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教育局发布并开始执行的“新课改”中,开始有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各个方面学习的要求。身为教师,我们所教育的学生,应该是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也是能够成长到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从他们学习习惯以及教师的引导方式也就是教育方式所决定的。本文将讨论如何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调整教师的授课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 自学能力 学习方法 授课方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20.088
进入初中的学生,他们经过了六年的学习,对于学习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这个时候的他们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数学知识,只有简单的数学运算能力以及复杂问题所需要的基础知识。数学是一门伟大的联合许多个方面的学科,它可以微小到菜市场里的买卖,宏观可到天文学、物理学,每一项学科的计算等等。初中数学教学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这个时候培养出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将阐述我就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观点。
一、初中生的自学能力
我们知道自学都是在大学,虽然我们并不能够以大学的要求来让初中生达到某一程度的自学能力,但是凡事都有一个过程,从一开始就需要做出要求与规划,才能让这群初中生在将来的大学生活真正的具备自学能力以及形成自学习惯。初中生并非是不能够自学。我曾去过一所重点中学考察,他们对于学生的培养采用的都是较为自由化的管理。虽然每天晚上有晚自习,但是没有教师进行授课,下午的最后两节课也是自习课。除此之外,他们的座位都是以围成圆的小组形式来摆放的。可以看出,他们的自习课很多,那么就给了学生很多自我学习的时间,而团队协作就给了学生们更好地进行自我学习的机会,几个学生为一组,在共同的学习过程中,找到自己的问题大家一起解决。而在这些时候,教师这个角色都没有出席过。初中生开始自我学习,不是一定要要求他们达到完全的自觉以及学习成果的成功性,而是希望他们能够在没有教师的过程中,形成日渐独立的思维,能够更好地探索解决问题。
二、初中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什么?就是我们教师在讲台上不停地讲,学生在下面吸收,我们不停地赶着学习进度,然后自己发问自己解决,学生没有思考问题,不能够发现问题。“新课改”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开始少讲一点儿,更多地让学生去思考,去找到问题的所在。
那么在我们实际地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在课堂开始的时候,提出一两个问题来引入我们所要讲的内容,然后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者团队协作等方式来思考并解决这些问题。这样也能够激发学生对于这节课的学习兴趣。课堂中,我们不能够从一开始不断地讲到下课,需要将已有的现实问题转变为问题来反问学生,将他们带入到学习的氛围当中,让他们的思维能够更好地跟上我的授课思路。
比如,当我在讲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时,可以对学生发问,要求他们先进行自我思考,自己先找到方法来解决这个求面积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学生会发现平行四边形可以被分割成两个三角形,然后运用上一节讲过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底乘高,然后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就是二分之一底乘高。在这个改变了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并没有直接对学生讲出结果,而是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与推导而得出的结果。这个时候学生就具备了自我学习的能力与思维,并且也会对他所推导出来的结果记忆犹新,继续进行不断地合理的引导,就会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效果更上一层楼。我们也需要让学生明白,学习并不仅仅只是教师一个人的事,不是教师或者父母在强迫他们学习,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们需要引导学生主动的来完成学习任务,达到我们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期望。
(二)规律性地进行学习
学生应该有的学习习惯,就是课前预习、课上认真听讲、课后积极主动的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并且及时的不断地复习这一节以及前面所讲过的内容。但是这对于许多学生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难以坚持下去。初中生没有足够的自我控制能力以及强大的意志力,那么这个时候教师就需要对其做出一定的引导。比如将预习以及课后任务明确的作为一项任务布置出来,让每一个学生去完成。从一开始的具有一定的强制意味,到后来学生习惯了这种方式,就会认为预习、复习是一件应当做的事情,就像他们应当吃饭睡觉一样,这个时候他们基本的自我学习习惯就养成了。而这种规律的学习习惯就会帮助他们形成一个学习的良性循环,不仅仅在数学这门学科上,在每一门学科中都能够有所体现。
(三)给予学生自我学习的帮助
前文中提到過,他们是初中生,并不能够独立的完成优质的自我学习,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给他们一些帮助,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养成自我学习的习惯。
1.做一些准备。比如给学生安排学习的搭档,或者鼓励学生一起讨论思考问题,但是需要注意学生相互学习的搭档、两个人之间的问题各个方面,这个时候教师需要用心了解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尽可能地有一个对自己有帮助的搭档。
2.提出问题。在课堂中,我们肯定都会解决问题,比如解决书上的课后习题,但是这些都是固有的。课堂是灵活的,在授课过程中以及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肯定会有一些其他的问题,他们能够感觉到,但是并不能够准确的发问,在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将他们所感知到的问题整合成为一个明确的问题告诉他们,让他们去探索解决。通过这样一个过程,一步一步地培养学生找到问题,问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也就是自我学习的能力。通过这些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是简单高效的。拥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他们的思维能够很独立,也可以具有很高的团队合作意识,在以后的学习能够比普通学生更好的、更快的吸收理解知识。
