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来源 :教育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isperin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中数学日记是高中数学反思性学习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本文分析了数学日记对提高高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作用机理,探讨了指导学生写数学日记的策略。
  【关键词】 数学日记 高中数学 学习兴趣 作用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数学日记成为广大高中教师及学生认可的一种数学学习方式。数学日记可以让学生走进生活,培养学生一双数学感知的眼睛,让学生重新审视评自身的数学学习,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
  1 数学日对提高高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作用机理
  学生写数学学习日记的过程是内化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建构自己理解的过程,是反思性数学学习的重要体现。“写”是形式,是载体,“思”是本质,是目的。“写”与“思”是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数学学习日记的内容包括每节学习总结,单元、阶段总结,见解独到的体会或感悟等。通过学生写学习日记可以较好地实践反思性学习。这是因为:单纯通过数学作业获取学生数学学习的反饋信息,评价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的程度和水平,往往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加上当前存在部分学生为了“完成作业”有抄袭现象,导致信息一定程度的失真。
  “数学反思日记”中所记录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方法的理解,学习中的体会(即已经做了什么,怎样做的,得出哪些结论,有哪些推广)、疑惑)包括遇到的困难,阐明这些困难是否能被克服,怎样克服,如果不能克服,已解决到什么程度,解释不能克服的原因)以及通过这样一个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推理的机会获得对某一问题解决的独到见解,学习方法的运用和调整,对学习结果的自我评价和对成败的归因,数学学习的情绪、情感态度的体验等,这就大大增加了反馈信息的真实性、多样性。从中教师获得关于学生思考的信息,感知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可以有针对性地确定教学起点、深度和广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了解到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在学法指导时正确把握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而进行因材施教,培养起他们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态度,学会在实际情境下应用数学,充分展示自己数学才能和数学地思考、解决问题,进而形成和发展健全的个性品质。
  实践中我们发现用好“数学日记”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具有一定挑战性。如果处理地不好就会变成学生的额外负担或流于形式。这需要教师有较强思维能力、较高教育艺术,要做耐心细致的工作,要“一对一”的指导学生反思什么,从什么角度反思,怎样于“无中生有,有中生无”(质疑),从而提高创新意识;指导学生选好归因的角度和尺度,正确评价自己,如引导学生把失败归因于缺乏努力等可控制因素,而把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强等,这样一来,学生认为自己将能完成更复杂、更困难的任务,从而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2 提高高中生数学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写书写日记的策略
  “数学日记”是通过写数学日记的形式,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计划、知识、体验、监控的自我反思,培养学生的数学反思意识,养成数学反思习惯,探索数学反思方法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元认知水平。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数学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不仅具有较多的学习策略方面的技能技巧,而且学习的自我意识强,善于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而数学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往往处于被
  动低效状态,思维呆滞,缺乏应变能力。其实,这与学生元认知发展水平有关,因此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写反思日记。写反思日记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反思意识,并把学习的自我反思训练延伸到课外、校外。在要求学生写学习日记之前,应着重向他们说明这样做的目的不是“记流水账”,不是简单地对一天的学习活动和内容的回忆,而应该突出“反思总结”这一特点,使学生能够发现自己学习的不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可从以下几方面指导学生写数学日记。
  2.1 对课堂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反思。许多数学知识仅凭课堂专心听讲是难以真正理解和掌握的,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记下要点,在写日记时沿着老师讲解的内容、思路和方法进行深刻反思,认真消化,把老师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及对问题的认识转化到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去。对课堂上与教师或同学的想法和思路有不同意见而又来不及在课堂提出来或深入讨论的,可详细地在日记中阐述自己的理由,并提出修正性意见。
  2.2 对所学的有联系的问题进行反思。在写日记中学生可以把当天所学的新知识,与一些已经掌握的或似曾相识的问题联系起来进行反思,力求在知识点之间建立联系,使自己的知识结构系统化,形成一张知识的网络。从而在解决问题中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2.3 对个人学习态度。能力反思在日记中反思自己上课是否认真,在学习过程中能否集中注意力,是否能监控自己的行为,在数学活动中是否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如发现不足,今后如何改进,并相应地提出更高的目标及措施。
  2.4 阶段性总结反思。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对自己的进步之处和不足之处进行总结,或根据老师提供的自评训练题逐一予以回答。
