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和我的故事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wang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父子京剧情
  很难考证,我父亲这个河南人是如何迷上京剧的。想比之下,母亲续磊从小就跟着外公续范亭将军进戏园看京戏,久而久之就变成一个小戏迷。在延安鲁艺上学时,她还参加了鲁艺平剧社,并登台演出。
  据母亲回忆,1947年她随鲁艺工作队到达东北后,分配到《东北日报》工作的第一天,就听到隔壁有人在唱京戏,令她十分好奇。后来才知道这人竟然是她鲁艺文学系的同门师兄,写过名篇《雁翎队》的大记者穆青。从此两人结下一生的姻缘。
  延安时期,京剧曾风靡延安和各大解放区,除延安平剧院、鲁艺平剧社外,部队中还有许多京剧社团,连毛主席都会用他那浓重的湖南腔唱《伍家坡》中的名段“一马离了西凉界”。也许,父亲也是从延安时期起,开始喜欢上京剧的。
  小时候,记得我家里有一台老式手摇留声机和一堆33转的黑胶唱片,大部分都是咿咿呀呀的老京剧唱段。我们兄弟们经常鼓捣那台留声机,却对那些京剧唱片毫无兴趣,也不理解为什么父母们会听得津津有味。
  文革时,八个样板戏大行其道,现代京剧几乎成了当时普罗大众唯一的娱乐方式。虽然那时我还是个小学生,但通过日复一日的听广播宣传,我也几乎学会了几个京剧样板戏的所有唱段。
  内心里,父親似乎希望我们也喜欢京剧国粹。有一天,他要我陪他去长安大戏院看上海京剧院的新编历史剧《曹操与杨修》。他说,这出言派京剧他已经看了一次,提了些意见,上海京剧院回去修改之后,这次又来北京汇报演出,带你去是想听听你们大学生的反映如何?
  虽然那时京剧一直处于低谷,但《曹扬》这部海派京剧与众不同,它采用了交响乐队伴奏,舞台表现丰富,唱腔也非常好听。我是第一次听言派老生戏,也是第一次看言兴朋的演出。
  演出后父亲问我,这样的京剧你们年轻人能接受吗?我回答说,完全能接受,有些场景有电影效果。父亲对我的回答似乎比较满意。
  后来,言兴朋作为言派传人,在第一届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选赛上,以一段言派名戏《诸葛亮吊孝》技压群雄荣获第一名。他的代表作《曹操与杨修》也日臻火爆,最终一票难求,2018年还被拍成3D全景声电影。
  前几年,我又重听了言兴朋《吊孝》中的唱段:“见灵堂不由人珠泪滚滚......”,那委婉儒雅的言派唱腔实在令我陶醉,进而再听他《曹杨》中的几段唱腔,还有《曹雪芹》中的“流水潺潺山花秀......”,我真是彻底陶醉而不能自拔,那天籁之音,绕梁三日而不绝也。
  正巧再次整理父亲遗物时,我竟然在他的笔记本里发现了《吊孝》一段的完整唱词,这真是一种巧合吗?
  于魁智是第二届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选赛的第一名,父亲很早就关注了他。
  父亲曾对我说,他发现了一个很有前途的青年京剧演员叫于魁智,他无门无派,却集百家之长,自成一派,唱念做打都很优秀,是个好苗子,看来京剧艺术还是后继有人的!
  那时,我总觉得京剧是一门衰败中的艺术,即便有好苗子出现,也生不逢时,错过了京剧最辉煌的时代。我对所谓的梨园新人也不当回事。
  然而,随着京剧的回暖,于魁智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他既唱传统戏又唱现代戏,甚至还演唱了100多首脍炙人口的京歌,不遗余力地为推广京剧国粹四处奔走,赢得人们广泛的好评和喜爱。
  看来,父亲没有看错人!
