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银行:守不住的秘密

来源 :八小时以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qiqi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世界很多国家相比,瑞士只不过是一个弹丸之地,但这仅有4.1万平方千米的地方却掌握着世界三分之一的个人财富,银行保密法无疑是这个国家的秘密武器。一直以来,瑞士银行业一直秉承的绝对为客户保密的专业性令其成为全球富豪趋之若鹜的存款首选地,各国的政要、商业巨子、演艺明星都在瑞士有存款账户。但与其私密性并存的,是其银行保密制度因为缺乏透明度、涉嫌帮助客户逃税而饱受诟病,被指为“避税天堂”。几个世纪以来,尽管美誉与诟病并存,瑞士银行业一直坚守着其引以为豪的保密传统。
  近日,这个被称为“避税天堂”的国家却对外承诺将自动公开外国人的银行账目,暗含着这个素有全球最大离岸金融中心之称的瑞士未来可能失去他作为“避税天堂”的光环。现如今,数百年坚不可摧的保密原则就要消弭殆尽,“瑞士银行的秘密账户”也即将成为历史的回忆。当我们重温这段漫长的保密史,或许有比其保密原则更加引人注目的真相值得一探究竟。
  钟表商的遭遇
  1942年8月的一个深夜,恐怖的气氛笼罩着令人窒息的夜晚,夜色中隐约可见一个犹太人家庭行色匆匆,崎岖的小路如同一家人忐忑不安的心——苦涩难行。借着零星的月光,他们警惕地观望着四周,前行的脚步异常密集、紧凑。一路上没有人发出一丁点儿的声响,但每个人的内心都在呐喊、疾呼:“走快点,再快一点,到了瑞士我们就安全了!”终于,在越过了重重封锁线之后,提心吊胆的一家人到达了法国东部通往瑞士边境的阿尔比斯山路上。
  这是来自比利时的一个犹太家庭,家里的男主人是瑞士钟表进口商人。在此之前,这个倒霉的进口商接到在比利时的德国党卫军传票,命令他们全家向东迁移。党卫军的意图显而易见,钟表商自然十分清楚。他决定赌一把,为全家博一丝生机——他把所有的金条、珠宝和现钞统统塞进了三只大皮箱里,紧急筹划了上面那一幕逃跑行动。钟表商的计划是带着全家逃到瑞士,那里不仅有自己之前秘密存进去的80万英镑,而且可以隐藏在当地的朋友家远离盖世太保的魔爪,顺利度过难关。但是,这个倒霉的钟表商却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证实了什么是祸不单行!
  早在1940年,瑞士200名金融界人士秘密请求瑞士政府对节节胜利的纳粹予以更大的同情。当时,在请愿书上签名的包括控制大部分在德投资的苏黎士信贷银行董事长和瑞士联盟银行总裁。瑞士当时的法律规定,外籍人士在瑞士过夜必须要在当地警察局登记。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有很多瑞士人都将他们的朋友非法隐藏在自己家中避难。但是,可怜的钟表商似乎被霉运纠缠上了——他的瑞士朋友因为担心违法而将一家人投宿的消息通知了警察。警方毫不客气的将钟表商送进了监狱,而他的家庭成员则被送进一家挤满犹太人和其他难民的修道院,迈上了前往波兰奥斯威辛集中营的第一步,而这个倒霉的钟表商在瑞士银行的巨额存款也从此杳无音信!
  保密法的底色
  早在16世纪,随着基督教加尔文派的兴起,大批遭受迫害的新教徒分别从意大利和法国逃到瑞士的日内瓦,随他们而来的还有大量的金钱,他们将巨额的财富交由日内瓦的银行家代为打理,为了避免泄露这批新教徒的财政状况,瑞士银行业的保密制度逐渐有了雏形。
  1713年,瑞士当局制定了银行法,规定银行人员禁止将储户的信息透露给其他人,瑞士银行的保密制度由此延续了3个世纪。18世纪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法国的达官显贵纷纷成为瑞士银行的秘密客户,使瑞士银行业的名望不断攀升,越来越多的欧洲富豪的金钱源源不断地流入瑞士。
  纳粹上台之后,大批犹太人遭到迫害,造成了德国资金的大量外流,因为与德国临近,瑞士便成为犹太人资金的主要流向地。在荒凉、偏僻的监狱,被恐怖氛围紧紧包围的纳粹集中营,不经意间会听到关押的犯人在轻声低语着他们的银行账号。在德国以及被纳粹占领的国家,不少犹太人在被逮捕或者被枪杀之前,都会将财富的秘密告诉他们的孩子:“我在瑞士给你存了钱!”
