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花园黄土岗

来源 :北京纪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dezhufangchu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的春天美丽而短暂,爱花惜春的北京人又扎堆奔了黄土岗十几个花卉大棚买花淘花去了。明清以来,这里就是北京的鲜花胜地,遍布花卉传奇。现在,它的鲜切花供应仍然占了全市的1/3,盆栽花销售量占全市90%以上,是花卉产业的龙头,名副其实的“花香之源”。
  从贫瘠穷苦到富庶优美,黄土岗的历程就是一朵磨砺于冰雪、积蓄着斗志,最终芬芳绽放的奇葩。
  
  穷也是动力
  如果要给穷人定义,可以说80年代以前的黄土岗村民都是穷人。村民的组织形式还处在人民公社初级阶段,农民靠养花、种粮食、喂猪过日子。每天的人均收入只有0.5元。用黄土岗现任村党总支书记芦乃恭的话总结,这是纯粹的一产。
  1958年生人的芦乃恭,清晰记得自己十来岁的时候还用白薯干和粉渣充饥。粉渣多用来喂猪吃。人生中的任何一种遭遇都会历练为财富。芦乃恭铭记着农民的苦,暗下决心要改变,但还需要等待。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提出对传统经济体制实行改革。黄土岗人抓住了这次经济体制改革的转折点。1980年,黄土岗人拧成一股绳,以村为单位出租原本用于务农的土地,与国企北京市华盾塑料厂和北京橡胶厂联营。出让糊口的农地,对于有着上千年农耕传统的农民来说,是打破饭碗拼死一搏的决定。但他们搏赢了。
  国营企业在黄土岗村修建厂房,村里70%的农民进入工厂务工,来料加工对于勤劳智慧的黄土岗人来说丝毫不是问题。二产的介入。将村民的人均收入提高了20倍。
  改制带来了甘甜,黄土岗人意识到,传统的组织形式已经不能满足物质生产的需要了。
  
  花卉大棚是新时代的坐标
  改革开放让黄土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公路、铁路、高速路、航空的现代化交通运输方式的兴起大大缩短了商品流通的距离。一部分依旧操持着土地的黄土岗人深有体会,从南方运输到北京的新鲜蔬菜的成本,甚至比本地种植的蔬菜的成本还低。芦乃恭心里有个账目明细:“我们1块钱生产的蔬菜卖1块3,他(南方蔬菜)包括运输成本是5毛,卖1块钱能挣5毛钱。”不得不承认这笔账是触目惊心的,有了认识,才能应对。芦乃恭淡定地说:“人家的必要劳动时间少,综合成本低。这个产业结构的调整不是咱们自愿的,是被迫的。”就这样,黄土岗打开了营销与物流的第一扇窗。
  2000年开始,现代化交通运输发展的不断深化,让城市与城市之间充分享用了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的优势。各地高品质的蔬菜、水果、花卉都以很低的价格出现在北京市场。芦乃恭带着黄土岗村民作出了大胆又正确的决定——从种植转型交易。农民趁什么?当然是土地。大片的土地被用来做花卉交易市场。凭着黄土岗人精湛的养花技术,护理好南北花卉不是难题,而他们更聪明的做法是向花卉市场的租赁商提供配套服务,制冷、制热、清洁、治安等,大大提升了交易市场租赁的含金量。
  
