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红楼匠心点滴凝倩影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yao3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裙边系着豆绿官绦双鱼比目玫瑰佩;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以金玉为饰,在我国有悠久的传统,考古界出土的西汉“金缕玉衣”就是明证。其工艺之精美,足以让今人称赞不已。古语向有“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之说,佩戴各种玉饰是古人长盛不衰的流行理念。《红楼梦》里众多角色的名字都与金玉有关,他们不但以金玉为饰,甚至上升到了金玉背后的传统观念,用金玉的文化内涵概括了书中的爱情悲剧。
  “头上”之妙
  《红楼梦》问世于清乾隆中叶,传统的手工业达到了顶峰。时至今日,我们尚能在故宫博物院一窥清代首饰文物、金银器皿的精美华贵。据文献记载,当时的北京城有专门经营金银珠宝的首饰行业,金店、玉器作、珠宝店等比比皆是。金银加工的工艺也不一而足,典型的如錾、拉丝、珐蓝、点翠等等,这在《红楼梦》里也得到了或多或少的体现。
  先来看头饰。为了避免受到文字狱影响,曹雪芹以架空的历史观来撰写故事,对书中人物的服饰尽可能地虚化,尤其是男子的发饰和服装(清代前期对女子的发型和服饰要求并不严格)。但作为书中的主人公贾宝玉,则不可能完全回避他的穿着打扮。因此,在《红楼梦》里,我们可以看到贾宝玉的服饰充满了明清两朝的特色,甚至还有戏服。第三回宝黛初会,写贾宝玉“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这紫金冠便是戏曲舞台上常见的冠戴。刘若愚在《明宫史》“束发冠”一条中记载:“其制如戏子所戴者,用金累丝造之,上嵌晴绿珠石。每一座有值数百金,或千余金,二千金者。”
  第八回又写贾宝玉“戴着累丝嵌宝紫金冠”,其中“累丝”就是以金丝堆叠连缀;“嵌宝”就如刘若愚所言,指在冠上镶嵌着诸如睛绿珠石之类的名贵珠宝;而“紫金”指的是紫磨金,是一种上品的黄金。除了冠,经常提到的还有贾宝玉的抹额——“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第三回)。金抹额,亦称“额子”,指覆在前额上的金饰,经常与束发冠配套使用,在戏曲舞台上也屡见不鲜。实际上,抹额在清代多为女子的饰品,清代平步青在《霞外攟屑》卷十《齐眉、包帽、昭君套》条目下记载道:“……今俗妇女首饰有抹额。此二字亦见《唐书·娄师德传》,又《南蛮传》,又韩愈《送郑尚书序》。《续汉书·舆服志》注,胡广曰:‘北方寒冷,以貂皮暖额,附施于冠,因遂变成首饰,此即抹额之滥觞。’按:以貂皮暖额,即昭君套抹额,又即包帽,又即齐眉,伶人则曰额子。”因此,在《红楼梦》里除了贾宝玉外,多是女性佩戴抹额或者昭君套。如凤姐“带着紫貂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史湘云“头上戴着一顶挖云鹅黄片金里子大红猩猩毡昭君套”等等。实际上,贾宝玉的很多服饰也带有女性的色彩,比如他的青肷披风,这是清代女性的礼服外套。让贾宝玉着女装、佩戴女性饰品寓“群芳之冠”之意,并关合了他的思想和性格。
  不戴冠的时候,贾宝玉多以长辫示人。关于贾宝玉的辫子,争论颇多,这给影视剧也带来一定困难。从书中的描述看,这并不符合汉族的传统发式,应该是受清代男子发辫的影响。而提到的“金八宝坠角”也确乎是属于清代贵族男子的装饰。清代发辫推广以后,贵族子弟们对辫子的修饰日益讲究,每以金、银、珠宝等制成各式坠角系在辫梢上,既使得辫子不会随便摆动,也显得美观华贵。
  《红楼梦》里对女性的头饰也多是略写,像元春归省时贾母诸人的穿着都是以“按品大妆”或“凤冠霞帔”轻轻带过,原因无它,贵族女性在这类严肃场合的服饰有严格的要求。曹雪芹要详写的话势必暴露书中的年代,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贾母、王夫人等在正式场合的穿着打扮一律用套话带过。惟一着墨较多的是王熙凤,第三回王熙凤第一次出场,“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这里的“八宝”意同贾宝玉的金八宝坠角,泛指名贵的珠玉宝石;“攒珠”是一种工艺,指用金银线穿起珍珠,并将其折扭成各种花式。至于她这名贵的钗饰,指的是钗头做五凤形,凤口各自衔着珠串的钗子。王熙凤戴凤钗,不但符合当家奶奶的身份,名字也正好相契合。
  


