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万名人才是这样的培养出来的

来源 :解放军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0206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车辆装备作为最“通用”的平、战保障装备,无论什么兵种都离不开;培养新型汽车技工人才既是适应日常生活保障的需要,也是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内容。沈阳军区某汽车技工训练大队,作为战区培养“铁马良医”的基地,大队有着培养3万多名人才的荣耀。
  
  加快素质“升级”与战场“接轨”
  
  培养新型人才的“程序”一定要实事求是,不搞揠苗助长,但要以战场为标准“逼着”人才加快素质“升级”。
  大队根据部队车辆装备的变化更新,不等不靠,想方设法设置了汽油车、柴油车、专工和电工等动态实物教室,研制安装了数字点播教学系统和非线性编辑系统,近百台大彩电、投影仪分布各个教室.理论教学全部实现电化教学和资料信息查询。授课可通过电视录像片、多媒体和三维动画等实现,使教学更加形象化、直观化,实现教学评估,直播“一条龙”……组织出版的10本专著和“发动机翻转架”等10余个获奖科研项目,以及取得的20余项技术革新成果,成为学兵“个体强”和素质技能“升级”的“铺路石”和“基础工程”。
  真金要经得起“火炼”。培养新型打赢型人才还要多探索、多设置未来战场。大队还请来军区和总部机关的同志当场抽点参考人员、请他们设险加难。这种突发和野战条件下的训练考核,是大队培养新型人才与现代战场“接轨”的直接体现。为把这项工作做扎实做出成果来,他们对原有教学大纲中不适应装备发展和部队需要的内容进行了删减,充实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教学内容,改变以往那种教室——车间——教室四平八稳的教学模式,并根据未来战争中师、团汽车技工主要负责换件修理,打“短、平、快”的特点和要求,设置增加了30多个故障内容。
  硬措施逼出高水平。这几年,学兵及格率高达100%,优秀率达到40%以上,一批适应野战保障的新型“复合型人才”脱颖而出。难怪总部重点推广了这一经验。
  
  精心打造“新型教头”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培养新型车辆装备人才的需要,大队党委充分地认识到,没有新型的“名师”,就没有现代“高徒”。他们把干部教员和士官助教的培养作为加速人才成长的“关键工程”。
  对教员实行岗前试讲考核.注重锻造新型“教头”。2万多册图书、20多部电脑与几所军校图书馆联网,为他们开阔视野、学习新知识,创造了一个十分广阔的空间。在为他们“充电”的同时,还注意给他们“加压”。在学新知识、新工艺、新装备等方面,大队领导走在前面,在原有的评教评学、训练分析、干部跟班等制度外,还制定了《专业技术干部晋升中高级职称评选条例》、《专业技术干部奖优罚劣条例》和《竞争上岗制度》。在强化责任管理上,实行教研室包学兵队、教员承包教学班的“教学责任制度”。学兵上课前,对教员一个个地考核,不过关的推迟上岗,或者淘汰出局。
  加强对“助教”的新技能培训。随着编制体制的调整,士官助教在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近两年,大队选送了30多名士官到院校和修理机构,进行新技能“充电”。改善教员队伍的知识结构。近几年来,大队从地方院校招收了10余名与汽车相关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以改善教员的学历和化,学历升级的速度正在加快,大队涌现出了张守敏、吴波和王晓峰等正在向专家型、指技合一型和一专多能型发展的新型教员,一批现代新型“名师”为培养出新型“高徒”上了道厚实的“保险”。
  
  与时俱进深化和构筑人才生长“平台”
  
