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大家越来越注重课堂教学的细节,好的教学情境是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启动环节,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优美地创设教学情境,不仅能使学生很好地掌握知识、技能,更能激发小学生的问题意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情境;方法;兴趣;情感;生活
语文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方法很多,但教学情境创设的效果往往并不取决于创设的方法,而是看教学情境的创设与课堂教学过程中知识信息的传递是否相协调,也就是看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的实用性如何。没有实用意义的教学情境就如同武术中的花拳秀腿,中看不中用。无论采用什么方法创设情境,一定要注意所创设情境与教学内容、教学目的的一致性,情境一定要与既定的教学目标相一致,所创设的情景一定是学生可以接受的。
一、激發兴趣情境创设
兴趣是学习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最强烈的心理因素,也是课堂教学中,推动学生探索知识的一种“激发剂”。情境是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创的一种能激起学生学习情绪的学习场景。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是指从学生认知水平、心理、情感需要出发,根据课文内容创设的实物情境、立体情境、模拟情境、语言情境、艺术情境或其它形式的情境,并力求使所创情境形真、情深、意远、理念寓于其中,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真情真境中学习语言、陶冶情感,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如在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时,可利用实验来创设情境。找一个小瓶口的瓶子,里面装一点水,再找一些小石子,用两个手指作乌鸦的嘴。老师边演示边讲解,让学生在这种演示情境中理解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从中还理解了“渐渐”、“一个一个”等重点词语的意思。实验演示,把静态化为动态,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为直观可感的动作场面,妙趣横生,激发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领会和掌握教材内容。又如教学《称象》一文,称象的过程比较抽象,比较复杂,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利用投影仪演示称象的几个步骤,学生非常感兴趣。老师每演示一个步骤,就叫学生说。并且让孩子们准备纸船、小石子等自己动手做实验。曹操称象的方法的理解就化难为易,从中让学生体会曹冲这个孩子是怎么想出这个办法的。称象情境的展示体现了教材的逻辑顺序,反映了每个步骤之间的联系,不但有助于培养儿童的理解能力,调动了他们的参与性,而且还培养了思维的有序性,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
二、激发情感情境创设
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少是能够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的美文。通过创设情境,可以陶冶学生美的情操,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老人与海鸥》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海鸥对老人去世的悲伤之情,教师设置了图片与音乐相结合的教学情境。听着泛着哀思的音乐,看着老人遗像前一群群拍着翅膀的海鸥,这一切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翠湖湖畔,肃立在老人的遗像前,目睹着海鸥送别的场景,那悲伤的心情,对老人的深切思念及为海鸥的的行为深深感动之情便油然而生。又如《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可在范读课文的时候播放一些轻音乐,使作者对故乡、对杨梅的爱,在音乐的烘托下充分展现在孩子们心中,从而更深入地体会文章的意境。
三、联系实际生活直观情境创设
小学语文教学的情境创设,要突出生活化。强调语文学习源于生活,融入生活,直接把语文学习的情境置于生活实际中,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富有生活情境的氛围,触发学生产生弄清问题的迫切心情,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强烈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活动有机地投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之中,以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因,并提倡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实践和活跃思维,不断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在实践感受中逐步认知,发展,乃至创造,以提高语文素质和问题的发现、解决能力。例如,《赵州桥》这篇课文,全文层次清晰重点突出,重点介绍了赵州桥的结构雄伟、坚固、美观的特点,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我们不满足于简单了解,而是借助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收看图像、视频和电影片断,介绍赵州桥和其他大桥的景况,让学生更多地获得桥梁印象,同学之间讨论就增多了对桥的印象和感悟,使他们进入实境,获得了认知的第一印象。又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的经典童话,小女孩的悲惨遭遇让所有人为之惋惜、愤怒。为了让学生们感受小女孩的凄凉,我从一些影视作品剪辑合成了一段反差巨大的音乐,乐曲的前半段是欢快的《铃儿响叮当》背景音乐中不时传来人们的欢声笑语,后半段则是忧郁低沉的《G弦上的咏叹调》夹杂着寒风的呼啸,中间教师辅以深情的解说,“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大家都沉浸在快乐幸福之中,而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却在无力地徘徊在这寒冷的街头,她就是……”音乐渲染和教师的描述让有的学生泪眼盈盈,仿佛身临其境,学生们很快进入了文本。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既渲染了课堂气氛,又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能化抽象为形象,变苦学为乐学,让小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取知识,领会文章的情感,使学生的语文素质得到了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尚文.语文教育学导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作者简介:
