,要“一对一”的指导学生反思什么,从什么角度反思,怎样于“无中生有,有中生无”(质疑),从而提高创新意识;指导学生选好归因的角度和尺度,正确评价自己,如引导学生把失败归因于缺乏努力等可控制因素,而把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强等,这样一来,学生认为自己将能完成更复杂、更困难的任务,从而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2 提高高中生数学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写书写日记的策略
“数学日记”是通过写数学日记的形式,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计划、知识、体验、监控的自我反思,培养学生的数学反思意识,养成数学反思习惯,探索数学反思方法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元认知水平。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数学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不仅具有较多的学习策略方面的技能技巧,而且学习的自我意识强,善于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而数学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往往处于被
动低效状态,思维呆滞,缺乏应变能力。其实,这与学生元认知发展水平有关,因此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写反思日记。写反思日记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反思意识,并把学习的自我反思训练延伸到课外、校外。在要求学生写学习日记之前,应着重向他们说明这样做的目的不是“记流水账”,不是简单地对一天的学习活动和内容的回忆,而应该突出“反思总结”这一特点,使学生能够发现自己学习的不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可从以下几方面指导学生写数学日记。
2.1 对课堂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反思。许多数学知识仅凭课堂专心听讲是难以真正理解和掌握的,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记下要点,在写日记时沿着老师讲解的内容、思路和方法进行深刻反思,认真消化,把老师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及对问题的认识转化到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去。对课堂上与教师或同学的想法和思路有不同意见而又来不及在课堂提出来或深入讨论的,可详细地在日记中阐述自己的理由,并提出修正性意见。
2.2 对所学的有联系的问题进行反思。在写日记中学生可以把当天所学的新知识,与一些已经掌握的或似曾相识的问题联系起来进行反思,力求在知识点之间建立联系,使自己的知识结构系统化,形成一张知识的网络。从而在解决问题中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2.3 对个人学习态度。能力反思在日记中反思自己上课是否认真,在学习过程中能否集中注意力,是否能监控自己的行为,在数学活动中是否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如发现不足,今后如何改进,并相应地提出更高的目标及措施。
2.4 阶段性总结反思。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对自己的进步之处和不足之处进行总结,或根据老师提供的自评训练题逐一予以回答。
通过写反思日记,可以激发学生思维,并促进学生反思思维过程和学习策略,坚持写反思日记,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我反思能力。
参考文献
1 顾维珍等.中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6
2 曾富强.数学日记的类型及操作【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 (20)
3 顾爱萍.数学日记,与新课程同行【J】.教育科研论坛,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