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阶段的教学正是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的黄金时段,小学体育教育是保证学生在学习之余可以拥有正规的体育训练,进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而设立的,体育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一定要保障好学生体育技能的学习和掌握程度,在这个基础上加强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
前言
体育作为一门以理论基础和体育运动合二为一的学科,针对小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的特点,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以趣味教学为主导的前提下,可以使学生最大程度的参与到体育运动的学习当中,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小学体育运动的整体水平。
一、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增加趣味教学方式
想要在小学阶段的体育课程中引入趣味教学,首先就要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愉悦党的教学氛围,教师需要将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良,摒弃传统教学中的“糟粕”。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需求,对此,教师可以在前次课程对学生进行观察,看看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和运动方式,在与学生进行友好的交流,获取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一些想法,这样在下次上体育课时,教师就可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有效的指导[1]。其次,教师要在保障课堂秩序的前提下,提高教学的趣味性,重点培养学生保持高涨的情绪参与到体育活动当中,通过活动的设立让学生深深喜爱上体育课程。最后,教师也可以利用小学生爱表现自我的心理特点,让学生选择出自己拿手的体育体育竞技项目进行“水友赛”,以此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准备设置竞赛活动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然后在学生提供的感兴趣的活动项目中,选取三到四种适合学生的体育竞技项目,然后在让学生进行比赛,这样有利于让学生感受到体育竞技项目所带来的满足感,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二、加设游戏环节,激发学生思维创想力
小学生因其心理发育不成熟,对待事物的认知和感受都需要通过自己的探索才能理解,因此,教师就可以根据小学生喜爱游戏的特点,在体育课上引入趣味游戏环节,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经过研究表明,使用游戏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动能力[2]。因此,将游戏教学法融入小学体育教学中也是有利于趣味教学的,在小学阶段,学生更加喜爱带有情境的游戏方式,教师就可以利用学校的场馆、绿化带、以及其他教师的协助,将所有可以利用的资源进行整合,以此来帮助学生进行和谐、积极的健康发展。例如,在学习“沙包投掷”的时候,教师就可准备几块带支架的木板,然后在木板上贴上野兽的图片,并告诉学生,在我们穿越过丛林后,前方突然出现了几只“野兽”拦住了去路,只有打败野兽才可以前进,现在注意我的指令,自动分成5人的小组,每个小组有20发沙包做成的“弹药”,你们必须在20发弹药用完前打败野兽,不然就会被野兽吃掉。在开始后,教师就可以观察学生的的投掷情况,一部分的学生可能会乱丢一起、一部分会商量如何投掷。其实,无论哪种情况,教师都可以在关键时刻给与提示和帮助,游戏的创立是为了开拓学生的思维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如果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并补愉快就会产生反效果,得不偿失。
三、结合教学内容有效使用器材,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小学生具有一定的挣强好胜的心理,但是在实际进行体育竞赛的准备时,学生又会出现自制力较差的情况。尤其是在进行传统的体育竞技跑步时,很多学生会出现跑一会就不愿意跑,改为小跑或者干脆就几个人聚在一起聊天,教师就会严厉的批评学生,造成学生对于体育课具有一定的抵触心理[3]。对此,小学体育教师不妨与学生一起参与到体育活动之中,使用“感同身受”的道理来与小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教师可以在课程设计时选择一些参与度较高又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体育运动的活动中产生快乐的情绪。例如,在进行“篮球的投射”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做些相关的体育活动,将热身运动做好,保证学生在运动时不会出现其他的问题,然后再由教师做出标准的投篮动作让学生进行模仿。由于小学生的身高太低,在进行真实的投篮运动时教师可以借助体育器材,踏板和软垫。在踏板前铺好海绵软垫,然后让学生助跑凭借自身的重力利用踏板弹高进行篮球的投射。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各种体育器材,不断的引导学生合理的使用器材,并将器材的使用加入日常的体育教学环节当中,才能让学生在体育器材的辅助下进行有效的体育锻炼,保证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参与率和参与热情,让学生在体育活动当中积极的锻炼身体,强化自身的身体素质。
总结
小学是促进学生成长的黄金时期,也是提高学生成长进步的重要阶段,作为一名小学的体育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应该积极的进行课程创新,设置一些趣味性较高的体育活动,让学生在充满愉悦气氛的教学环境中丰富自身的体育素养。
参考文献
[1]李德强.小学体育趣味化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34):210.
[2]刘金文.小学体育教学中趣味教学探究[J].科學大众(科学教育),2019(07):182.
