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当前“大思政”格局下,高职工科专业课程教学要研究如何有效推进“课程思政”改革,精心制定“课程思政”方案,以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要构建“课程思政”教学共同体,实现工科专业课程全员育人;优化课程标准,实现工科专业课程全过程育人;创新教学手段,实现工科专业课程全方位育人。
关键词:课程思政;工科专业;三全育人;教学模式;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41;G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31-0045-02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而“课程思政”的实施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在当前“大思政”格局下,高职院校必须深入思考如何在工科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合理融入思政元素,以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一、構建“课程思政”教学共同体,实现工科专业课程全员育人
传统教学理念往往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政课教师、班主任及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因此专业课教师往往只重视教授专业知识技能,很少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教学内容。实际上,工科专业教学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也需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工科学生需要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也需要具有良好的责任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以及人文情怀。因此,高职院校要注重构建“课程思政”教学共同体,加强各个环节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协同推进工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实现工科专业课程全员育人。
首先,搭建思政课教师与工科专业课教师之间的交流协作平台,形成“课程思政”教学共同体。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的交流与协作,能让思政课教师进一步了解行业动态、专业热点,让思政课堂更接地气,也能让专业课教师提高课程育人意识,提升政治理论水平,更好地在专业知识讲授过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精神、工匠精神等方面的思政内容,活跃课堂气氛,使思政教育“显隐结合”,工科专业课程与思想理论课程同向同行,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其次,通过校企合作,为工科专业课教师搭建深入企业一线实践的平台,与企业实践指导教师开展协作交流,形成“课程思政”教学共同体。专业课教师要通过校企合作深入了解企业对人才素质与能力的需求,同时搜集来自企业一线的思政素材,让学生以最直接的认知感受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从而将专业课上出“思政味”。最后,基于具体教学任务,开展党员教师与普通教师之间、有经验的骨干教师与年轻教师之间的结对帮扶活动,形成“课程思政”教学共同体。党员教师不仅要提高自身的党性修养,还需要带领普通教师共同学习和成长,以党建促教学,通过教学将党建落到实处;有经验的骨干教师不仅要从专业上指导年轻教师,还要从思想上影响年轻教师,通过相互促进,形成“课程思政”合力。
二、优化课程标准,实现工科专业课程全过程育人
“课程思政”不同于思政课程,不是为了增加思政内容而增设一门课程,拓展一项活动,而是需要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实现专业课程全过程育人。要实现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无缝衔接,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基于“课程思政”导向对原有的课程标准进行优化和调整,提炼专业课程中的专业伦理和思政元素,分章节进行挖掘和整理,形成每一章节的思政教学点。例如,教学“机械制造工艺学”中的“工件定位”时,要让学生认识到工件的准确定位直接影响其加工质量,由此联系学生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学会脚踏实地、准确定位,为成功打好基础。要把思政元素渗透到课程标准中,形成一个切实可行的文本,将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有机结合,为每一位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融入思政元素提供依据,真正将专业课课堂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载体,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德育功能,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对本专业的科技发展有全面系统的了解,提高其文化素养,培养其家国情怀,激发其脚踏实地、探索真理的学习热情,使其形成诚实守信、严谨负责的职业道德观。
传统课程标准往往忽视实践教学,不重视“知行合一”,这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工科专业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利于“课程思政”的推进,有利于实现“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思政教育融入每一项实践活动中,要比课堂上纯理论的说教更有效、更深刻。因此,要重视完善课程标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通过实践过程中真实的事件、鲜活的人物感染学生,使得理论课堂得以进一步延伸,有效推进工科专业课程的全过程育人,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的有机统一。
三、创新教学手段,实现工科专业课程全方位育人
“课程思政”需要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但教学计划并不会因为有思政元素的融入而增加课时,因此在课堂上不可能深入展开思政内容,更难以拓展一项思政活动,这就需要专业课教师将有限的课堂进行延伸。专业课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手段,利用在线开放课程把课堂上涉及的思政元素在网络上进行放大,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进行生动的展示。线上教学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专业课教师要通过构建在线开放课程,达到拓展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与思想政治素质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零件加工精度”这一知识点的时候,专业课教师可以把《大国工匠——刘云清》的视频资料放在在线开放课程平台上进行展示,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真切体会到祖国科技实力的发展壮大,感受到一直默默奉献、负重前行的科技工作者的责任担当精神,领悟到“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一直有人为我们在负重前行”的道理。教师还可以通过线上教学平台挖掘更为生动的教学案例,展示往届优秀毕业生的典型事例以及本行业的发展成果,通过线上平台与线下课堂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渗透,实现工科专业课程教学的全方位育人,在“润物无声”的教学活动中实现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引领,坚定新时代青年学生的使命感,激发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 四、結语
