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然而民间艺术更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显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美,从而对现实生活起到了一个积极的推动作用,如今它给我们的启示如何真正欣赏民间工艺作品和怎样更好的传承与创新这一优秀的民间艺术品的同时,把握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不断创新弘扬民族特有的文化传统。
【关键词】:传统文化;民间工艺品;传承与创新
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这是艺术实践所证明了的事实,艺术的兴衰和社会环境紧密相联,从民间的祭祀、庆典、舞蹈、戏剧、绘画等内容,反映着生活的方方面面,代表着各个民族不同的思想与文化,也代表着某一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表现的形态也主要集中于社会的基层,参与的对象也以乡民为主体,没有乡民的参与就不能体现民间所特有的民间艺术,不言而喻民间艺术的营养来自于生活的土壤,长年的生产与劳动为民间艺术的表现形式提供了多种多样的素材,离开了生活这块肥沃的土壤民间艺术就会变成一株无根无土的花朵。民间工艺美术作品代表着中华民族文明千年历史的积淀,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我们应该更深入的体验生活、感受生活,深入了解生活中各个层面的人群文化、阶级地位、风俗习惯等,才能更深刻的理解民间工艺品所表现的民族精神和创作者所传承的民族文化,优秀的民间艺术总是伴随着伟大的时代而产生,没有任何人能超越于社会生活之外,独立于现实生活之中。
一.民间工艺品的传承
1.民间工艺品自身的演变与发展
不同的民间艺术形式之间,除了具备相似性之外,还具备相对的独立性,在它们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正如19 世纪上半叶的俄罗斯美学思想家雷列耶夫认为,每一种艺术种类之间都存在着区别,他认为艺术种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决不会仅以一种形式而存在,然而,艺术种类形式发展的多样性,应有某种主要特征作为它们各自的基础,它只在内容和形式上有差别,因为内容和形式是在不同时代有时代精神,它所出现的那个国家的文明态度和地域特点赋予它的,因此,雷列耶夫认为,不管艺术种类的形式和内容如何变化,它们的实质只可能是一种。
2.民间工艺品是中国传统精神的传承
中华民族的本源哲学,在先秦诸子百家哲学体系之前就早已形成,阴阳相合生万物,万物永生不息的观念。民间艺术中蕴涵的中国本源文化精神,是民间艺术哲学观念的本体,其表象符号和内涵超越了时代,至今仍有生命活力,设计以人为本的原则,要求设计为人的生存需要、更深层的心理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服务,未来设计的导向将会是更多的观念意义和自我表达的设计理念,这与民间工艺的观念和手工精神相类似,这两个特征使得现代设计与民间艺术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例如,抓髻娃娃是陕北民间剪纸中一种传统的吉祥娃娃,具有很强的观念性,不是什么具体的剪纸娃娃,它是一种概括的形象,代表着作者的某种观念,象征着人类自我寻源、灵魂复兴的精神。
3.民间工艺品是中国文化的传承
民间工艺品在称谓上属于艺术,但它又是文化的,是各种文化观念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一部分,有什么样的民众,就会呈现什么样的民俗文化,反过来民俗文化又作用于人民,使之有相应的表现,从而又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民众和民俗,就会有什么样的民间艺术作品,中国的民间艺术在文化的内容上是多元的,更多的体现在包容,文化中有什么内容,民间艺术作品中就有什么内容,文化有什么精神,民间艺术作品中就有什么样的精神表达,如此之外,民间还有各种各样的人生经验、感悟和哲学,甚至还有远古文化遗存,这一切在民间艺术作品中都有所展示和表现。中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各地方各民族又各有特色,相应地也就有了各具特色的民间艺术作品。
二.民间工艺品的创新
1.民间工艺品造型的创新
民间工艺品有着自己独特的造型体系,造型体系并不局限于自然中真实的形象去表达作者的观念,而是用文化的观念去看待和描述某种事物,表达作者对于某种文化的传承。民间艺人在创作时往往不受特定时间、空间观念的束缚,他们或者把不同时间的事情放在同一个画面,例如,徐州王桂英大娘的剪纸艺术,往往把她一天的生活情景或是把屋里屋外不同空间的东西放在同一个的画面中,完整地表现出她一天不同的生活情景,向人们传递着她自己观念中的事物。
2.民间艺术与专业艺术的对比
邹平先生曾有意要对比说明一下,民间艺人普遍都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艺术基础理论的教育和技艺的训练,他们连一般的人体比例都不懂,大字不识或是五音不全,更没有明确的美学追求和审美理想,他们仅仅是从前人或是师傅那里传承得到一些常用图谱、音腔或是几件简陋工具,他们最初都是依样画葫芦,只是在真正有了自己的心得后才会对作品有所创作,这些手艺人从来不把手工当作一种艺术来思索、钻研,他们全部的努力就是打造好手头的一扇雕花门、一根浮雕石柱,或是剪几幅花鸟虫鱼来点缀节庆和喜事的气氛,即使这样也不影响他们唱出优美的山歌,捏出神采飞扬的泥人,剪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剪纸。劳动创造了美,生活中需要美,人们离不开美,民间艺术作品正是拥有了这深奥的美,创作者早已在老一辈艺术家中耳濡目染,许许多多的劳动根基已牢牢印在手艺人的内心深处。
