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美术而言,色彩是其中最关键的要素之一,具有生命的象征意义,能够表达空间感、光影感、情绪、语言等多种美术内涵,因而在美术教学中,色彩的运用就成为了极为重要的一个任务。本文通过总结色彩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目的和原则,分析其应用途径和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绘画的精髓,能够认识到色彩运用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美术教学 色彩运用
色彩是人们对于美的最直观感受。对于绘画而言,色彩是不可或缺的元素,是表现情感的途径,也是创造美的过程;但色彩本身又具备独立的性质,因而在绘画中呈现出千姿百态的表现手法,就成为了美术教学的一个重点。
一、色彩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目的
(一)丰富画面语言。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因此其表达情绪、渲染情感的语言,就必须要通过其他方式进行展现。色彩作为一种强视觉效果,是表达画面语言的最佳方式,如果绘画者在细致刻画的过程中,将颜色的变化和倾向贴近人的情绪变化,亦或者在某一色块之中添加其他色彩糅合,那么颜色就会出现冷暖的渐变,而人们也会在色彩中读懂创作者的情感。
(二)表现画面空间。对于人类而言,暖色调的视觉感受更靠近,冷色调则会偏离退后;高纯度的色彩会向前,纯度低的灰色调会退后;大面积的色彩块会向前,小面积的色彩点会退后。因此,利用色彩差异带给人们不同的视觉感受,就能让平面的绘画展现出立体的空间感,甚至还可以展现出光影的效果。
二、色彩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原则
(一)避免色彩过于花哨琐碎。美术是一门追求美感的艺术,而绘画的美,就在于其整体的协调性和区域的渐变性。如果色彩过于花哨、琐碎,那么人们在欣赏时,视觉的焦点难以聚集,就难以欣赏到画面的美感,破坏了绘画的整体性。所以在色彩运用时,必须先要从画面整体入手,结合画中的环境和实际情况,确定画面的色彩倾向和冷暖强弱,然后再进行细致刻画其中的每一个具体物象,并使其色彩与画面协调,让人在欣赏时能够有全面的感官和总体的认知,避免让画面出现碎裂感或者分裂感。
(二)避免色彩多次涂改混合。绘画最忌讳屡次涂改,作为一种艺术,其追求的效果是精致的,是完美的,是技术高超的,应当是胸有成竹、一气呵成的。因此在色彩的运用中,涂改是近乎不允许的,否则底色浑浊变性,颜色的倾向和层次感会逐渐消失,甚至会导致画面发脏发粉,尤其在画面或者物象的暗部,色彩的铺垫需要层次感和细微化,绘画者必须使用不同的颜色去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就要做到一次到位,保证色彩丰富、层次分明的同时,展现出一种透明的空间质感。
三、色彩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技巧
(一)选取合适的绘画材质。学生学习必然要由简入难,通过最简单的水粉或者水彩入手,是学生掌握色彩运用技巧的初级阶段。对于水粉而言,其覆盖能力较强,学生在失误后容易进行修改;而色彩比较饱和,学生更容易获取色彩感受,体会色彩冲突;最重要的是其作画的手法较多,不同作画习惯的学生都能运用。水彩虽然具有透明亮丽的效果,但是其色彩之间容易渗透和融合,学生可以用其体验色彩的多种特殊技法。对于初学美术的学生而言,可以通过这两种方式练习色彩的运用,同时还能为学习油画打下基础。
(二)先采用色彩小稿练习。学习美术是一个考验耐心的过程,尤其在色彩的运用上,一不小心就会出现失误,因而很多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屡次犯错,这就需要学生采用色彩小稿的练习方式。在正式写生之前,通过提前尝试,练习各个色彩之间的搭配和变化使用,通过积累经验,找到色彩运用的感觉,从而为写生练习做好基础,同时也能让学生避免在正式练习中多次出错。
(三)从整体分析色彩感受。在写生过程中,切记提笔就画,必须要让学生沉心静气,先体会景物画面的整体色彩,分析其中的画面结构,寻找各个颜色之间的变化规律和联系,既要看到每一个物象的细节形态,又不能局限于细节之中,需要将物象的整体色块完成概括和想象,因而在心中形成画面感和色彩度,在胸有成竹的情况下再动笔,画出心中的美好景象。
(四)做好评价和修改意见。点评和修改是提升学生绘画能力的关键环节,教师必须要从客观、艺术的角度展开分析,首先表明學生作品的优秀之处,分析其美和好的原因;其次需要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并说明其存在的错误,寻找其错误的根源;最后则需要提出修改意见,从专业的角度为学生提供一些绘画思路,让学生在原基础上能够尽善尽美。
结语
总之,色彩是美术教学中的重点要素,教师一方面要加强学生对色彩的视觉感受和意识理解,一方面则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不断的绘画尝试中,积累色彩的运用经验,逐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固有能力,形成自己绘画的独有风格。
参考文献:
[1]杨键.中职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7(01).