  为了能够掠夺犹太人在瑞士银行的巨额存款,德国纳粹曾派出很多盖世太保对瑞士银行的职员进行贿赂甚至威胁,以获得犹太人在银行里的存款秘密。盖世太保甚至还会伪装成银行客户,进入瑞士银行拿出钱来,告知银行职员将这笔钱存入某某账户,而这些账户的主人通常都是遭到纳粹怀疑的人。如果能够将钱顺利存入,说明此人在瑞士银行拥有账号。一年的时间,盖世太保就凭借这样的方法找到了三个德国人在瑞士银行的账户,而这三个倒霉蛋也因此被纳粹处以极刑!反倒是那些使用匿名账户的德国人顺利地逃过了此劫。与其说瑞士银行业为了维护声誉而保护存款人的利益,倒不如说三条人命使在瑞士银行界流传的守则最终成为瑞士的法律。
  1934年,瑞士当局颁布了《银行保密法》,明确规定银行秘密受刑法的保护,这部法律的颁布也使瑞士成为西方第一个以成文形式确立银行保密原则的国家。《银行保密法》规定所有从事银行业的职员必须严守秘密,并提交保密证书,即便是将来退职之后也不得泄露有关存款人的任何信息。为了替储户严格保密,仅苏黎士和日内瓦两地就有116家专门办理秘密存储业务的银行,这还没有包括各大银行内设的私人储存窗口。在这些银行里,不准拍照,不讲姓名,有些甚至不设招牌,只标有经营者的名字,办理个人秘密户头的职员要绝对可靠,他们大都子承父业,世代相传。为个人利益着想,他们也不敢以身试法,泄漏秘密,否则,摆在他们面前的将会是6个月的牢狱之灾和最高5万法郎的罚款。
  根据保密法,瑞士银行的客户可以选择自己认为妥当、安全的任何方式在银行开户存款,比如用假名甚至代号。开户存款时也可以委托代理人代为办理,财产的真正拥有者可以做到永不露面。保密法规定,任何外国人和外国政府甚至包括瑞士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以及法院等都无权干涉、调查和处理任何人在瑞士的存款,除非有证据证明存款人有犯罪行为。
  瑞士银行的保密措施也早已深入到银行职员的骨髓。美国的媒体曾经报道过一份瑞士银行2006年的文件,文件提醒其银行的工作人员在所住宾馆的桌面上不要留下任何痕迹,出入境也不得携带与客户有关的任何文件。同时,文件还对瑞士银行职员做出了这样的警告——即便被美国联邦调查局发现,也首先要做到保护银行机密。有了法律的保护和银行职员的恪尽职守,客户在踏入瑞士银行的那一刻起,他与银行之间发生的一切行为都将成为秘密,哪怕是最终没有开户。   美国商人奥列尼科夫这样描述他的瑞银集团之旅,“通过电梯到达了位于地下五层的秘密金库,那里安装了指纹识别系统及面部图像辨认软件。”尽管对高科技不太放心,但银行的工作人员让他印象深刻。作为“回报”,奥列尼科夫在这家银行账户上的资产价值高达2亿美元。
  瑞士银行的黄金大劫案?