  2008年,黄土岗村建立了全村最大的花卉大棚——九州卉通。2008年以前,九州卉通落户的土地还是十四五个村民的承包地。芦乃恭坚信,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焦点是土地。土地的使用权、收益权和所有权改变不了,就无法推进农村的城市化进程。那么,转变就从这块土地开始吧!在拆除了这几名村民私搭乱建的违章建筑后,为了调解村民和村委会的矛盾,黄土岗公司决定,除了地面设施补偿费,还将几名村民的土地量化为土地股,让他们分享黄土岗公司每年800万~900万分红的一部分。黄土岗公司是股份制经营,村民占70%股份,集体经济占30%。
  通过这个契机,黄土岗村收回了这块土地的使用权,建设一个花卉展示、展销服务中心的策划得以实施。
  九州卉通的诞生被贴上了高端标签。结构高端,由充气膜升级到阳光板;骨架、设备高端;服务高端,开办了温馨、便民的职工之家。
  芦乃恭说,再高端的硬件也得有充实的内容搭配。绿植租摆,鲜切花售卖和花卉技术学校极大地充实了九州卉通。
  为了打开鲜切花市场的销量,黄土岗村建立了花卉门户网站帮助九州汇通鲜切花配送基地疏通、扩大配送渠道。目前只配送到鲜切花店,黄土岗公司已将配送鲜切花提到个人使用日程上。网站的建成,是要实现信息的最大畅通和内容的极大清晰,增强黄土岗鲜切花在北京市场的影响力。目前,黄土岗鲜切花的配送量已经占北京鲜切花市场的三分之一,未来更势不可挡。
  建立花卉技术学校是芦乃恭的又一步妙棋。目的有两个,一是为黄土岗公司培育实用型人才,二来通过对外招生宣传黄土岗花卉文化。十年育树百年育人。
  
  把城市人的享受给黄土岗
  芦乃恭生于黄土岗村,1975年参加生产队劳动,眼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起来。1980年,22岁的芦乃恭进入黄土岗大队(现黄土岗公司的前身),从小职员做起,跟农民、管理人员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渠道。1996年,他进入高层,同时责任也越来越重。
  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后最贫困的年代,芦乃恭说,越是贫穷的时候,越能显现民生需求。他要黄土岗村民得到城市人享有的一切!
  奖励是为自治和发展服务的,这是黄土岗的特色。奖励政策围绕着两个关键词:黄土岗村民和民生。准确地说是泛黄土岗村民,其中包括在黄土岗村控股公司上班的员工和落户黄土岗的村民。公司员工及家属,每年每口人住房取暖补助1000元,领取补助的前提是不违法乱纪,遵守村民自治章程,用企业化管理管理村民,有效地保证了居住环境。
  对于村民独生子女,凡具备大专(含)以上学历的,奖励1.5万~3万元不等。当芦乃恭自豪地介绍这条奖励政策时,他回忆起自己的学生时代:“我的学历是初中毕业。家里没钱让我上完高中,退学1年了,老师还来找我说,‘二班班长的位置还给你留着呢。’想起来辛酸。后来我一边上班一边在中央农业广播学校补习,求学经历磕磕绊绊。我感觉:读书在合适的年龄段一定要读好,后期补习很难。所以我给村民提供一口气读完大学而支付奖金。”
  黄土岗村培育的人才,怎样留住?放他们走。这是芦乃恭的逻辑。“学习是很辛苦的劳动,他们付出多年的努力才得到知识。如果他们不愿意在村里的公司上班,证明咱们对人家没有足够的吸引力,走就走吧。有一天,咱们这儿发展得更适合他了,他再回来。人与人的沟通,能从感情上拉近,我感觉会更好。” 出村打工的黄土岗村民每年还能得到村里6000元的补助。芦乃恭相信他不会一无所获,因为心有多宽,收获就有多大。
  “我出生的时候,村里没有文化生活。谁家有个收音机,已经是小资得不得了了。这两年,市文联经常组织艺术家到村里免费演出,还为我们村里自己组建的管弦乐队提供技术指导。眼看着村民的文化生活在这两年丰富起来。秧歌队演出,球类、棋类比赛等,让村民实现了部分自我价值,也愉悦了心情。我更希望村民体验到的,是一个人演出,增强一家人的被关注度和幸福感。幸福了,也就和谐了。”
  
