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糖尿病(上)

来源 :饮食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864061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上著名的加拿大糖尿病专家班亭,是第一个把胰岛素用于糖尿病患儿的医生,也因此挽救了这个患儿的生命。为了缅怀班亭的功绩,199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决定把他的生日——11月14日,定为世界防治糖尿病日。2006年底联合国通过决议,从2007年起,将“世界糖尿病日”正式更名为“联合国糖尿病日”,将专家、学术行为上升为各国的政府行为,促使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加强对糖尿病的控制,减少糖尿病的危害。
  ——源自39健康网
  糖尿病是慢性疾病主要病种之一,国外给它起的别名叫“沉默的杀手”(Silent Killer),特别是2型糖尿病,四十岁以上的中年人染患率很高,一旦患上糖尿病,如果控制不好,可能引发的并发症会遍及全身。
  很多糖尿病患者不知道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吃,这往往会导致病情加重,如过度节食、只吃蔬菜或粗粮、限制饮水、坚决不吃水果等。其实,盲目减少主食或只吃粗粮只能使血糖、尿糖暂时下降,长此以往却会造成营养不良,甚至出现其他疾病。
  笔者也是糖尿病的“预备役”
  中国是糖尿病大国。拿我们家来说,我的爷爷、奶奶、爸爸都是糖尿病患者,妈妈去年体检显示是糖尿病前期,我——就是糖尿病的“预备役”。所以每次录节目,我总是要提醒自己“管住嘴、迈开腿”。
  现在人们大都“吃得多、动得少、压力大”,随之而来的就是高血脂、高血压、肥胖等问题。糖尿病和这些因素之间是怎样的联系?正常的血糖范围是多少?血糖值在多少是糖尿病前期?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有哪些?一旦得了糖尿病,有没有一些典型表现呢?
  在中国,很多糖尿病患者和他们的家属不知糖尿病为何物。了解糖尿病是糖尿病综合治疗的基础,是采取其他措施(包括饮食干预)的前提。
  现代医学如何解释糖尿病
  现代医学对糖尿病的解释为:糖尿病是一种内外因素长期共同作用所导致的一种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以血糖升高为主要特征。糖尿病分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大约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5%,多见于青少年,但在成年后也有发生,患者胰岛素属于绝对缺乏,注射外源性胰岛素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措施;2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95%,常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青少年人也有发病,患者胰腺还可以分泌一定量的胰岛素。
  糖尿病有哪些表现
  “三多一少”是糖尿病患者的典型表现,但不局限于这些表现。所谓“三多”,是指多尿、多饮、多食;“一少”是指体重减少。
  多尿:尿液总量增多和夜间排尿次数增多,这样可以通过尿液排出过多的糖。
  多饮:当人排出大量尿液的时候,身体会因缺水导致口渴,通过多喝水来解决口渴。
  多食:血糖虽高但不能利用,肌体容易能量不足,只能靠多吃食物来弥补。
  体重减少:因为肌体能量不足,又不能利用葡萄糖,只能分解体内储存的脂肪和蛋白质,长此以往,造成能量“入不敷出”,体重随之下降。
  但要注意,很多糖尿病患者并非表现得如此“典型”,有的仅占其中的一两条,同时还伴随着其他表现,如身体乏力、皮肤瘙痒、视力下降或视物模糊、手足麻木、腹泻和便秘交替等。
