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应用型本科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背景分析出发,科学定位了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了基于“基础平台+专业模块”课程体系的应用型本科交通运输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就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应用型 交通运输 人才培养模式 基础平台 专业模块
面向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体制的进一步深化改革,如何培养出适应新形势需要的交通运输专业人才。是值得研究的一项课题。本文通过对我院交通运输专业毕业分配起主导作用的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和其他高校交通运输专业课程设置的调研以及与广大交通运输专业师生的座谈,对我院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形成了基于“基础平台+专业模块”的课程体系,以构建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并树立了“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一、“基础平台+专业模块”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背景分析
(一)社会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体制改革
1998年,教育部对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专业进行了调整。经过调整,交通运输大类共有交通运输、交通工程、油气储运工程、飞行技术、航海技术、轮机工程六个专业;将原“交通运输”、“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和“道路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归类为新的“交通运输”专业。新专业目录的实施提出了“拓宽基础、淡化专业、加强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的要求,以改变原专业目录设置而造成的本科教学专业口径较窄的问题。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社会经发展和经济产业结构调整,要求本科毕业生有更强的适应能力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因此,拓宽专业口径,构建新的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以培养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二)交通运输行业发展与人才需求
随着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强和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交通运输技术也面临着改革和发展。公路运输作为综合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发展国民经济和服务人民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交通运输业正在以信息化、网络化为基础,加速提升传统的交通运输业,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交通运输业向着适应公路技术快速发展和市场需要的专业化、集约化、网络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以公路运输为主的物流、客流的扩大和加速。作为载运工具汽车的高新技术含量的增长,要求交通运输行业应注重培养高级技术人才。汽车作为载运工具之一,汽车工业、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对公路运输业的影响重大。汽车高新技术含量的迅速增长,促进了以汽车维修检测为主的汽车售后服务行业的蓬勃发展,也对汽车维修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公路运输及相关行业的发展,对交通运输和汽车售后服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学院定位
黑龙江工程学院作为一所新建的本科院校,积极探索工程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新途径。将更加突出作为教学型本科院校的教学中心地位,大力开展教育创新,努力探索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创新之路。学院将继续建设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特色教师队伍和工程实践教育环境,营造工程文化教育氛围。
在“立足地方、面向全国,主动服务交通、冶金等行业和区域经济,培养直接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面向基层,具有现代科技与管理理论知识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工程技术大学办学思想的指导下,学院交通运输类专业在黑龙江区域的优势地位、学科专业建设蒸蒸日上,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交通运输本科专业于2000年创办,为我院首批申报的本科专业,2004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并于2007年被黑龙江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
二、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教育改革、社会需求、学院定位是科学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依据。科学定位我院交通运输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就应以学院发展办学的指导思想为指导,依据现有学科专业资源,以市场用人为导向,考虑办学规模、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等因素,进行综合的研究和确定。
通过行业发展形势分析、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相关高校的调研以及与广大交通运输专业师生的座谈,反复论证,确定我院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为:交通运输专业设置一个专业基础平台和两个专业模块方向,即以“汽车运用工程”为专业基础平台、“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和“物流工程”为专业模块方向,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和物流工程两个专业方向上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并树立“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
三、构建基于“基础平台+专业模块”课程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型本科交通运输专业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时必须适应社会需求,以社会用人需求为导向,培养的主要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的本科应用型人才。这类应用型人才要求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二次开发的能力。应以通识教育为基础,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应以能力培养为本位,培养学生能将理论与实际统一、整合,应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应用型本科交通运输专业的人才培养,既要高质量达到本科人才培养要求;又要具备“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满足生产一线需要的人才特色。需要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三位一体综合设计我院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在构建教学体系时,首先考虑交通运输专业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整合性,强调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体系完整、内容精干;教学内容应能适应为研究生教育输送合适人才,发展后劲足。并以此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主体。主体由工科通识教育(公共基础平台)和交通运输学科知识教育(学科基础平台)和专业基础平台组成,使专业基础知识宽厚、学科体系精干。
其次是面向工程和生产一线,注重培养人才的适应性和实用性,注重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按着行业、岗位群的需要,构建专业方向和能力培养模块群。教学容量不一的多个模块构成多个课群,注重专业能力与技能的培养,使人才培养的出口灵活多样,体现宽、而适应需求多变的人才培养口径,从而形成“基础平台+专业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
“基础平台”是保证人才的基本规格和全面发展的共性要求体现宽口径、厚基础。“专业模块”主要是体现不同专业方向人才的分流培养,体现个性,模块化课程相互交叉、渗透。基于这一课程体系,学生前期学习公共基础平台和学科基础平台课程,后期根据志愿原则选择和学习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和专业方向模块课程,实现专业方向的二次分流。
四、“基础平台+专业模块”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基于“基础平台+专业模块”课程体系的应用型本科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在我院研究和实践,并取得以下阶段性成果:
第一,按照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需求,目前交通运输专业初步构建了一支具有优良教学素质和良好的工程技术培训师素质的“双师型”队伍。
第二,教材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我们与机械工业出版社合作,牵头组织编写了应用型本科汽车类“十一五”规划系列教材,填补了应用型本科汽车类专业教材的空白。
第三,提高就业率和考取研究生人数。近年来,交通运输专业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均在93%以上,考取硕士研究生的毕业生数量居于学院前列,与同类院校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应用型本科交通运输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仅对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框架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在今后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需要进一步研究,按照“基础平台+专业模块”、贴近工程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加强学科专业建设,边实践边总结,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基础平台+专业模块”、贴近工程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
