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途径特殊性在高职院校中的运用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fcmo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其德育途径具有特殊性,所以提高对其德育途径研究的水平就显得十分重要,可以说对其运用的研究是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有效展开、合理发展的必要途径。但是,由于对德育水平的测定没有一个清楚的划分界限,所以德育的任务要求也就较为空泛,难以落实。这是有一定原因的,除了与德育的认识不足、力度不够有关之外,还与德育的特殊性有关。后者是最重要的原因,我们只有对德育的特殊性形成了深刻的认识,才能有效地落实德育问题。那么对于德育而言,它的特殊性表现在哪里呢?将这种特殊性置于高职院校中该如何运用呢?本文就针对这两方面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
  德育的实施受其特殊性影响,难以落实,那么德育的特殊性表现在哪里呢?简而言之,人的思维方式不同决定其对德育的理解不同,就使得德育的真理性呈现多元化,阶级不同,所处的环境位置不同,人们对德育的认识、价值评定也不同。例如,有些人倡导“老黄牛精神”,认为人要保有实干精神老老实实地做事,而有些人认为做事应该讲究方法,不应该像老黄牛一样闷头蛮干。所以德育具有历史性,它的发展必须与时代同步。另外,社会纷杂错乱,学生很容易受错误的德育思想的影响,与科学化的德育思想产生分歧,或以此背离。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德育的难度。而且由于德育的内容囊括了多个层面,而且不稳定,所以这也相应地对德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德育途径也具有特殊性,是内容、方法、过程的附着物,加强对德育途径特殊性的研究,可以有效把握德育规律的特殊性,保证德育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高职院校中德育途径呈现特殊性
  目前,德育领域人士已经达成了共识,他们认为高职德育应建构一个完整的体系,而在这一过程中,德育目标的确定是其重要问题,所以也是研究者最为关注的一点,但是仅仅确定了德育目标还是不够的,还需要面对德育途径这一问题。对于德育途径来说,人们常常将其与德育方法相混淆,这样的例子常常出现在德育的实践中,他们认为只要设定了德育目标、方法之后就“万事大吉”了,实际上在德育工作中,德育途径也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它是目标实现、方法顺利进行、清楚内容的主要渠道,也可以将其看做是德育内容、方法、过程的承载体。可以说,在德育体系当中,德育途径繁复错杂,而且差异很大,它既包含客观性,又囊括了主观性。德育的客观性表现为德育途径在现实中是客观实在的存在物,但是这种客观性又因为德育工作者截然不同的认识及经验呈现出一种主观性。这种主观性染上了个人对德育不科学的评判标准,极易推己及人,影响到接受德育的学生,所以作为教师应该自觉地、科学地对德育途径加以认识,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首先德育工作者要对德育的途径以及体系进行整体的把握,提高高职德育的实效性。
  对高职德育途径的体系进行整合构建,这非常有利于德育途径发挥自身的优势。无论是高职教育还是其他学龄段的学生,都对应一个德育途径。而且这个德育途径还比较固定。就以高职德育为例,如果高职德育工作者有效地掌握了这条途径,那么就可以在德育工作中游刃有余地结合不同的德育方法、内容,对德育途径进行筛选使用。尽最大可能地发挥其功用,避免一些德育途径被闲置、浪费,从而有效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另外,德育工作者在进行德育途径考虑的时候,会再次针对德育的内容及方法进行深入探究,使德育工作更加趋于客观性,从而增强其实效性。
  二高职德育的途径类别及其特殊性的运用
  德育途径分为很多种,如果按照空间的特点分类的话,德育可被分为三大基本途径,即学校、家庭、社会。这样概括性的分类,比较笼统、空泛,没有具体的实践意义,所以本文就以高职德育为例,评析了德育途径的性质特点,将其分为课程、实践、组织、环境这四种途径。这四大途径本身都具有特殊性。
  1高职德育课程类途径及其特殊性运用
  从高职教育课堂类这一途径来看,它与其他院校并无不同,其课程都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及思想政治为主。但是高职德育又具有职业性的特点,德育工作者在设定德育目标的时候要以此为着眼点,对德育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删,从而将高职德育的职业性特点体现出来。而对于思想政治这一课程来说,它囊括了法纪、道德、心理、政治等内容,教师在德育的过程中要有所侧重,培养学生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从而实现自我价值实现的目标,并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在正确职业观的指导下,增强道德意识,懂法纪、守法纪。
  课程类途径是高职院校进行德育教育的途径之一,而且这种德育存在在各个学科当中,教师应该怀有德育的意识,挖掘各个科目当中潜在的德育因素,并将其提炼,渗透到专业知识中,让学生间接地,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德育,这种方式可以使德育的目标有效的实现。
  2高职德育的时间类途径及其特殊性运用
  实践类途径主要侧重于实践,德育实践类途径是一种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实践实现教育目标的有效渠道。对于高职德育来说必须尽最大可能地发挥本身的优势,将实习作为最重要的关口。对于一个合格的高职技术人员来说,要想胜任工作,就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以及职业品德素养,而德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实习。实习的过程,也是实践的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基础理论知识得到巩固,操作技能得到培养,并且也培养了他们爱岗敬业的思想情感,使学生不断保持热忱的心态投入到为人民服务当中。
  除了以实习作为有效渠道,实现德育目标之外,社会实践活动也是高职德育实践类途径。在高职德育工作中,以德育目标为依据,对学生进行组织化的社会深入,让学生全身心地接触社会、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从而提高思想品德觉悟,在内心当中形成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对于社会实践活动来说,它主要包括:公益劳动、教育活动等,德育工作者可以开展社区服务、公共服务等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具有一系列的特点,其活动形式具有多样性,活动内容具有广泛性,活动主体具有体验性。德育工作者可以选择不同的形式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通过社会活动的选择、开展,让其更好地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这一大环境,让其融入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沐浴”德育。
