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一个班里总有那么几个孩子让老师很头痛,老师为他们操的心比为整个班级操的心还要多,而结果往往是出力不讨好。
这些让老师很费心的孩子,有的是品行有问题,隔三差五给老师找事,不是课堂上扰乱纪律,就是课下和别的孩子争吵,不是自己的家长到校喊冤,就是别的家长到校告状,让老师不得安宁;有的是学习能力有问题,老师使尽浑身解数也无法把他们教会,而在以考试成绩严苛考核老师的大背景下,再豁达的老师也无法表现出自己的洒脱。
但是,我们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现实:每个班里总有那么几个让老师不待见的孩子。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他们离开这个班级以后,班里就会重新冒出几个吸引老师注意力的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开篇第一条就是“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个体,其智商水平、道德品质、行为习惯以及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都不相同。这是我们必须接受的现实。
我们老师往往无视学生的差异,提前设计了抽象的好学生标准:循规蹈矩、安守本分,对老师俯首帖耳、言听计从;上课聚精会神,作业一丝不苟,学习一点就通,考试都得满分;既能模范执行老师的意识,又能灵活机动、巧妙应对复杂局面。
每一个孩子都是具体的人,用一个模式去套,总会有差距,这是老师烦恼的源泉。只是有的孩子差距大,有的孩子差距小。有差距大的孩子垫底,老师关注不到那些差距小的孩子。老师和那些所谓的“问题生”斗智斗勇,绞尽脑汁,在把学生“折磨”得兴趣殆尽的同时把自己折腾得伤痕累累,还要常冠以“为学生好”之名。
孩子的遗传基因是先天固有的,其性格的形成也是长期熏染和累积的结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单凭几年的教育,我们并没有能力重塑孩子,我们所能做的充其量只是影响。所以,老师必须从内心深处接纳孩子,接受孩子的个性差异,只有接受差异才能更好地面向全体。不是每一个孩子都可以考100分,也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学习状元。我们要做的,就是让每一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顽皮是孩子的天性。孔子一生以“勿意、勿必、勿固、勿我”要求自己,可以说,很多问题孩子都是“被问题”出来的。老师不要总是以求全责备的眼光去要求孩子,绞尽脑汁试图按照自己心中的样子去改变孩子,那是在给自己过不去。
放学生一马,宽容、接纳孩子,是成就孩子,也是在救赎自己,解放、快乐自己。
这些让老师很费心的孩子,有的是品行有问题,隔三差五给老师找事,不是课堂上扰乱纪律,就是课下和别的孩子争吵,不是自己的家长到校喊冤,就是别的家长到校告状,让老师不得安宁;有的是学习能力有问题,老师使尽浑身解数也无法把他们教会,而在以考试成绩严苛考核老师的大背景下,再豁达的老师也无法表现出自己的洒脱。
但是,我们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现实:每个班里总有那么几个让老师不待见的孩子。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他们离开这个班级以后,班里就会重新冒出几个吸引老师注意力的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开篇第一条就是“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个体,其智商水平、道德品质、行为习惯以及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都不相同。这是我们必须接受的现实。
我们老师往往无视学生的差异,提前设计了抽象的好学生标准:循规蹈矩、安守本分,对老师俯首帖耳、言听计从;上课聚精会神,作业一丝不苟,学习一点就通,考试都得满分;既能模范执行老师的意识,又能灵活机动、巧妙应对复杂局面。
每一个孩子都是具体的人,用一个模式去套,总会有差距,这是老师烦恼的源泉。只是有的孩子差距大,有的孩子差距小。有差距大的孩子垫底,老师关注不到那些差距小的孩子。老师和那些所谓的“问题生”斗智斗勇,绞尽脑汁,在把学生“折磨”得兴趣殆尽的同时把自己折腾得伤痕累累,还要常冠以“为学生好”之名。
孩子的遗传基因是先天固有的,其性格的形成也是长期熏染和累积的结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单凭几年的教育,我们并没有能力重塑孩子,我们所能做的充其量只是影响。所以,老师必须从内心深处接纳孩子,接受孩子的个性差异,只有接受差异才能更好地面向全体。不是每一个孩子都可以考100分,也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学习状元。我们要做的,就是让每一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顽皮是孩子的天性。孔子一生以“勿意、勿必、勿固、勿我”要求自己,可以说,很多问题孩子都是“被问题”出来的。老师不要总是以求全责备的眼光去要求孩子,绞尽脑汁试图按照自己心中的样子去改变孩子,那是在给自己过不去。
放学生一马,宽容、接纳孩子,是成就孩子,也是在救赎自己,解放、快乐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