  一个世界城市的组成部分
  芦乃恭理解的实现城乡一体化,就是要将经济实体由农村转入城市。他认为直观的差距是迈进的第一步。看看金融街、CBD,再看黄土岗村的建设,直观差距是什么?对,没有高楼,更无从谈起城市经济。就是如此朴实的想法,黄土岗村实现旧村改造。“咱们的地产要业态坚固。除去村民居住房,村里准备了10万平方米左右的固态房,实现楼宇经济,选择最合理的业态。楼宇的设计、规划都为适应北京国际大都市的身份提供服务。有了固态,我们还要选择配套的业态。”对于这个业态是什么,那就是黄土岗村的商业机密了,兴许明年谜底就能揭晓。
  土岗村还将一部分土地用作建材交易。为什么?芦乃恭举重若轻地给出答案:“只要看北京那几年盖了多少楼就知道了。”
  三产盘踞了整个黄土岗,但花把式出身的黄土岗人丝毫没有减少对气味芬芳、怡人心扉的花草的钟情。都说懂花的人更懂生活,黄土岗人主动承担起绿化北京城的责任。为北京市公民提供绿色氧吧的1400亩绿地,是最好的证明。
  黄土岗村未来的发展方向是要成为世界城市的一部分。在不远的将来,不适合世界城市发展的低端的花卉市场,低端的建材市场,将在近两年内逐步退出。而硬件、服务、经营理念通通升级的高端花卉市场、高端建材市场和地产,将是支撑黄土岗经济的稳固三足。
  芦乃恭竖起食指,坚定地说:“一句话,就是要一个适合北京成为世界城市的黄土岗。”
  
  茉莉花,香飘黄土岗
  丰台的宜兰园小区,如今市价已经涨到1.7万/平方米了。这片小区占据的正是黄土岗岗楼的位置。当年的黄土岗,遍地茉莉花。花厂子的主人夜不闭户,不用设篱笆、围墙,心知肚明的村里人有着路不拾遗的淳朴。
  就是这块土地,产出技术精良的花把式。新中国成立初期,他们大规模种植茉莉花,供应北京、天津的茶商熏制上等茉莉花茶。在经历了60年代前后的公私合营、合作社管理体制改革后,黄土岗花市有了集中调控的初步模式,一部分花把式专为人民大会堂、中南海供应鲜花,另一部分花把式则继续种植茉莉花。可惜的是,经历了“文革”的花棚变菜棚后,茉莉花渐渐淡出了市场。虽然也有老北京人家偶尔到黄土岗买上几盆家养观赏,但数量远远比不上茶商的需求。就这样,茉莉花没了,上好的茉莉花茶也见不着了。多少老北京一提起当年5块钱1斤的茉莉花茶,咂巴着嘴赞不绝口啊!
  低迷的花市没有羁绊住黄土岗人的脚步。他们从80年代末,开始尝试南方新品种,从养殖到改良;持续到90年代,黄土岗人已经可以接手进口花卉,让它们在北京的土地上灿烂绽放了。
  听说,直到如今,中南海里的不少花匠都是出身于黄土岗。黄土岗的花匠真就这么好?
  
  “大比武”冠军
  说起茉莉花,离不开茉莉花茶。谢淑珍就从一碗茉莉花茶说起她这个老花把式的故事。
  解放初,花农各自为营,一家能有个七八百棵茉莉花,大户人家能有上千棵。
  每年春节,是花农向南方订购花的季节,二三月份,成千上万棵茉莉花被火车拉到丰台火车站,各家花农们按照竹笼上的榧子(标签),认领自家的茉莉花。10棵一笼,花根用蒲包包着。据说那时候的茉莉花有十一二岁孩子怀抱的粗细,真是不得了。
  从接到花儿开始,花农就忙活起来了。自家几口人不够用,就雇外来工,或者请同是花农家的孩子来打短工,小孩赚点学费或者零花钱,高兴得不得了。谢淑珍的故事也是从这儿说起的。
  “那天忙完活,雇主看我们哥们儿姐们儿卖力辛苦,临走沏上几碗茉莉花茶。我们一喝,哎哟,走不了道儿了。”80岁的谢淑珍自顾自地咯咯笑起来,陶醉在青年时代的记忆里,“你猜怎么着?是醉了,被茉莉花香味儿给熏醉了。这是上好的茉莉花茶,需要熏烤很多次;也有一般的,熏的次数少;还有更次的,是熏茶叶剩下的茉莉花,干花混着茶叶末,穷人买来喝。”
  一提到茉莉花,谢淑珍就打开了话匣子。1958年,她可是采花“大比武”的冠军呢,一天掐了12斤半的茉莉花。
  古往今来,采花似乎总是件令人愉快的事儿,其中的学问大着呢。无论是什么品种的花儿,都是到了晚上7点以后释放最浓的花香,而茉莉花花香最浓的时间是晚上9点~10点。花把式采花,不仅要卡准时间,还要挑刚刚张口、半开不开的花骨朵采。虽然半放的花骨朵采下来也会大开,但它的香气要比完全开放时采的茉莉花芳香数倍。守在北京、天津茶叶铺里的茶人们,白天打盹,等着的就是这最香的茉莉花,午夜劳作全为花香嘛。
  
