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所说的现行中职生培养模式,是指第一、二学年在校内学习,第三学年到单位顶岗实习的“2+1”模式。通过我们的调查研究,发现这种模式开始推行时是积极的、有成效的,但经过几年实施后显现出了颇大的局限性。其主要表现为:校内理论学习时间太短,顶岗实习达不到预想效果,毕业生综合素质下降,对毕业生的人生发展和社会的持续性发展不利。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认为应对现行模式进行调整和改革。
一、将“2+1”模式改为“2.5+0.5”模式
中职生的培养,联系职业教育的大环境,总的来说增加时间或减少时间是不大现实的,因此,我们在3年制的大前提下提出将“2+1”模式改为“2.5+0.5”模式,理由是:
1.现行模式中校内理论课相对不足
这里说的理论课,是指中职生综合素质所需要的理论知识。我们的看法是,从培养人才的角度,理论课是十分必要的。而学习理论知识,教材和课堂是重要的途径,只有在理论知识达到一定的水平之后,实践性学习才有意义。过分强调实践学习同过分强调理论学习同样是不科学的。因此,对现行模式进行改革是很有必要的,让学生在专业的学习阶段多学习一些理论知识,首先要从时间上给予保证。
2.对中职生进行2.5学年学校教育效果好
将“2+1”模式改为“2.5+0.5”模式,不完全是为了增加理论学习,还可避免顶岗实习时间过长,给学生带来理论学习上的缺憾,让学校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从事中职教育的一线教师和管理者都知道,在校内学习的绝大多数课程中都有相应的课内或校内实践,如不同学科在课堂上的实践性作业、实训课程、项目教学、校内的社会性活动等。这样的改革,可以将学生3学年中的2.5学年完全交给学校系统有效地掌握,而不是将他们几乎1学年时间的学习放在校外进行。用人单位应是人才的检验者和消费者,他们对于人才综合素质与基本技能的培养,所起的作用绝对是不能同学校相比的,效果也是不同的。这样的改革能让学生学到较多的知识和技能,较好地提高职业素质。
3.在对全国中职校长的调查中,推荐“2.5+0.5”为最佳模式的较多
我们对全国29个中职学校30位校长的调查中,填写最佳模式栏目的有22人,所涉及模式共计9种,认为“2.5+0.5”为最佳模式的8人,占40%,是在此项表态中较为集中的看法。
4.对于不同的专业也可采用灵活的学制
中职教育各专业对人才培养标准存在一定差异,对于综合素质培养中需要理论知识较少的专业,可以实行“2+1”培养模式,不必受此限制,但学生在校内学习所占的时间比例一定要控制好。
二、对校内教学改革的建议
学校在学制方面把“2+1”改为“2.5+0.5”后,随之也应进一步在教学方面进行改革。
1.在培养目标上,要使中职毕业生具有与初、中级专业技术相适应的文化素质
现行模式下,学生在校时间只有2 年,各方面的课程都进行了压缩,为了保证就业而尤为重视专业课程,对文化基础课压缩得更严重,使得学生第三年走向社会后,人文及综合素质太低,基础知识严重缺乏。这一做法忽略了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忽略了学会做人重于学习技术的基本理念,对于中职生的人生发展、用人单位的人才利用及社会的持续发展都是不利的。因此,要制订出具体而又可操作的文化素质标准,以保证学生毕业上岗的需要。
2.文化基础课的学习课时应与专业知识的课时大体相当
综合素质与专业知识、技能这两个方面都重视,才可以培养出推动社会各行各业不断发展的新型的初级技术人才和具有中高级技能的劳动者。有人会觉得这样可能用于学习专业知识的时间少了些,但是如果看看社会上的短期培训班,就会觉得这是可行的。社会上的建筑行业,施工员、造价员、测量员、安全员等工种,经过半年短期专业知识学习就可以考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就是最好的说明。
3.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许多专业课程中的实践环节是可以在校内进行的,这方面有很大的拓展空间。职业学校要加强校内的实验和实训基地建设,以多种模式加强校企合作,保證教学过程中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有机结合。
三、校外顶岗实习的管理仍需进一步完善
1.现行中职生顶岗实习制度的缺陷
