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乱肥催熟好光阴
【编辑留言】 细心留意如今的孩子,你会觉得他们非常老成。过早的成人化是社会快速演进给他们留下的烙印。可当你看到稚气的脸操演着成人的手段和行为时,是该为之高兴,还是百味在心呢?
消费成人化
4000 元美容
学生美容和整容作为一个成人化的消费方法日趋普遍。还在上高中的女学生孙某刚放暑假不久,就花费了4000多元去割双眼皮和开眼角。对于自己的行为,孙某理由充分:“我还准备去做眼睛激光矫视手术,以后就不用戴眼镜了,漂亮的女生上大学以后有优势。”她的做法也得到了母亲的大力支持。其母经常光顾美容店,她承认自己的习惯影响了女儿。
成百上千
虽然学校努力引导学生的正确消费观,不鼓励攀比,但学生们总有办法显示家庭的经济优越。
中小学阶段学校控制学生使用手机,不少学生便以学习为名,在其他电子产品上展开攀比。据某中部省份统计局调查,其省会中学生90%以上拥有文曲星、快译通等电子辞典,价格低的要200元,高则几千元。面对调查,学生自己也承认:“虽然也没几个人真用它来学习,可大家都有,你没有就很没面子。”
除了电子产品,由于学校严格要求学生穿校服,于是学生们就在鞋上讲究起来。上千元的名牌运动鞋,甚至在小学生中都流行起来。
1.8万元谢恩
教师节送礼早已不是新闻,而郑州市第26中学的一个举动却成了十足的新闻。学校为减轻学生负担,给每个学生发10元钱用于感谢师恩。为此,学校共发了约1.8万元的“感恩经费”。且不说此方式对错,可见教师节送礼风已经俨然从地下堂而皇之的走到地上来了。
不仅是教师节,春节也是必不可少的。面对中小学普遍的女老师居多现象,一些地方的三八妇女节也成了给老师送礼的由头。
3年2万8
送礼之风可从幼儿园起开始追溯。某家长有记账的习惯,从三年前给幼儿园老师送的第一份礼算起,到学前班总计支出2.8万元。如今他知道女儿所在的幼儿园对口一所市重点小学,为能捞到“保送”名额,他决定再送大礼……
相比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生为老师送礼的问题却并不突出。由此可见,孩子自理能力越差、前途越未定,老师就越对其有决定权,相应的礼金也就越重。面对连成人都压力重重的送礼风,孩子们会学到什么呢?
交际成人化
中学3、4百
中学生之间最重要的人情往来是过生日。别人过生日邀请了你,你便不能空手赴约,你生日时再回请一下,对方也会礼尚往来,来来往往之间,是笔不小的花费。“生日礼物不能随意,既要用心还不能太便宜。能邀请你的都是关系好的,怎么也得花三、四百块钱,才能让人家觉得你挺重视吧。” 某高中生小李的交际心得俨然是个成年人。
一次1000一年5000
上了大学,身份的转变也让交际费用水涨船高。由于时间更加自主,交际渠道就不仅是过生日那么简单了。“每次生日都要请客吃饭,然后唱卡拉OK,各项费用加起来近1000元,赶上一个月的生活费。碰上小假期或者国外的洋节,也要轮流请吃请玩。大学嘛,不光是学习,更得多交朋友!”
如今,刚入学的大学生们热衷于参加很多社团,“说是锻炼能力,其实还是为了交朋友,为以后结人脉。”有的社团组织集体活动都要分摊费用,交400、500很正常,要是去远的地方玩,几千元的费用都要自己承担。
粗略算下来,如果是对交际活动感兴趣的大学生,每年这方面的花费要近5000元。而对于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来说,这是难以承受的负担,有的学生会用阴阳历换算的方法将生日放入假期来躲避请客,有的会以学习为理由不参加社团活动。虽然个中苦衷可以理解,但这类学生在如今的校园往往“人缘”不好,是被边缘化的人群。
交际让一部分学生丰富着社会经验,却让另一部分学生过早体会到社会分层。
竞争成人化
3000元谋位
曾有媒体让大学学生会陷入舆论漩涡,先是中国人民大学某副教授称“大学的团委和学生会早已成了藏污纳垢之地”,接着就有调查发现,有学生为了当选校学生会某职务花费3000元。
两点诟病
据调查,目前类似学生会这种掌握一定资源的学生组织被人诟病的原因有两点:
一是暗箱操作。学生普遍反映,现在想进学生会主要靠人情背景,竞选升职的时候,拉帮结派走后门、甚至一些潜规则等社会手段也时常出现。二是学生会成了特权阶级。学生加入学生会的理由并不单纯:在学生会做工作,不但在校内可以吃得开,毕业之后工作和保研有优势,就连拿奖学金时也优先考虑。逐利性远超学生会设置的本意。
成千上万元
除了学生职务,大学里还有一个重要的资源便是入党。发展名额有限,优秀的学生又很多,这时候负责此事的院系领导便有了寻租空间。有学生无奈的表示,自己已经多次请辅导员吃饭,加上送礼花费上千元,可连个积极分子的机会都没捞着,“没办法,我是自己找机会,人家有背景的同学早就开始‘拼爹’了,听说有人为了这事花了上万元……”W
责编 / 杨宇
[email protected]
【编辑留言】 细心留意如今的孩子,你会觉得他们非常老成。过早的成人化是社会快速演进给他们留下的烙印。可当你看到稚气的脸操演着成人的手段和行为时,是该为之高兴,还是百味在心呢?
