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哉,大圣

来源 :上海戏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earsh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由严庆谷领衔主演跨度为期一年的“大圣来也”郑派悟空戏系列展演为这个猴年的京剧演出增添了华彩一笔,回顾这次悟空戏系列展演,不仅让观众更完整地感受了京剧孙悟空的魅力,更进一步促使我们思考京剧悟空戏、武戏的未来。
  在历史上,各路名家名角都曾排演过悟空戏,然而,因为演员风格、创作时期、选题取材等方面的不同,这些剧中的孙悟空形象也很不一样。纵观此次展演,最大的特点当属为京剧舞台完整呈现了一个风格统一、有成长、有特色的孙悟空形象。
  此次“大圣来也”展演以时间为线索,将孙悟空的故事分为吉祥篇、励志篇和功德篇三个篇章,分别是元旦吉祥篇《齐天大圣》,以齐天大圣花果山水帘洞时期为开端。励志篇为五月《五百年后孙悟空》和九月《真假美猴王》,讲的是西行路上的孙悟空。年末功德篇以郑派代表作《金刀阵》作为封箱戏,讲述孙悟空成佛之后再出江湖斩妖除魔。这三个阶段分别对应了孙悟空的青年期、成熟期和老年期,在这一路中,历经困难和挑战的孙悟空完成了从猴王到行者再到佛的转变,通过这样的连续演出,能较好从视觉形象到内在性格还原孙悟空在不同时期的年龄感、身份感,郑派第三代传人严庆谷也给予了这个孙悟空以郑派“威武大气,亦庄亦谐”的风格支点,让当下观众对京剧孙悟空的解读更完整。
  虽按剧目来看,此次系列演出的四台戏都是老剧目,算不上新戏,但主创团队根据创作意图,结合当下的审美情趣做了不同程度的调整和创意,让这四台剧目焕发出新的生命力。《齐天大圣》取自京剧传统戏《闹天宫》,可说是悟空戏里的骨子老戏了,此次《齐天大圣》又精选了其中经典的折子汇编而成,以三代郑派传人接力的方式完成。《五百年后孙悟空》和《金刀阵》是严庆谷近年来演出过的悟空戏,曾多次对文本进行整理加工,让演出的戏剧性更强烈、情节更紧凑。《真假美猴王》则是根据老戏主要情节完全新创的文本。而尽管后三出戏的文本进行了更新,但是在创作时,主创团队遵循戏曲的创作规律,在文本编写时为表演留出空间,又从不同时期的各个版本汲取精华,根据需要新创了舞台呈现式样,其唱段、出手、海派机关布景等,旧中有新,新不脱旧,成功接通了经典和当代,让今天的演绎更符合戏曲的欣赏审美,赢得了票房,也赢得了口碑。
  当下大多数的观众对京剧中孙悟空的印象停留在“大闹天宫”,更不要说分辨流派和风格了,对应悟空戏的丰富的历史和舞台积淀,这样的印象无疑是单薄的。京剧悟空戏流派纷呈,但近年来舞台上的猴戏相对较少,而这也成为了当下京剧武戏式微的一个缩影。猴戏作为京剧武戏重要部分,为京剧武戏提供了丰富的舞台演绎的范本和舞台实践的经验。“大圣来也”的展演让郑派悟空戏完整而又系统地呈现,其意义和价值不言而喻。在欣赏和赞许严庆谷为首的主创团队的同时,我们更呼吁重视京剧武戏的演出和武戏演员的培养。
其他文献
托第二届上海小剧场戏曲节的福,看了两部意蕴深长的戏——昆剧《伤逝》与梨园戏《朱买臣》(残本),将这两部戏放在一起对比着看,真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它们有着极似之处。其一,都是中国传统戏曲中堪称古老的剧种。一个是从明清而来的“百戏之祖”——六百年的昆曲;一个是从宋元走出的“古南戏活化石”——八百年的梨园戏。其二,讲述了古今同一种人生的遭际——被现实打垮的爱情。《伤逝》改编自鲁迅同名小说,讲了涓生与子
期刊
继两年前的《伊丽莎白》之后,又一部德语音乐剧《莫扎特》与上海观众见面。为了到上海来,这一版本的《莫扎特》在维也纳雷蒙徳剧院驻扎了一年多之后,一砖一瓦地被“肢解”成了14车的集装箱,以海、陆、空(轮船、火车、飞机)分批次来到上海。  《莫扎特》仍旧由《伊丽莎白》的创作者打造——米歇尔·昆策(Michael Kunze)作词,西尔维斯特·里维(Sylester Levay)作曲。从形式和内容上,两者还