  2018年春,我在河南宁陵有幸见到了应邀前来参加当地“梨花节”的于魁智和李胜素二位京剧大师。
  当我提到父亲生前最喜欢听于大师的演唱时,于魁智紧紧地与我握着手,动情地说,穆青老社长第一次观看我演出时,我还是戏曲学院的学生。他对我的鼓励,我一直记在心里!   那天,宁陵县的万亩梨花盛开,似乎在迎接着“四访宁陵”的穆青后人与“梨园之王”的美丽相会。
  “梨花开,春带雨。梨花落,春如泥。”
  我坐在剧场里,一边欣赏着两位京剧大师动人心扉的“梨花颂”,一边在想,父亲在九天之上也一定能看到这精彩一幕,欣赏到他最喜欢的京剧之声。
  父子养鸡记
  文革开始后,父亲穆青是新华社最大的“走资派”之一。当年我曾在新华社大礼堂亲眼看到父亲戴着高帽子,坐着“喷气式”被造反派批斗的场景。回到家里,他还让我们看脖子上被人拧的青一块紫一块的伤痕。
  随后,他被强迫在社内劳动改造,先是打扫厕所,后又去搬砖盖房,由于砸伤了手指,他又被分配到食堂蒸馒头。
  几次抄家后,我们一家被赶到黄亭子马路北的新华社工棚简陋的小平房内,生活条件十分艰苦。
  然而,父亲却以苦作乐,经常给我和毛弟讲起他们在延安开荒种地的故事,每天晚上还带着我们去看各单位的大字报。
  有一个星期天,父亲从院后找来一堆砖头,说要给我们搭个鸡窝,养鸡生蛋。只见他很专业地带着我们和泥挑砖,很快就在窗下垒出三面砖墙。没有盖子,他又找出一幅当年出访时朝鲜人送的山水画板,正好盖住鸡窝。那幅画很漂亮,表现的是朝鲜东海岸的大海悬崖和成群的海鸟,连我都觉得有点可惜了。然而那时,盖鸡窝也许是它最好的去处了。
  父亲从小贩子手里挑了七只毛绒绒的小鸡,让它们正式入住新鸡窝。我们兄弟俩第一次喂养小动物,兴奋异常,既爱不释手,也充满着幻想。
  不幸的是,七只小鸡很快就死了四只。剩下的一公两母,总算慢慢地长大了。父亲把那只红色的公鸡叫“红红”,我把那只白母鸡叫“白白”,毛弟则给另一只芦花母鸡起名为“马拉花”。
  父亲早就从我的口中了解到他们当兵生活的紧张艰苦,为了修筑一座防御蘇修入侵天津的人造山,部队几乎是日以继夜地卸火车,搬石头,垒山头,比在农村插队时还苦。好在两年后他们复员可以回北京,总算有个盼头。
  令父亲满意的是,两个哥哥虽然吃了些苦,但是他们身体却更结实了,也更加成熟了。他一边回答哥哥们的各种问题,一边不禁回忆起他们小时候的种种趣事。异地相聚,这顿饭吃的大家心满意足,全家人都平平安安,还有什么能比和亲爱的父亲一起吃饭更开心的事情呢?
  饭后,父亲建议我们父子四人一起去照相馆留个合影。热情的摄影师特别安排父亲坐在前排,我们哥仨站在后排,并一个劲儿地用天津话夸父亲有福气,把气氛搞很轻松,以至于后来父亲每次看到这张合影,就忍不住重复摄影师的那句天津话:老爷子真有福气!
  时间短暂,哥哥们告别父亲,恋恋不舍地回部队了。天下起小雨,父亲对我说,我们再去看看万力叔叔。
  他对我说,万力叔叔是他延安鲁艺的老同学,文革前是天津《新港》杂志的总编辑。这本文学杂志在全国很有名气,也培养了许多年轻作家。听说他在文革中处境很不好,这次正好顺路去看看他。
  我们按照地址在市内七拐八转地找了很久,终于在一个破旧的小洋楼里找到了万力的家。
  见到父亲冒雨突然来访,万力先是愣了一下,随后大叫道,原来是穆青你老哥啊!他们似乎一下都变成了当年的小青年,有说不完的话,直到天色泛黑,我们才不得不辞别万力叔叔,乘火车返京。   临别时,父亲看着老同学狭小逼仄的住房,感叹地说,我替你反映一下,先是恢复工作,然后再改善一下居住条件。
  我后来听说,父亲通过天津分社向天津市委反映了情况,万力叔叔的问题最终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这真是一次难忘的探亲啊,在我眼中,老父亲的父子爱,战友情,都在这短短的一天里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父亲三送我远行
  今年是我的父亲穆青诞辰100周年,也是他老人家去世18周年,然而他生前的音容笑貌,似乎就在昨天,深深地镌刻在我的脑海里。父亲曾经三次送我离开北京去远行,每一次都令我终生难忘。
  (一)
  1973年夏,我高一学业结束,学校号召大家利用暑假期间做一些社会调查,丰富自己的社会知识。我征求父亲的意见,他对我说,你干脆去河南林县找你华山叔叔,看看红旗渠吧!