  糖尿病的表现很多样化,有些明显有些隐匿、有些很急有些很缓、有些靠感觉有些要通过化验。因此,人们绝不能仅仅依靠“表现”“症状”来诊断糖尿病。
  血糖正常范围是多少
  空腹血糖:3.6~6.1毫摩尔/升
  餐后两小时血糖:3.6~7.7毫摩尔/升
  空腹血糖:指停止进食10~12小时所测的静脉血浆血糖。
  餐后两小时血糖:指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算,2小时后的静脉血浆血糖。
  哪些人群易患糖尿病
  糖尿病的易患人群大体可分为10类,如果以下情况占大部分者,患糖尿病的概率较高,应注意血糖监测。
  1.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
  2.饮食过量,短期内体重变化较多的人。
  3.肥胖或体重超重的人。
  4.运动少的人。
  5.曾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人。
  6.工作压力大,长期精神紧张的人。
  7.有分娩巨大胎儿史(即新生儿出生体重大于4000克)的人。
  8.患高血压的人。
  9.患有高血脂(特别是高甘油三酯血症)的人。
  10.曾有过高血糖或者尿糖阳性历史的人。
  如果有以上情况,在35岁以后应去正规医院进行检查,看是否有血糖异常的情况。即便是检查结果正常,也应该注意经常性地监测血糖。
  持续高血糖有什么危害
  持续高血糖对人体会产生很多危害,包括:损伤全身的大、中、小和微型血管;损伤眼睛,甚至导致失明;损伤肾脏,可导致糖尿病肾病、肾衰竭;损伤心脏和大脑,导致各类心脑血管疾病;损伤神经系统;造成肢体残疾。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十分常见的微血管慢性并发症,糖尿病发病十年以上合并肾病者比例很大,并且会伴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加重而加重;
  糖尿病和高血脂症是一对难兄难弟,大约有70%的2型糖尿病患者会并发高血脂症。这主要是因为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肝脏合成并释放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速度与数量比正常人快而多,使血液更加黏稠,容易形成血栓,从而增加了患心脑血管疾病的机会。
  糖尿病还有可能并发高血压,治疗的要点是严格控制食盐,并保持适宜的体重。
  饮食有误区吗
  信息高速发达的今天,正确的信息和错误的信息同时充斥在人们耳边。“偏方治大病”极容易变成“偏方害死人”。曾有媒体报道过,某糖尿病老人轻信“快速降糖”的“神药”,结果服用后造成严重低血糖,抢救无效死亡。坚持科学治疗,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那些“降糖”误区。   如今,形形色色的说法让很多糖尿病朋友无所适从。是信?还是不信?不管怎么样,我们要相信坚持科学治疗,走出饮食误区,有效控制血糖血压血脂,享受高品质生活。
  随着糖尿病患者人数的大幅度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糖尿病、接触糖尿病。对于那些降糖“偏方”,患者千万不要听风就是雨,一不小心就走进了误区。有些误区看似无伤大雅,但却可能引发致命的危险。
  不要迷信粗粮
  迷信粗粮分两种:一种是只吃粗粮不吃细粮,一种是认为多吃粗粮不影响血糖。粗粮中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确实对控制血糖有一定作用。但如果只吃粗粮,就可能增大胃肠的负担并且影响其他营养素的吸收,长期下去会造成营养不良。
  另外,有些人认为既然粗粮升高血糖的“能力”弱于细粮,那么粗粮就可以多吃些。其实,无论粗粮还是细粮,含有的能量是一样的,如果不加限制,会导致人体摄入的能量超过需要,影响血糖稳定性。
  无论吃什么,过犹不及,都应该掌握适量原则。
  没吃饭,就不吃药——错!
