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多媒体网络资源的运用已经渗透进了语文教学课堂之中,必须应用多媒体技术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关键词:多媒体 职业学校 语文课堂 教学效率
2014年6月23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做出重要指示。他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要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职业学校相对普通高中,学生文化基础差,文化科课程占总课时的三分之一,文化科是为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并提高对专业课程的理解。现在,多媒体网络资源的运用已经渗透进了教学领域的各门学科,为我们教育现代化提高了多样化的手段。因此,必须应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一、目前网络环境下,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1.为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现代教育理论要求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育技术的运用,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创造学习者可参与的环境,使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与素质培养统一起来。但有一些教师盲目应用多媒体技术,认为只要教育手段先进了,教育思想便先进。于是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这一现代教学手段,进行着传统教学模式的变相复制,教师仍旧是课堂的中心,学生依然是被动的接受者,灌输、填鸭之风依然涛声依旧。另外一些青年教师热衷于滥用多媒体器材,使教学过程复杂化,造成学生课堂上莫名其妙,偏离了教学原则,不利于学生课堂上的学习,教学效率的提高。
2.播放多媒体代替教师授课。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学大纲要求我们要重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不能让多媒体过分侵占学生探索、分析、思考的时间,必须把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如有些年青教师,过于迷恋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花哨的PPT课件,上课时,只是简单地播放课件,放弃了讲解,导致学生单纯地看多媒体画面,而没有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没有老师的讲解,不容易把语文知识上的感性知识转化为理性知识,教师只起到了播音员和解说员的作用,背离了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实际作用。
二、利用多媒体资源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途径
1.在语文课堂教学环节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语文课堂教学环节,必须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体,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处处为学生课堂活动设置疑问,把学生的活动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线,最大可能地去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学生敢于和善于质疑,多媒体教学系统创设了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教学环境,为语文课文提供了逼真的表现效果,扩大了人的感知空间,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我们语文教师在创新课《一碗阳春面》中将多媒体用于语文教学,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我们先利用多媒体大屏幕播放一段段的电影画面,然后让主持人(学生)提出一个个鲜明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后发表见解,然后教师讲评,对于发言积极并有独特见解的小组奖励一颗“星”,整堂课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踊跃发言,气氛活跃。多媒体画面中母子三人的一言一行深深感染了在座的所有人,大大优化了教学环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利用多媒体资源,结合语文教材,设计好语文教学内容。职业学校语文课堂教学,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控制好难易程度,否则效果大打折扣。我们语文老师上课时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老师讲得滔滔不绝,学生对老师讲的内容却没有兴趣。在我们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这样的现象更为突出,根本原因,是学生对语文课文内容不熟悉,课前没有阅读教材,尽管老师已经要求学生在自习上进行预习,但学生并没有尽心去做,造成上课时气氛沉闷,老师学生都不能进入状态。
运用多媒体技术中图形、动画等形式可以实现情景模拟,学生可以在多媒体上感觉多维情景,并且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提高教学效果。例如,我教古典诗词时,就要求学生利用网络下载古典诗词歌曲、音乐,课堂交流、学唱。这样,学生不仅真切地感受到诗词的音乐美,而且在反复吟唱中达到理解和熟记的效果。如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结合邓丽君的演唱进行教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讲析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时,首先,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场景的图片,让同学们通过视觉去体会山上秋景的层次感,通过景物的描写,表现毛泽东的英雄主义的气概,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在富有感染力的音乐背景中,学生的视听感受达到了极限,完全置身于那浓浓的诗意中。这样,就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创设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氛围,做到景、情、人的完美统一,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因材施教,让个性充分发展。在职业学校,因材施教更为重要,它结合我们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针对性地挖掘学生的潜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让不同资质的学生在能力上都能得到发展。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对教学信息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按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把相关学科的预备知识及开阔视野所需的补充知识组成有机整体。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学习需要去安排自己的学习进程。譬如章节复习时,我将每节的所有知识按照一定的结构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并设计一些层次性的练习题,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得到不同的训练,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对语文课堂教学不再感到无味,而是充满渴望,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增加课文信息密度,开拓学生语文视野。利用计算机的存储和调用功能,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信息。画面声音,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内容和知识,如:语文实践课上,一幅幅的画面,一个个的故事,多媒体充分创设了教学的意境,学生面对的不再是一成不变的课堂和枯燥乏味的课本,而是现代化的视听设备和软件。视听结合,声像并茂的形式,直观、生动、形象、生动的教学,突破了课堂教学空间的限制,眼见其形,耳闻其声,则必心通其义,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因此,在使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时,必须因材施教,合理利用,适当增加课文信息密度,开拓学生语文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多媒体 职业学校 语文课堂 教学效率