  工艺难得
  除了头饰,《红楼梦》还详细描述了不同用途的各类金玉饰品。如常见的项圈,贾宝玉用来系玉的“金螭璎珞”;王熙凤也是“赤金盘螭璎珞圈”,这二者都是项圈,螭似龙而无角,古人多仿其形雕刻以为装饰。“盘螭”、“金螭”指的就是项圈上的螭形装饰;镶嵌珠宝,垂以缨络,这分量是不轻的。而薛宝钗项圈下还挂着一个实心的金锁,难怪要抱怨“沉甸甸的”。所谓的“赤金”,就是纯金,“其色七青八黄九紫十赤,以赤为足色金也”(明·曹昭《格古要义·金》)。另外,书中还写到贾宝玉在清虚观得了一个“赤金点翠的麒麟”,本想送给史湘云,后来却引起了一场小风波。这里的“赤金”亦是纯金,但这个金麒麟最贵重的还不在材质,而是这“点翠”的工艺。
  点翠是我国传统的金属工艺和羽毛工艺的完美结合,先用金子或镏金的材质做成不同图案的底座,再把翠鸟背部的蓝色羽毛仔细地镶嵌在座上,然后加工成各种首饰器物。据说,翠羽必须从活的翠鸟身上拔取,才可保证颜色的鲜艳华丽。翠羽根据部位和工艺的不同,可以呈现出不同色彩,加之鸟羽的自然纹理和多变的色泽,使整件工艺品富于变化,生动活泼。因此《红楼梦》第三十一回写 “赤金点翠的麒麟”时,大加赞美之词。但是后来,由于制作过程太残忍,出于对鸟类的保护,“点翠”在清末民初改为烧蓝,而在色泽上却远不及前者。
  


  


  “厌金玉”之风   《红楼梦》里还提到了金璜和玉珏。璜和珏都是玉,璜是半璧形,珏是有缺口的环形玉,或者半环玉。这两种形制的玉都是古代用于祭祀上品,不过这里的“金璜”是仿照玉璜的形制制成的黄金饰品。这在明清两代是常见的工艺品,从侧面说明玉制品的古雅,连金饰也要仿其形制。
  清代柴桑在《京师偶记》中说:“近时北方贵戚,厌金玉,以金钢子之最细者约臂,亦韵。”柴桑生活年代比曹雪芹略早,在他的年代贵戚之家已经开始“厌金玉”。但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厌金玉”的风气并不是针对金玉本身,而是对以金玉为材质的饰品有了更高的要求,更加注重工艺的完善和精美,而不再是求重量。
  例如书中提到平儿的虾须镯,从名字上即可推断出此镯并不是很重,平儿也提道:“究竟这镯子能多重?……倒是这颗珠子重了。”这虾须镯是王熙凤给平儿的,王熙凤经手的金饰自是不凡。在当时“厌金玉”的大风气下,这只镯子又有何不凡之处呢?
  “虾须”只是一种形象的说法,极言其细也。所谓“虾须镯”,顾名思义,就是用虾须这样细的金丝编成的镯子。黄金在金属中韧性最强,延展性最大,因此既可以压成极薄的金箔,也可以拉成比头发还细的金丝,明清贵族的服饰上常有金线绣成的图纹。北京金器行业的“拔丝作”,就是专门拉细金丝的。用金子拉成的细丝编成各种首饰器皿,这是极其精美的工艺品,其价值绝不仅仅在黄金本身。这种工艺在明代已经十分发达,十三陵出土的万历皇帝的“翼善冠”就是这样制成的。而贾宝玉的“累丝嵌宝紫金冠”和“虾须镯”都是这种金丝工艺,第七十三回提到的迎春奶妈偷拿的“攒珠累金凤”也是一样的原理。
  《红楼梦》里提到的首饰自然不止这些,但以金玉为材质的首饰占了大半则是毋庸置疑的。作为传统首饰的主要介质,金玉无疑是最受贵族青睐的。而为了突破旧有的审美范式,明清两代对金玉的加工工艺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今天看来,这些精美绝伦的工艺首饰也不仅仅是一种装饰品,更像是艺术品。借助文学名著的呈现,我们对那个时代的审美风范也有了新的认知和把握。
  民国铜鎏金点翠头簪(一对)
  