“课程思政”的推进是一项系统工程,而教师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必须与时俱进,因势而新。工科专业课教师必须注重自身思政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升,抓住课程这一最重要的育人载体,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注重实践性环节的教学,真正让学生做到“知行合一”。要构建“课程思政”教学共同体,优化课程标准,创新教学手段,注重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渗透、理论与实践相融通,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从而有效推进“课程思政”。
参考文献:
[1]平静,徐飞跃,王钢.现代学徒制视域下的高职院校“三课堂”课程思政协同式育人机制[J].教育与职业,2019(11).
[2]万慧琳,户国.工科专业课程践行课程思政的路径探析[J].大学教育,2020(12).
[3]王轶卿,张翔.新工科建设中实施课程思政的理论与实践[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06).
[4]张俊玲,黄静华,付立新.工科类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突破与实践[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9(04).
Explor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Engineering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ree-wide Education"
Ni Jin, Gu Xinmei
(Yangzhou Polytechnic College, Yangzhou 225009,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current "grea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pattern, the curriculum teaching of engineering majo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study how to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form, and carefully formulate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cheme, so as to realize the whole staff, whole process and all-round education. We should build a teaching community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realize the full education of engineering courses; optimize the curriculum standards and realize the whole process education of engineering courses; innovate teaching methods to realize all-round education of engineering courses.
Key word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ngineering major; three-wide education; teaching mode;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
关键词:课程思政;工科专业;三全育人;教学模式;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41;G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31-0045-02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而“课程思政”的实施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在当前“大思政”格局下,高职院校必须深入思考如何在工科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合理融入思政元素,以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一、構建“课程思政”教学共同体,实现工科专业课程全员育人
传统教学理念往往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政课教师、班主任及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因此专业课教师往往只重视教授专业知识技能,很少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教学内容。实际上,工科专业教学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也需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工科学生需要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也需要具有良好的责任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以及人文情怀。因此,高职院校要注重构建“课程思政”教学共同体,加强各个环节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协同推进工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实现工科专业课程全员育人。
首先,搭建思政课教师与工科专业课教师之间的交流协作平台,形成“课程思政”教学共同体。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的交流与协作,能让思政课教师进一步了解行业动态、专业热点,让思政课堂更接地气,也能让专业课教师提高课程育人意识,提升政治理论水平,更好地在专业知识讲授过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精神、工匠精神等方面的思政内容,活跃课堂气氛,使思政教育“显隐结合”,工科专业课程与思想理论课程同向同行,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其次,通过校企合作,为工科专业课教师搭建深入企业一线实践的平台,与企业实践指导教师开展协作交流,形成“课程思政”教学共同体。专业课教师要通过校企合作深入了解企业对人才素质与能力的需求,同时搜集来自企业一线的思政素材,让学生以最直接的认知感受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从而将专业课上出“思政味”。最后,基于具体教学任务,开展党员教师与普通教师之间、有经验的骨干教师与年轻教师之间的结对帮扶活动,形成“课程思政”教学共同体。党员教师不仅要提高自身的党性修养,还需要带领普通教师共同学习和成长,以党建促教学,通过教学将党建落到实处;有经验的骨干教师不仅要从专业上指导年轻教师,还要从思想上影响年轻教师,通过相互促进,形成“课程思政”合力。
二、优化课程标准,实现工科专业课程全过程育人
