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七星关区地处偏远山区,经济条件落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我区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地涌向城市,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以及其导致的相关心理问题也随之而来。由于家庭中父母位置的缺位,导致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亲子关系残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逐渐社会化过程也出现了种种问题,现状堪忧。本文根据实地考察,通过与孩子、老师沟通,发现问题,就我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进行探讨。
关键词:七星关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心理问题;和谐家庭氛围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掀起了农民进城务工的浪潮。然而,现实条件的制约使进城务工的农民无法带其子女进城就读。于是,一个新的社会群体——留守儿童便由此产生。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在生活和心理状况上都有异于同龄儿童。现阶段,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已成社会关注的焦点,亟待解决。
一、我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现状
2012年11月16日毕节市5名留守儿童因在垃圾箱生火取暖,造成一氧化碳中毒死亡。据毕节官方披露,死于垃圾箱中的5名男童身份确认,5人为当地三名同胞兄弟之子。警方尸检结果显示,5个男孩系躲在垃圾箱里生火取暖,一氧化碳中毒死亡。
2015年6月9日晚11点半,毕节市七星关区田坎乡4名留守儿童在家中疑似农药中毒,经抢救无效死亡。四名儿童是四兄妹,最大的哥哥13岁,最小的妹妹才5岁。
2017年5月9日早上7时许,贵州毕节青场镇青坝村两名留守儿童丧生火灾,一名男孩3岁,另一名男孩仅56天。
这些悲剧一次又一次上演,引发了社会对我区留守儿童生存命运和困境的深深关切和担忧。据统计,全国共有留守儿童2200万。仅毕节市就有1.6万余名。这些留守儿童的父母为了改变贫困,都远离家乡在外打工。父母长期外出务工,与孩子接触的时间极少,使留守儿童长期缺乏教导与关爱,导致其家庭教育的缺失以及相关心理问题的产生。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日益严峻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高度重视,解决问题刻不容缓。
二、我区农村留守儿童产生的原因
我区农村留守儿童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我区地处偏远山区,经济条件落后,农村人口大规模的流向城市,自然而然就产生了留守儿童。其他方面原因:一是经济条件差,发达城市物价高,把孩子带在身边,其在外的各项花费高,尤其是学费;二是课程原因,城乡教育课程设置不同,变换成长环境对需要很长的适应过程,如语言沟通,人际关系等,而沟通不顺畅易使孩子被孤立歧视,影响学习成长;三是许多父母忙于工作无暇照顾教育孩子,且许多父母工作流动性强,孩子无法稳定就学,频繁地变换成长环境,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也有一定影响。
三、留守现象对留守儿童产生的影响
1.缺乏家庭关爱,亲子关系残缺
家庭环境对儿童的成长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的心理和行为习惯。而许多留守儿童就处于家庭结构不健全,家庭关爱缺失,亲子关系残缺的不利环境之中,孩子们长期处于“情感饥饿”状态,这样的家庭环境会影响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容易使其性格产生缺陷,不利于其人格健全发展。
2.心理问题
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兒童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因为与父母长期分开,他们缺乏与父母的感情沟通,使他们的性格有更加孤僻的倾向,而且他们长期生活在山区,农村,与外界、陌生人的接触较少,会出现人际关系不适应的现象,女生也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的问题,有些留守儿童也因为没有父母或长辈的正确引导,而出现人生观的转变和价值观的偏移等。
孩子的健康指的是身心和谐的健康。但是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多是只注重孩子的身体健康,不重视心理健康。大多数监护人因为年龄偏大,缺乏科学的育儿知识,认为幼儿年龄小,只要身体长得胖就是健康,只要不生病就是健康。因为留守儿童缺乏父爱、缺乏母爱,缺失正常家庭带给他的幸福与快乐,孩子性格孤僻、情绪异常等,这些都是心里不健康的表现,可很多监护人见惯不惊,不会引起他们的重视。
3.教育方法
留守儿童处在一个特殊的家庭环境中,经常和爷爷、奶奶等老年人或亲戚朋友家里,因为家庭结构复杂,甚至没有固定能代替孩子父母的人来教育孩子,一般就是谁有空就谁管孩子,不会去研究怎样教育孩子的问题,也不能形成一致的教育规则和固定的教育方法,对孩子的教育就只停留在随便说说,重言教,轻身教。没有好的家庭氛围,好的教育环境,教育也就不言而喻了。
4.人身安全问题
由于儿童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留守儿童在周末和节假日,监护人缺乏监管,一些不法分子就向这些孩子下手,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由于孩子缺乏自制力,容易养成沉迷于网吧,吸烟,喝酒等不良行为习惯。由于意识不到事情的严重性,也容易导致意外伤害和意外死亡。还有少数留守少女成为某些违法犯罪分子性侵害的对象,对她们的身心造成巨大的伤害,成为她们永远无法忘却的伤痛。
5.学习成绩下滑
