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款简单的小游戏叫“大象骑单车”,只需用到键盘上的三个方向键,但要想稳定过关,却并非易事。这需要高超的平衡技术。近些年,中国经济政策风云变幻,宏观调控周期明显缩短,通胀通缩切换频率加快,都给人一种始终在求稳不求进的状态之感。所谓稳,在于保住每年8%以上的经济增长,GDP依然呈现粗放式堆积。所谓进,则是提升经济效率,转换增长模式和结构转型。也因此,最近十年尤其2008年之后,中国经济似乎一直在“刀锋上起舞”,总是为了追求增长和规模而舍弃经济转型大计。实际上,求稳而不求进,就意味着必退。所谓退,当然是资产泡沫继续肆意生长、恶性通胀土壤不断加固、经济结构更为畸形。显然,再高超的经济平衡技术,也难以让中国经济实现刀锋上的持续起舞。
就此而言,解剖中国经济疑难杂症的《刀锋上起舞》,可谓警示之作。著者是四位70后经济学人,他们各自的学有所长,集体发力成就了这本论著。
专注于能源经济研究的管清友,近年来一直在观察、追踪石油、大宗商品和要素价格的变化轨迹,本书由他主笔的能源产业分析部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他从历史长周期视角出发所做的分析。他试图从中挖掘出16世纪之前的中国长达数千年的经济辉煌何以持续,而这之后中国又为何长期止步不前的内在外在原因。
在彰显大明朝国力的紫禁城竣工、3.7亿字的《永乐大典》编纂完成之际,数千年的中国好运即将翻转。亚当·斯密说,自此之后,中国就“长期处于静止状态。”晚明之后,中西历史的“大分流”,造就了今日的世界格局。如今,随着全球新技术革命的暗流涌动,政治经济形势的波诡云谲,中国经济又到了一个重要关口。对照历史,管清友认为,“今后数年,是中国变革图强的重要时间窗口期,不同的改革取向,将决定未来相当长时间内,中国经济乃至政治和社会领域的发展方向”。
正是深入研读了这部分内容,我在阅读哈佛历史系教授尼尔·弗格森《文明》、《帝国》系列作品的时候,顿觉豁然开朗。将中国经济史与当下的经济现状结合起来,同时辅以经济学理论支撑,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曾经的辉煌与黯淡,现状的迷惘和方向。
一直深入研讨中国式分权和地方政府行为模式的傅勇,这些年来经常深入地方一线调研,日积月累所掌握的一手资料,让他在分析地方政府行为时,多了一份细致和精准。
1994年实施分税制以来,地方和中央的博弈就成了一种常态。尤其是1998年住房制度市场化改革之后,土地财政和投资依赖更让地方政府行为渐渐出现“异化”。因为地方官员更多地需要考虑拓展自身的财源,这就使得地方官员推升拉高地价、做大房价泡沫的动力十足。傅勇从地方政府行为动机入手,在追根溯源还原地方巨额债务形成的过程中,也为我们勾画了一幅生动的房价泡沫形成真实图景。
程实是个专注于美国经济研究的财经文艺青年,擅长将诗词歌赋、影视游戏寓于激情飞扬的经济分析之中。这次,他在本书中承担了深度解剖“步步惊心”的欧债危机、通胀和美元趋势的重任。他认为,表面看来欧债危机最糟糕的时候已经过去,因为大量的债务风险敞口已经充分暴露,更糟的状况再现可能性不大。但是不管接下来危机如何演化,新兴市场都将面临劫难,潜在风险不容忽视。确实,新兴市场经济,曾经一度被评为全球十大泡沫之一,脆弱程度可见一斑。所以,以审慎的姿态未雨绸缪,直面暗礁四伏的世界,就显得尤为迫切。
长期研究国际金融和中国经济的张明,对于国际资本流动趋势,有着独到的前瞻性研判。2008年,他发表了《全口径测算中国当前的热钱规模》的研究报告,推算当时中国境内的热钱规模,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和财经媒体的高度关注。在本书中,张明着重从外汇储备、热钱、对外贸易等方面梳理中国经济近十年的发展内在逻辑。
对于外界热议的“分掉外汇储备”、“出口导向调整”、“治理热钱”等议题,张明都给出了他独立的阐释。他认为把外汇分给老百姓并非没有操作性,“政府可以把一部分外汇储备分配到每个百姓的养老金账户上,然后授权给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负责管理,在海外展开投资,相关投资的本息,供百姓退休之后享用。”这一模式在国际上也有过成功实践。就此而言,张明十分注重经济分析的实用性,而不是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建议。这或许与其早年在投行的工作经历有关,缜密的财务法律知识结构,让张明在宏观视野宽广之外,更多了一份难得的全面、客观。
