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专题研究课”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

来源 :教师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dc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师专业进入发展高原期,以“小专题研究课”活动为抓手,通过选取问题、协作备课、互动研讨、系统反思环节开展校本教研,提高课堂实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并探索适合本校校本教研及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小专题研究课”;实践活动;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根据有关调查知道,中学教师各种能力的形成期主要都在职后。平均情况:大学前约为22%,大学期间约为13%,职后约为65%。这个认识对我们重视教师在岗以后的专业能力提升是有力的理论支持。那么,如何发展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该如何为教师铺路搭桥呢?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它的实现有一个路径。开展“小专题研究课”的实践活动,就是我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所选择的一个有效路径。教师专业发展的途经其实很多,重点探讨学校本位的研修模式,让“小专题研究课”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则是立足实际的一项“工程”。
  理由一:解决教师进入专业发展高原期的问题
  教师进入专业发展高原期的标志
  1作为个体的教师,很难感觉到像前一个时期那样快速成长,相反发现自己很多事情都是重复。
  2作为个体的教师,能保持中等状态的教学效果,但即使更努力,也没有明显的提高,不过一般情况下也坏不到哪里去。打一个比方,两块萝卜放在一起煮,萝卜还是萝卜,味道没有改变,但放进一块骨头,味道就不同了。
  3作为个体的教师,工作内容和范围长期没有变化,自己也不知道还有什么事情可做,偶尔有一些新的尝试,也看不见什么效果。
  4作为个体的教师,发现自己从同伴那里不能再学到更多的东西,觉得同伴懂的自己也基本上都懂。
  5作为个体的教师,工作热情明显下降,但能维持基本的工作状态,但有时也会感到工作疲惫。
  6作为个体的教师,开始关心教学理论,但没有哪一种理论能够完全说服自己,觉得这些理论都与自己切身的感受不一致。
  “小专题研究课”的实践活动尽管不是一剂良方,却能促进教师不自觉地进入第二次发展时期。因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高原期对教师具有自蔽性。身处高原期的教师不能自觉到自己的处境。教师对同行引领心里不服,这个对教师的毒害最大。教师有问题自己都不知道,你也不能拍着他的肩膀说你现在处于高原期,这种话不好说,说了,教师会跟你急的。另外,据观察,大约有二分之一甚至更多的教师,终身没有走出这一时期,这是教师专业的悲哀。
  教师们每天的工作缺少变化,伴随着专业发展高原期往往还有人生的一些际遇,如离婚、生病、生活困难等,教师要走出高原期更加艰难。此时,学校要帮助教师搞好专业发展,但不能增加过多负担。“小专题研究课”的实践活动能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减负增效。
  理由二: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一项调查:
  从调查情况可以得出以下五条结论:
  1读书是二次发展的必经之路;
  2教学反思是二次发展的关键;
  3课例研讨是二次发展最有效的途经;
  4参加研讨会是走向成熟的重要契机;
  5论著是教师专业生涯的重要台阶。
  顾泠沅教授曾指出,教师专业成长的三大途径是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可是,我们无法伸长了脖子,寄希望天天有专家引领和传授秘籍。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最终还得靠自己。因此,我校通过开展“小专题研究课”的实践活动,让读书学习、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助发挥出最大的实效。
  理由三:解决教研组工作中存在的“四多四少”问题
  在教研组的工作中,往往存在着“四多四少”现象,即事务性多而研究性少、活动性多而主题性少、分散性多而合作性少、褒扬性多而纠正性少。针对教学现实中不可避免的这些问题,开展“小专题研究课”的实践活动得以实现了四个改变,即改变教研功能萎缩的状况、改变活动内容空泛的状况、改变集体备课淡化的状况、改变评课氛围保守的状况。
  二构建“小专题研究课”的实践活动体系
  1“小专题研究课”突显校本教研的主阵地在课堂的本质要求。
  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校本教研的根必须扎在课堂。
  我校在“小专题研究课”活动中,坚持以备课组为单位,选取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棘手问题、教学难点、教师或学生的困惑、教材的典型课例出发,确定研究专题。在小专题的引领下,最终完成集体备课、磨课、展示课、小专题评课、集体反思改进等课堂教学研究系列活动。
  “小专题研究课”活动把校本教研与课堂教学合二为一,让教师带着研究意识上课,围绕小专题在课堂上研究、改进和提升。这样,教师因课堂叙事、因课堂反思、因教学需要而进行理论学习,改进教学行为,提升专业素质。
  2“小专题研究课”活动的实施符合行动研究。
  “小专题研究课”的实践活动确立以“学习文化”为核心的教研组工作重点和工作思路,营造教研组文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在文化背景下,建立“问题引导——经验调动(个体谋略)——实践切磋(同伴互助)——理论指导(专家引领)——总结提升——创造经验,形成新问题”的教研组研修操作模式,围绕选取问题、协作备课、互动研讨、系统反思四大环节展开。
  “小专题研究课”的实践活动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实施:
  1选题阶段:以备课组为单位,从教学中的棘手问题、教学难点、师生的困惑、教材的典型课例出发,确定研究专题。
  2磨课阶段:在小专题的引领下,首先由备课组对教学内容进行集体备课;其次由主讲教师依据小专题、教学内容及学生情况进行教学设计;然后是“一课多轮”的磨课。每一次试讲,备课组都从研究小专题出发,对教学中体现小专题的表象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不断修订教学设计,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案,不断完善教学手段,直到能进行全组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为止。   3研讨阶段:首先主讲教师做课、教研组观课;其次是备课组的专题发言,包括主讲教师说课、备课组长汇报磨课情况、备课组成员依据小专题进行定量与定性专题发言;最后是教研组依据专题进行讨论,提出改进建议。