  自1934年《银行保密法》颁布实施以来,八十年的时间里这部为了保护存款人利益和瑞士银行声誉而制定的保密法,一直身处获取暴利和道德审判的强烈冲突之中——保密法为全球富人撑起秘密账户“保护伞”的同时,也为银行侵占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被迫害致死犹太人的存款提供了可能。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那个动乱黑暗的年代,有的存款人的亲属只知道一个存款账号,根本提供不了存款人的死亡证明;有的不知道账号,只知道家人在瑞士银行有存款;甚至还有的连家人在瑞士银行有存款都不知道……当存款人惨死在纳粹德国集中营后,这些分布在瑞士各大银行的巨额存款就一同石沉大海。
  长期以来,瑞士银行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受害者之间在赔偿问题上一直存在严重分歧。当时有许多犹太人将大笔财产存入瑞士各大银行,纳粹德国也将他们从犹太人那里掠夺来的黄金和财产存放在瑞士银行。由于许多存款人在战争期间死去,他们的巨额银行存款就成为了一笔糊涂账,而瑞士银行则以本国《银行保密法》为由拒绝公开这些账户记录。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瑞士一家杂志就质问银行家们:“你们拿犹太人的钱干什么了?”自那以后,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从未间断过。美国国家档案馆有关纳粹德国掠夺犹太人财富的文件显示,当年德国法西斯从欧洲各国抢来的价值数亿美元的黄金、货币、珠宝等物,大部分被送到瑞士,由瑞士银行兑换和存放,从而由非法变成合法……
  随着越来越多的证据被披露,瑞士银行终于顶不住压力,表示愿意拿出6亿美元让犹太遇难者的亲属放弃追查,但此提议被严词拒绝。其后,幸存者和遇难者的亲属纷纷联合起来起诉瑞士政府和银行,要求其赔偿15亿美元。一些国际犹太人组织也严厉指责瑞士银行企图利用《银行保密法》侵吞犹太人存放的巨额存款,并提出了赔偿要求。
  直到1995年,世界犹太人大会主席埃杰?布朗夫曼亲自到伯尔尼同瑞士银行协会(ASB)交涉,商谈归还属于霍罗克斯特集中营中死难者的、现由瑞士银行掌握的财产,对方答应就此进行调查。由于事情已经过去六十多年的时间,几乎所有当事人和知情人都已不在人世,所以很难完全查清真相。此后,ASB确立了一套通过在苏黎士的一个中介机构进行查找的程序,它还要求其各成员银行提供财产清单,结果发现无人认领的账户仅有775个,共3200万美元。然而,世界犹太人大会事先做出的估计是几十亿美元。1996年5月2日,双方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决定建立一个由独立人士担任主席的委员会,并要求瑞士联邦议会彻底调查纳粹掠夺犹太人财产一事。
  1996年9月,英国外交部发表的报告称,英国知道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把从犹太人手中掠夺的黄金转移到了瑞士,这些黄金当时价值5亿多美元。1997年,一份美国国会就瑞士银行与纳粹合作问题的调查报告,揭露了瑞士还从德国那里接受了59.7吨黄金。而战后瑞士只归还了荷兰和比利时共13.2吨黄金。此外还有6吨来源可疑的黄金,很可能来自集中营的受害者。瑞士银行被愤怒的犹太人称之为“纳粹银行”。
  1998年,瑞士几家主要银行与国际犹太人组织达成一项协议,由瑞士一次性出资12.5亿美元建立一个基金,用于赔付早已死去犹太人存款账户户主的亲属和后裔,条件是后者放弃对瑞士银行的一切司法追究。进入21世纪后,瑞士又相继公布了数万个无主账户的信息,并向犹太人幸存者或无主账户继承人作出了数亿美元的赔偿。
  与犹太人长达几十年的恩怨,让瑞士坚如磐石般坚硬的银行保密体系有一丝松动,而实际上,更为根本性的变化早已发生。
  日益松动的保密体系
