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道看似容易、实则困难的物理问题的深入探讨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学习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_1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题目如图1所示,水平高台上有一小车,水平地面上有一拖车,两车之间用一根不可伸长的绳子跨过定滑轮相连,拖车从滑轮正下方以恒定速度沿地面向右运动,则在拖车行進的过程中小车的加速度()。
  图1A.逐渐减小B.逐渐增大
  C.先减小后增大D.先增大后减小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找到的两种解答方法如下。
  方法一:将拖车的速度v沿绳子方向和垂直于绳子方向分解为v1和v2,则v1表示绳子的速度即小车的速度。设v与v1的夹角为θ,则v1=vcosθ。在拖车向右匀速运动时,角度θ逐渐减小,v1逐渐增大,小车做加速运动,加速度向右。由v1=vcosθ,结合a=Δv1Δt可知,小车的速度变化率在减小,故小车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选A。
  说明:如何由v1=vcosθ及a=ΔvΔt得到小车的加速度在逐渐减小,该方法没有给出明确说明,是一种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解答,没有说服力。
  方法二:将拖车的速度v沿绳子方向和垂直于绳子方向分解为v1和v2,则v1为小车的速度。由v1=vcosθ求导得v′1=-vsinθ,因为拖车在向右匀速运动的过程中,角度θ逐渐减小,所以v′1逐渐减小,即小车的加速度在逐渐减小,选项A正确。
  说明:该方法存在明显的错误,原因是v′1=dv1dθ,而加速度a=dv1dt,两者显然不是一回事。从数值上分析,如果用v′1(为负值)代表加速度,说明加速度与v1的方向相反,这样会得到小车向左加速运动的谬论;从量纲上分析,由表达式v′1=-vsinθ可知,v′1与v具有相同的单位,而与加速度的单位不同,因此v′1不能代表加速度。
  我在经过深入学习和仔细推导后,得到如下解析过程。
  解析:将拖车速度v沿绳子方向和垂直于绳子方向分解为v1和v2,则v1=vcosθ。小车加速度a=dv1dt=dv1dθ·dθdt=-vsinθ·dθdt。设拖车到高台的竖直高度为h,在t时刻拖车的位移为s,则tanθ=hs,解得θ=arctanhs=arctanhvt。由反正切函数y(x)=arctanx的导函数y′(x)=11+x2,可得dθdt=-hvv2t2+h2,将上式代入加速度的表达式得a=hv2sinθv2t2+h2。拖车在匀速向右运动的过程中,角度θ逐渐减小,sinθ单调减小,t单调增大,因此小车的加速度单调减小。选A。
  事实上,如果采用“极限法”思想是可以进行快速判断的。因为小车的初始状态是静止的,由静止到运动必然存在加速度。假设地面平直无限长,则当t→∞时,θ→0,相当于绳子与地面平行,此时绳子的速度v1和拖车的速度v几乎相同。因拖车匀速运动,故绳子的加速度为0,即小车的加速度为0。再从小车运动过程中加速度单调变化情况进行判断,可判定A正确。
  由该问题的解决过程可以看出,对于一些看似简单但实际需要经过严格推导才可以明白题中蕴含的物理知识的问题,千万不能不求甚解或想当然,更不能迷信一些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解答,一定要彻底弄清问题的来龙去脉,才能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高三(8)班
其他文献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符合当代学生的要求,因此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多媒体教学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方式。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互联网背景
实践教学是回归生活世界原点,在教学中于应然与实然两个层面上实现传统知性德育模式转型的积极探索与实践。基于生活德育理念的实践教学既是对主客二分“物化”思维模式的超越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位教师追求的永恒主题。在职业教育过程中,中专数学是职业教学中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已经渗透到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但由于中专生生源比较复杂,学习成绩整体不统一,严重地影响了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本人通过对中专数学教学存在问题的分析,寻找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一、提高中专数学教学效率的意义  从课堂的效果来看,教学是为了增加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融入社会的实践
高考病句的考查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结构类病句,包括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一种是语意类病句,包括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考查形式以选择题为主,且基本上都是要求从四个句子中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  一、2017年全国8套试题和近3年全国卷“病句考查”回顾与展望  从图表来看,很明显考查重点主要放在了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结构混乱上。一方面是因为这是比较容易犯的错误,另一方面是因为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