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56年,我在西藏军区汽车十六团四连任政治指导员,当时我们驻扎在扎木。这年年终岁末的时候,我们连接受了一项运送物资到阿里去的任务,我是执行这次任务的连队带队人。
那时在阿里有一支由新疆军区派驻的骑兵支队,担负着巡逻警卫祖国西部漫长边防线的任务。他们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仅靠新疆军区每年组织骆驼运输队,经长途跋涉,实施一次性的各类补给,供应常感不足。这年冬天,支队派人到拉萨向军区汇报工作,军区领导在得知他们的情况后,立即指示有关部门对他们短缺的主副食品,电影放映、文娱体育运动器械等物资尽量予以满足,派车队尽快将物资(其中也包括西藏贸总拨给阿里地区的一些物资)送到阿里地区的首府噶尔昆萨。就这样,执行去阿里的运输任务就落到了我们身上,我们深感任务光荣,责任重大。
受领任务后,经过传达和动员,一支由连排干部、驾驶员、修理工、炊事员组成的20多人的小分队很快组成了。入选的大多是党团员,身体、技术等条件较好的同志,派出的车辆也是团里最好的。我们对完成这次任务充满信心,但是远去阿里在团里毕竟尚属首次,一路上会遇到什么困难心里却没有底。从西藏东面的扎木一直西去到阿里的昆萨全程2000多公里,几乎要穿越整个藏北荒漠湖盆地地域。那里号称高原的“高原”,平均海拔在5000米左右,气候恶劣,高寒缺氧,没有现成公路,基本属越野行驶;沿途没有兵站、加油站和可利用的就地补给,有些地方连人车饮用水也难寻找,我们往返所需的油料、车材、主副食、蔬菜、炊具以至烧柴,全要自我保障。这种客观自然环境,究竟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挑战,我们从未经历过。而且当时我最担忧的还有车辆。虽说这批车是刚从甘肃兰州接回的动力大、载重量大的美国大道奇,但它们是二战期间进口的,使用年限大大超过设计年限,构件磨损严重,备用材料缺乏。再加上我们使用此种车辆的时间不长,多数同志经验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受命执行一次远离营地和现成公路,去穿越广袤的藏北高原的运输任务,面对的形势无疑是十分严峻的。
我们从扎木出发后,先期到达拉萨,按指示向军区后勤部报了到,也和骑兵支队来人接上了头。我们一边装卸货物,一边抓紧时间保养车辆,并继续做好相关准备。如听支队同志介绍车辆通过沙漠地段须用长圆木铺垫防止打滑,建议我们带上这种材料。完成装货及相关准备后,即从拉萨启程经当雄、黑河到达安多,然后离开青藏公路向班戈湖方向前进。
离开青藏公路后,最初的一段路况还可以,气温也和黑河差不多,人和车大体能适应。到达班戈湖后,发现那里有几顶帐篷,住着黑河贸易公司派出的收购小组。经协商,我们请他们帮助我们保管卸下的部分用于回程的汽油,我们返回时利用回程空车将他们收购的大量羊毛、皮张运回黑河。