2014年6月23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做出重要指示。他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要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职业学校相对普通高中,学生文化基础差,文化科课程占总课时的三分之一,文化科是为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并提高对专业课程的理解。现在,多媒体网络资源的运用已经渗透进了教学领域的各门学科,为我们教育现代化提高了多样化的手段。因此,必须应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一、目前网络环境下,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1.为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现代教育理论要求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育技术的运用,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创造学习者可参与的环境,使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与素质培养统一起来。但有一些教师盲目应用多媒体技术,认为只要教育手段先进了,教育思想便先进。于是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这一现代教学手段,进行着传统教学模式的变相复制,教师仍旧是课堂的中心,学生依然是被动的接受者,灌输、填鸭之风依然涛声依旧。另外一些青年教师热衷于滥用多媒体器材,使教学过程复杂化,造成学生课堂上莫名其妙,偏离了教学原则,不利于学生课堂上的学习,教学效率的提高。
2.播放多媒体代替教师授课。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学大纲要求我们要重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不能让多媒体过分侵占学生探索、分析、思考的时间,必须把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如有些年青教师,过于迷恋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花哨的PPT课件,上课时,只是简单地播放课件,放弃了讲解,导致学生单纯地看多媒体画面,而没有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没有老师的讲解,不容易把语文知识上的感性知识转化为理性知识,教师只起到了播音员和解说员的作用,背离了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实际作用。
二、利用多媒体资源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途径
1.在语文课堂教学环节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语文课堂教学环节,必须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体,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处处为学生课堂活动设置疑问,把学生的活动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线,最大可能地去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学生敢于和善于质疑,多媒体教学系统创设了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教学环境,为语文课文提供了逼真的表现效果,扩大了人的感知空间,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我们语文教师在创新课《一碗阳春面》中将多媒体用于语文教学,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我们先利用多媒体大屏幕播放一段段的电影画面,然后让主持人(学生)提出一个个鲜明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后发表见解,然后教师讲评,对于发言积极并有独特见解的小组奖励一颗“星”,整堂课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踊跃发言,气氛活跃。多媒体画面中母子三人的一言一行深深感染了在座的所有人,大大优化了教学环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利用多媒体资源,结合语文教材,设计好语文教学内容。职业学校语文课堂教学,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控制好难易程度,否则效果大打折扣。我们语文老师上课时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老师讲得滔滔不绝,学生对老师讲的内容却没有兴趣。在我们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这样的现象更为突出,根本原因,是学生对语文课文内容不熟悉,课前没有阅读教材,尽管老师已经要求学生在自习上进行预习,但学生并没有尽心去做,造成上课时气氛沉闷,老师学生都不能进入状态。
运用多媒体技术中图形、动画等形式可以实现情景模拟,学生可以在多媒体上感觉多维情景,并且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提高教学效果。例如,我教古典诗词时,就要求学生利用网络下载古典诗词歌曲、音乐,课堂交流、学唱。这样,学生不仅真切地感受到诗词的音乐美,而且在反复吟唱中达到理解和熟记的效果。如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结合邓丽君的演唱进行教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讲析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时,首先,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场景的图片,让同学们通过视觉去体会山上秋景的层次感,通过景物的描写,表现毛泽东的英雄主义的气概,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在富有感染力的音乐背景中,学生的视听感受达到了极限,完全置身于那浓浓的诗意中。这样,就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创设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氛围,做到景、情、人的完美统一,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因材施教,让个性充分发展。在职业学校,因材施教更为重要,它结合我们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针对性地挖掘学生的潜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让不同资质的学生在能力上都能得到发展。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对教学信息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按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把相关学科的预备知识及开阔视野所需的补充知识组成有机整体。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学习需要去安排自己的学习进程。譬如章节复习时,我将每节的所有知识按照一定的结构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并设计一些层次性的练习题,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得到不同的训练,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对语文课堂教学不再感到无味,而是充满渴望,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增加课文信息密度,开拓学生语文视野。利用计算机的存储和调用功能,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信息。画面声音,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内容和知识,如:语文实践课上,一幅幅的画面,一个个的故事,多媒体充分创设了教学的意境,学生面对的不再是一成不变的课堂和枯燥乏味的课本,而是现代化的视听设备和软件。视听结合,声像并茂的形式,直观、生动、形象、生动的教学,突破了课堂教学空间的限制,眼见其形,耳闻其声,则必心通其义,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因此,在使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时,必须因材施教,合理利用,适当增加课文信息密度,开拓学生语文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