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逐渐推进,建筑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水平就直接影响了建筑工程的发展。建筑工程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发展,无论是对建设单位还是对投资商而言,建筑工程的质量都将对其利益起到直接影响作用。本文就目前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存在问题做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问题;对策
建设工程质量不仅关系工程的适用性和建设项目的投资效果,而且关系到千家万户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伴随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投资建设的各类工程项目达十几亿平方米,一旦发生工程质量问题,会直接影响公共利益和公众安全,因而,建设工程质量越来越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热点。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是现代建筑施工管理的重要内容,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能促进建筑事业的不断发展,对我国经济建设和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都有积极意义。
1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一)法律法规制度的缺失
目前的工程质量管理法律体系中,虽然对勘察、设计、施工有相应的法律规定,但是对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总承包却没有相关法律法规来进行支撑;此外,在勘察设计、招标代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也属于雏形期,对工程建设中的相关问题规范还不够完善。基于以上原因,施工单位在建立之初没有得到严格的资质审查,给工程质量造成了潜在的隐患;在实际的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为获得更多利益,对建设单位进行贿赂,于是,建筑单位就成了造成工程质量的帮凶,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下来对工程质量进行“管理”,许多“豆腐渣工程”因此而“闻名于世”;在现行法律体系中,对建筑材料、工序等的监督力度也不够,特别是检验过程中再加上检验人员的“渎职”的关系影响,工程质量就随之降低。
(二)管理人才匮乏、水平太低
建筑工作质量的管理依托与建筑管理人员对建筑工作实施的管理活动,换言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水平将直接收管理人员的影响。但就目前建筑工程的管理来看,很多建筑单位都没有专业的建筑工程管理人才;建筑管理人才在资源配置上也没有得到合理的配置,造成了人才结构的不合理布局,多则无处 ,少则找不到人任用的现象较为普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人才因为待遇、福利等方面的因素也逐渐形成了流失现象。
从建筑人员的管理水平上看,他们都依靠知识经验和以往管理经验作为工程管理的基础,单位没有抽出更多的资金来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才外,所谓的非管理人员充当管理人员的现象也屡见不鲜,甚至有的建筑施工单位临时从企业中抽调一些人员就组成了“管理队伍”,诸如此类都为建筑工程的质量买下了不可估计的隐患。
(三)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
在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成为工程建设的主力军。当前在我国6500万工程从业人员中,有近4800万是农民工,也就是说我国施工企业一线施工人员中大多数是没有经过培训就上岗的农民,他们虽然工作热情很高,但由于缺少专业技术指导,这些从业人员大多没有一定的建筑知识、文化素质水平也较低。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工作后,虽然他们能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一定的工程质量安全常识,但在包工头等人的利益唆使下,偷工减料等现象就随之发生了。如此以来,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就变得令人担忧。
(四)建筑基础设施落后
我国延续的计划经济体制,粗放式的经营管理模式在长期时间内占据了主要地位。建筑行业也延续了这一模式,喜欢搞摊子式的建设,而在基础设备和技术的投资上有显得有些“吝啬”,这就造成了施工质量的不高。加之建筑法律在施工过程中的随意性,建筑工作的质量就变得更加严重。
(五)建设单位行为不规范
有的建设单位不是完全的法人主体,建设资金的使用、施工单位的选择、建设标准的选择等都不能自主决定,常受到其主管单位的影响,无法承担分包方应承担的责任和任务。缺乏市场意识,破坏与承包方的平等交易关系。阻碍市场机制的发展。而且投资责任机制不健全,片面追求低造价,片面追求高标准、短工期,这些都阻碍了工程质量。
2 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的对策
高速发展的经济必然让建筑工程随之不断发展,建筑工作的质量决定了建筑工程的发展,为此,要推进建筑工程的发展,就必须从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做起。笔者针对以上问题,就此提出以下对策:
(一)以完善的法律体系来作为质量管理的基础保障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需要建立在法律基础之上,否则管理就会成为空中阁楼。考虑到我国在建筑工程相关法律制度方面的特殊原因,可以西方发达国家相关法律为借鉴,在完善《工程质量法》、《建筑法》的基础上考虑制定包括勘察、设计、施工在内的《建筑工程质量法》,同时以该法为宏观法律进行相关配套法律法规的建设,兼顾政治、经济等手段,以政府为主导,落实法律法规的落实情况。加大承包与分包单位(尤其是非法挂靠)对质量、安全事故的经济赔偿和刑事责任,逐步推行承包履约保险制。严格资质审查,加强施工企业资质管理,全面落实动态管理。保证进入工程领域的企业具备从事建设工程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技术、管理素质和适应不同工程规模、技术管理等级要求的不同综合等级水平评判的重要依据。
