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教育学家波斯纳(G.J.Posner)曾提出一个教师成长公式,即“经验十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一节课上过之后,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是一笔财富。成功的经验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利用;失败的教训更值得总结,因为只有找到了失败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这一点往往比总结经验更为有效,这样做它能帮助教师迅速获取反馈信息,找出教学程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偏差,从而为调整教学建立可靠依据,使教学不断优化和成熟,更能使教师的教艺和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而这里所说的反思,就是教育教学中经常提起的所谓“教后感”。
一、“教后感”在实践中的作用
1.“教后感”真实地记录下教学的经验教训,有利于教学的改进。教学程序是教案的主体,经过课堂实践的检验,总会发现其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而“教后感”就像一面镜子及时、真实地将它反映出来,这就有利于教学的改进。特别是对于难点教材,每教一轮所写的“教后感”都是下一轮教学中最好的参考资料,一轮又一轮,课堂教学就趋于优化,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能力和教学效率就明显提高。
2.“教后感”及时采集师生智慧的闪光点,可以促进认识的深化。再详尽的教案也不可能写出课堂上的每一句话和每一个动作行为,也不可能预见师生思维发展的全部情况。课堂上,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问题情境的创设,师生都会产生一些“灵感”。这些智慧的闪光点是“突如其来,突然而去,不由自主”的,若不利用“教后感”及时捕捉,稍纵即逝,会造成很大的遗憾。如果做有心人,日积月累,“教后感”中的内容会越来越多,会成为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
3.“教后感”为撰写教学研究论文提供丰宫的素材。阅读以前的“教后感”,不仅可以把零散的教学经验、教学偶得集中起来,而且可以衍生出许多心理体会,经过系统整理,可以撰写出质量较高的教学论文。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用来指导教学实践,再及时将点滴收获写进“教后感”,这样经过“学习+实践总结”的循环,理论和实践的水平可以稳步提高。
4.“教后感”是个人教学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有志于教育事业的教师,都应建立自己的教学档案,它的内容包括教案、分档习题选、试卷、辅导讲座资料、作业和试卷批阅记录、学生成绩等。作为教案附件的“教后感”是教学档案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二、怎样去记教后感
从以上来看,“教后感”应该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记教学目标的达成,调整设置的可行性。每节具体的课堂教学都有其特定的教学目标,尤其是青年教师课前对教学目标一般都设计得尽乎“完美”,但往往是用成人的眼光看“世界”,脱离了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因此,每节课后,都要注意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如知识目标的重点是否突破,难点是否化解;情感目标的情境设置有没有达到使学生进入“角色”的目的;能力目标的设定是否通过知识目标的完成体现出来等等,总结出对目标达成情况的体会,不断地调整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目标的手段,使之更贴近教学实际,从而达成目标的可行性。
2.记教学过程的实施,审视程序的合理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从整体上讲,要注重自己教学理念的前瞻性,是否用新观念去指导教学活动,将新课标落实在课堂上;从细节上讲,一堂气氛活跃的课,往往会出现一些精彩难忘的片断及能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如形象贴切的比喻、对突如其来问题的处理、瞬间产生的灵感等,这些都是促成教学成功的因素。课后将这些课堂上的宏观思想和点滴花絮记录下来,就会形成对某一节课教学的初步的感性认识。
3.记学生活动的反馈,评估思维的创造性。课堂上,有时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分析,超越了教师的教学预设,这是教学相长的有利时机,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特别是创新思维的轨迹。从中吸取营养,再教时启迪另一些学生的思维,师生共同提高。有时由于主客观的原因,课堂教学会有一些欠缺或遗留问题,记人“教后感”,便于以后有计划、有步骤地弥补和解决。
4.记载总结教书育人、师生感情交流的情况和经验。
总之,“教后感”的内容不止这些,书写要因人而异,各具特色。只要持之以恒,“教后感”可以在逐步形成个人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这正是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一环,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自身的进步成长有着事半功陪的效果,也是一个教师成熟的重要标志。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09-06-20
一、“教后感”在实践中的作用
1.“教后感”真实地记录下教学的经验教训,有利于教学的改进。教学程序是教案的主体,经过课堂实践的检验,总会发现其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而“教后感”就像一面镜子及时、真实地将它反映出来,这就有利于教学的改进。特别是对于难点教材,每教一轮所写的“教后感”都是下一轮教学中最好的参考资料,一轮又一轮,课堂教学就趋于优化,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能力和教学效率就明显提高。
2.“教后感”及时采集师生智慧的闪光点,可以促进认识的深化。再详尽的教案也不可能写出课堂上的每一句话和每一个动作行为,也不可能预见师生思维发展的全部情况。课堂上,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问题情境的创设,师生都会产生一些“灵感”。这些智慧的闪光点是“突如其来,突然而去,不由自主”的,若不利用“教后感”及时捕捉,稍纵即逝,会造成很大的遗憾。如果做有心人,日积月累,“教后感”中的内容会越来越多,会成为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
3.“教后感”为撰写教学研究论文提供丰宫的素材。阅读以前的“教后感”,不仅可以把零散的教学经验、教学偶得集中起来,而且可以衍生出许多心理体会,经过系统整理,可以撰写出质量较高的教学论文。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用来指导教学实践,再及时将点滴收获写进“教后感”,这样经过“学习+实践总结”的循环,理论和实践的水平可以稳步提高。
4.“教后感”是个人教学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有志于教育事业的教师,都应建立自己的教学档案,它的内容包括教案、分档习题选、试卷、辅导讲座资料、作业和试卷批阅记录、学生成绩等。作为教案附件的“教后感”是教学档案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二、怎样去记教后感
从以上来看,“教后感”应该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记教学目标的达成,调整设置的可行性。每节具体的课堂教学都有其特定的教学目标,尤其是青年教师课前对教学目标一般都设计得尽乎“完美”,但往往是用成人的眼光看“世界”,脱离了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因此,每节课后,都要注意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如知识目标的重点是否突破,难点是否化解;情感目标的情境设置有没有达到使学生进入“角色”的目的;能力目标的设定是否通过知识目标的完成体现出来等等,总结出对目标达成情况的体会,不断地调整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目标的手段,使之更贴近教学实际,从而达成目标的可行性。
2.记教学过程的实施,审视程序的合理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从整体上讲,要注重自己教学理念的前瞻性,是否用新观念去指导教学活动,将新课标落实在课堂上;从细节上讲,一堂气氛活跃的课,往往会出现一些精彩难忘的片断及能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如形象贴切的比喻、对突如其来问题的处理、瞬间产生的灵感等,这些都是促成教学成功的因素。课后将这些课堂上的宏观思想和点滴花絮记录下来,就会形成对某一节课教学的初步的感性认识。
3.记学生活动的反馈,评估思维的创造性。课堂上,有时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分析,超越了教师的教学预设,这是教学相长的有利时机,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特别是创新思维的轨迹。从中吸取营养,再教时启迪另一些学生的思维,师生共同提高。有时由于主客观的原因,课堂教学会有一些欠缺或遗留问题,记人“教后感”,便于以后有计划、有步骤地弥补和解决。
4.记载总结教书育人、师生感情交流的情况和经验。
总之,“教后感”的内容不止这些,书写要因人而异,各具特色。只要持之以恒,“教后感”可以在逐步形成个人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这正是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一环,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自身的进步成长有着事半功陪的效果,也是一个教师成熟的重要标志。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09-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