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的小组活动即合作学习,就是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成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通过个体努力及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完成指派的学习任务。在小组合作的学习过程中,只有小组取得成功,个人才能成功。小组活动特别强调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不以教师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发展,另外,有助于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这一单一、刻板的教学模式,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多元的信息交流方式,从而真正推动每个学生进步。
一、小组活动的作用
1.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在小组活动中往往是一个小组共同完成一个语言实践活动。诸如表演、讨论、采访、调查等,都需要他人的协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小组活动,学生的协作精神会得到有力的培养。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小组活动的形式近似于学生课外活动,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学习犹如走出课堂玩玩说说,而不是传统的那种枯燥的读和说书中死板的文字。同时由于有的内容源自学生自身的真是生活,使得英语学习的过程丰富多彩,课堂气氛很活跃。
3.有效防止两极分化。
在小组中为了完成一项语言活动,小组内成绩好的学生会主动辅导学困生,不然他们的活动就难以顺利完成。并且小组内的同学经常一起活动,彼此间问问题也无心理障碍,学困生就有勇气救助他人,主动学习。这样能防止两极分化。
4.创设真实的交际环境。
小组活动中的表演、讨论、采访、调查等往往能引领学生进行真实的语言交际活动,把书本中抽象的文字符号形象化、情景化。这是对教材的进一步完善,弥补了许多地区教学实施落后和缺少英语交际环境的不足。
5.增强竞争意识。
为了使小组活动高质量、高效率,教师要经常进行小组间的竞争。适时地对小组活动的用时、质量进行评比再加以表扬和批评,可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二、英语课堂小组讨论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产生原因
1.冷场。
小组讨论开始时,常常是小组成员面面相觑,不知该说什么或如何说,造成“冷场”的尴尬的局面。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既有教师方面的,又有学生方面的。
(1)教師方面。分配小组成员时没有指定组长,大家谁也不愿意先开口,没有将任务分配给小组的每个成员,明确各成员所处的角色和地位;平时教学中机械训练较多,让学生灵活运用的内容少,一旦让学生用语言交流,就会产生困难。
(2)学生方面。学生平时都习惯于“认真听讲”,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淡薄,被动接受多于主动探求;对开口讨论有畏惧心理,怕出错误被别人耻笑和丢面子,只希望听别人说。
2.小组成员讨论发言不均,个别学生独占风头。
小组活动时,往往是一个小组中一两个学生成为主角,滔滔不绝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而其他同学却很少插话,只是被动地听,以致小组活动冷热不均。长此以往,会挫伤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对小组活动感到厌烦,掉下队来。
3.小组成员有时只是在“说话”而非“讨论”。
由于目前大多是大班教学,班级人数很多,分的小组也多,教师有时无法控制到每个小组讨论的情况,也无法参与每个小组的讨论。有些成绩较差的学生或对活动不感兴趣的学生就乘机谈一些与讨论话题无关的东西,造成每个小组都在积极讨论的假象。
4.讨论活动有时虎头蛇尾、草草收场。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小组活动准备不充分。这包括教师备课时没能根据每次小组活动任务的主题、类型及参与者的相关性作出很好的判断,使得分组不科学、参与者职责不明,影响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解决策略
从以上对小组讨论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看来,教师在活动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的职责包括活动前的准备、活动过程中的指导与监控、活动后的评价等方面。因此,教师的因素在小组讨论活动中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课前准备要充分。
教师在设计小组活动时,首先要弄清活动的主题,即小组活动要达到的目标或要解决的问题。然后确定本活动所属的类型。教师还要考虑这一任务对学生的适用性,估计活动所需要的时间,以便控制活动过程。
2.合理分配小组成员并明确各自的责任。
教师要指定活动小组的组长,组长应善于协调并有责任心。他们会考虑他人的观点,协调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使得小组成员之间能够很好地交流。其他学生要有自己的角色,要承担不同的义务和责任,也享有不同的权利。
3.讨论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指导和调控。
首先,教师应根据讨论的主题给学生提供一些与任务有关的背景知识或相关资料,使学生的语言输出有一定的基础;其次,教师还应培养学生参与讨论的技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亲自参与到一些小组中去。教师还要调控讨论的方向和进程,对讨论适时进行“点拨"和引导,并解决学生所遇到的困难,尤其要关注那些“沉默”的学生和冷场的小组,给他们给鼓励和指导,使他们融入到小组活动中去或积极使小组“活跃”起来。另外,教师还要注意学生的语言正确性、流利性、讨论的时间控制等方面。
4.对讨论活动进行合理评价。