  因为被谴责为“纳粹银行”,顶着巨大压力的瑞士银行被迫对传统的保密制度作出了修改。1987年,瑞士银行取消了匿名账户,要求瑞士银行的职员“了解你的客户”——认清客户的身份以及经济上的“合法性”。在这个“了解你的客户”制度下,如果申请开户者是在外国担任公职的政治公众人物,银行会对其可能带来的法律或声誉风险作出评估。这些领导人的亲属也在名单之上。如果申请人是通过中间人而并非本人处理相关开户事宜,他们还需要签署一份特殊的清单,声明谁是受益人。自此之后,瑞士有了一个政治公众人物数据库,各银行可向其订阅。
  随着世界范围内如菲律宾的费迪南德?马科斯、扎伊尔的蒙博托?塞塞?塞科、罗马尼亚的尼古拉?齐奥塞斯库等独裁者的贪腐统治被推翻后,瑞士银行为这些独裁者保管的非法巨额财产也随之曝光。接二连三的类似事件激发的群情愤怒成为瑞士银行保密体系松动的又一根导火索。
  2007年,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和世界银行联合发起一项新倡议,即《追回被窃资产倡议:挑战、机会和行动计划》,旨在帮助发展中国家追回被腐败的领导人和官员所窃取的国家资产,并将这些资产用于发展项目投资。就在这项倡议面世的第二天,瑞士方面迅速作出回应,声明愿意与联合国和世界银行合作,这项合作促使了2010年瑞士《独裁者资产法》的问世。
  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让瑞士银行遮掩富豪逃税的丑闻更加公开化。为了能够保证税收收入,美国和欧洲开始不断给瑞士施加压力——美国先以瑞银集团帮助美国富人逃税为由,把这个瑞士最大的银行告上法庭。瑞银不但交了巨额罚金,还破天荒地提供了250余名客户的名单。随后,法国、德国又威胁要把瑞士放到经合组织制定的“黑名单”里,以此要求瑞士提供更多的银行信息。
  多数人士认为,瑞士的银行保密法已遭到严重破坏,瑞士银行每披露一名客户信息,瑞士银行业的信誉就受损一分。争议和妥协或许更多地体现了瑞士银行家协会发言人詹姆斯?纳森的观点:“外界流传所谓的瑞士的银行的保密性,实际上从来都不是百分之百绝对保密的。”
  事实上,在世界范围内的任何一个国家的银行,客户信息都是不能随意向外界透露的。而将银行保密制度写入法律的也并非瑞士一家——新加坡、卢森堡、黎巴嫩,以及很多离岸金融中心,都有严格的保密和泄密处罚规定。早在2000年,瑞士的一个民意调查结果显示,30%的人认为瑞士银行保密制度只为富人和奸商带来便利和益处,70%的人认为银行保密法弊大于利,应彻底废除。他们认为战争时期不惜放弃正义立场而换来的“中立”,以及和平时期帮助富人偷税漏税,已不仅是简单的财政问题,而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
  “如果一个国家离开《银行保密法》就不能维持,那它和一个公司离开了‘黑工’就不能维持有什么区别?”瑞士《世界周报》一针见血地指出。
其他文献
过去的这个炎夏,因为丰子恺,得清凉,得安适。  7月,浙江省博物馆的丰子恺漫画展“人间情味”来到沈阳,我带着放暑假的外甥女、侄女参观了两遍。两个当代的女孩子用手机拍个不停,颇有心得。她们拍“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那是丰子恺的漫画成名作;拍“春日游,杏花插满头”、“前程远大”……一幅幅诗趣盎然、恬淡美好的画作,让两个孩子流连忘返。  而此前,我还有疑虑一一现在的孩子,喜欢浓墨重彩、歌舞升平,手机
期刊
1999年,一个17岁的美国姑娘走进了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大门。在中国的这所学校,上学的时候根本不用选择,只有那一件所有人都一样的运动服可以穿。“那段经历令人不可思议地自由舒畅,我从来不用在上面花心思。”在回忆当年那个穿着运动服上学的自己时,埃普丽尔?拉布金觉得很轻松。可是十多年后,成为作家、记者的她在采访自己中国母校学生的一篇文章中,却改变了当初对这身校服的看法:“二附中蓝白色的校服,是种
期刊
