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师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实际的数学环境。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一数学现实怎样去面对和解决?如何达到最终目的呢?笔者通过十几年的数学教学实践,认为有以下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一、敢于向教材内容质疑, 使教学内容生活化
目前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与时代的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内容窄、偏深、偏旧,甚至部分内容与我们农村中学生的现实生活严重脱轨。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应在正确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借助各种资源灵活使用和改变教材,使教材贴近生活实际,符合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的思维方式,让学生了解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例如,我在教八年级《数学》下册“方程的应用”中有一练习题:“八年级学生去距学校10千米的博物馆参观,一部分学生骑自行车先走,过了20分钟后,其余学生乘汽车出发,结果他们同时到达,已知汽车的速度是骑自行车速度的2倍,求骑车学生的速度。”作为农村中小学的学生,距“博物馆”、“参观”比较陌生,不如将其改为学生曾经亲自参加的一件校外活动,加进适当的数量,这样不但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更能让学生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前沿和主阵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以往学校教育中“唯分数论英雄”的意识一度在家长、教师、学生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学生的学习方式只能是单一、被动与机械的,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这已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的一大障碍。那么如何转变学习方式呢?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换言之,要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要注重培养学生批判和怀疑的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立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例如,我教《几何》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时候,让学生充分地讨论、研究和实践,他们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找到了除课本上的方法以外不低于四种的证明方法。由此可见,在良好的学习方式下学得的数学是有价值的数学,是能够服务于生活的数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从学生兴趣入手,着力创设和谐的教学价值氛围,改进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优化课堂的结构;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正确处理教与学的矛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寓教于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
三、丰富教学活动,拓展探究性活动,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续性
数学教学活动不能局限于“小课堂”,老师应精心组织,有的放矢,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维和方法。例如,我经常将数学课外活动、数学趣味活动、数学故事、数学游戏、视像猜谜等,有目的地贯穿于数学教学活动之中。这样既激起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既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又使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更有生命力。
四、改变参与者的角色地位,教师参与探究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但人类获得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要把知识应用于实践。作为数学教师要特别注意指导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又把获取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为实践服务。如何处理好这一关系呢?笔者认为,可以改变学生的角色地位,让学生以自己熟悉的人物的身份出现,例如身边的经理、厂长、家长、部门领导等,去进行相关的调查、规划、预算、计划等管理活动。在这种参与管理的实践活动中进行数学学习,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把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都能得到培养。
五、转变观念,改革评价方式
现行的评价和考试制度与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何更好地促进、发展和提高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引导、激励作用,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评价要体现主体性,不但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不但要关注学生数学的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总之,评价方式应多样化,将量化评价方法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适应综合评价的需要,丰富评价与考试的方法,追求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我们的评价都是从学生的能力、动力、状态等方面入手的。学习能力的评价可以采用等级评定法和分数评定法,围绕学生的记忆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监控能力、阅读能力、运算能力、操作能力进行评价。总之,学习数学应本着从现实中来、到现实中去的观点,努力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背景材料,让学生在自身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培养起主体意识,主动获取科学知识,发展多种能力。我们深深地认识到,只有与生活、世界能够沟通的知识,才是富有生命力的知识。这样的设计,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水平,符合学生的需要心理,而且给了学生一些遐想和期盼,使他们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得更密切,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敢于向教材内容质疑, 使教学内容生活化
目前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与时代的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内容窄、偏深、偏旧,甚至部分内容与我们农村中学生的现实生活严重脱轨。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应在正确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借助各种资源灵活使用和改变教材,使教材贴近生活实际,符合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的思维方式,让学生了解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例如,我在教八年级《数学》下册“方程的应用”中有一练习题:“八年级学生去距学校10千米的博物馆参观,一部分学生骑自行车先走,过了20分钟后,其余学生乘汽车出发,结果他们同时到达,已知汽车的速度是骑自行车速度的2倍,求骑车学生的速度。”作为农村中小学的学生,距“博物馆”、“参观”比较陌生,不如将其改为学生曾经亲自参加的一件校外活动,加进适当的数量,这样不但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更能让学生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前沿和主阵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以往学校教育中“唯分数论英雄”的意识一度在家长、教师、学生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学生的学习方式只能是单一、被动与机械的,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这已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的一大障碍。那么如何转变学习方式呢?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换言之,要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要注重培养学生批判和怀疑的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立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例如,我教《几何》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时候,让学生充分地讨论、研究和实践,他们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找到了除课本上的方法以外不低于四种的证明方法。由此可见,在良好的学习方式下学得的数学是有价值的数学,是能够服务于生活的数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从学生兴趣入手,着力创设和谐的教学价值氛围,改进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优化课堂的结构;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正确处理教与学的矛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寓教于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
三、丰富教学活动,拓展探究性活动,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续性
数学教学活动不能局限于“小课堂”,老师应精心组织,有的放矢,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维和方法。例如,我经常将数学课外活动、数学趣味活动、数学故事、数学游戏、视像猜谜等,有目的地贯穿于数学教学活动之中。这样既激起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既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又使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更有生命力。
四、改变参与者的角色地位,教师参与探究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但人类获得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要把知识应用于实践。作为数学教师要特别注意指导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又把获取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为实践服务。如何处理好这一关系呢?笔者认为,可以改变学生的角色地位,让学生以自己熟悉的人物的身份出现,例如身边的经理、厂长、家长、部门领导等,去进行相关的调查、规划、预算、计划等管理活动。在这种参与管理的实践活动中进行数学学习,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把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都能得到培养。
五、转变观念,改革评价方式
现行的评价和考试制度与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何更好地促进、发展和提高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引导、激励作用,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评价要体现主体性,不但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不但要关注学生数学的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总之,评价方式应多样化,将量化评价方法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适应综合评价的需要,丰富评价与考试的方法,追求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我们的评价都是从学生的能力、动力、状态等方面入手的。学习能力的评价可以采用等级评定法和分数评定法,围绕学生的记忆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监控能力、阅读能力、运算能力、操作能力进行评价。总之,学习数学应本着从现实中来、到现实中去的观点,努力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背景材料,让学生在自身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培养起主体意识,主动获取科学知识,发展多种能力。我们深深地认识到,只有与生活、世界能够沟通的知识,才是富有生命力的知识。这样的设计,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水平,符合学生的需要心理,而且给了学生一些遐想和期盼,使他们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得更密切,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