留守儿童现在成绩相比较父母出去工作之前呈下降趋势。究其原因,是留守家庭对于孩子学习上的监管和辅导的减弱,父母其中一方外出工作而另一方就留在家中忙于务农,家务事,就会疏忽对孩子的监管,而父母都外出,交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孩子,一般重养不重教,就算有时想教,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有些年迈生病的爷爷奶奶有时还需要孩子的照顾。
四、解决我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1.大力发展我区农村经济的发展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产生,从根源上来讲,是长期的城乡发展差距的结果。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城镇化水平,从而实现农民就地就业,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2.加强对监护人的教育,引导监护人建立和谐健康的家庭环境
农村留守家庭的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作用日益重要,因此,政府应加强对监护人的教育。首先,政府应培养监护人对子女的养育意识,使其明确其抚养义务。其次,应加强对监护人的教育,使其具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和自觉的教育意识,通过教育使他们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精神与心理进行教导与管理。最后,监护人自身应积极接受教育,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负责。 同时留守儿童监护人应该营造一个令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让孩子沐浴在和谐、文明、宽松的家庭气氛中,以培养孩子活泼、开朗、勇敢、进取的性格,和良好的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教师要经常了解幼儿的家庭状况,对不和睦家庭给予引导,尽量少发生摩擦,少吵架,给幼儿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家庭环境。多给孩子持之以恒的爱,做孩子的知心朋友,要善于与孩子进行朋友式的讨论问题,监护人不要用训导的口吻与孩子说话,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与孩子沟通,要学会聆听孩子说话。
3.培养留守儿童的心理素质
(1)自信心的培养。由于隔代监护的缺陷,留守儿童学习的自觉性普遍较差,从而导致其成绩的落后以及自信心的缺失。因此,监护人应在留守儿童的成长中密切关注儿童的心理状况,产生问题应及时与孩子进行心理沟通与疏导,时常鼓励孩子,并辅导孩子的学习,增强留守儿童的自信心。
(2)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通过不断的实践形成的。“留守儿童”长期缺少亲子间的沟通与交流,大多有较为严重的自闭心理。监护人应多与他们沟通,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引导。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以及其产生的相关儿童心理问题愈发突出。因此,重视由社会发展带来的留守儿童问题,分析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对于改革教育体制、推进现代化与城镇化进程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4.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学校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教育。学校可以设立心理咨询室,安排心理辅导老师进行沟通,辅导,可以全面的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或者其他方面上的困难,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在学校,老师要多注意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学校也要保持和孩子的父母的沟通,及时向家长反映孩子的状况。
农村学校硬件条件有限,没有钢琴、专业运动场等体育设施,需要教师因地制宜开发娱乐项目,尽可能丰富留守儿童的校园文化生活。比如农村小学具有的宽阔的田野和丰富的野外教学资源,可充分利用野外场地开展体育活动,比如跑步、跳绳、踢沙包等,野外的树木、花草、动物也可以为丰富语文、常识课等教学内容提供条件。此外,多组织集体活动,让留守儿童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从缺乏家庭关爱的阴影中走出来。
5.強化政府行为,加强管理、监督和指导力度
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需要政府、家庭、幼儿园以及社区等多方的共同努力。留守儿童现象需要国家宏观调控,需要政府加强管理、监督和指导力度,也需要社会各界关注的群体。另外,各地方政府可以督促社区工作人员深入留守儿童家庭中,对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行为上进行辅导,并对他们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还可以对农民工社区开展教育活动,提高素质,以便他们在城市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为下一代子女进程提供经济保障和良好的家庭环境。
五、总结