3.民间工艺品技能的创新
民间工艺品的开发多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新材料的应用创造出民间艺术品新的装饰性和功能性,一些发达的国家在这方面已有成功的经验,如染织、陶艺、漆艺等传统手工艺在与现代设计中新技术的结合,使作品焕发出新的活力。在新材料、新技术的创作设计过程中,首先提倡专业人员的参与设计,融入现代设计的观念,充分利用新材料与新技术带来的优越性,其次,注意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把实用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融为一体,既要满足实用功能层面,也要满足人们精神生活层面的需求。在今天信息化时代东西文明相互影响和渗透的背景下,创造属于适合中国民间现代设计的模式,每一位设计师都肩负着传承和创新中华文明的责任和使命,在设计一件作品或表达某种信息之前,需要充分了解自身文化与传统的发展,在掌握其本质以后,才能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运用开发这些元素,创造新的价值。
三.结语
我们不能单从形式上学习和欣赏民间工艺品,要深入地了解、探讨和研究,总结出它们的一些有价值的创作规律,掌握和悟出它们的内涵和精神实质,把传统民间艺术的精髓汲取到现代工艺设计中来,为现代生活而服务,我们中国西北的民间剪纸、农民画、北方的民间雕塑、少数民族地区的原始岩画及装饰纹样,在表现形式上都不见得次于毕加索的这种艺术。民间艺术离不开现实生活,正是由于民间艺术具有这样的特殊性,我们才需要不断重视和发展它,这也是我们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民间艺术品具有不可忽视的实用性,在审美活动中不仅能美化人们的生活,给人们带来审美愉悦,陶冶人们的精神情操,另外它还充分的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具有一定的社会性,所以,相信它不仅是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产物,也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结合的一种艺术产品,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的不断综合中产生并进而推动社会发展的产物,所以才能更深入的理解手藝人所要表达的创作思想与工匠精神。
参考文献:
[1]杨学芹,安琪.民间美术概论[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4
[2]李绵璐, 孙建君.中国民间美术丛书[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0
[3]古谢夫.民间创作的美学[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8.
【关键词】:传统文化;民间工艺品;传承与创新
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这是艺术实践所证明了的事实,艺术的兴衰和社会环境紧密相联,从民间的祭祀、庆典、舞蹈、戏剧、绘画等内容,反映着生活的方方面面,代表着各个民族不同的思想与文化,也代表着某一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表现的形态也主要集中于社会的基层,参与的对象也以乡民为主体,没有乡民的参与就不能体现民间所特有的民间艺术,不言而喻民间艺术的营养来自于生活的土壤,长年的生产与劳动为民间艺术的表现形式提供了多种多样的素材,离开了生活这块肥沃的土壤民间艺术就会变成一株无根无土的花朵。民间工艺美术作品代表着中华民族文明千年历史的积淀,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我们应该更深入的体验生活、感受生活,深入了解生活中各个层面的人群文化、阶级地位、风俗习惯等,才能更深刻的理解民间工艺品所表现的民族精神和创作者所传承的民族文化,优秀的民间艺术总是伴随着伟大的时代而产生,没有任何人能超越于社会生活之外,独立于现实生活之中。
一.民间工艺品的传承
1.民间工艺品自身的演变与发展
不同的民间艺术形式之间,除了具备相似性之外,还具备相对的独立性,在它们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正如19 世纪上半叶的俄罗斯美学思想家雷列耶夫认为,每一种艺术种类之间都存在着区别,他认为艺术种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决不会仅以一种形式而存在,然而,艺术种类形式发展的多样性,应有某种主要特征作为它们各自的基础,它只在内容和形式上有差别,因为内容和形式是在不同时代有时代精神,它所出现的那个国家的文明态度和地域特点赋予它的,因此,雷列耶夫认为,不管艺术种类的形式和内容如何变化,它们的实质只可能是一种。
2.民间工艺品是中国传统精神的传承
中华民族的本源哲学,在先秦诸子百家哲学体系之前就早已形成,阴阳相合生万物,万物永生不息的观念。民间艺术中蕴涵的中国本源文化精神,是民间艺术哲学观念的本体,其表象符号和内涵超越了时代,至今仍有生命活力,设计以人为本的原则,要求设计为人的生存需要、更深层的心理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服务,未来设计的导向将会是更多的观念意义和自我表达的设计理念,这与民间工艺的观念和手工精神相类似,这两个特征使得现代设计与民间艺术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例如,抓髻娃娃是陕北民间剪纸中一种传统的吉祥娃娃,具有很强的观念性,不是什么具体的剪纸娃娃,它是一种概括的形象,代表着作者的某种观念,象征着人类自我寻源、灵魂复兴的精神。