  华山是当年著名的“四大战地记者”之一,名著《鸡毛信》的作者,也是父亲最好的朋友。文革期间为躲避冲击,他一个人隐居在林县乡下,计划写一部关于红旗渠的长篇小说。
  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独自离家远行,妈妈很不放心。父亲特地买了车票,亲自把我送到北京站,并交给我一封写有华山叔叔地址的信,记得那地址是:林县城关公社胡家庄。
  胡家庄离林县县城大约十里地,我边走边打听。到了村头,逢人便询问华山家在哪里?但是村民都说听不懂我说的华山是谁。我连比划带重复地说找作家华山,终于有人听明白了,用浓重的当地话说,你找的是老扈同志吧?他就住在附近的一座小院里。
  我走进那座小院,房门上了锁,隔窗一望,炕上堆满了书,我能断定这就是华山叔叔的家,又看到门上贴着一张小纸条,上写道:出门几天,有事去县委招待所找我。
  我又走了十里地返回县城,终于在招待所见到了华山叔叔。他看过父亲的信,笑咪咪地对我说,爸爸要你到红旗渠受受教育,我来安排吧!
  接下几天,我随着一个单位的参观团走遍了整个红旗渠工程,深深为林县人民战天斗地的英雄壮举而震撼和感动。开学后,我写了一篇参观红旗渠的社会实践报告,赢得老师和同学们一片赞扬,心里别提多得意了。
  后来我才知道,文革前是华山叔叔把红旗渠推荐给父亲,他们两人都为林县人民自立更生战天斗地的红旗渠精神而感动不已。父亲原计划写完焦裕禄就去写红旗渠,谁知文革很快开始,他的写作计划无法实现,令他终生遗憾。
  无穷智与力,
  尽在此卷中。
  父 手书”
  父亲执意要送我去学校集合出征。第二天一大早,我告别了亲爱的妈妈。父亲带上毛弟,我们父子三人一起乘公共汽车来到了育英中学。早就听父亲说,当年他从河南老家去山西参加八路军,正逢杞县发大水,是爷爷划着小船送父亲出的县城,如今又轮到父亲冒着严寒送子参军,他的心中一定是感慨万分。
  带着父亲的嘱托,我来到位于酒泉附近戈壁深处神秘的14号基地,那里正在进行着我国卫星、洲际导弹,战术导弹和无人机等各种尖端武器的试验。
  接兵的干部后来对我说,他们去我家进行家访时,父亲充满感情地向他们讲述了当年他在山西前线打日本鬼子的故事,令他们深受感动,后来抢着把我分配到基地最核心的技术部门。
  四年的军旅生涯中,我有幸参加了多次卫星和洲际导弹测试任务,也参加了霹雳系列空空导弹和“长空一号”无人机的试验任务。人虽在大漠戈壁,心中却无比自豪。我有无数的话想对父亲说,但是他却对我的情况一无所知,因为部队对保密工作要求十分严格,连写家信都要经过审查。
  我们每年都要去新疆马兰基地参加核试验。由于当时正在改用无人机代替飞行员驾机穿蘑菇云取样,我们的无人机测控点必须设在距离爆心18公里处,比30公里外的试验动物还近12公里,这意味着如果发生意外,我们将会尸骨无存。此外,每次核试验完成后的体检结果,我们身上的伽马射线残留和白血球指标都严重超标,但那时大家都毫无怨言,一句话,军人就是奉献!比起那些穿云取样的飞行员和因白血病早逝的战友们,我们还算是很幸运的。
  1976年,在完成中国最大当量的氢弹试验后返回酒泉基地的途中,我们乘坐的伊尔12运输机出现一台发动机停转的严重空中事故,所有的人都做好了空难的准备,幸亏飞行员处置得当,紧急迫降在哈密机场,我们才死里逃生。这些,我自然无法同父亲讲,只在家信中写道:我来到了新疆最大的博斯腾湖,它一半是咸水,一半是淡水,鱼鸟成群,芦苇成片,湖中畅游,岸上食鱼,令人快乐无比!父亲回信说,你像写游记一样带我们畅遊了美丽的博斯腾湖,有机会我们也去那里看看。父亲不知道,博斯腾湖一直是军事禁区,无人破坏,自然环境当然好了。   我们部队有很多河南籍的干部战士,提起我父亲,他们都一脸崇敬和骄傲,当然对我也格外亲切,一口一个河南老乡叫着。然而东北兵也不甘示弱,他们探亲休假在北京转车时,都想方设法去我家看看父亲,替我带封家书或者土特产,回来后就气河南兵说,我去晓枫家见到穆社长了,他还请我抽中华烟呢!可见,父亲那时就在人们心中已经有很高的地位了。
  (三)
  1976年夏,我接到任务去南京航空学院,配合科研人员测试研制中的“长空一号”无人机。趁我们押运的设备车在郑州停留等待编组的机会,我请假去探望一下奶奶和姑姑们。谁知一见面,大姑悄悄地把我拉到一边说,快去北京看看你爸爸吧,他出大事了!
  经过姑姑们详细叙说,我知道父亲因为向毛主席写信,反映江青在大寨的不当言行,被江青和姚文元一伙停职审查,可能很快会被严肃处理。这就是所谓的“朱穆李事件”。
