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使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在教学中我总结出一套方法:以钱梦龙老师提倡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理论为指导,以培养兴趣和习惯为前提,以丰富语言积累为基础,教学中实行“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措施:“在阅读的基础上练习写作,写作的过程中促进阅读”,从而实现对阅读和写作教学的融合,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以及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一、激发阅读兴趣,养成“爱读愿写”的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好习惯则是“开启成功的钥匙”。因此激发学生兴趣,使其养成热爱读书和自愿练笔的良好习惯,是融合“读写教学”取得成功的第一步。具体分三个阶段实施:
营造阅读氛围,创设写作情境。在阅读中,学生才是主体。老师积极营造轻松和谐的阅读氛围,引导学生用情感和心灵去感受、欣赏和评价作品,从中获得审美体验。而写作则是学生自我表达和与人方便交流的需要,教师应抓住有利时机创设写作情境;解放学生心灵,引导学生利用阅读中获得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去亲近自然、认识社会、感悟人生,激起学生内心倾诉和表达的愿望,主动用笔写心里话。
引导广泛阅读,鼓励自主写作。学生广泛阅读作品,是调动阅读兴趣的最佳方法。老师要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面,广泛涉猎书籍、报刊杂志,阅读各类读物,阅读经典文学名著和自已喜欢的作品。并鼓励学生上网浏览、查阅资料,广见博识,不断开阔视野。当学生心中有感悟时,应鼓励学生及时写出来,只要言之有物、感情真实即可。
交流阅读成果,展示优秀作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无论学生对学习多么冷漠,只要让他们首先从取得成绩入手,就能逐步培养其学习的兴趣。”学生的努力一旦受到肯定,有了成就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就会心甘情愿地去读去写。教师应该让大多数学生享受被赏识的欢乐,在学习中寻求到对自身价值的认可。
二、丰富语言积累、奠定“能读善写”基础
积累丰富的語言材料,是培养学生语感,提高阅读写作能力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目标中提出:“7—9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同时在写作目标中也多提到“要求学生把积累的语言材料运用到写作之中”。因此,语文教学应充分体现“学以致用、读写并重”的原则,有效地促进阅读和写作的互相融合。语言的积累和铸炼,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发酵、沉淀、生成”的过程,需要耐心、毅力和长期的坚持不懈。学生只有在阅读足够多的作品基础上,才能培养出良好的语感;只有积累足够丰厚的语言材料,才能达到“下笔成文”的境界。
三、掌握阅读方法、培养“精读巧写”能力
许多学生经常向我反映,他们大量的课余时间,几乎都用在了读课外书和练习写作上面,却收效甚微,得不偿失,觉得很困惑,问我该怎么办?其实,究其根本原因,关键在于他们“学而不得其法”。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读书和练笔时,要特别注意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通过有效途径,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
教学生综合运用精读、略读和浏览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鼓励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摹仿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技巧,尝试写与课文相同或相似题材的文章,同名家比写作。此外,还可以对课文进行扩写、缩写、续写和改写等训练,这不仅延伸了课堂、发挥出优秀作品对学生写作的指导作用,还锻炼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一举数得。
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一边读一边在书上圈点、勾画,写眉批、评语等。做读书笔记时,分门别类地摘录下来(科技、历史、军事、文艺、写景、抒情、谚语、名言警句等等)这也是丰富语言积累的好方法。同时,在进行小组作文评改的过程中,让每组分别推荐:作文中运用平时所积累语言最多、最恰当的学生习作,当堂读出来,充分肯定其“活学活用、读写并重”的最佳学习方法,并在全班加以推广,带动全体学生将阅读和写作巧妙结合起来,从而达到“精于读书,巧于练笔”的良好效果。
每读完一本书后,让学生练习写作内容梗概,循序渐进地锻炼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和整体感知能力。定期开展读书座谈会,学生自由畅谈阅读课外书籍的心得体会,交流阅读成果,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将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的人文滋养融入心灵之中,通过阅读和写作,认识生活,探索人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通过对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进行教法上的相互交融与整合,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运用能力。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也使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厚起来。