  工艺精美,羽毛保存完整,品相上乘。点翠的工艺使整件作品富于变化,生动活泼。由于保护鸟类及制作工艺的残忍,在清末民初点翠多由烧蓝工艺所取代。
  


  明代卷草纹桥梁式金钗
  造型承继自宋元时期桥梁式花筒金钗而加以变化。桥梁式钗、簪式样繁丽,至明代已十分少见,保存良好者更为难得。
其他文献
“一部书画史,半部在湖州”,是中国书画的俗谚。之所以如此,皆因湖笔。但笔者认为,古今以湖州境内的真山真水真人入书入画者,不胜枚举,国内无出其右者,才是正解。  近年来,笔者有心搜检,虽未得全貌,迄今也不曾有统计,但书画里的湖州,真是蔚为可观。  不胜枚举  过眼资料,记忆中跳出的著名墨迹、画卷有:王献之的《吴兴帖》、智永的《千字文》、颜真卿的《湖州帖》、米芾的《苕溪诗帖》、《蜀素帖》、张先的《十咏
期刊
今年是曹雪芹诞辰三百周年,提到曹雪芹,自然就想到《红楼梦》。这两个名字是彼此的一种『烙印』,几百年下来仍然如此深入人心。  有关二者,长期以来业界的研究成果已经多不胜数,从衣食住行开始,小说中的方方面面都能看到学术触角的渗透。因此,借曹公诞辰的契机来推出这样一个特别策划,为读者寻找什么样的『点』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既然如此,干脆轻松一些,来说说美人好了。请注意,『美人』并不光只是美女,美男也在此
期刊
日本美协2015年春拍人气旺盛,成绩骄人,特别是新开设的“盛世吉金 世古之宝—日本旧藏铜器瑰宝专场”战绩不俗。此外,东瀛遗珍和盛世经典宫廷夜场也继续受到买家追捧,赢得满堂彩。据悉,10月19日至21日,日本美协2015年秋拍将在东京开槌,囊括了“东瀛遗珍—日本名门珍藏集”、“宫廷艺术及古董精选”、“永恒的生命—佛教美术博物馆特展佛造像”、“中国古董·文房·铜器·茶香道具”、中国书画以及和风雍容珠宝
期刊
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妆饰。    现代人评价美女帅哥,近几年有两个词特别流行——锥子脸与小鲜肉。按照笔者肤浅的理解,“锥子”即脸窄下巴尖,俗称瓜子脸的“升级版”,听说如果脸型小得似巴掌一般大,人就会特别地上镜;而相比之下,“小
期刊
5月10日,浙江横店圆明新园正式对外开放。引起舆论广泛关注的,不止是盛景重现,更有争议纷飞。  据了解,圆明园重建一事,自其被毁的清末至今,屡次被重提而争论不休,但终未成真。而浙江横店早在7年前首开“异地(北京)复建”,规划伊始更惹非议。当年,圆明园管理处就曾专门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开对圆明新园的建设表示反对,并提出多项质疑。时任圆明园管理处新闻发言人的宗天亮表示,圆明园具有惟一性和不可替代性,它记
期刊
宝玉方低头一瞧,便嗳呀了一声,说:『怎么就拖在泥里了?可惜这石榴红绫最不经染。』香菱道:『这是前儿琴姑娘带了来的。姑娘做了一条,我做了一条,今儿才上身。』    近代史学大师范文澜先生在其巨著《中国通史》中对中国人崇红的原因如此概括道:“周朝崇尚赤色……华含有赤意。凡遵守周礼尚赤的人和族称为华人,通称诸华。”不难看出,周代崇尚红色,而“华”有赤的意思,所以,凡崇尚红色的人或者族群就被称作了“华人”
期刊
《红楼梦》是一部花的经典,最广为人知的是大观园中的女子都有着自己的象征之花。而红楼众人的吃穿用度中,花的元素也是如影随形。其实花作为自然的精灵本无雅俗之分,但在文人主观情志的依托之下,花草的意象都已经表现出丰富而复杂的内涵,展现出一种比德思想。仅以妆扮娱乐为例,从流传下来的实物中我们就不难发现,所谓“人面桃花相映红”,不管是在表象还是氛围上,都意蕴深长。    清 粤绣油彩花鸟团扇  宋以前称扇子
期刊
编者按:听文化学者、作家、鉴赏家们谈美人,很愉快也很有意思。从他们的话语中找不同点和共同点,逐渐还原出千百年来传统观念中美人的形象以及背后的文化心理。原来,美也需要『心机』,对美的认知形成受诸多因素的决定,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相比之下,古人好像比我们要聪明得多……    古典文学作品中塑造的美人形象多得不胜枚举,从流传下来的作品与记载中不难发现,中国人特别善于用花朵的颜色来形容女人的脸色,比如杏
期刊
水溶又将腕上一串念珠卸了下来,递与宝玉道:『今日初会,仓促竟无敬贺之物,此系前日圣上亲赐鹡鸰香念珠一串,权为贺敬之礼。』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文化艺术的百科全书,博大精深,书中每一个细节都有很深的含义。当中人物佩饰琳琅满目、美轮美奂、高贵典雅,这些精美的饰品,互赠的小物件暗示着故事的演进,人物的性格,于精微中见深远,值得细细玩味。  “玉”之浪漫色彩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这块石头就是贾宝玉佩
期刊
5月的伦敦,中国艺术光芒闪耀,闻名世界的顶级古董商埃斯肯纳齐(Eskenazi)通过展览为世人呈现了私人珍藏的30件稀有珍贵的中国宋代瓷器艺术品。这些藏品几乎涵盖了中国宋代瓷器艺术所有典型性器物,它们被公认为代表了中国陶瓷艺术的制高点。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空前的繁荣引领着社会和经济领域产生了巨大变革,知识和技术的进步也塑造出了空前昌盛的文化氛围。    宋代的瓷器,在设计、装饰、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