李良彦,大专学历,小学语文一级教师,从教28年,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情境;方法;兴趣;情感;生活
语文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方法很多,但教学情境创设的效果往往并不取决于创设的方法,而是看教学情境的创设与课堂教学过程中知识信息的传递是否相协调,也就是看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的实用性如何。没有实用意义的教学情境就如同武术中的花拳秀腿,中看不中用。无论采用什么方法创设情境,一定要注意所创设情境与教学内容、教学目的的一致性,情境一定要与既定的教学目标相一致,所创设的情景一定是学生可以接受的。
一、激發兴趣情境创设
兴趣是学习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最强烈的心理因素,也是课堂教学中,推动学生探索知识的一种“激发剂”。情境是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创的一种能激起学生学习情绪的学习场景。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是指从学生认知水平、心理、情感需要出发,根据课文内容创设的实物情境、立体情境、模拟情境、语言情境、艺术情境或其它形式的情境,并力求使所创情境形真、情深、意远、理念寓于其中,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真情真境中学习语言、陶冶情感,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如在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时,可利用实验来创设情境。找一个小瓶口的瓶子,里面装一点水,再找一些小石子,用两个手指作乌鸦的嘴。老师边演示边讲解,让学生在这种演示情境中理解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从中还理解了“渐渐”、“一个一个”等重点词语的意思。实验演示,把静态化为动态,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为直观可感的动作场面,妙趣横生,激发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领会和掌握教材内容。又如教学《称象》一文,称象的过程比较抽象,比较复杂,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利用投影仪演示称象的几个步骤,学生非常感兴趣。老师每演示一个步骤,就叫学生说。并且让孩子们准备纸船、小石子等自己动手做实验。曹操称象的方法的理解就化难为易,从中让学生体会曹冲这个孩子是怎么想出这个办法的。称象情境的展示体现了教材的逻辑顺序,反映了每个步骤之间的联系,不但有助于培养儿童的理解能力,调动了他们的参与性,而且还培养了思维的有序性,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
二、激发情感情境创设
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少是能够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的美文。通过创设情境,可以陶冶学生美的情操,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老人与海鸥》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海鸥对老人去世的悲伤之情,教师设置了图片与音乐相结合的教学情境。听着泛着哀思的音乐,看着老人遗像前一群群拍着翅膀的海鸥,这一切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翠湖湖畔,肃立在老人的遗像前,目睹着海鸥送别的场景,那悲伤的心情,对老人的深切思念及为海鸥的的行为深深感动之情便油然而生。又如《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可在范读课文的时候播放一些轻音乐,使作者对故乡、对杨梅的爱,在音乐的烘托下充分展现在孩子们心中,从而更深入地体会文章的意境。
三、联系实际生活直观情境创设
小学语文教学的情境创设,要突出生活化。强调语文学习源于生活,融入生活,直接把语文学习的情境置于生活实际中,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富有生活情境的氛围,触发学生产生弄清问题的迫切心情,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强烈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活动有机地投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之中,以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因,并提倡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实践和活跃思维,不断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在实践感受中逐步认知,发展,乃至创造,以提高语文素质和问题的发现、解决能力。例如,《赵州桥》这篇课文,全文层次清晰重点突出,重点介绍了赵州桥的结构雄伟、坚固、美观的特点,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我们不满足于简单了解,而是借助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收看图像、视频和电影片断,介绍赵州桥和其他大桥的景况,让学生更多地获得桥梁印象,同学之间讨论就增多了对桥的印象和感悟,使他们进入实境,获得了认知的第一印象。又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的经典童话,小女孩的悲惨遭遇让所有人为之惋惜、愤怒。为了让学生们感受小女孩的凄凉,我从一些影视作品剪辑合成了一段反差巨大的音乐,乐曲的前半段是欢快的《铃儿响叮当》背景音乐中不时传来人们的欢声笑语,后半段则是忧郁低沉的《G弦上的咏叹调》夹杂着寒风的呼啸,中间教师辅以深情的解说,“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大家都沉浸在快乐幸福之中,而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却在无力地徘徊在这寒冷的街头,她就是……”音乐渲染和教师的描述让有的学生泪眼盈盈,仿佛身临其境,学生们很快进入了文本。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既渲染了课堂气氛,又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能化抽象为形象,变苦学为乐学,让小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取知识,领会文章的情感,使学生的语文素质得到了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尚文.语文教育学导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作者简介:
李良彦,大专学历,小学语文一级教师,从教28年,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