  3高职德育环境类途径及其特殊性运用
  可以说,环境像一个大染缸,对学生的身心有一定的熏染作用,所以针对这一点,我们提出了德育环境类途径。对于德育环境来说,总的可以分为人际环境以及文化环境。在这两种环境下,学生的个体品德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首先是人际环境,它是指人与人之间所形成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构建了交往氛围,在高职德育中所指示的主要有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在这些关系建立的过程中,学生的思想品德的生长趋向都会有所改变。所以德育工作者要将这种关系利用起来,并建立平等、合作、互助的关系,为学生的道德品质提供积极的影响。
  再者是文化环境,文化环境是指学校、家庭、社会所营造的文化氛围,本文主要论述的方向是高职德育,所以主要来谈文化环境。高职院校应重视校园的文化环境建设,文化环境的建设包括设施建设、环境净化、环境绿化,环境美化、风气建设这五个方面。设施建设主要是指教育教学设施建设,这有利于德育的有效展开,为学生道德的培养提供了硬件设备、设施条件。宜人的校园环境在潜移默化中会润泽学生的身心,塑造学生的品性、情操,所以大部分学校都十分重视校园环境的营造,如开展大型的劳动净化校园,垒建花坛草坪,栽花植树,设山设水,办宣传窗,在寝室、教室等人流大的地方粘贴名人肖像,名人警句等,这些环境的营造让学生无意当中受到了心灵的沐浴、点化,是一种无意识的德育方式。最后是学校的风气,这一方面极为重要,它是学校树立给学生的无声无形的指示牌,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的整体走向。所以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安静的学习环境、尊师守道的良好风尚,科学合理的教学秩序、融洽和谐的关系氛围,学生身在其中,必定会受其熏陶。
  4高职德育组织类途径及其特殊性的运用
  对于高职教育组织类途径来说,它是以具体的目的和任务为依据而组成的团体。在高职院校中,这种团体主要是指党组织及学生团体组织。
  在高职德育中,党工作作为核心力量存在,它是提高人才思想政治素质的一个有效途径。所以告知德育工作者必须加强党工作建设,大力培养集道德、文化、理想、纪律于一身,符合社会主义发展的现代化人才。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建立党委,党支部等高职德育组织,确保学校德育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展开。
  对于学生团体组织来说,它主要包括共青团组织以及社团组织,共青团组织是先进青年的群体组织,其主要任务是组织全体学生开展一系列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让学生在组织起来的群体活动中得到德育的熏陶。另外,高职学生为了自身能力的提高,参加了自己感兴趣的社团组织,他们以此为展示才华的舞台,挖掘自身存在的潜能,发展自身的兴趣特长。这样一来,学生将自己融入到组织活动中,其人格操守都得到了熏陶和发展。
  总之,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德育途径特殊性的深入探究是德育有效开展的前提,我们在深入探究的过程中也要对其有效的应用,使其发挥最大优势功能,为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做好导航。
  参考文献
  [1]马俊霞.德育复杂性对学校德育效果的影响[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2).
  [2]韩传信.论人的个体道德生活和社会道德生活[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4).
  [3]朱平.道德教育实效性的检测与评价[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3).
  [4]董彩荣.新时期高校德育教育的几点思考[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
  [5]郭志新,马兴亚.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特征解析与教育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1).
  [6]卢明霞.浅谈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自我教育[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4).
  [7]滕少华,冯文全.关于我国德育目标设定之思索[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3).
其他文献
妇女双重角色的协调发展不仅关系到妇女自身社会地位的提高和家庭的幸福,对经济的增长、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和妇女事业的良好发
【摘要】随着科学发展观思想的贯彻落实,城乡统筹发展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当前城乡规划以传统的城乡规划为主要方案,为了满足新时期和新形势下的城乡规划管理要求,就必须要对传统城乡规划方案进行改革和完善。本文主要围绕当前形势下我国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现状,针对当前现状以及城乡规划管理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给出了相关的建议和解决措施,希望能有效改善我国当前的城乡规划管理工作。  【关键词】城乡统筹发展;规划管理
【摘要】计算机信息技术在目前高校发展变化过程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重要,计算机处理技术逐渐成熟能够更有效的处理过程中信息收集整理、数据分析处理等作用,能够有效提高办公效率,提高高校建设发展,所以,需不断增强办公自动化中计算机数据库管理技术的研发力度和完善程度,提高办公人员计算机水平和信息安全管理意识,从而实现提高整体工作效率。基于此本文分析了计算机信息技术在现代办公自动化中的应用。  【关键词】计算机信
近十年以来,针对我国高校学生资助制度,不少专家和学者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深入研究,依据研究的内容与角度,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历史与现状  在我国,实行对学生的资助,保障家庭困难学生的求学由来已久。赵中建指出,我国高校学生资助制度的发展自新中国成立至今经历了三个阶段:人民助学金阶段、人民助学金与人民奖学金并存阶段以及奖学金与贷学金并存阶段。任初明也对我国高校学生资助制度的发展进行了梳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