出班戈湖西去,气温越来越低,天气多变,一会狂风大作,飞沙走石,连路都看不清楚。首先遇到的难题是早上发动车特别困难。司机副手们要提前起床,生火、烤车、摇车、破冰取水、烧热水加水箱,稍有不慎将冻坏水箱,这是驾驶员最头疼的事。零下几十度的低温环境,对我们这些大都来自江南的人来说,是相当不适应的。有的车电瓶不好,启动不了,还得用车拖着发动。总之,每天早上完成这一系列的过程,就像一场战斗,往往要花费两三个小时的时间。
汽车涉水过河是我们面临的最棘手的事情。藏北的河一般河面不算很宽,但有的河水流湍急,先行者只在河床上投放了一些乱石,车辆通过要加大油门冲过深水区,整个车队只有少数车能靠自身力量通过,多数车在深水区熄火。河水漫过发动机,打湿线路不易发动,要靠先前过去的吉姆西车起用绞盘绞拖。有的车辆车轮被乱石卡住,就是将保险杠挂钩拖断也出不来。仅挂拖车钢绳就不是个易事,何况有的车反复几次才被拖上岸。车队通过一条不知名的河,几乎要花去我们一天时间。
没想到,麻烦的事还在后面。汽车涉水后,底盘和有些部件进了水,一夜过去,有的车机油泵被冻裂。一路上发生冻裂的还有水箱、汽油沙滤缸和缸体水套等。在滴水成冰的气温下,人受冻挨饿一两顿饭还能忍受,可赖以完成任务的手中武器——车辆冻坏,给我们增加的行车困难和心理压力就太重了。
随着离开公路后的越野行驶里程的增加,车辆状态每况愈下。原先看来比较好的车也不好了,有毛病的车毛病越来越大。好多车出现费机油的情况。携带的备份机油耗尽了,逼着加入食用的菜籽油,排气管冒出的黑烟夹杂着难闻的气味,真让人难受。先后有几台车发动机响声异常(敲缸响),按驾驶员的行话说“接近伸出手来要钱啦”(指拉缸)。拉了缸,发动机报废,等于人要了命。这时驾驶员个个提心吊胆,忐忑不安。而有的路段又偏要逼着你加大油门才能通过。每当猛轰油门,我们的心情就异常紧张,担心出现可怕的那一幕(拉缸)。每到宿营地,凡是有敲缸响声的车,都要让全连公认的驾驶、修理和救急能力最拔尖的三排副排长胡东旭去听发动机声音作出判断。短短的一个月行程,为避免车辆恶性破损事故发生,我们竟三次在荒无人烟的原野里搭起棚,生上火堆,抬下发动机,动“大手术”。为应对严寒、冰冻造成的加力箱、变速器齿轮等机件破损等情况,我们还采用了间接传动改直接传动、不经汽油沙滤缸、插管油箱、六轮改四轮等非常措施。其间的艰辛,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离开青藏公路后到阿里的行程时间,据阿里支队来人原来估计需一个星期到十天,结果大大超出。正规公路上汽车一天跑几百公里不成什么问题,可是到了这里,汽车竟成了蜗牛般爬行。我们每天能走多少路,在哪里宿营要依道路、水源和车队的行进状况等条件来定。如过一条河、穿一段沙漠或天气突变,大风骤起,昏天黑地,或车辆抛锚频发,以至走错路等等,都直接影响我们的行程。这里虽没有像朝鲜战场上的那种血雨腥风、硝烟弥漫,但严酷的自然环境有时也有陷入绝境、面对死亡的威胁。好在我们是一个团结战斗的集体,任何困难都吓不倒、压不垮我们,人民军队是永远不可战胜的!