  4反思阶段:主要是对研讨结果进行理性思考,形成文本性成果。包括:①授课教师根据做课情况和组内反馈意见,进行个人反思,撰写课后反思或教学案例;②备课组根据观课研讨结果,组织备课组成员制定小专题研究问题的解决方案;③备课组整理小专题研究的过程性材料,形成有研究价值的专题报告或专题论文。
  三“小专题研究课”实践活动的意义与价值
  我们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小专题研究课”实践活动已有三年了,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有效空间,给了教师一个发展的舞台,使有识者、有才者脱颖而出。当然,每个教师都得到发展,才是这项活动的最大收获。
  1营造出了一种氛围,即专业学习的氛围。
  我国几千年的文明、几千年的文化,始终是依靠教师在传递,因为教师是“文化人”,是“有学问的人”,是“知识分子”,人们赋予了教师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文化身份。因此,教师只有具备较高的文化涵养和知识素养,才能更好地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
  但是,也有一项调查表明:160名教师平均每人每天阅读时间不足30分钟,平均每人每天阅读量不足1000字。
  另有一项调查表明:对《国家课程标准》认真读过的只有14%,还没有看过的有38%,而零零碎碎地听过或看过的教师只占48%。
  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学习,专业学习的问题解决好了,就为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也就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持久的活力。选择学习就是选择发展,只有书为阶梯,才能“独立高楼,望尽天涯路”。“小专题研究课”的实践活动将教学实践中接触到的活跃的、生动的教学事例内化为实践性常识,在教师整体水平上发挥作用,丰富人生阅历,晋升教学水平,实现专业的成长成熟。
  2指引出了一个方向,即专业发展的方向
  仅凭读书是不行的,还需要掌握“密笈”,最终练成“绝技”。“小专题研究课”的实践活动,可以树立以课堂为中心、改进教学方式的校本教研观,而“聚焦课堂”、通过教研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则是我校校本教研的重要使命。通过引导,让大家自觉研究课堂,自觉改变教学方式,这已经成为我校校本教研的基本任务。
  “小专题研究课”的实践活动,不仅把课堂教学与校本教研做成了一件事,让教师带着研究意识上课,并且围绕小专题在课堂上研究、改进和提升。这样,教师因课堂叙事、因课堂反思、因教学需要而进行理论学习,充分体现出教师专业发展中所期望的教育、教学、研究、学习合为一体的精神。这是教师发展的自然进程,也正是我们所期望实现的目标。
  3形成了一股合力,即专业发展的合力
  现代教研组文化应该是一种平等对话的、相互沟通的、彼此共享的、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参与教研应该本着一种民主、积极、合作、学习的态度,这样才会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发展自己的专业水平,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智慧,共同推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取得更大的发展和提高。
  “小专题研究课”的实践活动引领共同参与的教研互动方式。“小专题研究课”的实践活动,创建了一个充满民主气氛、洋溢自主精神和体现务实作风的学习型组织和合作实践共同体。教研组全体成员在分工目标指引下,亲自参与实践,让每一位教师都既有倾听,也有回应,既善于敞开自己的不足向同伴求助,也乐于公开自己的经验与他人分享,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环境中都自觉“教研”,整个活动教研气氛热烈、民主、和谐,在现场体验中获得诸多灵感,在同一平台上迫使自己承认己不如人,扩大自己的工作圈与交际圈。教师个体之间相互影响力增强,在不自觉中进行着取长补短,形成了发展的合力,成就了发展舞台。
  4取得了一些成绩,专业发展的成绩
  (1)“小专题研究课”的实践活动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
  “小专题研究课”的反思是这样的:一是普通的:备课、上课、自我评价、修改;二是专业的:备课、上课、反馈、修改、再上课、对比总结;三是高级的:教学诊断、记录、观察、切片、描述症状、同类相并、病理分析治疗。教师围绕小专题研究,审视、分析自己教育教学行为和结果,探讨“隐藏”在背后的教学理念、教学智慧,有效地对教学实践进行恰如其分的批判和评价,乃至进一步提炼出属于自己的“扎根”理论,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2)“小专题研究课”的实践活动,通过同伴互助的方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小专题研究课”的实践活动使“老带新”和“结对子”的同伴互助落到实处。在磨课、反思过程中,青年教师不断提升分析把握教材的能力、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实践中发现、充分挖掘青年教师的潜力,敢于给他们压担子,定目标,可以促进他们的快速成长,甚至在比较短的时期内成为教学的中流砥柱。我校梁慧、杨子鸣、李慈秀老师连续三届获得“卡西欧杯”全国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一等奖,武进虎老师获得全国历史学科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庞丽老师获得全国物理名师大赛一等奖,王海英、刘飞鹏老师获得全国语文优质课评比二等奖,马永辉、刘玮、孙丽娜、王晓蓉老师获得宁夏回族自治区优质课评比一等奖,等等。这些成绩的取得,既有个人的努力,也是教研组集体研究、同伴互助的成果体现。
  (3)“小专题研究课”的实践活动促进校本教研成果的产出。
  结合小专题研究活动,促使教师将宝贵的实践经验转化为文本成果。备课组的小专题解决方案、教研组的专题总结,可根据问题的实践情况,把“问题”转化为“课题”来研究,促进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引导教师立足实际、有的放矢地开展课题研究。近两年,周学山、梁慧、周晓蕾、马建军等老师的论文共有一百多篇获奖或发表。丁永红、刘美真、邬新巧等老师的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获国家级一、二等奖。我校还将部分教师的优秀作品收录成集,出版了两期“银川回中优秀论文集”。另外,“小专题研究课”的课堂实录是网络教研和微格研究的好素材。我校利用“小专题研究课”活动进行一些有益尝试,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方法指导”“听力与口语”“家长学校”等校本课程,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口由农村流向城市,由不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这些外来民工子女像一群候鸟的孩子,随自己家长漂泊在不同的城市之间。  【关键词】农民;子女;行为;培养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口由农村流向城市,由不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这些外来民工子女像一群候鸟的孩子,随自己家长漂泊在不同的城市之间。  我校是一所地处城