  有些糖尿病患者为了控制好血糖,会自作主张少吃一顿饭,并认为不吃饭就可以不吃药了,这是一大误区。
  吃药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抵消饮食所导致的高血糖,还为了降低体内代谢和其他升高血糖的激素所导致的高血糖。另外,不按时吃饭也容易导致低血糖,还会导致下一餐的饮食摄入量超过正常水平,从而破坏饮食控制规律,这些因素都会导致血糖控制不稳定而影响治疗效果。
  注射胰岛素就不控制饮食
  有些糖尿病患者在饥饿时常忍不住多吃些食物,这时就加大原来服用降糖药剂量,误认为这样就可以把多吃的食物抵消掉。事实上,这样做不仅加重了胰腺负担,还增加了低血糖及药物毒作用发生的可能性。
  还有些患者,由于药物控制血糖效果不佳而改用胰岛素治疗,并认为有了胰岛素就天下太平,不需要再控制饮食了,这种想法也是错误的,胰岛素治疗是需要科学的饮食控制来配合的。胰岛素治疗的目的是为了血糖控制的平稳,胰岛素的使用量也必须在饮食固定的基础上才可以调整,如果饮食不控制,血糖会更加不稳定。
  误认为吃XX食物可以降糖
  经常有糖尿病患者说,吃XX食物可以降低血糖,这其实是一种误解。
  绝大多数食物都含有能量,其中有些含有脂肪、有些含有糖,也有的食物既含脂肪又含糖。但只要是含有能量,摄入体内后都会升高血糖,只是有的食物因为能量密度低,或者含有膳食纤维等营养素升高血糖力度较小、速度慢,但总的趋势都是使血糖升高,而不会降低血糖。
  人们常说的苦瓜、南瓜都不是“降糖食物”,食物是不可能起到降血糖作用的。南瓜对血糖的影响是升高而非降低,但与其他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相比较,南瓜升高血糖的能力稍弱,餐后血糖变化较为平稳,这主要源于两点:一是南瓜含糖量不算大,虽然南瓜口感比较甜;二是因为南瓜含有大量的果胶,果胶是一种可溶性纤维,与淀粉类食物混合后,会提高胃内容物的黏度,延缓胃排空,使碳水化合物吸收减慢,从而有可能延迟餐后血糖高峰出现。
  但南瓜作为一种含糖食物,其功效绝不可能替代正规降糖药物。并且,如果不加限制地大量进食南瓜,反倒会引起血糖升高,加重病情。一餐中如果增加了200克的南瓜,就要相应地减少生重25克主食的摄入。
  热衷“无糖食品”
  糖尿病饮食调理的目的在于控制总热量和均衡饮食,而并不在于专门吃所谓的“无糖食品”或是“糖尿病食品”。
  不少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都存在一个误区,认为“无糖”食品不含糖,可以随意吃。无糖食品虽然在生产中没有添加蔗糖,但食品本身依然含有大量淀粉,会在体内转化为葡萄糖。所以,无糖食品不能起到降血糖的作用,糖尿病人如果吃多了血糖同样会升高。
  编者按:《说说糖尿病》分上下两部分,下期将以糖尿病患者吃什么、吃多少为内容,敬请期待。
  责任编辑/邹佳璇
其他文献
女性——熬夜  女性熬夜更要注意健康方式吗?YES  1.女性朋友熬夜前要记得卸妆,或是先把脸洗干净;2.不要吃泡面,最好尽量以水果、面包、清粥小菜来充饥;3.开始熬夜前,来一颗维生素B增强人体免疫力;4.提神饮料,最好以绿茶为主;5.第二中午要记得打个小盹。  痴呆——西瓜籽  防老痴应嗑西瓜籽吗?YES  中医认为,西瓜籽性平,味甘,具有清肺润肠、和中止渴、化痰涤垢等功效,常用于止血、久咳、便
期刊
中医认为,百合具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的作用,尤其是鲜百合更甘甜味美。百合特别适合养肺、养胃的人食用,比如患慢性咳嗽、肺结核、口舌生疮、口干、口臭者,一些心悸患者也可以适量食用。但由于百合偏凉性,胃寒的患者少用。冬季到来,需要润肺、养胃的人越来越多。此时,百合可被“委以重任”,用它做成百合蜜或百合款冬花饮,经常食用,可清心润肺、安神定志。若配合较好的生活习惯,如晚饭后多散步,平常多运动等等,对于症状
期刊