  一把酱渣滓,一捧马掌水
  讲究的不止采花,浇水、施肥一道工序也草率不得。
  刚运到的茉莉花根部被黏土包裹得严严实实,这样的好处是在运输途中锁住水分。但种植起来,黏土可远远比不上黄土岗的沙土。
  黄土岗的土呈酸性,透水力强。都说北方不如南方适合养殖花卉,但黄土岗是个例外。南方多雨,不适合茉莉花生长,往往雨季一过,花就不香了。所以南方卖茉莉花,有两种价,雨前6元/斤,雨后3元/斤,可见雨季对花香的影响。即便是南方的雨前茉莉,也比不了黄土岗的茉莉花。打个比方,4两南方茉莉花熏得的1斤茶叶,还没有2两黄土岗茉莉花熏的茶叶香。水土、气候都奠定了黄土岗茉莉花的王牌地位。
  难得的天时地利,黄土岗人很聪明,他们还有精湛的技术。就说浇花,用辘轳或者水车打上来的地下水,是不能直接浇灌的,先放在花房的大缸里缓。通常缸里的水没用完的时候,新的地下水又打上来了,刚好掺和到一起均衡温度,这叫“水上缸”。
  浇水的时候,花把式用中指逐盆敲打,听声浇水。声音沉闷还是清脆,沉闷几分,清脆几分,对应着浇几成水,这可是花把式的绝活儿。
  52岁的李成吉当年听声浇水可是一绝,中指上落下的又大又厚的趼子就是印证。“老花把式手上都有趼子,有时候敲着敲着受不了了戴顶针。好家伙,上千棵的茉莉花,除了睡觉,3个人不停闲得浇上3天,每盆都得敲一遍。”李成吉幽默地说:“你看我显老吧?都是那会儿累的!”
  花儿是花把式的命根子,他们可以吃差点,睡少点,但花儿可得吃好喽。最好的肥料是酱渣滓(做香油的下脚料)。酱渣滓有多好?听说当年北京香油厂的工人,两双手成天搅和其中,老爷们的手也嫩滑得像大姑娘。就是拿这么好的东西喂花儿吃。施肥之前,先用手挨个抓松花盆里的土(行话叫“钎盆子”),再抓一把酱渣滓混进去,钎过的土能更好地吸收肥料。有时候花盆里刚施过大便,那也得活生生下手抓啊,可能后来改用竹签钎盆子,就是这个缘故。酱渣滓对催生花骨朵最有效,而能生根的顶级肥料当属马掌水了。削下来的马掌要经过浸泡、加温,变成臭水,才是最好的肥料。
  
