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教育中,科学课是一门有效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以及创新能力的学科,同时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新鲜事物的认知以及对科学的正确理解,为小学生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小学科学课非常重要。本文浅谈小学科学课教学对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小学科学课教学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措施。
關键词:小学科学课;创造性思维;培养措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3-309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大脑对客观事物进行一种有价值的求新探索,并最终获得创造性结果的思维过程。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高级形式中的一种,其形成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基础思维才能够完成,它是人类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
小学生正处于天真烂漫、想象力丰富的阶段,正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关键时期,而科学学科其独特的特点,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有着十分显著的效果。所以,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小学生的学习心理成长规律,积极地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不仅学到丰富的知识,还能够增强其综合素质。
一、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进行质疑,而不是一味地盲从教师,只会“听老师的话”。要鼓励学生能够对老师的教学有自己的思考,能够从中提出问题,这样才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对教师教学内容进行思考,并积极提出问题,大胆进行实践和探究,从而找到问题的答案。
例如,在教学有关“观察植物”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树木,学生在经过观察之后,就会提出各种问题,如:“为什么大树的树皮会裂开?”“为什么树枝的树皮不会裂开呢?”“树皮裂开会对树木造成伤害吗?”等等。教师在学生提出问题之后,不能简单地告知学生问题的答案,应当配合讲授有关的知识,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深入学习,并适时对学生进行巧妙的启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只要感兴趣,就会有学习的动力。小学生正处于对各种知识有着强烈求知欲的时期,他们对各种事物都有着十分强烈的好奇心理。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小学生的这一特点,结合他们想要了解的知识内容,充分发挥其好奇心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引领下积极思考,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例如,教师在教学有关“大气压力”的知识时,就可以通过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这样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也十分符合小学生的直观思维特点。首先,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一张纸能不能托住一杯水呢?”有不少的学生会回答“不能”。然后,教师就通过相应的实验,验证这一问题是否成立,而学生在看见一张纸真的能够托住一杯水后,就必然会产生一脑子的“问号”,对其中知识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教师就抓着学生的兴趣点及时地教授“大气压力”的有关知识,让学生能够充分地了解其中的原理,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创设各种有关的实验,验证自己的所学,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可以增强小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真正地掌握知识技能。
三、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作为科学教师,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应当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这样才能够促使学生有效地发散思维,从而突破直观思维模式的束缚,增强抽象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对各种问题积极地进行讨论和思考,让他们能够积极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即使学生的看法比较荒诞,甚至是异想天开,教师也不能直接地否定,而是要通过巧妙的语言让学生认识到其中的缺陷,避免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从而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例如,教师在教学有关“月球”知识时,可以先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月球的种种知识,比如月球的引力、月球的重力以及月球的空气等,让学生对月球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这样学生就能够发现其中的问题,比如在月球上如何喝水、在月球上如何行走、在月球上如何上厕所等等,从而学生“脑洞大开”,提出各种有趣的问题,这样有效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是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思维能力,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小学阶段作为学生学习生涯的起点,是打基础的关键时期。所以,小学科学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学生终身发展和幸福奠基。
参考文献
[1]周永广.结合小学生心智特点 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10).
[2]陈超.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分析[J].新课程(小学),2016(3).
[3]肖裕红.谈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J].文理导航,下旬,2015(1).
關键词:小学科学课;创造性思维;培养措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3-309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大脑对客观事物进行一种有价值的求新探索,并最终获得创造性结果的思维过程。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高级形式中的一种,其形成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基础思维才能够完成,它是人类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
小学生正处于天真烂漫、想象力丰富的阶段,正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关键时期,而科学学科其独特的特点,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有着十分显著的效果。所以,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小学生的学习心理成长规律,积极地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不仅学到丰富的知识,还能够增强其综合素质。
一、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进行质疑,而不是一味地盲从教师,只会“听老师的话”。要鼓励学生能够对老师的教学有自己的思考,能够从中提出问题,这样才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对教师教学内容进行思考,并积极提出问题,大胆进行实践和探究,从而找到问题的答案。
例如,在教学有关“观察植物”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树木,学生在经过观察之后,就会提出各种问题,如:“为什么大树的树皮会裂开?”“为什么树枝的树皮不会裂开呢?”“树皮裂开会对树木造成伤害吗?”等等。教师在学生提出问题之后,不能简单地告知学生问题的答案,应当配合讲授有关的知识,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深入学习,并适时对学生进行巧妙的启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只要感兴趣,就会有学习的动力。小学生正处于对各种知识有着强烈求知欲的时期,他们对各种事物都有着十分强烈的好奇心理。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小学生的这一特点,结合他们想要了解的知识内容,充分发挥其好奇心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引领下积极思考,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例如,教师在教学有关“大气压力”的知识时,就可以通过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这样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也十分符合小学生的直观思维特点。首先,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一张纸能不能托住一杯水呢?”有不少的学生会回答“不能”。然后,教师就通过相应的实验,验证这一问题是否成立,而学生在看见一张纸真的能够托住一杯水后,就必然会产生一脑子的“问号”,对其中知识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教师就抓着学生的兴趣点及时地教授“大气压力”的有关知识,让学生能够充分地了解其中的原理,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创设各种有关的实验,验证自己的所学,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可以增强小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真正地掌握知识技能。
三、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作为科学教师,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应当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这样才能够促使学生有效地发散思维,从而突破直观思维模式的束缚,增强抽象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对各种问题积极地进行讨论和思考,让他们能够积极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即使学生的看法比较荒诞,甚至是异想天开,教师也不能直接地否定,而是要通过巧妙的语言让学生认识到其中的缺陷,避免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从而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例如,教师在教学有关“月球”知识时,可以先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月球的种种知识,比如月球的引力、月球的重力以及月球的空气等,让学生对月球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这样学生就能够发现其中的问题,比如在月球上如何喝水、在月球上如何行走、在月球上如何上厕所等等,从而学生“脑洞大开”,提出各种有趣的问题,这样有效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是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思维能力,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小学阶段作为学生学习生涯的起点,是打基础的关键时期。所以,小学科学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学生终身发展和幸福奠基。
参考文献
[1]周永广.结合小学生心智特点 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10).
[2]陈超.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分析[J].新课程(小学),2016(3).
[3]肖裕红.谈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J].文理导航,下旬,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