60多年来,在不断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老一辈经济学家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在改革开放的每个重要关节点,都有着他们独特的贡献。或许在70后经济学人中,本书四位作者是较有代表性的,他们在学术上的探索,显示出将延续前辈悲天悯人、为民说话的原则,但已有了包涵更深层次的理性的趋势。他们获得了在稳定的环境中系统学习经济学的机遇,并且看重人文、社科知识的汲取,这使得他们的知识结构,比老一辈经济学家的青春时代更为多元。假以时日,他们会在更广泛的领域发出独立的声响,担负起历史赋予他们的职责。(据:上海证券报)
就此而言,解剖中国经济疑难杂症的《刀锋上起舞》,可谓警示之作。著者是四位70后经济学人,他们各自的学有所长,集体发力成就了这本论著。
专注于能源经济研究的管清友,近年来一直在观察、追踪石油、大宗商品和要素价格的变化轨迹,本书由他主笔的能源产业分析部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他从历史长周期视角出发所做的分析。他试图从中挖掘出16世纪之前的中国长达数千年的经济辉煌何以持续,而这之后中国又为何长期止步不前的内在外在原因。
在彰显大明朝国力的紫禁城竣工、3.7亿字的《永乐大典》编纂完成之际,数千年的中国好运即将翻转。亚当·斯密说,自此之后,中国就“长期处于静止状态。”晚明之后,中西历史的“大分流”,造就了今日的世界格局。如今,随着全球新技术革命的暗流涌动,政治经济形势的波诡云谲,中国经济又到了一个重要关口。对照历史,管清友认为,“今后数年,是中国变革图强的重要时间窗口期,不同的改革取向,将决定未来相当长时间内,中国经济乃至政治和社会领域的发展方向”。
正是深入研读了这部分内容,我在阅读哈佛历史系教授尼尔·弗格森《文明》、《帝国》系列作品的时候,顿觉豁然开朗。将中国经济史与当下的经济现状结合起来,同时辅以经济学理论支撑,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曾经的辉煌与黯淡,现状的迷惘和方向。
一直深入研讨中国式分权和地方政府行为模式的傅勇,这些年来经常深入地方一线调研,日积月累所掌握的一手资料,让他在分析地方政府行为时,多了一份细致和精准。
1994年实施分税制以来,地方和中央的博弈就成了一种常态。尤其是1998年住房制度市场化改革之后,土地财政和投资依赖更让地方政府行为渐渐出现“异化”。因为地方官员更多地需要考虑拓展自身的财源,这就使得地方官员推升拉高地价、做大房价泡沫的动力十足。傅勇从地方政府行为动机入手,在追根溯源还原地方巨额债务形成的过程中,也为我们勾画了一幅生动的房价泡沫形成真实图景。
程实是个专注于美国经济研究的财经文艺青年,擅长将诗词歌赋、影视游戏寓于激情飞扬的经济分析之中。这次,他在本书中承担了深度解剖“步步惊心”的欧债危机、通胀和美元趋势的重任。他认为,表面看来欧债危机最糟糕的时候已经过去,因为大量的债务风险敞口已经充分暴露,更糟的状况再现可能性不大。但是不管接下来危机如何演化,新兴市场都将面临劫难,潜在风险不容忽视。确实,新兴市场经济,曾经一度被评为全球十大泡沫之一,脆弱程度可见一斑。所以,以审慎的姿态未雨绸缪,直面暗礁四伏的世界,就显得尤为迫切。
长期研究国际金融和中国经济的张明,对于国际资本流动趋势,有着独到的前瞻性研判。2008年,他发表了《全口径测算中国当前的热钱规模》的研究报告,推算当时中国境内的热钱规模,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和财经媒体的高度关注。在本书中,张明着重从外汇储备、热钱、对外贸易等方面梳理中国经济近十年的发展内在逻辑。
对于外界热议的“分掉外汇储备”、“出口导向调整”、“治理热钱”等议题,张明都给出了他独立的阐释。他认为把外汇分给老百姓并非没有操作性,“政府可以把一部分外汇储备分配到每个百姓的养老金账户上,然后授权给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负责管理,在海外展开投资,相关投资的本息,供百姓退休之后享用。”这一模式在国际上也有过成功实践。就此而言,张明十分注重经济分析的实用性,而不是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建议。这或许与其早年在投行的工作经历有关,缜密的财务法律知识结构,让张明在宏观视野宽广之外,更多了一份难得的全面、客观。
60多年来,在不断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老一辈经济学家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在改革开放的每个重要关节点,都有着他们独特的贡献。或许在70后经济学人中,本书四位作者是较有代表性的,他们在学术上的探索,显示出将延续前辈悲天悯人、为民说话的原则,但已有了包涵更深层次的理性的趋势。他们获得了在稳定的环境中系统学习经济学的机遇,并且看重人文、社科知识的汲取,这使得他们的知识结构,比老一辈经济学家的青春时代更为多元。假以时日,他们会在更广泛的领域发出独立的声响,担负起历史赋予他们的职责。(据:上海证券报)