期刊
“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教坛十载风雨,我备尝苦辣酸甜,也深深认识到:爱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要当好一名教师,就要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爱得专心致志,爱得无私无畏!  热爱学生是师德教育的核心。教师的职业道德品质是否高尚,主要从以下方面看:看他是否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能否坚定不移地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看他是否热爱学生,能不能做到既教书又育人。随着社会的发展,党和国家对教育的深切关注,
期刊
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德育教育,许多学校都把德育教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要位置,但从现今小学生的德行来看,学校的德育教育并非十分成功,甚至从一些中小学生的行为表现来看,学校德育教育现状令人担忧。我从教二十余年,从事学校管理工作三年,下面我对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塑高尚师德是抓好学生德育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言行时时处处都在影响、教育着学生。孔子说:“其身
期刊
农村教育在义务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农村初中又是整个教育的关键和难点 ,要搞好农村初中教育,必须注重班级管理,而班主任又是班级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联系班级与科任教师、沟通学校与学生家庭以及社会教育力量的桥梁。在我十七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担任了十六年的班主任工作,其间有欢笑,也有泪水,但我最大的感受则是充实,没当班主任的老师也许体会不到,它不仅需要爱心与细心
期刊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老师上课教,课下批改作业;学生上课听,课下做作业。多少年来一贯制,教学改革的热门课题是如何改进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等;特别是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其实数学教学的改革应包括作业批改的改革。因为批改作业是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最头痛的问题,不是上 45 分钟的一节课,而是如何批改好每天的作业问题。农村的孩子基础差,错误页比较多
期刊
【摘要】在新的形势下,教师应该重新为自己“科学文化知识传递者”的角色定位,做到如下几个方面的转变:由重传递向重发展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由重结果向既重结果更重过程转变;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  【关键词】角色定位;转变;空间;时间;平等  在新的形势下,教师应该重新为自己“科学文化知识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利用美的情感教育,让儿童在他们的认识活动中,有美的情感体验。为了达到这种效果,教师应该利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情趣,让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境界。  要想把课上好,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语文教师的教学就必须具有一种吸引力。而这种吸引力就是靠教师有趣的课堂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语言去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欲望,使之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才能把学生欢乐地引入语文这门艺术殿堂。  一利用语文的美  著
期刊
【摘要】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是教学数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我们作为教师必须以《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为准,使学生在操作、动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关键词】培养;小学数学;空间观念  建立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空间观念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更强。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空间观念呢?《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
期刊
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到最终解决问题,在教学问题的研究中,每一个教师都是研究者,教育科研就在我们的身边,伴随着每个教师的成长。  在整个教学问题的研究中,合作与交流始终是问题研究的灵魂。合作与交流既在教师之间进行,也在教师与专家之间进行,发挥引领作用的不单是专家,还有在民主平等的讨论中发表真知灼见的老师,合作交流中观点碰撞,智慧共享,最终形成共识。如在教学中,有人主张应该以“教”为主.而有人认为应该
期刊
【摘要】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教师应积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装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关键词】提高;能力;发展;思维  众所周知,应用题教学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如何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