(二)以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素质和水平的提高来作为质量核心
首先是从业人员的素质提高,建筑单位在新招从业人员时,需要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也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从业人员素质培训,培训要注重实效;其次是对质量管理专业人员的素质和水平提高,一方面,建筑单位应和广大高校合作,通过高校来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另一方面要提高管理人员在实践中的应用水平和技能。当然,对质量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除了相应的技能培训外,必要的思想政治培训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以设备和技术的完备来提高施工的质量
建筑设备和技术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基础,也是提高工程质量管理的基础。为此,建筑单位要根据市场发展需要,不断更新建筑设备和技术,对使用中的建筑设备应落实专人监管制度,做到常用常检查常保养;对技术人员要定期进行技能培训和检查,强化其质量意识、提高其技术水平从而保证工程质量。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施工工序的管理,质检员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检查,如实进行汇报,让质量管理在监管下得到保障。
建筑工程的发展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只有以法律为依托,以政府为主体,以管理为核心方能让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不断发展,也才能为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做出贡献。
(四)以加快推行建设监理制来保证客观公正监督
监理制的推出能够保证从第三方的角度、工程质量进行客观公正的监督,能够加强对质量形成过程的监督和管理。政府在对工程领域实行宏观调控时,应加快推行监理制,提高建设工程监理地位。同时要完善监理制的各项配套措施,要以法制加强对监理的考核约束,实行质量追偿制度。质量监理人员签字的项目,如出了质量问题,应对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并记入监理工程师的个人工作档案,作为对本人工作考评的依据。同时要加强监理人员资质的审查,对徇私舞弊、乱用职权受贿、严重失职的监理人员,要及时取消其监理资格,追究责任。
参考文献
[1]韩小龙:浅谈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现状及对策[J],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2009年第27期
[2]李艳华:市政工程质量管理现状及对策浅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年第20期
[3]刘慧鹏,王刚:施工建设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第6期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问题;对策
建设工程质量不仅关系工程的适用性和建设项目的投资效果,而且关系到千家万户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伴随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投资建设的各类工程项目达十几亿平方米,一旦发生工程质量问题,会直接影响公共利益和公众安全,因而,建设工程质量越来越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热点。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是现代建筑施工管理的重要内容,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能促进建筑事业的不断发展,对我国经济建设和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都有积极意义。
1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一)法律法规制度的缺失
目前的工程质量管理法律体系中,虽然对勘察、设计、施工有相应的法律规定,但是对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总承包却没有相关法律法规来进行支撑;此外,在勘察设计、招标代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也属于雏形期,对工程建设中的相关问题规范还不够完善。基于以上原因,施工单位在建立之初没有得到严格的资质审查,给工程质量造成了潜在的隐患;在实际的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为获得更多利益,对建设单位进行贿赂,于是,建筑单位就成了造成工程质量的帮凶,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下来对工程质量进行“管理”,许多“豆腐渣工程”因此而“闻名于世”;在现行法律体系中,对建筑材料、工序等的监督力度也不够,特别是检验过程中再加上检验人员的“渎职”的关系影响,工程质量就随之降低。
(二)管理人才匮乏、水平太低
建筑工作质量的管理依托与建筑管理人员对建筑工作实施的管理活动,换言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水平将直接收管理人员的影响。但就目前建筑工程的管理来看,很多建筑单位都没有专业的建筑工程管理人才;建筑管理人才在资源配置上也没有得到合理的配置,造成了人才结构的不合理布局,多则无处 ,少则找不到人任用的现象较为普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人才因为待遇、福利等方面的因素也逐渐形成了流失现象。