我们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成长。童年时期是建起父母和孩子之间情感桥梁的关键时期,家长及学校应当更加关注留守儿童的生活物质、学习、心理成长,关心他们成长变化,及时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引导,但这些也许远远达不到和弥补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缺位。我们相信,政府的一些政策、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措施能够改善留守儿童现象,为他们的成长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幸福的生活环境。
关键词:七星关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心理问题;和谐家庭氛围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掀起了农民进城务工的浪潮。然而,现实条件的制约使进城务工的农民无法带其子女进城就读。于是,一个新的社会群体——留守儿童便由此产生。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在生活和心理状况上都有异于同龄儿童。现阶段,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已成社会关注的焦点,亟待解决。
一、我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现状
2012年11月16日毕节市5名留守儿童因在垃圾箱生火取暖,造成一氧化碳中毒死亡。据毕节官方披露,死于垃圾箱中的5名男童身份确认,5人为当地三名同胞兄弟之子。警方尸检结果显示,5个男孩系躲在垃圾箱里生火取暖,一氧化碳中毒死亡。
2015年6月9日晚11点半,毕节市七星关区田坎乡4名留守儿童在家中疑似农药中毒,经抢救无效死亡。四名儿童是四兄妹,最大的哥哥13岁,最小的妹妹才5岁。
2017年5月9日早上7时许,贵州毕节青场镇青坝村两名留守儿童丧生火灾,一名男孩3岁,另一名男孩仅56天。
这些悲剧一次又一次上演,引发了社会对我区留守儿童生存命运和困境的深深关切和担忧。据统计,全国共有留守儿童2200万。仅毕节市就有1.6万余名。这些留守儿童的父母为了改变贫困,都远离家乡在外打工。父母长期外出务工,与孩子接触的时间极少,使留守儿童长期缺乏教导与关爱,导致其家庭教育的缺失以及相关心理问题的产生。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日益严峻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高度重视,解决问题刻不容缓。
二、我区农村留守儿童产生的原因
我区农村留守儿童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我区地处偏远山区,经济条件落后,农村人口大规模的流向城市,自然而然就产生了留守儿童。其他方面原因:一是经济条件差,发达城市物价高,把孩子带在身边,其在外的各项花费高,尤其是学费;二是课程原因,城乡教育课程设置不同,变换成长环境对需要很长的适应过程,如语言沟通,人际关系等,而沟通不顺畅易使孩子被孤立歧视,影响学习成长;三是许多父母忙于工作无暇照顾教育孩子,且许多父母工作流动性强,孩子无法稳定就学,频繁地变换成长环境,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也有一定影响。
三、留守现象对留守儿童产生的影响
1.缺乏家庭关爱,亲子关系残缺
家庭环境对儿童的成长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的心理和行为习惯。而许多留守儿童就处于家庭结构不健全,家庭关爱缺失,亲子关系残缺的不利环境之中,孩子们长期处于“情感饥饿”状态,这样的家庭环境会影响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容易使其性格产生缺陷,不利于其人格健全发展。
2.心理问题
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兒童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因为与父母长期分开,他们缺乏与父母的感情沟通,使他们的性格有更加孤僻的倾向,而且他们长期生活在山区,农村,与外界、陌生人的接触较少,会出现人际关系不适应的现象,女生也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的问题,有些留守儿童也因为没有父母或长辈的正确引导,而出现人生观的转变和价值观的偏移等。
孩子的健康指的是身心和谐的健康。但是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多是只注重孩子的身体健康,不重视心理健康。大多数监护人因为年龄偏大,缺乏科学的育儿知识,认为幼儿年龄小,只要身体长得胖就是健康,只要不生病就是健康。因为留守儿童缺乏父爱、缺乏母爱,缺失正常家庭带给他的幸福与快乐,孩子性格孤僻、情绪异常等,这些都是心里不健康的表现,可很多监护人见惯不惊,不会引起他们的重视。
3.教育方法
留守儿童处在一个特殊的家庭环境中,经常和爷爷、奶奶等老年人或亲戚朋友家里,因为家庭结构复杂,甚至没有固定能代替孩子父母的人来教育孩子,一般就是谁有空就谁管孩子,不会去研究怎样教育孩子的问题,也不能形成一致的教育规则和固定的教育方法,对孩子的教育就只停留在随便说说,重言教,轻身教。没有好的家庭氛围,好的教育环境,教育也就不言而喻了。
4.人身安全问题
由于儿童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留守儿童在周末和节假日,监护人缺乏监管,一些不法分子就向这些孩子下手,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由于孩子缺乏自制力,容易养成沉迷于网吧,吸烟,喝酒等不良行为习惯。由于意识不到事情的严重性,也容易导致意外伤害和意外死亡。还有少数留守少女成为某些违法犯罪分子性侵害的对象,对她们的身心造成巨大的伤害,成为她们永远无法忘却的伤痛。
5.学习成绩下滑
留守儿童现在成绩相比较父母出去工作之前呈下降趋势。究其原因,是留守家庭对于孩子学习上的监管和辅导的减弱,父母其中一方外出工作而另一方就留在家中忙于务农,家务事,就会疏忽对孩子的监管,而父母都外出,交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孩子,一般重养不重教,就算有时想教,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有些年迈生病的爷爷奶奶有时还需要孩子的照顾。