[3]黄东儿.小学体育趣味化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38):216-217.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
前言
体育作为一门以理论基础和体育运动合二为一的学科,针对小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的特点,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以趣味教学为主导的前提下,可以使学生最大程度的参与到体育运动的学习当中,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小学体育运动的整体水平。
一、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增加趣味教学方式
想要在小学阶段的体育课程中引入趣味教学,首先就要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愉悦党的教学氛围,教师需要将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良,摒弃传统教学中的“糟粕”。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需求,对此,教师可以在前次课程对学生进行观察,看看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和运动方式,在与学生进行友好的交流,获取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一些想法,这样在下次上体育课时,教师就可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有效的指导[1]。其次,教师要在保障课堂秩序的前提下,提高教学的趣味性,重点培养学生保持高涨的情绪参与到体育活动当中,通过活动的设立让学生深深喜爱上体育课程。最后,教师也可以利用小学生爱表现自我的心理特点,让学生选择出自己拿手的体育体育竞技项目进行“水友赛”,以此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准备设置竞赛活动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然后在学生提供的感兴趣的活动项目中,选取三到四种适合学生的体育竞技项目,然后在让学生进行比赛,这样有利于让学生感受到体育竞技项目所带来的满足感,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二、加设游戏环节,激发学生思维创想力
小学生因其心理发育不成熟,对待事物的认知和感受都需要通过自己的探索才能理解,因此,教师就可以根据小学生喜爱游戏的特点,在体育课上引入趣味游戏环节,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经过研究表明,使用游戏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动能力[2]。因此,将游戏教学法融入小学体育教学中也是有利于趣味教学的,在小学阶段,学生更加喜爱带有情境的游戏方式,教师就可以利用学校的场馆、绿化带、以及其他教师的协助,将所有可以利用的资源进行整合,以此来帮助学生进行和谐、积极的健康发展。例如,在学习“沙包投掷”的时候,教师就可准备几块带支架的木板,然后在木板上贴上野兽的图片,并告诉学生,在我们穿越过丛林后,前方突然出现了几只“野兽”拦住了去路,只有打败野兽才可以前进,现在注意我的指令,自动分成5人的小组,每个小组有20发沙包做成的“弹药”,你们必须在20发弹药用完前打败野兽,不然就会被野兽吃掉。在开始后,教师就可以观察学生的的投掷情况,一部分的学生可能会乱丢一起、一部分会商量如何投掷。其实,无论哪种情况,教师都可以在关键时刻给与提示和帮助,游戏的创立是为了开拓学生的思维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如果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并补愉快就会产生反效果,得不偿失。
三、结合教学内容有效使用器材,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小学生具有一定的挣强好胜的心理,但是在实际进行体育竞赛的准备时,学生又会出现自制力较差的情况。尤其是在进行传统的体育竞技跑步时,很多学生会出现跑一会就不愿意跑,改为小跑或者干脆就几个人聚在一起聊天,教师就会严厉的批评学生,造成学生对于体育课具有一定的抵触心理[3]。对此,小学体育教师不妨与学生一起参与到体育活动之中,使用“感同身受”的道理来与小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教师可以在课程设计时选择一些参与度较高又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体育运动的活动中产生快乐的情绪。例如,在进行“篮球的投射”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做些相关的体育活动,将热身运动做好,保证学生在运动时不会出现其他的问题,然后再由教师做出标准的投篮动作让学生进行模仿。由于小学生的身高太低,在进行真实的投篮运动时教师可以借助体育器材,踏板和软垫。在踏板前铺好海绵软垫,然后让学生助跑凭借自身的重力利用踏板弹高进行篮球的投射。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各种体育器材,不断的引导学生合理的使用器材,并将器材的使用加入日常的体育教学环节当中,才能让学生在体育器材的辅助下进行有效的体育锻炼,保证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参与率和参与热情,让学生在体育活动当中积极的锻炼身体,强化自身的身体素质。
总结
小学是促进学生成长的黄金时期,也是提高学生成长进步的重要阶段,作为一名小学的体育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应该积极的进行课程创新,设置一些趣味性较高的体育活动,让学生在充满愉悦气氛的教学环境中丰富自身的体育素养。
参考文献
[1]李德强.小学体育趣味化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34):210.
[2]刘金文.小学体育教学中趣味教学探究[J].科學大众(科学教育),2019(07):182.
[3]黄东儿.小学体育趣味化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38):216-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