经过长途跋涉后,我们终于到达了期盼已久的噶尔昆萨,受到昆萨党政军民的热烈欢迎。支队腾出场地让我们摆车,抢着把我们的背包扛进生了炉子的暖烘烘的房间,烧热水供我们洗脸洗脚,还单独为我们安排了伙食,真让我们有回到家里的温馨感觉。支队和中共阿里分工委还先后分别设宴款待我们,感谢我们不畏艰辛为他们送来物资,并希望通过我们转达他们对西藏军区首长和领导机关的深深谢意。
在阿里短短的停留期间,我们度过了1957年元旦,并抓紧时间整修车辆准备返回。期间还应支队领导要求,分别派出三台车运送马料到日土宗和巴葛边防。
车队返回时,尽管车辆遭受过“重创”,但空车行驶,加上有来时一路所积累的经验教训,因此一路上比来时要顺利得多。回到班戈湖时,还如约将贸易公司收购的皮张、羊毛运回黑河。
我们小分队顺利返回扎木后,受到团首长的表彰。团领导还特意到我们连出席全连军人大会,宣布给表现特别突出的胡旭东等同志记二等功,我自己也被授予“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的称号。
责编/木艮
那时在阿里有一支由新疆军区派驻的骑兵支队,担负着巡逻警卫祖国西部漫长边防线的任务。他们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仅靠新疆军区每年组织骆驼运输队,经长途跋涉,实施一次性的各类补给,供应常感不足。这年冬天,支队派人到拉萨向军区汇报工作,军区领导在得知他们的情况后,立即指示有关部门对他们短缺的主副食品,电影放映、文娱体育运动器械等物资尽量予以满足,派车队尽快将物资(其中也包括西藏贸总拨给阿里地区的一些物资)送到阿里地区的首府噶尔昆萨。就这样,执行去阿里的运输任务就落到了我们身上,我们深感任务光荣,责任重大。
受领任务后,经过传达和动员,一支由连排干部、驾驶员、修理工、炊事员组成的20多人的小分队很快组成了。入选的大多是党团员,身体、技术等条件较好的同志,派出的车辆也是团里最好的。我们对完成这次任务充满信心,但是远去阿里在团里毕竟尚属首次,一路上会遇到什么困难心里却没有底。从西藏东面的扎木一直西去到阿里的昆萨全程2000多公里,几乎要穿越整个藏北荒漠湖盆地地域。那里号称高原的“高原”,平均海拔在5000米左右,气候恶劣,高寒缺氧,没有现成公路,基本属越野行驶;沿途没有兵站、加油站和可利用的就地补给,有些地方连人车饮用水也难寻找,我们往返所需的油料、车材、主副食、蔬菜、炊具以至烧柴,全要自我保障。这种客观自然环境,究竟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挑战,我们从未经历过。而且当时我最担忧的还有车辆。虽说这批车是刚从甘肃兰州接回的动力大、载重量大的美国大道奇,但它们是二战期间进口的,使用年限大大超过设计年限,构件磨损严重,备用材料缺乏。再加上我们使用此种车辆的时间不长,多数同志经验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受命执行一次远离营地和现成公路,去穿越广袤的藏北高原的运输任务,面对的形势无疑是十分严峻的。
我们从扎木出发后,先期到达拉萨,按指示向军区后勤部报了到,也和骑兵支队来人接上了头。我们一边装卸货物,一边抓紧时间保养车辆,并继续做好相关准备。如听支队同志介绍车辆通过沙漠地段须用长圆木铺垫防止打滑,建议我们带上这种材料。完成装货及相关准备后,即从拉萨启程经当雄、黑河到达安多,然后离开青藏公路向班戈湖方向前进。
离开青藏公路后,最初的一段路况还可以,气温也和黑河差不多,人和车大体能适应。到达班戈湖后,发现那里有几顶帐篷,住着黑河贸易公司派出的收购小组。经协商,我们请他们帮助我们保管卸下的部分用于回程的汽油,我们返回时利用回程空车将他们收购的大量羊毛、皮张运回黑河。