  “花神”俨然测温仪
  养花的花房有两种,一种冷房,一种熏房。五六十年代,或者更早以前,还没有塑料布,没有棚。花房都是玻璃造的。为了保证一年四季供应茉莉花,冬天,玻璃房里要笼火,冷房温度控制在10度,浮动不超过1度。茉莉花儿放在冷房里,能延长花期到25天左右,期间5天换一回盆子,达到不开花也不掉叶的效果。另一处熏房,则要请专门砌炕的师傅,砌上一米高、五六米长的土炕。炕砌得好,热气畅通,还能保温,遇到这样的师傅,花把式可高兴了。把没有花骨朵的茉莉花放在土炕的板子上,熏(烤)够了时候,挪到玻璃屋里阳光最充足的地方晒,即便是冬天里呀,那茉莉花也连成片地开放呢。
  谢淑珍的父亲,有“花神”之称,他在熏房里走上一个来回,说出的温度和温度计上丝毫不差,熏花的技巧拿捏得出神入化。
  
  青黄承接的后来人
  陶礼宝虽然不是土生土长的黄土岗花匠,但像他这样,从南方迁到北方,带来了技术的年轻花匠几乎撑起了从90年代中后期至今的黄土岗花圃。
  改革开放不仅给花匠充实新鲜血液,花卉品种也极大地丰富起来。老北京花把式口中的“白货”,是茉莉花;而“杂货”就是其他花卉和绿植了,比如晚菊、玉兰、洋绣球、草蝴蝶、天竺、铁树、棕榈等。在黄土岗种植杂货的花把式凤毛麟角,在大家的记忆里,只有斯大林去世那一年,种植杂货的花圃热闹了一回,整院子的杂货被拉走了。
  直到80年代末,南方的新鲜品种被引进北京市场,花卉入室养殖,价格也高起了。一品红是比较早期引进的品种,给一品红做造型当数黄土岗花把式的手艺最好。他们用马莲绳绕圈,引导纵向生长的一品红盘绕成一层层水平环。
  说到造型,刚刚从南方引进的盆景,用花把式的话说:“长得跟大窝头似的。”不看好,怎么办?聪明的黄土岗花把式把球状的盆景修剪得又平又薄,有了层次感。用作造型的铁丝在阳光下吸热升温,影响植物生长,陶礼宝想到用湖北老家的棕绳代替铁丝,植物纤维耐热,温度变化很小。
  精湛的养花技术降低了花市价格。90年代后期,进口凤梨一棵卖到一两千元,而黄土岗花把式接手后,培育了国产凤梨,几十块钱一棵,只要咱老百姓乐意,随时都能搬几盆回家。外来品种也启发了花把式的育花思路,培育出很多黄土岗品种,花开娇艳葱茏的美女樱就是其中之一。
  栽花养花是黄土岗随处能听到的话题。切磋种花技术,尊重种花人是这里的风尚。因为他们知道,种花人是家乡的宝!
  编辑/冯 岚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新疆达瓦孜(高空走索)传人阿迪力于5月3日起在鸟巢开始60天的高空生存挑战。“大鸟巢”上空架了一个“小鸟巢”,陪伴阿迪力“这只雄鹰”的是两只鹦鹉。5月7日报纸消息,呆在高空环保小屋的这两只鸟不见了。更不幸的是,北京春天的大风吹漏了小屋,也吹肿了阿迪力的头,使得具有超极限平衡能力的他“走钢丝像在做梦一样”。和以往的表演相比而言,阿迪力这次更像是在进行一场生存“秀”,考验他的更多的是技术之外的定力和体
期刊
2010年5月8日星期六  雷阵雨转晴,微风  气温:12℃~28℃    美是人的追求,爱美是人的天性。  西单是京城时尚的集散地之一,各色美与爱美的女孩在此大秀各自的个性与风采。北京纪事杂志社的摄影师,将在每个月的第二个周末,用镜头定格这美的瞬间。凡被刊出照片的时尚女孩,本人可以持当期杂志到杂志社领取精美纪念品一份。
期刊
一个负有国家外交使命、必须面对两种差距迥异的文化环境的人,如何在北京的文化洪流中找到自己的立足点;一个进入现代多元文化洪流中的外国使馆,如何增强本国文化的影响力,和陌生的中华文化之间建立一条相互融合的通道。  从各国使馆文化参赞的眼中回眸中国文化、北京生活,也让北京人了解他们的文化背景和工作生活,是我们建立新栏目“魅力外交”的动力。    选择澳大利亚使馆的理由:  联合国每年一度涉及182个国家
期刊