在河南省鹿邑县生铁冢乡黄台村,有一个远近闻名的四世同堂大家庭,一家老小25口,至今没有分家,过着富裕殷实、和和睦睦的生活。说起这个大家庭的“掌门人”,则更是远近闻名,她就是百岁婆婆王张氏。  张婆婆生于1906年,今年已是108岁高龄了,但身体还很硬朗,虽然耳朵有点儿背了,但视力还很好,至今保持着自己缝制衣服的习惯,别人做的她还相不中。  别看张婆婆年岁大了,但穿针引线的本领丝毫不减当年。当着笔者
期刊
蚌埠是安徽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因古代盛产河蚌而得名,别名“珠城”,为淮河河畔的一颗明珠。1911年津浦铁路正式开通,蚌埠成为了华东重要的交通枢纽,甚至被称为“火车驼出来的城市”。作为连接天南海北津浦线的枢纽,大量小吃和移民汇聚珠城,各种食材、吃法习惯都有体现,在百年蚌埠历史中,除了本土的淮上菜系之外,还形成过京津、淮扬等菜系,一度被沿线地区称为食城。  辣汤  这是只有沿淮地区才有的风味早点小吃,
期刊
苹果——甜  粉红色带红丝的苹果最甜吗?YES  在挑选苹果时应选择表皮色泽黄里透红的,一般又脆又甜还带有一点微酸,味道很正。不要选绿里透一点红的,这样的一般味道寡淡,即使水分不少但甜味一定不行。不能选颜色特别红的,最好是有些粉红但不是红成一片,带许多红丝,另外果蒂处要陷下去深的,这样才甜。  炒菜——盐  炒菜时放盐不用讲究吗?NO  1.用豆油、菜籽油做菜,为减少蔬菜中维生素的损失,应炒过菜后
期刊
我记得小时候,闽南家乡逢年过节都要蒸九层粿。母亲总是提前把籼米放入水桶中,在水中泡上一个昼夜,然后慢慢清洗,再带我们到石磨房磨米浆。  逢年过节时,石磨房是最拥挤的地方,来磨米浆的乡亲们,挤满了整个磨房。他们排着长长的队,等着那个慢悠悠的老石磨,磨出细细的米浆来。磨米浆的时候,都是各家各户自己带人来推磨下米的。有的人家要做年糕,有的人家要做龟籽粿籽。当然,也有的人家要做九层粿。  那磨房里磨出来的
期刊
卷心菜是舶来品,来自欧洲地中海地区,至今已经有四千多年食用历史,据说传入中国也有一千多年了。  西方国家对卷心菜有着很高的评价,认为它虽价格平民化,营养价值却如帝王般。据说,德国人认为,卷心菜才是“菜中之王”,它能治“百病”。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古人早已认识到卷心菜的健康价值,在希腊时代到罗马时代,卷心菜一直被作为一种药材和具有保健作用的蔬菜。  卷心菜的营养特点及健康价值  卷心菜是一种营养素含量
期刊
韩国辛奇  泡菜换了新“马甲”  《首尔新闻》近日报道,随着韩国泡菜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为了将本国“宝贝”与中日泡菜区别开,今后韩国泡菜将换上新“马甲”,将其中文名改为“辛奇”。2011年国际食品规格委员会曾制定泡菜的英文名叫“Kimchi”。  马来西亚爱心便当  母爱诚可贵  用一份美食讲述一个童话,一位来自马来西亚的妈妈 Lee Samantha 因为给自己的两个女儿制作了一系列富有创意的爱心
期刊
肝硬化是一种影响全身的慢性疾病,其病理变化主要是肝实质细胞的广泛破坏、变性、坏死与再生,纤维组织增生,以致使正常的肝结构紊乱。按其临床表现分为功能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两个阶段。本证属中医“胁痛”“积聚”“鼓胀”等范畴。肝硬化患者病情加重出现腹水的时候,不但行动不便,饮食也难以自理。此时,除了采取逐水利尿的药物治疗,饮食治疗也是硬化腹水的基础疗法,有助减轻症状,促进康复。  商陆粥  用料:  商陆5克
期刊
神经性皮炎是以阵发性皮肤瘙痒和皮肤苔藓化为主症的慢性皮肤炎症,是植物神经系统发生紊乱而引起的一种病变。本病皮损好发于颈项部,其次为肘窝、窝、额部、上眼睑、骶骨、会阴及大腿内侧,常呈对称性分布,亦可沿皮肤皱褶或皮神经分布呈线状排列。初起局部皮肤瘙痒,由于搔抓,皮肤迅速呈苔藓化。时间久了,皮肤浸润肥厚,嵴沟明显。瘙痒在夜间尤甚,易反复发作。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由情志不遂、心情烦恼、郁闷不舒等,使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