四、解决我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1.大力发展我区农村经济的发展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产生,从根源上来讲,是长期的城乡发展差距的结果。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城镇化水平,从而实现农民就地就业,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2.加强对监护人的教育,引导监护人建立和谐健康的家庭环境
农村留守家庭的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作用日益重要,因此,政府应加强对监护人的教育。首先,政府应培养监护人对子女的养育意识,使其明确其抚养义务。其次,应加强对监护人的教育,使其具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和自觉的教育意识,通过教育使他们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精神与心理进行教导与管理。最后,监护人自身应积极接受教育,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负责。 同时留守儿童监护人应该营造一个令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让孩子沐浴在和谐、文明、宽松的家庭气氛中,以培养孩子活泼、开朗、勇敢、进取的性格,和良好的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教师要经常了解幼儿的家庭状况,对不和睦家庭给予引导,尽量少发生摩擦,少吵架,给幼儿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家庭环境。多给孩子持之以恒的爱,做孩子的知心朋友,要善于与孩子进行朋友式的讨论问题,监护人不要用训导的口吻与孩子说话,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与孩子沟通,要学会聆听孩子说话。
3.培养留守儿童的心理素质
(1)自信心的培养。由于隔代监护的缺陷,留守儿童学习的自觉性普遍较差,从而导致其成绩的落后以及自信心的缺失。因此,监护人应在留守儿童的成长中密切关注儿童的心理状况,产生问题应及时与孩子进行心理沟通与疏导,时常鼓励孩子,并辅导孩子的学习,增强留守儿童的自信心。
(2)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通过不断的实践形成的。“留守儿童”长期缺少亲子间的沟通与交流,大多有较为严重的自闭心理。监护人应多与他们沟通,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引导。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以及其产生的相关儿童心理问题愈发突出。因此,重视由社会发展带来的留守儿童问题,分析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对于改革教育体制、推进现代化与城镇化进程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4.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学校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教育。学校可以设立心理咨询室,安排心理辅导老师进行沟通,辅导,可以全面的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或者其他方面上的困难,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在学校,老师要多注意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学校也要保持和孩子的父母的沟通,及时向家长反映孩子的状况。
农村学校硬件条件有限,没有钢琴、专业运动场等体育设施,需要教师因地制宜开发娱乐项目,尽可能丰富留守儿童的校园文化生活。比如农村小学具有的宽阔的田野和丰富的野外教学资源,可充分利用野外场地开展体育活动,比如跑步、跳绳、踢沙包等,野外的树木、花草、动物也可以为丰富语文、常识课等教学内容提供条件。此外,多组织集体活动,让留守儿童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从缺乏家庭关爱的阴影中走出来。
5.強化政府行为,加强管理、监督和指导力度
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需要政府、家庭、幼儿园以及社区等多方的共同努力。留守儿童现象需要国家宏观调控,需要政府加强管理、监督和指导力度,也需要社会各界关注的群体。另外,各地方政府可以督促社区工作人员深入留守儿童家庭中,对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行为上进行辅导,并对他们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还可以对农民工社区开展教育活动,提高素质,以便他们在城市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为下一代子女进程提供经济保障和良好的家庭环境。
五、总结
我们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成长。童年时期是建起父母和孩子之间情感桥梁的关键时期,家长及学校应当更加关注留守儿童的生活物质、学习、心理成长,关心他们成长变化,及时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引导,但这些也许远远达不到和弥补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缺位。我们相信,政府的一些政策、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措施能够改善留守儿童现象,为他们的成长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幸福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