初中的数学学习起来并不算困难,但是这个时候正是培养一个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时候,也是对于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最好的时候。教师要在这个阶段重点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用自己的细心、耐心与关怀去为自己要做的工作做准备,然后在教导学生的过程中注意循序渐进,找到方法来培养学生,也需要引导学生自己产生这样的兴趣以及通过规律性地要求让他们形成一定的习惯,做好这些工作,我们才能够更快、更有效的使我们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自我学习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 自学能力 学习方法 授课方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20.088
进入初中的学生,他们经过了六年的学习,对于学习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这个时候的他们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数学知识,只有简单的数学运算能力以及复杂问题所需要的基础知识。数学是一门伟大的联合许多个方面的学科,它可以微小到菜市场里的买卖,宏观可到天文学、物理学,每一项学科的计算等等。初中数学教学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这个时候培养出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将阐述我就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观点。
一、初中生的自学能力
我们知道自学都是在大学,虽然我们并不能够以大学的要求来让初中生达到某一程度的自学能力,但是凡事都有一个过程,从一开始就需要做出要求与规划,才能让这群初中生在将来的大学生活真正的具备自学能力以及形成自学习惯。初中生并非是不能够自学。我曾去过一所重点中学考察,他们对于学生的培养采用的都是较为自由化的管理。虽然每天晚上有晚自习,但是没有教师进行授课,下午的最后两节课也是自习课。除此之外,他们的座位都是以围成圆的小组形式来摆放的。可以看出,他们的自习课很多,那么就给了学生很多自我学习的时间,而团队协作就给了学生们更好地进行自我学习的机会,几个学生为一组,在共同的学习过程中,找到自己的问题大家一起解决。而在这些时候,教师这个角色都没有出席过。初中生开始自我学习,不是一定要要求他们达到完全的自觉以及学习成果的成功性,而是希望他们能够在没有教师的过程中,形成日渐独立的思维,能够更好地探索解决问题。
二、初中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什么?就是我们教师在讲台上不停地讲,学生在下面吸收,我们不停地赶着学习进度,然后自己发问自己解决,学生没有思考问题,不能够发现问题。“新课改”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开始少讲一点儿,更多地让学生去思考,去找到问题的所在。
那么在我们实际地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在课堂开始的时候,提出一两个问题来引入我们所要讲的内容,然后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者团队协作等方式来思考并解决这些问题。这样也能够激发学生对于这节课的学习兴趣。课堂中,我们不能够从一开始不断地讲到下课,需要将已有的现实问题转变为问题来反问学生,将他们带入到学习的氛围当中,让他们的思维能够更好地跟上我的授课思路。
比如,当我在讲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时,可以对学生发问,要求他们先进行自我思考,自己先找到方法来解决这个求面积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学生会发现平行四边形可以被分割成两个三角形,然后运用上一节讲过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底乘高,然后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就是二分之一底乘高。在这个改变了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并没有直接对学生讲出结果,而是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与推导而得出的结果。这个时候学生就具备了自我学习的能力与思维,并且也会对他所推导出来的结果记忆犹新,继续进行不断地合理的引导,就会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效果更上一层楼。我们也需要让学生明白,学习并不仅仅只是教师一个人的事,不是教师或者父母在强迫他们学习,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们需要引导学生主动的来完成学习任务,达到我们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期望。
(二)规律性地进行学习
学生应该有的学习习惯,就是课前预习、课上认真听讲、课后积极主动的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并且及时的不断地复习这一节以及前面所讲过的内容。但是这对于许多学生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难以坚持下去。初中生没有足够的自我控制能力以及强大的意志力,那么这个时候教师就需要对其做出一定的引导。比如将预习以及课后任务明确的作为一项任务布置出来,让每一个学生去完成。从一开始的具有一定的强制意味,到后来学生习惯了这种方式,就会认为预习、复习是一件应当做的事情,就像他们应当吃饭睡觉一样,这个时候他们基本的自我学习习惯就养成了。而这种规律的学习习惯就会帮助他们形成一个学习的良性循环,不仅仅在数学这门学科上,在每一门学科中都能够有所体现。
(三)给予学生自我学习的帮助
前文中提到過,他们是初中生,并不能够独立的完成优质的自我学习,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给他们一些帮助,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养成自我学习的习惯。
1.做一些准备。比如给学生安排学习的搭档,或者鼓励学生一起讨论思考问题,但是需要注意学生相互学习的搭档、两个人之间的问题各个方面,这个时候教师需要用心了解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尽可能地有一个对自己有帮助的搭档。
2.提出问题。在课堂中,我们肯定都会解决问题,比如解决书上的课后习题,但是这些都是固有的。课堂是灵活的,在授课过程中以及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肯定会有一些其他的问题,他们能够感觉到,但是并不能够准确的发问,在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将他们所感知到的问题整合成为一个明确的问题告诉他们,让他们去探索解决。通过这样一个过程,一步一步地培养学生找到问题,问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也就是自我学习的能力。通过这些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是简单高效的。拥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他们的思维能够很独立,也可以具有很高的团队合作意识,在以后的学习能够比普通学生更好的、更快的吸收理解知识。
初中的数学学习起来并不算困难,但是这个时候正是培养一个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时候,也是对于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最好的时候。教师要在这个阶段重点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用自己的细心、耐心与关怀去为自己要做的工作做准备,然后在教导学生的过程中注意循序渐进,找到方法来培养学生,也需要引导学生自己产生这样的兴趣以及通过规律性地要求让他们形成一定的习惯,做好这些工作,我们才能够更快、更有效的使我们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自我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