在小组讨论活动结束时,教师要给予总结和评价,包括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价讨论的过程、程序和气氛;对各小组进行对比,对有进步或有突出表现的学生要予以表扬;最后还要评价活动的结果。评价有助于以后继续开展小组活动,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和树立自信心;还可以弥补教学中只注重书面考试形式及结果的终结性评价而忽略学习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的不足,使得学生的态度、独立性、合作精神、创新意识等感情因素和学习策略、途径、方法等认知能力都得到评价。
一、小组活动的作用
1.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在小组活动中往往是一个小组共同完成一个语言实践活动。诸如表演、讨论、采访、调查等,都需要他人的协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小组活动,学生的协作精神会得到有力的培养。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小组活动的形式近似于学生课外活动,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学习犹如走出课堂玩玩说说,而不是传统的那种枯燥的读和说书中死板的文字。同时由于有的内容源自学生自身的真是生活,使得英语学习的过程丰富多彩,课堂气氛很活跃。
3.有效防止两极分化。
在小组中为了完成一项语言活动,小组内成绩好的学生会主动辅导学困生,不然他们的活动就难以顺利完成。并且小组内的同学经常一起活动,彼此间问问题也无心理障碍,学困生就有勇气救助他人,主动学习。这样能防止两极分化。
4.创设真实的交际环境。
小组活动中的表演、讨论、采访、调查等往往能引领学生进行真实的语言交际活动,把书本中抽象的文字符号形象化、情景化。这是对教材的进一步完善,弥补了许多地区教学实施落后和缺少英语交际环境的不足。
5.增强竞争意识。
为了使小组活动高质量、高效率,教师要经常进行小组间的竞争。适时地对小组活动的用时、质量进行评比再加以表扬和批评,可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二、英语课堂小组讨论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产生原因
1.冷场。
小组讨论开始时,常常是小组成员面面相觑,不知该说什么或如何说,造成“冷场”的尴尬的局面。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既有教师方面的,又有学生方面的。
(1)教師方面。分配小组成员时没有指定组长,大家谁也不愿意先开口,没有将任务分配给小组的每个成员,明确各成员所处的角色和地位;平时教学中机械训练较多,让学生灵活运用的内容少,一旦让学生用语言交流,就会产生困难。
(2)学生方面。学生平时都习惯于“认真听讲”,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淡薄,被动接受多于主动探求;对开口讨论有畏惧心理,怕出错误被别人耻笑和丢面子,只希望听别人说。
2.小组成员讨论发言不均,个别学生独占风头。
小组活动时,往往是一个小组中一两个学生成为主角,滔滔不绝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而其他同学却很少插话,只是被动地听,以致小组活动冷热不均。长此以往,会挫伤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对小组活动感到厌烦,掉下队来。
3.小组成员有时只是在“说话”而非“讨论”。
由于目前大多是大班教学,班级人数很多,分的小组也多,教师有时无法控制到每个小组讨论的情况,也无法参与每个小组的讨论。有些成绩较差的学生或对活动不感兴趣的学生就乘机谈一些与讨论话题无关的东西,造成每个小组都在积极讨论的假象。
4.讨论活动有时虎头蛇尾、草草收场。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小组活动准备不充分。这包括教师备课时没能根据每次小组活动任务的主题、类型及参与者的相关性作出很好的判断,使得分组不科学、参与者职责不明,影响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解决策略
从以上对小组讨论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看来,教师在活动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的职责包括活动前的准备、活动过程中的指导与监控、活动后的评价等方面。因此,教师的因素在小组讨论活动中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课前准备要充分。
教师在设计小组活动时,首先要弄清活动的主题,即小组活动要达到的目标或要解决的问题。然后确定本活动所属的类型。教师还要考虑这一任务对学生的适用性,估计活动所需要的时间,以便控制活动过程。
2.合理分配小组成员并明确各自的责任。
教师要指定活动小组的组长,组长应善于协调并有责任心。他们会考虑他人的观点,协调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使得小组成员之间能够很好地交流。其他学生要有自己的角色,要承担不同的义务和责任,也享有不同的权利。
3.讨论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指导和调控。
首先,教师应根据讨论的主题给学生提供一些与任务有关的背景知识或相关资料,使学生的语言输出有一定的基础;其次,教师还应培养学生参与讨论的技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亲自参与到一些小组中去。教师还要调控讨论的方向和进程,对讨论适时进行“点拨"和引导,并解决学生所遇到的困难,尤其要关注那些“沉默”的学生和冷场的小组,给他们给鼓励和指导,使他们融入到小组活动中去或积极使小组“活跃”起来。另外,教师还要注意学生的语言正确性、流利性、讨论的时间控制等方面。
4.对讨论活动进行合理评价。
在小组讨论活动结束时,教师要给予总结和评价,包括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价讨论的过程、程序和气氛;对各小组进行对比,对有进步或有突出表现的学生要予以表扬;最后还要评价活动的结果。评价有助于以后继续开展小组活动,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和树立自信心;还可以弥补教学中只注重书面考试形式及结果的终结性评价而忽略学习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的不足,使得学生的态度、独立性、合作精神、创新意识等感情因素和学习策略、途径、方法等认知能力都得到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