3.民间工艺品是中国文化的传承
民间工艺品在称谓上属于艺术,但它又是文化的,是各种文化观念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一部分,有什么样的民众,就会呈现什么样的民俗文化,反过来民俗文化又作用于人民,使之有相应的表现,从而又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民众和民俗,就会有什么样的民间艺术作品,中国的民间艺术在文化的内容上是多元的,更多的体现在包容,文化中有什么内容,民间艺术作品中就有什么内容,文化有什么精神,民间艺术作品中就有什么样的精神表达,如此之外,民间还有各种各样的人生经验、感悟和哲学,甚至还有远古文化遗存,这一切在民间艺术作品中都有所展示和表现。中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各地方各民族又各有特色,相应地也就有了各具特色的民间艺术作品。
二.民间工艺品的创新
1.民间工艺品造型的创新
民间工艺品有着自己独特的造型体系,造型体系并不局限于自然中真实的形象去表达作者的观念,而是用文化的观念去看待和描述某种事物,表达作者对于某种文化的传承。民间艺人在创作时往往不受特定时间、空间观念的束缚,他们或者把不同时间的事情放在同一个画面,例如,徐州王桂英大娘的剪纸艺术,往往把她一天的生活情景或是把屋里屋外不同空间的东西放在同一个的画面中,完整地表现出她一天不同的生活情景,向人们传递着她自己观念中的事物。
2.民间艺术与专业艺术的对比
邹平先生曾有意要对比说明一下,民间艺人普遍都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艺术基础理论的教育和技艺的训练,他们连一般的人体比例都不懂,大字不识或是五音不全,更没有明确的美学追求和审美理想,他们仅仅是从前人或是师傅那里传承得到一些常用图谱、音腔或是几件简陋工具,他们最初都是依样画葫芦,只是在真正有了自己的心得后才会对作品有所创作,这些手艺人从来不把手工当作一种艺术来思索、钻研,他们全部的努力就是打造好手头的一扇雕花门、一根浮雕石柱,或是剪几幅花鸟虫鱼来点缀节庆和喜事的气氛,即使这样也不影响他们唱出优美的山歌,捏出神采飞扬的泥人,剪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剪纸。劳动创造了美,生活中需要美,人们离不开美,民间艺术作品正是拥有了这深奥的美,创作者早已在老一辈艺术家中耳濡目染,许许多多的劳动根基已牢牢印在手艺人的内心深处。
3.民间工艺品技能的创新
民间工艺品的开发多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新材料的应用创造出民间艺术品新的装饰性和功能性,一些发达的国家在这方面已有成功的经验,如染织、陶艺、漆艺等传统手工艺在与现代设计中新技术的结合,使作品焕发出新的活力。在新材料、新技术的创作设计过程中,首先提倡专业人员的参与设计,融入现代设计的观念,充分利用新材料与新技术带来的优越性,其次,注意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把实用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融为一体,既要满足实用功能层面,也要满足人们精神生活层面的需求。在今天信息化时代东西文明相互影响和渗透的背景下,创造属于适合中国民间现代设计的模式,每一位设计师都肩负着传承和创新中华文明的责任和使命,在设计一件作品或表达某种信息之前,需要充分了解自身文化与传统的发展,在掌握其本质以后,才能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运用开发这些元素,创造新的价值。
三.结语
我们不能单从形式上学习和欣赏民间工艺品,要深入地了解、探讨和研究,总结出它们的一些有价值的创作规律,掌握和悟出它们的内涵和精神实质,把传统民间艺术的精髓汲取到现代工艺设计中来,为现代生活而服务,我们中国西北的民间剪纸、农民画、北方的民间雕塑、少数民族地区的原始岩画及装饰纹样,在表现形式上都不见得次于毕加索的这种艺术。民间艺术离不开现实生活,正是由于民间艺术具有这样的特殊性,我们才需要不断重视和发展它,这也是我们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民间艺术品具有不可忽视的实用性,在审美活动中不仅能美化人们的生活,给人们带来审美愉悦,陶冶人们的精神情操,另外它还充分的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具有一定的社会性,所以,相信它不仅是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产物,也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结合的一种艺术产品,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的不断综合中产生并进而推动社会发展的产物,所以才能更深入的理解手藝人所要表达的创作思想与工匠精神。
参考文献:
[1]杨学芹,安琪.民间美术概论[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4
[2]李绵璐, 孙建君.中国民间美术丛书[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0
[3]古谢夫.民间创作的美学[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