[2]刘小珊.中职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分析[J].中华少年,2018(11).
作者单位:商丘商贸学校
关键词:美术教学 色彩运用
色彩是人们对于美的最直观感受。对于绘画而言,色彩是不可或缺的元素,是表现情感的途径,也是创造美的过程;但色彩本身又具备独立的性质,因而在绘画中呈现出千姿百态的表现手法,就成为了美术教学的一个重点。
一、色彩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目的
(一)丰富画面语言。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因此其表达情绪、渲染情感的语言,就必须要通过其他方式进行展现。色彩作为一种强视觉效果,是表达画面语言的最佳方式,如果绘画者在细致刻画的过程中,将颜色的变化和倾向贴近人的情绪变化,亦或者在某一色块之中添加其他色彩糅合,那么颜色就会出现冷暖的渐变,而人们也会在色彩中读懂创作者的情感。
(二)表现画面空间。对于人类而言,暖色调的视觉感受更靠近,冷色调则会偏离退后;高纯度的色彩会向前,纯度低的灰色调会退后;大面积的色彩块会向前,小面积的色彩点会退后。因此,利用色彩差异带给人们不同的视觉感受,就能让平面的绘画展现出立体的空间感,甚至还可以展现出光影的效果。
二、色彩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原则
(一)避免色彩过于花哨琐碎。美术是一门追求美感的艺术,而绘画的美,就在于其整体的协调性和区域的渐变性。如果色彩过于花哨、琐碎,那么人们在欣赏时,视觉的焦点难以聚集,就难以欣赏到画面的美感,破坏了绘画的整体性。所以在色彩运用时,必须先要从画面整体入手,结合画中的环境和实际情况,确定画面的色彩倾向和冷暖强弱,然后再进行细致刻画其中的每一个具体物象,并使其色彩与画面协调,让人在欣赏时能够有全面的感官和总体的认知,避免让画面出现碎裂感或者分裂感。
(二)避免色彩多次涂改混合。绘画最忌讳屡次涂改,作为一种艺术,其追求的效果是精致的,是完美的,是技术高超的,应当是胸有成竹、一气呵成的。因此在色彩的运用中,涂改是近乎不允许的,否则底色浑浊变性,颜色的倾向和层次感会逐渐消失,甚至会导致画面发脏发粉,尤其在画面或者物象的暗部,色彩的铺垫需要层次感和细微化,绘画者必须使用不同的颜色去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就要做到一次到位,保证色彩丰富、层次分明的同时,展现出一种透明的空间质感。
三、色彩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技巧
(一)选取合适的绘画材质。学生学习必然要由简入难,通过最简单的水粉或者水彩入手,是学生掌握色彩运用技巧的初级阶段。对于水粉而言,其覆盖能力较强,学生在失误后容易进行修改;而色彩比较饱和,学生更容易获取色彩感受,体会色彩冲突;最重要的是其作画的手法较多,不同作画习惯的学生都能运用。水彩虽然具有透明亮丽的效果,但是其色彩之间容易渗透和融合,学生可以用其体验色彩的多种特殊技法。对于初学美术的学生而言,可以通过这两种方式练习色彩的运用,同时还能为学习油画打下基础。
(二)先采用色彩小稿练习。学习美术是一个考验耐心的过程,尤其在色彩的运用上,一不小心就会出现失误,因而很多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屡次犯错,这就需要学生采用色彩小稿的练习方式。在正式写生之前,通过提前尝试,练习各个色彩之间的搭配和变化使用,通过积累经验,找到色彩运用的感觉,从而为写生练习做好基础,同时也能让学生避免在正式练习中多次出错。
(三)从整体分析色彩感受。在写生过程中,切记提笔就画,必须要让学生沉心静气,先体会景物画面的整体色彩,分析其中的画面结构,寻找各个颜色之间的变化规律和联系,既要看到每一个物象的细节形态,又不能局限于细节之中,需要将物象的整体色块完成概括和想象,因而在心中形成画面感和色彩度,在胸有成竹的情况下再动笔,画出心中的美好景象。
(四)做好评价和修改意见。点评和修改是提升学生绘画能力的关键环节,教师必须要从客观、艺术的角度展开分析,首先表明學生作品的优秀之处,分析其美和好的原因;其次需要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并说明其存在的错误,寻找其错误的根源;最后则需要提出修改意见,从专业的角度为学生提供一些绘画思路,让学生在原基础上能够尽善尽美。
结语
总之,色彩是美术教学中的重点要素,教师一方面要加强学生对色彩的视觉感受和意识理解,一方面则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不断的绘画尝试中,积累色彩的运用经验,逐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固有能力,形成自己绘画的独有风格。
参考文献:
[1]杨键.中职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7(01).
[2]刘小珊.中职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分析[J].中华少年,2018(11).
作者单位:商丘商贸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