期刊
5月初,青春版《狂飙》在上海戏剧学院上演,这部演出前就备受瞩目的作品,演出后更是激起了戏剧圈的热议,观点迥异,煞是热闹。于是本刊主办了一场戏剧沙龙,邀请了一批青年戏剧人来聊聊他们眼中的青春版《狂飙》。本文特别摘选了上戏戏文系、导演系、舞美系三位博士生的阐述,以期从不同角度和维度来审视这部作品。  桂 菡:我站旧版,仍给新版打四颗星  《狂飙》是我心头好。当年中这剧的“毒”,用田大爷(田沁鑫)的话说
期刊
摘 要:梅兰芳戏曲手势的来源是梅派艺术生成的重要环节。它既是梅兰芳在前辈京剧、昆曲艺术家的表演基础上吸收和继承的艺术产物,也取法佛教手印的文化渊薮。梅兰芳兰花指的源流与活水是艺术家向内吸收,向外借鉴,美的甄别,精益求精的艺术成果。  关键词:梅兰芳 手势 兰花指 佛教 手印  苏联女作家莎吉娘在1935年的《真理报》上撰文:“只需看看梅兰芳的那些手指,您就能知道,在您面前的是一个大艺术家。” ①
期刊
从演出的第一句台词“《咔哧咔哧山》故事里的兔子是一名女护士”起,铃木忠志便改动了太宰治“兔子是一个十六岁的少女”的设定。在这里被改动的不仅是“兔子”的身份,也抹去了小说中空袭警报下黑暗狭窄的防空洞里父亲给女儿讲故事的叙述背景,而换作一名男医生向三名女护士讲《咔哧咔哧山》的故事了。与变作了女护士的兔子相对的,是“那只命运悲惨的狸子,是爱慕护士的中年丑男人”。男性与女性的对峙就这样被直接提示了出来。 
期刊
看这一版《亨利五世》之前,不敢抱有太大的希望,一方面因为《亨利五世》在莎剧中并不是一个戏剧性特别强的戏,且主题与当下相隔辽远,能否引起观众的共鸣?一方面上半年看了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在上海的演出,也只能说是中规中矩,难道中文版的表现会更胜一筹?然而,看了之后,却觉得比想象中的好。  好在哪里?我想主要是皇莎2016年启动的以《亨利五世》为首个翻译剧本的“莎剧舞台本翻译计划”初步奏效了。这一版《亨利
期刊
田半车是陈明、袁福荣合作的大型现代淮剧《半车老师》中的主人公,该剧由盐城市淮剧团搬上舞台,我本人有幸担任主演,并随剧组参加文化部在北京举办的“讴歌伟大时代 艺术奉献人民——2012年全国优秀剧目展演”活动,深受专家与观众的好评。本文就田半车的人物塑造谈几点收获,请教大家。  一  任何动人的戏曲作品,都是一定的深刻思想的体现。一个剧本要出新,关键要有新的思想。这种新的思想,只能是剧作家在研究分析具
期刊
瞿新华兄的话剧新作《被依附了人类灵魂的猫》的稿本在我桌上放了几个月了,有作者在前年7月份写的初稿,11月精心改出的第二稿,以后又陆陆续续地在人物对话上做的若干修订。但在我眼里,它依然是一个未定稿。事实上,剧本的文字稿再完美仍然是未定的,因为一旦被搬上舞台,经过导演的二度创作和演员的三度创作后,它又会展示出完全不一样的艺术效果。对于这个剧本,我现在的想法未必成熟,不过可以为将来导演和演员的创作提供一
期刊
悲喜两般心情  去年年中,淮剧《半车老师》先后展演于京沪,受到两地观众和专家的好评,舞台上笑料不断,坐席内赞声不绝。  《半车老师》以轻喜剧手法,演一位乡村退休教师为新建小学电脑室,进城向昔日的穷学生、如今的大阔佬追讨捐款,却遭多次推诿,在吃饱了“软钉子”后愤而返乡的故事,从中展开对社会百相的揭示,诸如诚信缺失、金钱至上、文化断层、贫富落差等等。虽五味掺杂多样,但一条主线不变,即在时代社会的大变迁
期刊
写这篇文章,是因为有两个与小剧场戏曲沾边的戏恰好同时演出。除此因缘外,并不以为自己对小剧场戏曲这个课题有什么深入的研究。所以欣然命笔,又是觉得在过去十年的昆曲创作实践之中,仍有些值得探讨的问题,或可供同行者与后来者共同思考。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小剧场  老实说,在2002年之时,将小剧场三个字冠之于昆剧《伤逝》前,最初动机也确不过是想以此为挡箭牌,希望借此规避昆曲排演现代题材可能会带来的诸多争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