  我紧急向赵春明组长汇报了这一情况,希望能请个短假回北京。老赵很同情我,经与我们三人出差小组的另一名党员老兵卢文武商量后,他批准给我两天时间悄悄回家看看,并说出了问题由他负責。赵组长还特别交代,要我从北京直接去南京与他们会合。
  自周总理去世后,有关江青一伙不得民心的无耻言行就一直不断地传到军营。我们是技术部队,知识分子多,氛围相对宽松,一有北京来的小道消息,大家就抄来抄去,议论纷纷,赵组长和小卢都是积极分子。我十分感谢我的这些好领导好战友,他们都是普普通通的军人,却在人间大义面前如此通情达理。
  我连夜赶回北京,家里的气氛实在很凝重,全家似乎都在等待着最后的判决。妈妈说,你爸爸要是做牢,我就给他送饭。大哥说,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我倒不那么悲观,因为即便在遥远的部队上,也没有一个人支持江青一伙儿的,而且文革中我一直和父亲生活在一起,相信他这次一定能挺得过去。
  我悄悄地向父亲反映了下面群众对江青一伙人的反感情况,各种小道消息的疯传,以及大家对党和国家的命运的担心,他没怎么说话,只是默默地点点头……
  一天半的时间很快过去,我要赶赴南京了。父亲说,我送你去火车站。
  我们父子二人站在月台上,很长时间谁也没说话。此时此刻,父亲肯定有一肚子的话,却不知从何说起;我也有一肚子话想再安慰安慰他,却不知如何表白。父亲又一次到车站送我远行,是因为见到远方的儿子而宽慰,还是因为有可能再见不到儿子而留恋,我就不得而知了。
  但是,儿子相信,我这位坚强的老父亲,一定会顶住风浪走过来的。多年的革命生涯,使他坚信自己加入的党,坚信自己的人民,一定能够战胜黑暗,走向光明!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以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广州农讲所旧址)为例,对红色文化品牌的错位发展、开发具有农讲所特色的红色文化创意品牌产品、红色文化品牌活动的规划与管理、红色文化品牌的持续创新动力等四方面进行了深度的思考。  【关键词】新时代;红色文化;品牌;农讲所旧址  【中图分类号】G268 【文献标识码】A  一、新时代红色文化及其品牌的定义  什么是红色文化?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
百年一世纪,六十一甲子。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华誕,也是世界奇迹,人工天河红旗渠开工修建六十一周年。在这个特殊意义的日子,我想,最好的纪念莫过于认真思考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奋力弘扬宝贵的民族精神;如何扎实践行党的宗旨目标;把习总书记提出的“努力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在今年2月由中央党史办编发的《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再次把红旗渠精神联同大庆、焦裕禄、雷锋、“两弹一星”等五种
【摘要】凉山彝族民间舞蹈在我国多民族的民族民间舞蹈中,是一朵璀璨的奇葩。凉山彝族民间舞蹈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亦有复杂的地理、自然成因。凉山彝族民间舞蹈独特的舞蹈语汇和艺术特征,深刻反映出彝族人民的劳动和生活。继承和发扬凉山彝族民间舞蹈的优良传统,需要广大群众的参与、社会的关注,更需要广大文艺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关键词】凉山彝族;民间舞蹈;继承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J712 【文献标识码】
【摘要】作为一种新兴的朝阳产业,民族文化旅游产业是我国第三产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产业,既关系到边疆民族地区的安全稳定和发展进步;同时,也有助于边疆民族地区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本地区民族文化资源。本文以我国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云南临沧为例,研究和探索该地区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路径,以期指导、推动和实现我国边疆民族地区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边疆