  “培养现代新型保障人才,与时俱进地深化构筑人才生长的平台,先要用改革创新的观念搞好谋篇布局,搭建好砥砺人才生长的思想观念‘平台’”。长得并不十分壮实的大队政委沈中学,话一出口,就有一种钢铁般厚重的质感。
  踩石留痕。他们的改革“矛头”直指招生制度。对此,有刻骨铭心的“伤痛”他们深入一线部队发现,培训的技工,仅改行的就有三分之一,加上学习后马上退伍又占了三分之一。为何花费财力物力精力,培养的人才随便就改行了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学兵文化程度太低。他们得出警示:“育苗”必须选取“壮苗”,培养新型装备人才,必须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作“底蕴”。他们积极向有关部门汇报,从源头上把关。从2000年起,采取集团军选送和到部队去现场考试招生的方法招收学兵。对学兵实行分级培训,基层部队对当年兵先进行初级培训即岗前培训,第二年兵再参加大队的系统培训,并作为改造士官人选,以适应兵役制度的改革,确保“苗子”的文化质量。
  抓铁有印。他们发现随着车辆装备的不断更新,特别是新型柴油牵引车逐年大批量地装备部队,我军的车辆维修保障将由“汽油车维修为主”变为“柴油车维修为主”。如果不及时加以调整,必将造成训练滞后于装备,人才滞后于需求,就不能培养出现代新型装备人才。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下,他们挥起了改革的“金板斧”:一次性补充了7种新型车辆装备,淘汰了部分老旧车型,实现汽油车向柴油车的转变,低档车向高档车的跨越。为做细做实改革工作,他们增大了新型柴油车修理工的比例。根据新技术、新工艺在汽车领域的运用和基层部队需要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在教学科目和工程的设置上再狠砍“一刀”,教学车辆装备与“训练场、战场”相适应的改革思路,与部队编制体制相匹配,与复合型新型人才需求相匹配。上级有关人士称,此项改革走在了全军的前列。
其他文献
人物档案  朱建平,1976年入伍,大校军衔,大学本科文凭,历任排长,组织干事,干过秘书、信访工作,现任总参全军法律办公室主任。先后办理经济、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300余件,为部队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上亿元。先后四次荣立三等功,并被评为军队优秀律师。这个魁梧干练的山东大汉,强健中带着几分儒雅,一看就给人一种睿智而沉稳的印象。出身于法官父亲和教师母亲的干部家庭,上过山,下过乡,抡过大锤,听过狼嚎,喜欢
期刊
在我国新疆北部,有一支长期与犯罪分子作斗争的武警部队。在他们的序列当中,有一支执行追逃任务的特种作战小分队。  这支骁勇善战的部队,曾多次配合公安机关参加打击、抓捕、围剿犯罪分子的行动。组建以来,先后荣立集体二等功两次,集体三等功四次。  2005年春节前夕,天山深处大雪纷飞。武警8664部队营区到处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气氛。傍晚7时50分,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在作战值班室响起。“据情况通报,4名‘犯
期刊
武警福建总队莆田市支队直属二中队坚持开展“知兵,爱兵,依靠士兵”活动,中队尊干爱兵的好传统代代发扬,官兵之间有友谊,有亲情,有温暖,有乐趣,有希望,有关怀……    战士成长我欣慰    “中队战士的成长进步始终牵着干部的心”,这是中队一茬茬战士共同的肺腑之言。  2002年底入伍的上海籍战士陈华良,入伍前学习过计算机网络技术,一有空就抱着入伍时从家里带的电脑折腾半天,被中队官兵誉为“电脑迷”。支
期刊
一个风雪夜一辆货车经过一昼夜的奔跑,慢慢悠悠地停在一个不知名的弯道避车。列车还未停稳,就有10余名手持铁锹、铁叉等工具的“铁路耗子”在夜幕的掩护下围了上去!其中,一个人先是试探性地用铁叉捅了捅车皮,见没有反应,几个人便一拥而上,有的拿铁钳拧,有的用铁叉钩,正当他们刚要别车门时,只听里面大吼一声:“住手!”这突如其来的喊声,与雪夜的风声夹杂在一起便人胆寒心惊,吓得一群“铁路耗子”像见了猫一样仓惶逃窜
期刊
[案例]某部去年分配来一位大学生排长,他十分腼腆,一说话就脸红。他本来准备好了讲话提纲,可在排务会上一发言就结结巴巴,使同志们不知其所以然。一遇到上级领导,他就两腿发软、浑身哆嗦、支支吾吾、说话变调,有时说话声音竟像哭一样的难听。  连长给他介绍了一个对象,见面前,连长担心他又犯腼腆的老毛病,把该说什么做什么都交代了一番。谁知,一见面,这位大学生排长说话时脸红得像个关公,手足无措,语无伦次。整个见
期刊
美国人的国家观    国家观念应当是一种永恒的观念,进入人们血肉之躯的观念,不是时有时无,短暂的、节令性的观念。虽然国家的观念不仅仅限于一面国旗,但对国旗的态度昭示着人们的国家观念。在美国访问期间,对美国国旗的印象是逐步深化起来的。最初引起我关注美国国旗,是在五角大楼专门为“9·11”事件遇难者修建的小教堂里。在实施“凤凰”工程修复五角大楼的时候,国防部专门在被撞毁的地方修建了一座小教堂。教堂外面
期刊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手里头都握有一定的权力。怎么看待这种权力?如何运用手中的权力?沈阳军区某红军团政委李英山作为一个爱兵的老典型,始终把自己手中的权力看成是服务官兵的“舞台”,权为兵所用,利为兵所谋,情为兵所系,为兵服务做得实、想得细、谋长远,向党和人民交了一份合格答卷。    “我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给的,  当官兵有了困难时,  就应该竭尽全力为他们服好务。”    “治疗牛皮癣的专家来了!”今
期刊
9月上旬,四川东部、北部地区10个市州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灾难,造成89人死亡,41人失踪,595万人口受灾,近7万人被洪水围困,国家和人民群众直接经济损失达9亿多元。武警四川总队迅速组织300O官兵紧急投入抗洪抢险战斗,救护灾民5000余人,转移受灾被困群众近万人,抢救转运国家和人民群众大量财产。    4000师生登上冲锋舟    9月3日夜。渠县。狂风夹着暴雨,铺天盖地猛下。  第二天早上
期刊
主人公小传:宋晓国,陕西长武人,1963年8月出生,3980年9月入伍,3983平8月入党,本科文化程度,上校军衔,历任排长、干事、指导员、股长、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宣伶科长等职,现任装甲团政委,两次荣立二等功,五次荣立三等功。  昏昏沉沉地坐了一个小时四十分钟的飞机,到了宁夏回族自治区省会———银川,转乘接站的依维柯面包车又颠簸了两个小时,终于在午夜时分赶到了位于腾格里沙漠的边缘小镇———青铜
期刊
陕西陆军预备役步兵第141师工兵营优秀士官曾建新,皮肤黝黑,不善言语,不爱张扬。入伍16年来,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默默无闻、任劳任怨。先后三次荣立三等功,三次获得集团军专业技术比武第一名,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士官、技术能手。凡是接触或名同他一起相处过的人,都敬佩他对技术精益求精、对工作一丝不苟、对人实实在在;    父亲说他是“苦命娃”    曾建新出生在甘肃省民勤县。父母都是当地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