“课程思政”不同于思政课程,不是为了增加思政内容而增设一门课程,拓展一项活动,而是需要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实现专业课程全过程育人。要实现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无缝衔接,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基于“课程思政”导向对原有的课程标准进行优化和调整,提炼专业课程中的专业伦理和思政元素,分章节进行挖掘和整理,形成每一章节的思政教学点。例如,教学“机械制造工艺学”中的“工件定位”时,要让学生认识到工件的准确定位直接影响其加工质量,由此联系学生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学会脚踏实地、准确定位,为成功打好基础。要把思政元素渗透到课程标准中,形成一个切实可行的文本,将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有机结合,为每一位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融入思政元素提供依据,真正将专业课课堂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载体,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德育功能,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对本专业的科技发展有全面系统的了解,提高其文化素养,培养其家国情怀,激发其脚踏实地、探索真理的学习热情,使其形成诚实守信、严谨负责的职业道德观。
传统课程标准往往忽视实践教学,不重视“知行合一”,这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工科专业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利于“课程思政”的推进,有利于实现“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思政教育融入每一项实践活动中,要比课堂上纯理论的说教更有效、更深刻。因此,要重视完善课程标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通过实践过程中真实的事件、鲜活的人物感染学生,使得理论课堂得以进一步延伸,有效推进工科专业课程的全过程育人,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的有机统一。
三、创新教学手段,实现工科专业课程全方位育人
“课程思政”需要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但教学计划并不会因为有思政元素的融入而增加课时,因此在课堂上不可能深入展开思政内容,更难以拓展一项思政活动,这就需要专业课教师将有限的课堂进行延伸。专业课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手段,利用在线开放课程把课堂上涉及的思政元素在网络上进行放大,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进行生动的展示。线上教学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专业课教师要通过构建在线开放课程,达到拓展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与思想政治素质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零件加工精度”这一知识点的时候,专业课教师可以把《大国工匠——刘云清》的视频资料放在在线开放课程平台上进行展示,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真切体会到祖国科技实力的发展壮大,感受到一直默默奉献、负重前行的科技工作者的责任担当精神,领悟到“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一直有人为我们在负重前行”的道理。教师还可以通过线上教学平台挖掘更为生动的教学案例,展示往届优秀毕业生的典型事例以及本行业的发展成果,通过线上平台与线下课堂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渗透,实现工科专业课程教学的全方位育人,在“润物无声”的教学活动中实现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引领,坚定新时代青年学生的使命感,激发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 四、結语
“课程思政”的推进是一项系统工程,而教师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必须与时俱进,因势而新。工科专业课教师必须注重自身思政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升,抓住课程这一最重要的育人载体,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注重实践性环节的教学,真正让学生做到“知行合一”。要构建“课程思政”教学共同体,优化课程标准,创新教学手段,注重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渗透、理论与实践相融通,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从而有效推进“课程思政”。
参考文献:
[1]平静,徐飞跃,王钢.现代学徒制视域下的高职院校“三课堂”课程思政协同式育人机制[J].教育与职业,2019(11).
[2]万慧琳,户国.工科专业课程践行课程思政的路径探析[J].大学教育,2020(12).
[3]王轶卿,张翔.新工科建设中实施课程思政的理论与实践[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06).
[4]张俊玲,黄静华,付立新.工科类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突破与实践[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9(04).
Explor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Engineering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ree-wide Education"
Ni Jin, Gu Xinmei
(Yangzhou Polytechnic College, Yangzhou 225009,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current "grea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pattern, the curriculum teaching of engineering majo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study how to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form, and carefully formulate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cheme, so as to realize the whole staff, whole process and all-round education. We should build a teaching community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realize the full education of engineering courses; optimize the curriculum standards and realize the whole process education of engineering courses; innovate teaching methods to realize all-round education of engineering courses.
Key word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ngineering major; three-wide education; teaching mode;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