【摘要】课前准备是学生开展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课堂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在中学美术教学活动中,课前准备不理想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本文论述了课前准备的重要性,并从知识与技能的准备、活动材料的准备以及学生参与课前准备等几方面论述了课前准备在中学美术探究活动中的重要性。科学有效地进行课前活动准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还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合作能力。  【关键词】
【摘要】在当下社会,电视是公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而电视主持人作为节目控制节目 流程和引导情感的人,是整个节目举足轻重的关键人物。《人·间》作为笔者电视节目类 型的作品,笔者在文章中分析了主持人与情感引导的作用和相关定义,以及电视节目 主持人进行采访时的准备工作,深入研究了电视节目中主持人进行情感引导的重要性,并 且阐述了在作品《人·间》当中的运用方法,结合当下形式,以探索主持人情感引导 的方
【摘要】民间音乐舞蹈作为我国民族文化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优秀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本文在研究甘南藏族民间音乐舞蹈艺术的特点和甘肃民族师范学院音乐舞蹈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探索如何将甘南藏族民间音乐舞蹈艺术融入音乐舞蹈专业的课堂教学中,以传承和弘扬甘南藏族民间音乐舞蹈文化。  【关键词】甘南藏族民间歌舞;音乐舞蹈专业;教学  【中图分类号】J618 【文献标识码】A  民间音乐舞蹈
【摘要】在世界几千年的人类历史长河中,中国的历史传统文化,是世界优秀传统文化中唯一未曾断裂的一脉。历史的瑰宝,需要保存、传承,更需要发扬光大。图书馆对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中的作用更是当仁不让。北京联合大学图书馆秉承对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宗旨,树立“立德树人,智慧阅读”理念,不断地推陈出新,在典藏数量、空间拓展、形式创新方面,屡屡突破旧制,以崭新姿态在全校师生和北京高校面前亮相。  
【摘要】在我国古典小说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唐传奇到宋话本属于重要的构成部分,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对唐传奇中的侠女形象开展分析,明确存在武艺高强的侠盗形象、嫉恶如仇的刺客形象、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义侠形象、身世困苦的复仇者、知恩图报的侠奴等。并以李翠莲为例,探究了宋话本的侠女,如大胆泼辣真性情的侠女、打破传统终不悔的侠女等,以期明确她们的性格和行为,深入了解唐传奇与宋话本女性形象差异性,为关注此类
【摘要】民族音乐文化凝聚着一个民族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精粹,是扎根于这个民族和学校音乐教育土壤中的。发展民族地区的学校音乐教育本质上就是发展这个民族追根溯源的音乐教育,每个民族都有自己鲜明的音乐文化,而音乐文化传承的最好途径就是发展学校音乐教育。本文以阿坝地区的M学校为例,通过实地考察和调研,了解学校音乐教育的现状,探索发展学校音乐教育的可行性途径,以实现通过发展学校音乐教育促进阿坝地区音乐文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