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对消化道溃疡的患者进行雷贝拉唑治疗并观察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6例消化道溃疡患者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使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雷贝拉唑治疗,治疗时间为14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9.70%,组间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消化道溃疡的患者使用雷贝拉唑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
【关键词】 奥美拉唑 雷贝拉唑 胃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
消化性溃疡包括为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的病变部位位于患者的賁门至幽门之间,但同时,胃溃疡也可发生与患者的胃以及十二指肠部位、食管下端的黏膜上[1],而现临床上的胃溃疡98%都发生在患者的胃和十二指肠部位,消化道溃疡也是消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大约有10%的正常人在一生中会发生此病[2]。本文就消化道的治疗方法进行研究,旨在分析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消化科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入院的消化道溃疡患者6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男19例,女14例,年龄26-76岁,平均年龄为35.7±4.8岁,其中胃溃疡23例,十二指肠溃疡10例;对照组患者男18例,女15例,年龄为25-78岁,平均年龄为36.2±4.7岁,其中胃溃疡22例,十二指肠溃疡11例。所有患者入院时胃镜检查结果均确诊为消化道溃疡。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①根据消化镜加24hPH检查确诊为消化道溃疡;②患者在接受治疗前一周没有服用清除幽门螺杆菌的药物;③观察组患者采用雷贝拉唑进行治疗;④患者有完整的检查结果和随访记录。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使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使用方法为每日二次,一次一片(20mg)。观察组使用雷贝拉唑治疗,雷贝拉唑为一日一次,一次一片(20mg)。治疗时间为14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
1.4 疗效评估
显效:患者症状、体征明显改善,且无其他严重并发症。有效:患者病状有所改善,但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仍然存在。无效:患者症状、体征均为改善,甚至恶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1]。
1.5 统计学分析
将所得数据输入 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 软件的 Excel 表中,经SPSS.19(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 19.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实施相应分析,计量资料经(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经n(%)表示、X2检验,当数据对比结果P<0.05提示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2 结果
由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观察组在显效、无效和总有效率上与对照组相比,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详情请见表1。
3 讨论
消化道溃疡的发病机制较为简单,通常与胆汁反流有很大的关系,且胃溃疡在临床上的复发率较高,预后效果不好[3]。据研究表明,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或者情绪波动过大的人易患溃疡病,其机制是因为人处于应激的状态下,胃部和十二指肠的分泌和运动功能会加强,而胃酸的过度分泌会导致胃排空加速,在血管收缩的情况下患者黏膜的防御功能也会降低,导致溃疡的发生[4]。另一方面,消化道溃疡患者在出院后复发率偏高,因为患者在出院后的生活以及饮食等方面没有接受正确的指导,致使致病因素再次侵蚀,患者消化道溃疡复发。
雷贝拉唑属于一种胃酸抑制剂,主要作用为胃壁的钠泵一直胃酸的分泌,本药物经口服后,2~4h后在血液中的含量最大,胃酸的抑制率可达到80%,且相关的研究表明,雷贝拉唑对胃酸的抑制程度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有所增加,并且在停药后仍可在血液中存在一定的血液浓度。奥美拉唑是质子泵抑制剂,是抑制胃酸和消除幽门螺杆菌的主要药物。胃酸的产生原因为在受体和第二信使的作用下,位于胃壁细胞分泌管上的H+/K+-ATP酶分解ATP获得能量,通过H+/K+转运机制,将胞浆内H+泵入胃腔,再与CI-形成胃酸[5]。因此抑制H+/K+-ATP酶的活性即可阻断由各种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本文的实验结果表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9.70%,组间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对消化道溃疡的患者使用雷贝拉唑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同样是胃酸抑制剂,但是前者的副作用较少,后者的胃肠道反应较多,且雷贝拉唑是奥美拉唑的衍生物,胃酸的抑制程度比奥美拉唑强,同时此药物在血液中的维持浓度较高,对溃疡的治疗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对消化道溃疡的患者使用雷贝拉唑治疗的效果较好,且患者的治疗后副作用较少,价格较为实惠,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郑健军.雷贝拉唑、兰索拉唑与奥美拉唑3种用药方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成本-效果分析[J].海峡药学,2012,08(09):191-193.
[2]金双平,裴静波.雷贝拉唑与兰索拉唑2种用药方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成本-效果分析[J].中国药房,2013,06(12):486-488.
[3]余志刚.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3,14(17):30-32.
[4]吴文海.雷贝拉唑四联疗法与枸橼酸铋雷尼替丁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效果对比研究[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4,02(11):69-74.