出班戈湖西去,气温越来越低,天气多变,一会狂风大作,飞沙走石,连路都看不清楚。首先遇到的难题是早上发动车特别困难。司机副手们要提前起床,生火、烤车、摇车、破冰取水、烧热水加水箱,稍有不慎将冻坏水箱,这是驾驶员最头疼的事。零下几十度的低温环境,对我们这些大都来自江南的人来说,是相当不适应的。有的车电瓶不好,启动不了,还得用车拖着发动。总之,每天早上完成这一系列的过程,就像一场战斗,往往要花费两三个小时的时间。
汽车涉水过河是我们面临的最棘手的事情。藏北的河一般河面不算很宽,但有的河水流湍急,先行者只在河床上投放了一些乱石,车辆通过要加大油门冲过深水区,整个车队只有少数车能靠自身力量通过,多数车在深水区熄火。河水漫过发动机,打湿线路不易发动,要靠先前过去的吉姆西车起用绞盘绞拖。有的车辆车轮被乱石卡住,就是将保险杠挂钩拖断也出不来。仅挂拖车钢绳就不是个易事,何况有的车反复几次才被拖上岸。车队通过一条不知名的河,几乎要花去我们一天时间。
没想到,麻烦的事还在后面。汽车涉水后,底盘和有些部件进了水,一夜过去,有的车机油泵被冻裂。一路上发生冻裂的还有水箱、汽油沙滤缸和缸体水套等。在滴水成冰的气温下,人受冻挨饿一两顿饭还能忍受,可赖以完成任务的手中武器——车辆冻坏,给我们增加的行车困难和心理压力就太重了。
随着离开公路后的越野行驶里程的增加,车辆状态每况愈下。原先看来比较好的车也不好了,有毛病的车毛病越来越大。好多车出现费机油的情况。携带的备份机油耗尽了,逼着加入食用的菜籽油,排气管冒出的黑烟夹杂着难闻的气味,真让人难受。先后有几台车发动机响声异常(敲缸响),按驾驶员的行话说“接近伸出手来要钱啦”(指拉缸)。拉了缸,发动机报废,等于人要了命。这时驾驶员个个提心吊胆,忐忑不安。而有的路段又偏要逼着你加大油门才能通过。每当猛轰油门,我们的心情就异常紧张,担心出现可怕的那一幕(拉缸)。每到宿营地,凡是有敲缸响声的车,都要让全连公认的驾驶、修理和救急能力最拔尖的三排副排长胡东旭去听发动机声音作出判断。短短的一个月行程,为避免车辆恶性破损事故发生,我们竟三次在荒无人烟的原野里搭起棚,生上火堆,抬下发动机,动“大手术”。为应对严寒、冰冻造成的加力箱、变速器齿轮等机件破损等情况,我们还采用了间接传动改直接传动、不经汽油沙滤缸、插管油箱、六轮改四轮等非常措施。其间的艰辛,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离开青藏公路后到阿里的行程时间,据阿里支队来人原来估计需一个星期到十天,结果大大超出。正规公路上汽车一天跑几百公里不成什么问题,可是到了这里,汽车竟成了蜗牛般爬行。我们每天能走多少路,在哪里宿营要依道路、水源和车队的行进状况等条件来定。如过一条河、穿一段沙漠或天气突变,大风骤起,昏天黑地,或车辆抛锚频发,以至走错路等等,都直接影响我们的行程。这里虽没有像朝鲜战场上的那种血雨腥风、硝烟弥漫,但严酷的自然环境有时也有陷入绝境、面对死亡的威胁。好在我们是一个团结战斗的集体,任何困难都吓不倒、压不垮我们,人民军队是永远不可战胜的!
经过长途跋涉后,我们终于到达了期盼已久的噶尔昆萨,受到昆萨党政军民的热烈欢迎。支队腾出场地让我们摆车,抢着把我们的背包扛进生了炉子的暖烘烘的房间,烧热水供我们洗脸洗脚,还单独为我们安排了伙食,真让我们有回到家里的温馨感觉。支队和中共阿里分工委还先后分别设宴款待我们,感谢我们不畏艰辛为他们送来物资,并希望通过我们转达他们对西藏军区首长和领导机关的深深谢意。
在阿里短短的停留期间,我们度过了1957年元旦,并抓紧时间整修车辆准备返回。期间还应支队领导要求,分别派出三台车运送马料到日土宗和巴葛边防。
车队返回时,尽管车辆遭受过“重创”,但空车行驶,加上有来时一路所积累的经验教训,因此一路上比来时要顺利得多。回到班戈湖时,还如约将贸易公司收购的皮张、羊毛运回黑河。
我们小分队顺利返回扎木后,受到团首长的表彰。团领导还特意到我们连出席全连军人大会,宣布给表现特别突出的胡旭东等同志记二等功,我自己也被授予“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的称号。
责编/木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