我们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现行中职生顶岗实习环节存在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生很难找到适合专业的实习岗位。第二,学生在实习岗位上缺乏必要的指导,诸如技术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等。第三,学生人身安全问题缺乏完备的处理预案。从交通安全到施工、生产、操作等安全问题,缺乏完整的保障制度和应对措施。第四,学生实习成绩的考核评价缺乏科学性。第五,有些学校的学生顶岗实习如同提前毕业。
2.半年顶岗实习要有科学的管理方法与对策
依据我们的研究,认为新模式下的半年顶岗实习,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要有详尽可行的实习计划和保障措施
实习目的、实习单位安排、实习前的教育动员、实习过程中学校与单位的指导形式与办法、学生在具体岗位上的管理、学生实习中的安全保障等,都要有明确的责任划分和制度保障。
②要严格地落实计划,做好管理
要保证学生都有实习的地方,落实好学生的实习薪酬。要保证学校和实习单位共同做好对学生的全方位指导,包括技术问题、思想问题、职业道德诸方面,使实习阶段成为一个学校和企业有效管理的、确实能提高学生技能水平的重要时段。
③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及安全问题的处理
河南省现在已对学生实习过程中的伤残做出了比照工伤处理的规定,在其他方面,学校对于实习过程中的意外人身伤害也应有较为全面的保险制度,明确维护学生权益的责任及义务,对于还未成年者尤应特别关注。
3.做好实习成绩的科学考核
做好考核工作,是实习工作的一个核心。我们认为,应从学生的实习日志、单位及指导教师的客观评价、学生的最后实践操作和理论考核等几个方面做出全面科学的评价。
总之,对于顶岗实习来说,投入是基础,管理是保障,考核是核心。一定要使有限的半年顶岗实习真正发挥作用,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这是中职教育时期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一次大飞跃。
以上有关学制、校内教学模式、实习阶段管理的一些思考和探索,还只是粗线条的初级成果,尚需进一步细化与深入,也还需要学校和行业达成共识,更需要国家、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认可和在政策方面的支持,当然也需要实践的检验。
(注:本文为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重点课题《关于现行中职生培养模式的科学性研究》的主要研究成果)
(责编 周继平)
一、将“2+1”模式改为“2.5+0.5”模式
中职生的培养,联系职业教育的大环境,总的来说增加时间或减少时间是不大现实的,因此,我们在3年制的大前提下提出将“2+1”模式改为“2.5+0.5”模式,理由是:
1.现行模式中校内理论课相对不足
这里说的理论课,是指中职生综合素质所需要的理论知识。我们的看法是,从培养人才的角度,理论课是十分必要的。而学习理论知识,教材和课堂是重要的途径,只有在理论知识达到一定的水平之后,实践性学习才有意义。过分强调实践学习同过分强调理论学习同样是不科学的。因此,对现行模式进行改革是很有必要的,让学生在专业的学习阶段多学习一些理论知识,首先要从时间上给予保证。
2.对中职生进行2.5学年学校教育效果好
将“2+1”模式改为“2.5+0.5”模式,不完全是为了增加理论学习,还可避免顶岗实习时间过长,给学生带来理论学习上的缺憾,让学校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从事中职教育的一线教师和管理者都知道,在校内学习的绝大多数课程中都有相应的课内或校内实践,如不同学科在课堂上的实践性作业、实训课程、项目教学、校内的社会性活动等。这样的改革,可以将学生3学年中的2.5学年完全交给学校系统有效地掌握,而不是将他们几乎1学年时间的学习放在校外进行。用人单位应是人才的检验者和消费者,他们对于人才综合素质与基本技能的培养,所起的作用绝对是不能同学校相比的,效果也是不同的。这样的改革能让学生学到较多的知识和技能,较好地提高职业素质。
3.在对全国中职校长的调查中,推荐“2.5+0.5”为最佳模式的较多
我们对全国29个中职学校30位校长的调查中,填写最佳模式栏目的有22人,所涉及模式共计9种,认为“2.5+0.5”为最佳模式的8人,占40%,是在此项表态中较为集中的看法。
4.对于不同的专业也可采用灵活的学制
中职教育各专业对人才培养标准存在一定差异,对于综合素质培养中需要理论知识较少的专业,可以实行“2+1”培养模式,不必受此限制,但学生在校内学习所占的时间比例一定要控制好。
二、对校内教学改革的建议
学校在学制方面把“2+1”改为“2.5+0.5”后,随之也应进一步在教学方面进行改革。
