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和重要内容之一。同时写作又是学生最畏惧的难点,不少同学经常是“作文,想说爱你,真的太难”,一说上作文课就摇头叹息,皱眉头,打开本子咬笔头,想了半天没思路。这就给语文老师出了一个难题,如何真正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变“作文,想说爱你不容易”为“作文,我爱你”,学生爱写作文,能写作文呢?我在作文的教学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一套方法。
首先,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培养学生情感,使其逐渐爱上作文。
文章是感情的产物,“情动于衷而发于外”。只有作者首先为外物所感,被打动,才有可能写出动人的东西。同时情感具有情境性,是在一定的情景、场合下发展起来的。只有让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置身于浓烈的写作氛围之中,才能让学生不再惧怕写作文,做到腹中有文章,心有感悟,脑有联想。
1. 丰富学生的阅读,充实其情感体验
通过开设阅读课,开展读书活动,课前5分钟美文欣赏,营造书香氛围;提倡学生精读名著,多看杂家,读简装本,常读《读者》、《意林》、《智慧背囊》这样的精小而优美的文章,丰富学生的阅历,充实他们的情感。
阅读课要激情洋溢。例如读到苏轼,我们能领略到他笔下的万丈豪情;读到范仲淹,我们能感慨他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情怀;读到冰心,我们能感悟到她对孩子的那种诚挚之心;读到毛泽东,我们能为他笔下的祖国大好河山而欢呼雀跃……
阅读课要点燃思想的火花。我和学生们一起走近鲁迅,去解读自己,解剖中国;我们一起走近傅雷,对艺术与人生进行深度思考;我们一起走近余秋雨,和他一起捡拾起文明的碎片……
我让同学每天坚持10分钟,读中外名著和当代最鲜活的书籍,去感悟正义的火花、哲理的闪光、美丽的情怀。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学生丰富了阅历,充实了情感,也渐渐的对作文不再那么惧怕,因为他们心中有了沟壑,写作有了素材。
2. 改革作文评改方式,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长期以来,作文的批改和讲评是教师沉重的负担,几乎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可效果却不很理想,学生只重分数,而忽略教师辛辛苦苦写下的评语。针对这种情况,我总结摸索出一些方法:
组内互动,反复点评。学生上交作文后教师快速翻阅,心中有数后再发放给学生在小组内自评、互评、打分,同时教师指导各小组点评,然后再交给教师批阅。
刊印作文,讨论点评。将优秀作文、满分范文、中等作文和有典型不足的作文不署名的刊印出来,让学生分组点评,指出优劣。这样大大地提高了学生争讨的热情,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作文中的问题。
家长参与,亲子点评。当写到涉及家人的作文题时,例如《我那可爱的妈妈》,学生在学校完成作文后先不上交,回家后给自己的妈妈看,听取妈妈的意见,修改后再上交。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技能也大大地增进了母子情谊,可谓一举多得。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自己亲身参与,亲自活动,自己的思想、情感、看法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学生在作文中逐渐对作文不再那么头痛,甚至有的学生慢慢地盼望着作文课的到来了。
其次,通过更多的人文关怀,激活学生情感,使其逐渐爱上作文。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学生成为情感丰富、思想深刻、品德高尚、人格健全的人,而作文教学却往往是教师想好一个题目让学生做,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但不能唤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激情,相反使学生越来越讨厌作文,越来越惧怕作文,鉴于此,我就在自己的作文教学中努力关注学生的内心需要。
1.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作文题
每次作文前我给学生4到5个备选作文题,学生充分探讨后由科代表将他们喜欢写的作文题告诉我,或者是他们自己拟定的作文题,我觉得合理的,同样可以使用。这样学生喜欢,上课就愿意写。
2. 关注学生情感,把握时代脉搏
要想让学生爱上作文,就要更多地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因为只有自己被感动了,才会产生急于告诉读者的冲动,才会写出洋溢着浓郁情感的作文。因此我就通过和学生聊天,上网查阅,读他们喜欢的书籍、文章等方法把握学生的内心,设计适合他们的作文题。例如《追星之我见》、《当父母离异时》、《青春交响曲》等,这样学生有东西写,也想写,有了创作的冲动。同时通过这样的有时代感的作文的写作,也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可谓一举多得。
3. 通过教师“下海”作文,激励学生情感,使其爱上作文
成功的作文教学不但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要强调教师的科学指导,率先垂范。每次作文课给学生感觉教师高高在上,布置完题目后就学生来写了,这样学生心理不舒服。鉴于此,我尝试和学生一起同题作文,一起谈自己的作文思虑过程,一起探讨,一同作文,学生的兴致非常高。当然这需要勇气,因为有时我自己的作文真的不如优秀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实践证明,这样做不仅不会让学生小看我,而且学生越来越热爱作文课了。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我通过自己的教学经历,慢慢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内涵。只要能找到办法激起学生的情感,其实让学生说“作文,我爱你”并不难。