女孩选男朋友时非常在意对方是否可以给自己安全感。“安全感”这个词听起来十分抽象,每个人对它的感受也不一样。那么,12星座女孩对安全感都各自有着怎样的要求呢?  白羊座  白羊座女孩最担心男友对待自己不用真心。无论事后如何道歉,只要欺骗过白羊女,必将进入黑名单。白羊女连善意的谎言也不容忍,谎言被揭穿后,她们会非常在意。干万不要试探白羊女的底线,比如试试不联系她们,看她们会不会着急。一旦碰到“红灯”,
期刊
奶牛与柏拉图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168号公路。  一团风滚草寂寞地停在滚烫的沥青路面上好久了,突然远方笔直的公路尽头一辆飞速行驶的汽车直冲而来,带起一阵燥热的风将风滚草推到了路边后,又迅速地在公路上变成了渐行渐远的黑点。在这个小小的插曲过后,除了这团风滚草挪动了不到十米之外,整个沙漠没有任何变化。风滚草依然寂寞地停在那里,陪伴它的只有车上那群疯狂青年留下的似乎仍在萦绕的《加州旅馆》旋律:“行驶
期刊
我没穿过校服,因此很羡慕校服,羡慕那些穿着校服上下学的学生。看他们穿着设计简单、色彩明亮的校服,如蓓蕾绽放,青春焕发,突然就感受到了一种团队精神,一种内在的团结与互助,一种平等。无论那个孩子是来自穷人家还是阔人家,穿着校服,他们就人人平等。我站在路边,看他们走过,如一株株挺拔的小树,不由得心生艳羡。  可是我曾经穿过校服的孩子却不同意我的观点。他说:“校服整齐划一,是集体主义的产物,缺乏个人表达,
期刊
所谓的“间歇性耳聋”和“间歇性哑巴”是男人的两大常见病。具体表现为:你说什么,他充耳不闻;你想让他主动说点什么,那更是比杀了他还难!  让男人开口说话是需要技巧的。你不能直接一上来就问他“你感觉怎么样啊”或者“我们聊两句吧”,这些虚头巴脑的话都没用。换成礼节性地问他“今天过得怎么样”,他也不见得会有什么反应。症结在哪里?很简单,男人不喜欢人逼问他,也不喜欢人评判他,更不喜欢人审判他。  可是,对于
期刊
5月16日,美国旧金山圣心大教堂高中学校的学生为抗议校方将一位叫Jessica Urbina的毕业生因在毕业纪念册照片上穿礼服打蝴蝶结而删除其照片,数百位还没有毕业的该校学生纷纷打上领带或蝴蝶结表示声援抗议! 为此,校方已考虑取消这个在毕业纪念册上不能穿礼服打蝴蝶结的要求。为了穿著搭配的主张而抗议,甚至出现在年纪尚小的高中生身上,这岂是较为缺乏穿著美学认知的中国人能想像的?  我联想起十年前在人民
期刊
一提到韩国,许多人很快会联想到“长腿欧巴”和尽管在冬季也会雷打不动穿裙子的女生,没办法,就是这么美丽动人。韩国学生的校服可圈可点,青春、时尚,还有显腿长,是的,显腿长。  在韩国,校服最早可追溯到1904年的梨花学堂校服,当时学生穿的是俄罗斯产的木棉布制作的大红色裙子和上衣,包括衬裤、裤子以及布袜。1907年,淑明女子大学的学生身穿由紫色连衣裙和粉红色帽子构成的西式校服。此后,韩国校服在西式制服的
期刊
前段时间米歇尔访问北师大二附中时,学生那蓝白相间的中国式运动装校服引发了我们的校服怎么那么丑的长时间讨论。  相对于绅士范儿的英国校服、可爱范儿的日本校服,我们那臃肿、抹杀性别的校服着实缺少美感。近日有消息称2014年年底教育部将出台首个中小学校服标准,对校服的面料、辅料的安全性、款式、设计工艺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但校服并不仅仅只是规定一件衣服怎么做那么简单,我们的校服观还停留在易于管理的阶段,
期刊
1963年美国女权主义者贝蒂·弗里丹(Betty Friedan)出版了女权运动史上第二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女性的奥秘》。在这本书里,弗里丹讲述了一个“无名的问题”:二战后十五年间,大量的美国妇女辍学或者辞掉工作,回到家庭,享受作为家庭妇女的幸福生活。然而问题很快出现了,也就是这些符合社会性别需要,一心想要实现“真正的女人的价值”的妇女们却陷入了极度空虚和苦闷之中,自杀率居高不下。社会学家、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