  通过写反思日记,可以激发学生思维,并促进学生反思思维过程和学习策略,坚持写反思日记,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我反思能力。
  参考文献
  1 顾维珍等.中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6
  2 曾富强.数学日记的类型及操作【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 (20)
  3 顾爱萍.数学日记,与新课程同行【J】.教育科研论坛,2008(7)
其他文献
【摘 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基于传统的以灌输为主的教育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主体动力性,新课程改革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在这样的背景下,活动教学在我国基础教育中得到较快发展,但是受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也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破解活动教学中的难题,探索政治活动教学新策略。  【关键词】 活动教学 时政活动教学 综合实践课 行动研究    1活动教学的起源和发展  1.1活动课程的思想源于美
期刊
【摘 要】 创新教育,是指在基础教育阶段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在小学阶段更新教育观,改革课堂模式,是实行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有力举措。小学数学课程是重要的基础课程,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初步创新能力是当前小学数学首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期刊
21世纪,是一个不断创新的时代,也是一个竞争空前激烈的时代。世界在变,生活在变,观念在变,衡量人才的標准也在变。党和国家顺应时代潮流,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重点加强职业教育。也就是说,培养数以亿计的具有良好个性和健康心理、有专业技术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是时代赋予职业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由于职业学校的学生经过高中、中专挑选后才进入职校的,比起其他同学而言有一种强烈的自卑感,又有一些学
期刊
21世纪教师应该是什么角色?21世纪社会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传统的维持性学习方式正在向创新性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从传统的局限于课堂40分钟传受角色向教育过程的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的角色转变,教师要有更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来面对他们的工作。社会发展到今天,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社会急剧变革,计算机及信息技术也广泛的应用到教学中来,师生之间已经不完全是单纯
期刊
尽管国家一再倡导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切实实施有效教学。可是一些学校和教师仍然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教师注重知识和分数。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缺少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今后的工作和实践的需要,忽视了作为独立的且处于不同状态的师生个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多种需要和潜能,忽视了作为共同活动体的师生群体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多边、多层的交互作用,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又是自身发展的主体。因此
期刊
随着突出“人文性”为语文课程基本特征的语文教改浪潮的掀起,我国语文教育家日益认识到了语文的人文价值并对此作了不少探究与研究,随之“语感中心说”也就逐渐替代“知识中心说”而成为二十一世纪语文教育的主导思想。“知识中心说”认为学生语文能力是由语文知识转化而来,因而语文教学必须致力于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并通过训练促成能力的转化。而语感中心说则认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读、写、听、说的语文能力。而语文的核心是语
期刊
【摘 要】 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肩负着增进学生健康的重任。但目前大多数学校体育教学的功能及效果却未充分发挥出来,阻碍了学生身心的发展。教学实践发展证明快乐体育教学符合学生身心的发展要求,可作为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一种发展趋势。  【关键词】 职业学校体育教学 快乐体育 发展趋势    1 前言  20世纪80年代快乐体育从西方介绍到中国,对中国的体育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快乐体育思想是时代的
期刊
孔子曰:“孝悌为人之本”,其含义是:培养孝子的最大目标是为了造就国家的忠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何谈爱祖国,爱人民?”对父母的孝敬是一种知恩、感恩、报恩情怀的体现。我们要了解父母的辛劳,感激父母为我们付出的点点滴滴,要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孝行。一位儿童教育家也说过:“只知索取,不知付出;只知爱己,不知爱人,是当前独生子女的通病。”在当前应加强对他们进
期刊
【摘 要】 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教给学生语言文学知识,还要立足于培养、熏陶美好的情感、情操,塑造完美的个性品质,帮助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发展可支持终身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培养 审美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
期刊
随着时代步伐的飞速前进,课程改革如春雷巨响,响彻祖国大地,惊醒了几十年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唤醒了老师们的眼睛。  陈旧的课堂模式在很多地方无情地扼杀了学生们的创新思维,致使学生思维僵化、呆板。新课标则鲜明地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沉闷的课堂注入一股春风,吹进了学生的心田,放飞了课堂。  1 自主——独立学习,形成认识  以往,人们常把教师比作园丁、蜡烛、灵魂的工程师。现在看来,这比喻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