[5]王海勇,叶惠江,甄淑敏.雷贝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及清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近期疗效[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4,05(15):287-289.
【关键词】 奥美拉唑 雷贝拉唑 胃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
消化性溃疡包括为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的病变部位位于患者的賁门至幽门之间,但同时,胃溃疡也可发生与患者的胃以及十二指肠部位、食管下端的黏膜上[1],而现临床上的胃溃疡98%都发生在患者的胃和十二指肠部位,消化道溃疡也是消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大约有10%的正常人在一生中会发生此病[2]。本文就消化道的治疗方法进行研究,旨在分析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消化科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入院的消化道溃疡患者6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男19例,女14例,年龄26-76岁,平均年龄为35.7±4.8岁,其中胃溃疡23例,十二指肠溃疡10例;对照组患者男18例,女15例,年龄为25-78岁,平均年龄为36.2±4.7岁,其中胃溃疡22例,十二指肠溃疡11例。所有患者入院时胃镜检查结果均确诊为消化道溃疡。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①根据消化镜加24hPH检查确诊为消化道溃疡;②患者在接受治疗前一周没有服用清除幽门螺杆菌的药物;③观察组患者采用雷贝拉唑进行治疗;④患者有完整的检查结果和随访记录。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使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使用方法为每日二次,一次一片(20mg)。观察组使用雷贝拉唑治疗,雷贝拉唑为一日一次,一次一片(20mg)。治疗时间为14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
1.4 疗效评估
显效:患者症状、体征明显改善,且无其他严重并发症。有效:患者病状有所改善,但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仍然存在。无效:患者症状、体征均为改善,甚至恶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1]。
1.5 统计学分析
将所得数据输入 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 软件的 Excel 表中,经SPSS.19(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 19.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实施相应分析,计量资料经(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经n(%)表示、X2检验,当数据对比结果P<0.05提示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2 结果
由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观察组在显效、无效和总有效率上与对照组相比,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详情请见表1。
3 讨论
消化道溃疡的发病机制较为简单,通常与胆汁反流有很大的关系,且胃溃疡在临床上的复发率较高,预后效果不好[3]。据研究表明,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或者情绪波动过大的人易患溃疡病,其机制是因为人处于应激的状态下,胃部和十二指肠的分泌和运动功能会加强,而胃酸的过度分泌会导致胃排空加速,在血管收缩的情况下患者黏膜的防御功能也会降低,导致溃疡的发生[4]。另一方面,消化道溃疡患者在出院后复发率偏高,因为患者在出院后的生活以及饮食等方面没有接受正确的指导,致使致病因素再次侵蚀,患者消化道溃疡复发。
雷贝拉唑属于一种胃酸抑制剂,主要作用为胃壁的钠泵一直胃酸的分泌,本药物经口服后,2~4h后在血液中的含量最大,胃酸的抑制率可达到80%,且相关的研究表明,雷贝拉唑对胃酸的抑制程度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有所增加,并且在停药后仍可在血液中存在一定的血液浓度。奥美拉唑是质子泵抑制剂,是抑制胃酸和消除幽门螺杆菌的主要药物。胃酸的产生原因为在受体和第二信使的作用下,位于胃壁细胞分泌管上的H+/K+-ATP酶分解ATP获得能量,通过H+/K+转运机制,将胞浆内H+泵入胃腔,再与CI-形成胃酸[5]。因此抑制H+/K+-ATP酶的活性即可阻断由各种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本文的实验结果表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9.70%,组间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对消化道溃疡的患者使用雷贝拉唑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同样是胃酸抑制剂,但是前者的副作用较少,后者的胃肠道反应较多,且雷贝拉唑是奥美拉唑的衍生物,胃酸的抑制程度比奥美拉唑强,同时此药物在血液中的维持浓度较高,对溃疡的治疗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对消化道溃疡的患者使用雷贝拉唑治疗的效果较好,且患者的治疗后副作用较少,价格较为实惠,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郑健军.雷贝拉唑、兰索拉唑与奥美拉唑3种用药方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成本-效果分析[J].海峡药学,2012,08(09):191-193.
[2]金双平,裴静波.雷贝拉唑与兰索拉唑2种用药方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成本-效果分析[J].中国药房,2013,06(12):486-488.
[3]余志刚.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3,14(17):30-32.
[4]吴文海.雷贝拉唑四联疗法与枸橼酸铋雷尼替丁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效果对比研究[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4,02(11):69-74.
[5]王海勇,叶惠江,甄淑敏.雷贝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及清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近期疗效[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4,05(15):287-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