消费成人化
4000 元美容
学生美容和整容作为一个成人化的消费方法日趋普遍。还在上高中的女学生孙某刚放暑假不久,就花费了4000多元去割双眼皮和开眼角。对于自己的行为,孙某理由充分:“我还准备去做眼睛激光矫视手术,以后就不用戴眼镜了,漂亮的女生上大学以后有优势。”她的做法也得到了母亲的大力支持。其母经常光顾美容店,她承认自己的习惯影响了女儿。
成百上千
虽然学校努力引导学生的正确消费观,不鼓励攀比,但学生们总有办法显示家庭的经济优越。
中小学阶段学校控制学生使用手机,不少学生便以学习为名,在其他电子产品上展开攀比。据某中部省份统计局调查,其省会中学生90%以上拥有文曲星、快译通等电子辞典,价格低的要200元,高则几千元。面对调查,学生自己也承认:“虽然也没几个人真用它来学习,可大家都有,你没有就很没面子。”
除了电子产品,由于学校严格要求学生穿校服,于是学生们就在鞋上讲究起来。上千元的名牌运动鞋,甚至在小学生中都流行起来。
1.8万元谢恩
教师节送礼早已不是新闻,而郑州市第26中学的一个举动却成了十足的新闻。学校为减轻学生负担,给每个学生发10元钱用于感谢师恩。为此,学校共发了约1.8万元的“感恩经费”。且不说此方式对错,可见教师节送礼风已经俨然从地下堂而皇之的走到地上来了。
不仅是教师节,春节也是必不可少的。面对中小学普遍的女老师居多现象,一些地方的三八妇女节也成了给老师送礼的由头。
3年2万8
送礼之风可从幼儿园起开始追溯。某家长有记账的习惯,从三年前给幼儿园老师送的第一份礼算起,到学前班总计支出2.8万元。如今他知道女儿所在的幼儿园对口一所市重点小学,为能捞到“保送”名额,他决定再送大礼……
相比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生为老师送礼的问题却并不突出。由此可见,孩子自理能力越差、前途越未定,老师就越对其有决定权,相应的礼金也就越重。面对连成人都压力重重的送礼风,孩子们会学到什么呢?
交际成人化
中学3、4百
中学生之间最重要的人情往来是过生日。别人过生日邀请了你,你便不能空手赴约,你生日时再回请一下,对方也会礼尚往来,来来往往之间,是笔不小的花费。“生日礼物不能随意,既要用心还不能太便宜。能邀请你的都是关系好的,怎么也得花三、四百块钱,才能让人家觉得你挺重视吧。” 某高中生小李的交际心得俨然是个成年人。
一次1000一年5000
上了大学,身份的转变也让交际费用水涨船高。由于时间更加自主,交际渠道就不仅是过生日那么简单了。“每次生日都要请客吃饭,然后唱卡拉OK,各项费用加起来近1000元,赶上一个月的生活费。碰上小假期或者国外的洋节,也要轮流请吃请玩。大学嘛,不光是学习,更得多交朋友!”
如今,刚入学的大学生们热衷于参加很多社团,“说是锻炼能力,其实还是为了交朋友,为以后结人脉。”有的社团组织集体活动都要分摊费用,交400、500很正常,要是去远的地方玩,几千元的费用都要自己承担。
粗略算下来,如果是对交际活动感兴趣的大学生,每年这方面的花费要近5000元。而对于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来说,这是难以承受的负担,有的学生会用阴阳历换算的方法将生日放入假期来躲避请客,有的会以学习为理由不参加社团活动。虽然个中苦衷可以理解,但这类学生在如今的校园往往“人缘”不好,是被边缘化的人群。
交际让一部分学生丰富着社会经验,却让另一部分学生过早体会到社会分层。
竞争成人化
3000元谋位
曾有媒体让大学学生会陷入舆论漩涡,先是中国人民大学某副教授称“大学的团委和学生会早已成了藏污纳垢之地”,接着就有调查发现,有学生为了当选校学生会某职务花费3000元。
两点诟病
据调查,目前类似学生会这种掌握一定资源的学生组织被人诟病的原因有两点:
一是暗箱操作。学生普遍反映,现在想进学生会主要靠人情背景,竞选升职的时候,拉帮结派走后门、甚至一些潜规则等社会手段也时常出现。二是学生会成了特权阶级。学生加入学生会的理由并不单纯:在学生会做工作,不但在校内可以吃得开,毕业之后工作和保研有优势,就连拿奖学金时也优先考虑。逐利性远超学生会设置的本意。
成千上万元
除了学生职务,大学里还有一个重要的资源便是入党。发展名额有限,优秀的学生又很多,这时候负责此事的院系领导便有了寻租空间。有学生无奈的表示,自己已经多次请辅导员吃饭,加上送礼花费上千元,可连个积极分子的机会都没捞着,“没办法,我是自己找机会,人家有背景的同学早就开始‘拼爹’了,听说有人为了这事花了上万元……”W
责编 / 杨宇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