1.在培养目标上,要使中职毕业生具有与初、中级专业技术相适应的文化素质
现行模式下,学生在校时间只有2 年,各方面的课程都进行了压缩,为了保证就业而尤为重视专业课程,对文化基础课压缩得更严重,使得学生第三年走向社会后,人文及综合素质太低,基础知识严重缺乏。这一做法忽略了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忽略了学会做人重于学习技术的基本理念,对于中职生的人生发展、用人单位的人才利用及社会的持续发展都是不利的。因此,要制订出具体而又可操作的文化素质标准,以保证学生毕业上岗的需要。
2.文化基础课的学习课时应与专业知识的课时大体相当
综合素质与专业知识、技能这两个方面都重视,才可以培养出推动社会各行各业不断发展的新型的初级技术人才和具有中高级技能的劳动者。有人会觉得这样可能用于学习专业知识的时间少了些,但是如果看看社会上的短期培训班,就会觉得这是可行的。社会上的建筑行业,施工员、造价员、测量员、安全员等工种,经过半年短期专业知识学习就可以考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就是最好的说明。
3.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许多专业课程中的实践环节是可以在校内进行的,这方面有很大的拓展空间。职业学校要加强校内的实验和实训基地建设,以多种模式加强校企合作,保證教学过程中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有机结合。
三、校外顶岗实习的管理仍需进一步完善
1.现行中职生顶岗实习制度的缺陷
我们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现行中职生顶岗实习环节存在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生很难找到适合专业的实习岗位。第二,学生在实习岗位上缺乏必要的指导,诸如技术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等。第三,学生人身安全问题缺乏完备的处理预案。从交通安全到施工、生产、操作等安全问题,缺乏完整的保障制度和应对措施。第四,学生实习成绩的考核评价缺乏科学性。第五,有些学校的学生顶岗实习如同提前毕业。
2.半年顶岗实习要有科学的管理方法与对策
依据我们的研究,认为新模式下的半年顶岗实习,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要有详尽可行的实习计划和保障措施
实习目的、实习单位安排、实习前的教育动员、实习过程中学校与单位的指导形式与办法、学生在具体岗位上的管理、学生实习中的安全保障等,都要有明确的责任划分和制度保障。
②要严格地落实计划,做好管理
要保证学生都有实习的地方,落实好学生的实习薪酬。要保证学校和实习单位共同做好对学生的全方位指导,包括技术问题、思想问题、职业道德诸方面,使实习阶段成为一个学校和企业有效管理的、确实能提高学生技能水平的重要时段。
③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及安全问题的处理
河南省现在已对学生实习过程中的伤残做出了比照工伤处理的规定,在其他方面,学校对于实习过程中的意外人身伤害也应有较为全面的保险制度,明确维护学生权益的责任及义务,对于还未成年者尤应特别关注。
3.做好实习成绩的科学考核
做好考核工作,是实习工作的一个核心。我们认为,应从学生的实习日志、单位及指导教师的客观评价、学生的最后实践操作和理论考核等几个方面做出全面科学的评价。
总之,对于顶岗实习来说,投入是基础,管理是保障,考核是核心。一定要使有限的半年顶岗实习真正发挥作用,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这是中职教育时期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一次大飞跃。
以上有关学制、校内教学模式、实习阶段管理的一些思考和探索,还只是粗线条的初级成果,尚需进一步细化与深入,也还需要学校和行业达成共识,更需要国家、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认可和在政策方面的支持,当然也需要实践的检验。
(注:本文为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重点课题《关于现行中职生培养模式的科学性研究》的主要研究成果)
(责编 周继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