从建筑人员的管理水平上看,他们都依靠知识经验和以往管理经验作为工程管理的基础,单位没有抽出更多的资金来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才外,所谓的非管理人员充当管理人员的现象也屡见不鲜,甚至有的建筑施工单位临时从企业中抽调一些人员就组成了“管理队伍”,诸如此类都为建筑工程的质量买下了不可估计的隐患。
(三)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
在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成为工程建设的主力军。当前在我国6500万工程从业人员中,有近4800万是农民工,也就是说我国施工企业一线施工人员中大多数是没有经过培训就上岗的农民,他们虽然工作热情很高,但由于缺少专业技术指导,这些从业人员大多没有一定的建筑知识、文化素质水平也较低。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工作后,虽然他们能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一定的工程质量安全常识,但在包工头等人的利益唆使下,偷工减料等现象就随之发生了。如此以来,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就变得令人担忧。
(四)建筑基础设施落后
我国延续的计划经济体制,粗放式的经营管理模式在长期时间内占据了主要地位。建筑行业也延续了这一模式,喜欢搞摊子式的建设,而在基础设备和技术的投资上有显得有些“吝啬”,这就造成了施工质量的不高。加之建筑法律在施工过程中的随意性,建筑工作的质量就变得更加严重。
(五)建设单位行为不规范
有的建设单位不是完全的法人主体,建设资金的使用、施工单位的选择、建设标准的选择等都不能自主决定,常受到其主管单位的影响,无法承担分包方应承担的责任和任务。缺乏市场意识,破坏与承包方的平等交易关系。阻碍市场机制的发展。而且投资责任机制不健全,片面追求低造价,片面追求高标准、短工期,这些都阻碍了工程质量。
2 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的对策
高速发展的经济必然让建筑工程随之不断发展,建筑工作的质量决定了建筑工程的发展,为此,要推进建筑工程的发展,就必须从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做起。笔者针对以上问题,就此提出以下对策:
(一)以完善的法律体系来作为质量管理的基础保障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需要建立在法律基础之上,否则管理就会成为空中阁楼。考虑到我国在建筑工程相关法律制度方面的特殊原因,可以西方发达国家相关法律为借鉴,在完善《工程质量法》、《建筑法》的基础上考虑制定包括勘察、设计、施工在内的《建筑工程质量法》,同时以该法为宏观法律进行相关配套法律法规的建设,兼顾政治、经济等手段,以政府为主导,落实法律法规的落实情况。加大承包与分包单位(尤其是非法挂靠)对质量、安全事故的经济赔偿和刑事责任,逐步推行承包履约保险制。严格资质审查,加强施工企业资质管理,全面落实动态管理。保证进入工程领域的企业具备从事建设工程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技术、管理素质和适应不同工程规模、技术管理等级要求的不同综合等级水平评判的重要依据。
(二)以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素质和水平的提高来作为质量核心
首先是从业人员的素质提高,建筑单位在新招从业人员时,需要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也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从业人员素质培训,培训要注重实效;其次是对质量管理专业人员的素质和水平提高,一方面,建筑单位应和广大高校合作,通过高校来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另一方面要提高管理人员在实践中的应用水平和技能。当然,对质量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除了相应的技能培训外,必要的思想政治培训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以设备和技术的完备来提高施工的质量
建筑设备和技术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基础,也是提高工程质量管理的基础。为此,建筑单位要根据市场发展需要,不断更新建筑设备和技术,对使用中的建筑设备应落实专人监管制度,做到常用常检查常保养;对技术人员要定期进行技能培训和检查,强化其质量意识、提高其技术水平从而保证工程质量。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施工工序的管理,质检员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检查,如实进行汇报,让质量管理在监管下得到保障。
建筑工程的发展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只有以法律为依托,以政府为主体,以管理为核心方能让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不断发展,也才能为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做出贡献。
(四)以加快推行建设监理制来保证客观公正监督
监理制的推出能够保证从第三方的角度、工程质量进行客观公正的监督,能够加强对质量形成过程的监督和管理。政府在对工程领域实行宏观调控时,应加快推行监理制,提高建设工程监理地位。同时要完善监理制的各项配套措施,要以法制加强对监理的考核约束,实行质量追偿制度。质量监理人员签字的项目,如出了质量问题,应对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并记入监理工程师的个人工作档案,作为对本人工作考评的依据。同时要加强监理人员资质的审查,对徇私舞弊、乱用职权受贿、严重失职的监理人员,要及时取消其监理资格,追究责任。
参考文献
[1]韩小龙:浅谈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现状及对策[J],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2009年第27期
[2]李艳华:市政工程质量管理现状及对策浅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年第20期
[3]刘慧鹏,王刚:施工建设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