首先,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培养学生情感,使其逐渐爱上作文。
文章是感情的产物,“情动于衷而发于外”。只有作者首先为外物所感,被打动,才有可能写出动人的东西。同时情感具有情境性,是在一定的情景、场合下发展起来的。只有让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置身于浓烈的写作氛围之中,才能让学生不再惧怕写作文,做到腹中有文章,心有感悟,脑有联想。
1. 丰富学生的阅读,充实其情感体验
通过开设阅读课,开展读书活动,课前5分钟美文欣赏,营造书香氛围;提倡学生精读名著,多看杂家,读简装本,常读《读者》、《意林》、《智慧背囊》这样的精小而优美的文章,丰富学生的阅历,充实他们的情感。
阅读课要激情洋溢。例如读到苏轼,我们能领略到他笔下的万丈豪情;读到范仲淹,我们能感慨他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情怀;读到冰心,我们能感悟到她对孩子的那种诚挚之心;读到毛泽东,我们能为他笔下的祖国大好河山而欢呼雀跃……
阅读课要点燃思想的火花。我和学生们一起走近鲁迅,去解读自己,解剖中国;我们一起走近傅雷,对艺术与人生进行深度思考;我们一起走近余秋雨,和他一起捡拾起文明的碎片……
我让同学每天坚持10分钟,读中外名著和当代最鲜活的书籍,去感悟正义的火花、哲理的闪光、美丽的情怀。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学生丰富了阅历,充实了情感,也渐渐的对作文不再那么惧怕,因为他们心中有了沟壑,写作有了素材。
2. 改革作文评改方式,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长期以来,作文的批改和讲评是教师沉重的负担,几乎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可效果却不很理想,学生只重分数,而忽略教师辛辛苦苦写下的评语。针对这种情况,我总结摸索出一些方法:
组内互动,反复点评。学生上交作文后教师快速翻阅,心中有数后再发放给学生在小组内自评、互评、打分,同时教师指导各小组点评,然后再交给教师批阅。
刊印作文,讨论点评。将优秀作文、满分范文、中等作文和有典型不足的作文不署名的刊印出来,让学生分组点评,指出优劣。这样大大地提高了学生争讨的热情,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作文中的问题。
家长参与,亲子点评。当写到涉及家人的作文题时,例如《我那可爱的妈妈》,学生在学校完成作文后先不上交,回家后给自己的妈妈看,听取妈妈的意见,修改后再上交。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技能也大大地增进了母子情谊,可谓一举多得。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自己亲身参与,亲自活动,自己的思想、情感、看法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学生在作文中逐渐对作文不再那么头痛,甚至有的学生慢慢地盼望着作文课的到来了。
其次,通过更多的人文关怀,激活学生情感,使其逐渐爱上作文。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学生成为情感丰富、思想深刻、品德高尚、人格健全的人,而作文教学却往往是教师想好一个题目让学生做,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但不能唤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激情,相反使学生越来越讨厌作文,越来越惧怕作文,鉴于此,我就在自己的作文教学中努力关注学生的内心需要。
1.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作文题
每次作文前我给学生4到5个备选作文题,学生充分探讨后由科代表将他们喜欢写的作文题告诉我,或者是他们自己拟定的作文题,我觉得合理的,同样可以使用。这样学生喜欢,上课就愿意写。
2. 关注学生情感,把握时代脉搏
要想让学生爱上作文,就要更多地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因为只有自己被感动了,才会产生急于告诉读者的冲动,才会写出洋溢着浓郁情感的作文。因此我就通过和学生聊天,上网查阅,读他们喜欢的书籍、文章等方法把握学生的内心,设计适合他们的作文题。例如《追星之我见》、《当父母离异时》、《青春交响曲》等,这样学生有东西写,也想写,有了创作的冲动。同时通过这样的有时代感的作文的写作,也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可谓一举多得。
3. 通过教师“下海”作文,激励学生情感,使其爱上作文
成功的作文教学不但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要强调教师的科学指导,率先垂范。每次作文课给学生感觉教师高高在上,布置完题目后就学生来写了,这样学生心理不舒服。鉴于此,我尝试和学生一起同题作文,一起谈自己的作文思虑过程,一起探讨,一同作文,学生的兴致非常高。当然这需要勇气,因为有时我自己的作文真的不如优秀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实践证明,这样做不仅不会让学生小看我,而且学生越来越热爱作文课了。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我通过自己的教学经历,慢慢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内涵。只要能找到办法激起学生的情感,其实让学生说“作文,我爱你”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