上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洋品牌洪水猛兽似的涌入中国,“永久”“飞鸽”“香雪海”“红灯”……这些老一辈人耳熟能详的老品牌一个接一个地淡出了我们的视线,取而代之的是那些名字洋气的国外大品牌。老品牌真的穷途末路了吗?30年后,一些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的本土老品牌给出了答案。他们利用老字号独有的优势以及真诚的服务逐渐赢得了顾客的心,也最终赢回了市场。前不久,麦肯锡公司作了一份关于企业品牌的
期刊
1958年的一天,西单电报大楼西侧的空地上,十几个背着帆布包的少年摆弄着两火车皮的木料。四五天后,十几块6米多高的大木板被拼接成一个直径4米的圆筒,一个身高不足1.7米的中年男子骑着自行车顺着木桶内壁上下翻飞。他的双脱手和大波浪式俯冲,引来观众连连的喝彩与掌声。  骑车的男子相貌平平,一对大得出奇的扇风耳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人就是飞车演员皮德福。从解放前到新中国成立后飞车风靡全国的十几年间,没有
期刊
张石奇,北京人。1953年8月出生,祖籍河北文安。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礼品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集邮总公司资深工艺美术设计师。    说起张石奇在书法艺术上的追求与造诣,不得不提他在中国集邮界所绽放的光彩。张石奇在此领域享有盛名,被誉为中国集邮总公司首席设计师,他设计的作品创意新颖、独巨匠心,从专题邮册、邮票首日封、特种纪念封、图卡、邮资明信片、邮票年册到为中央
期刊
2008年夏季,在海淀区文联组织的一次笔会上,区文联主席、著名作家卫汉青把江西省画家胡才春介绍给我……他热情而礼貌地紧握着我的手,和我轻声地交谈着,没有一点儿架子。他四十出头、中等身材,在整个会议中间他一直都静悄悄地坐在那里,听着文友的高谈阔论。他性格内向,却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稳重、宁静、收敛、不张扬。  不久后的一天下午,我如约来到清华大学西门,他带我走进离清华不远的一个弯弯曲曲的小胡同……
期刊
是换个心情喝杯咖啡,还是和一群素昧平生的陌生人携手来场大冒险?不管是哪种,都让“闪玩”这个词听起来有种异样的浪漫感觉。寂寞惯了的都市小白领,也需要这样一场带点小刺激、小紧张的浪漫短期旅游,来给自己的日常生活充充电、添添彩。    怎么“闪”  所谓“闪玩”,是专为忙碌的白领们量身打造的一种短期的小旅行,在这样的休闲活动中你将交到更多的朋友,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子。活动一般不会超过一天的时间,费用AA制
期刊
柏林电影节给了中国电影人两座“金熊”,都被陕西人夺得——1988年,张艺谋的《红高粱》;2007年,王全安的《图雅的婚事》。2010年2月,柏林再传捷报,王全安的《团圆》夺得柏林电影节银熊奖。  一金一银两尊熊,此刻正立在王全安工作室的桌子上。    王全安是一个幸运的人。自年幼行走多国,他说:“行万里路比读万卷书重要。”这万里路让他很小就懂得东西方的文化、社会环境的差异,更懂得什么东西才是自己与
期刊
1981年春天,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了日本大型工艺美术展览。我兴致勃勃地参观以后,深深地喜爱上了特色浓郁、世界闻名的日本木俑。当时我在想:早在汉代,我国即有祭祀的木俑,长沙马王堆出土文物中,也有多种陪葬的武士俑、侍从俑、伎乐俑等,为什么现在的木俑就不能演变为供人们欣赏的艺术品呢?  在半年多的日子里,我浏览、收集了很多日本、欧洲和中国车木玩具的图片资料,决心制作中国艺术木俑,填补中国工艺美术园地的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