杨香春,湖南宜章县第八中学教师。
一、激发阅读兴趣,养成“爱读愿写”的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好习惯则是“开启成功的钥匙”。因此激发学生兴趣,使其养成热爱读书和自愿练笔的良好习惯,是融合“读写教学”取得成功的第一步。具体分三个阶段实施:
营造阅读氛围,创设写作情境。在阅读中,学生才是主体。老师积极营造轻松和谐的阅读氛围,引导学生用情感和心灵去感受、欣赏和评价作品,从中获得审美体验。而写作则是学生自我表达和与人方便交流的需要,教师应抓住有利时机创设写作情境;解放学生心灵,引导学生利用阅读中获得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去亲近自然、认识社会、感悟人生,激起学生内心倾诉和表达的愿望,主动用笔写心里话。
引导广泛阅读,鼓励自主写作。学生广泛阅读作品,是调动阅读兴趣的最佳方法。老师要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面,广泛涉猎书籍、报刊杂志,阅读各类读物,阅读经典文学名著和自已喜欢的作品。并鼓励学生上网浏览、查阅资料,广见博识,不断开阔视野。当学生心中有感悟时,应鼓励学生及时写出来,只要言之有物、感情真实即可。
交流阅读成果,展示优秀作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无论学生对学习多么冷漠,只要让他们首先从取得成绩入手,就能逐步培养其学习的兴趣。”学生的努力一旦受到肯定,有了成就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就会心甘情愿地去读去写。教师应该让大多数学生享受被赏识的欢乐,在学习中寻求到对自身价值的认可。
二、丰富语言积累、奠定“能读善写”基础
积累丰富的語言材料,是培养学生语感,提高阅读写作能力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目标中提出:“7—9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同时在写作目标中也多提到“要求学生把积累的语言材料运用到写作之中”。因此,语文教学应充分体现“学以致用、读写并重”的原则,有效地促进阅读和写作的互相融合。语言的积累和铸炼,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发酵、沉淀、生成”的过程,需要耐心、毅力和长期的坚持不懈。学生只有在阅读足够多的作品基础上,才能培养出良好的语感;只有积累足够丰厚的语言材料,才能达到“下笔成文”的境界。
三、掌握阅读方法、培养“精读巧写”能力
许多学生经常向我反映,他们大量的课余时间,几乎都用在了读课外书和练习写作上面,却收效甚微,得不偿失,觉得很困惑,问我该怎么办?其实,究其根本原因,关键在于他们“学而不得其法”。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读书和练笔时,要特别注意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通过有效途径,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
教学生综合运用精读、略读和浏览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鼓励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摹仿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技巧,尝试写与课文相同或相似题材的文章,同名家比写作。此外,还可以对课文进行扩写、缩写、续写和改写等训练,这不仅延伸了课堂、发挥出优秀作品对学生写作的指导作用,还锻炼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一举数得。
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一边读一边在书上圈点、勾画,写眉批、评语等。做读书笔记时,分门别类地摘录下来(科技、历史、军事、文艺、写景、抒情、谚语、名言警句等等)这也是丰富语言积累的好方法。同时,在进行小组作文评改的过程中,让每组分别推荐:作文中运用平时所积累语言最多、最恰当的学生习作,当堂读出来,充分肯定其“活学活用、读写并重”的最佳学习方法,并在全班加以推广,带动全体学生将阅读和写作巧妙结合起来,从而达到“精于读书,巧于练笔”的良好效果。
每读完一本书后,让学生练习写作内容梗概,循序渐进地锻炼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和整体感知能力。定期开展读书座谈会,学生自由畅谈阅读课外书籍的心得体会,交流阅读成果,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将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的人文滋养融入心灵之中,通过阅读和写作,认识生活,探索人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通过对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进行教法上的相互交融与整合,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运用能力。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也使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厚起来。
杨香春,湖南宜章县第八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