关键词:应用型 交通运输 人才培养模式 基础平台 专业模块
面向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体制的进一步深化改革,如何培养出适应新形势需要的交通运输专业人才。是值得研究的一项课题。本文通过对我院交通运输专业毕业分配起主导作用的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和其他高校交通运输专业课程设置的调研以及与广大交通运输专业师生的座谈,对我院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形成了基于“基础平台+专业模块”的课程体系,以构建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并树立了“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一、“基础平台+专业模块”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背景分析
(一)社会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体制改革
1998年,教育部对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专业进行了调整。经过调整,交通运输大类共有交通运输、交通工程、油气储运工程、飞行技术、航海技术、轮机工程六个专业;将原“交通运输”、“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和“道路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归类为新的“交通运输”专业。新专业目录的实施提出了“拓宽基础、淡化专业、加强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的要求,以改变原专业目录设置而造成的本科教学专业口径较窄的问题。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社会经发展和经济产业结构调整,要求本科毕业生有更强的适应能力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因此,拓宽专业口径,构建新的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以培养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二)交通运输行业发展与人才需求
随着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强和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交通运输技术也面临着改革和发展。公路运输作为综合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发展国民经济和服务人民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交通运输业正在以信息化、网络化为基础,加速提升传统的交通运输业,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交通运输业向着适应公路技术快速发展和市场需要的专业化、集约化、网络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以公路运输为主的物流、客流的扩大和加速。作为载运工具汽车的高新技术含量的增长,要求交通运输行业应注重培养高级技术人才。汽车作为载运工具之一,汽车工业、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对公路运输业的影响重大。汽车高新技术含量的迅速增长,促进了以汽车维修检测为主的汽车售后服务行业的蓬勃发展,也对汽车维修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公路运输及相关行业的发展,对交通运输和汽车售后服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学院定位
黑龙江工程学院作为一所新建的本科院校,积极探索工程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新途径。将更加突出作为教学型本科院校的教学中心地位,大力开展教育创新,努力探索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创新之路。学院将继续建设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特色教师队伍和工程实践教育环境,营造工程文化教育氛围。
在“立足地方、面向全国,主动服务交通、冶金等行业和区域经济,培养直接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面向基层,具有现代科技与管理理论知识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工程技术大学办学思想的指导下,学院交通运输类专业在黑龙江区域的优势地位、学科专业建设蒸蒸日上,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交通运输本科专业于2000年创办,为我院首批申报的本科专业,2004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并于2007年被黑龙江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
二、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教育改革、社会需求、学院定位是科学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依据。科学定位我院交通运输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就应以学院发展办学的指导思想为指导,依据现有学科专业资源,以市场用人为导向,考虑办学规模、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等因素,进行综合的研究和确定。
通过行业发展形势分析、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相关高校的调研以及与广大交通运输专业师生的座谈,反复论证,确定我院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为:交通运输专业设置一个专业基础平台和两个专业模块方向,即以“汽车运用工程”为专业基础平台、“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和“物流工程”为专业模块方向,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和物流工程两个专业方向上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并树立“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
三、构建基于“基础平台+专业模块”课程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型本科交通运输专业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时必须适应社会需求,以社会用人需求为导向,培养的主要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的本科应用型人才。这类应用型人才要求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二次开发的能力。应以通识教育为基础,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应以能力培养为本位,培养学生能将理论与实际统一、整合,应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应用型本科交通运输专业的人才培养,既要高质量达到本科人才培养要求;又要具备“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满足生产一线需要的人才特色。需要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三位一体综合设计我院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在构建教学体系时,首先考虑交通运输专业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整合性,强调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体系完整、内容精干;教学内容应能适应为研究生教育输送合适人才,发展后劲足。并以此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主体。主体由工科通识教育(公共基础平台)和交通运输学科知识教育(学科基础平台)和专业基础平台组成,使专业基础知识宽厚、学科体系精干。
其次是面向工程和生产一线,注重培养人才的适应性和实用性,注重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按着行业、岗位群的需要,构建专业方向和能力培养模块群。教学容量不一的多个模块构成多个课群,注重专业能力与技能的培养,使人才培养的出口灵活多样,体现宽、而适应需求多变的人才培养口径,从而形成“基础平台+专业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
“基础平台”是保证人才的基本规格和全面发展的共性要求体现宽口径、厚基础。“专业模块”主要是体现不同专业方向人才的分流培养,体现个性,模块化课程相互交叉、渗透。基于这一课程体系,学生前期学习公共基础平台和学科基础平台课程,后期根据志愿原则选择和学习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和专业方向模块课程,实现专业方向的二次分流。
四、“基础平台+专业模块”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基于“基础平台+专业模块”课程体系的应用型本科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在我院研究和实践,并取得以下阶段性成果:
第一,按照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需求,目前交通运输专业初步构建了一支具有优良教学素质和良好的工程技术培训师素质的“双师型”队伍。
第二,教材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我们与机械工业出版社合作,牵头组织编写了应用型本科汽车类“十一五”规划系列教材,填补了应用型本科汽车类专业教材的空白。
第三,提高就业率和考取研究生人数。近年来,交通运输专业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均在93%以上,考取硕士研究生的毕业生数量居于学院前列,与同类院校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应用型本科交通运输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仅对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框架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在今后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需要进一步研究,按照“基础平台+专业模块”、贴近工程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加强学科专业建设,边实践边总结,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基础平台+专业模块”、贴近工程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